瘧原蟲治癌?是救命稻草還是潘多拉魔盒

2020-11-23 澎湃新聞

「利用瘧原蟲成功治療晚期癌症患者」——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教授陳小平在中科院SELF論壇的一場公開演講日前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炸開了鍋。

陳小平稱,團隊研究發現腫瘤死亡率與瘧疾發病率呈現負相關關係,瘧原蟲對治療癌症有幫助,目前臨床試驗發現,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療效果明顯,其中2人可能被治癒。

經過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傳播的持續發酵,這一尚未以論文形式正式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言論被誇張放大甚至誤讀,甚至有人視之為癌症晚期患者的最後一絲希望。

然而,也有不少臨床醫生和學者出來闢謠,對這一尚無準確統計數據和大樣本量臨床試驗驗證的研究提出質疑。

那麼,「瘧原蟲治癌」究竟是救命稻草還是潘多拉魔盒?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解讀。

瘧原蟲治癌機理≠免疫治療

注射一針含有瘧原蟲的血,再用青蒿素控制瘧原蟲密度,就能治癌症?乍一聽,這頗有坊間「死馬當活馬醫」——以毒攻毒的意味。需明確的是,區別於中醫以蜈蚣、全蠍、露蜂房、壁虎等入藥的方法,瘧原蟲治癌並非以瘧原蟲的「毒」去攻擊癌細胞的「毒」,而是試圖通過瘧原蟲激發抗癌的特異性免疫力。

在免疫療法出現之前, 癌症最常見的是以手術方式切除腫瘤、以放化療方式消滅腫瘤,及以抗癌藥物打擊癌細胞。而癌症免疫療法,則是通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癌細胞。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也因在免疫檢查點治療方面的貢獻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常規的癌症治療手段針對的是惡性腫瘤細胞,而免疫治療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免疫細胞, 通過抑制免疫負調控因子,激活免疫系統,增強免疫細胞對腫瘤的識別和殺傷,從而實現清除腫瘤。相對於當前的傳統治療方式來說,免疫治療相對而言具有療效好、持續時間長等優點,是當前最受期待的治療方法之一。

然而,瘧原蟲治癌機理卻又不同於免疫治療。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領域教授阮元元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稱:「嚴格意義上而言,瘧原蟲治癌還不能被稱為免疫療法,只是其抗癌的原理和人體免疫有關而已。現在市面上已經投入使用的免疫療法藥物有確認的靶點,而瘧原蟲治癌靶點不清。根據臨床數據,目前免疫治療的有效率不超過30%,但卻是目前腫瘤治療的最後一道方法。」

個體試驗≠有效樣本

陳小平教授在早年學習期間,偶然發現世界範圍內瘧疾發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圖,似乎存在負相關的關係,於是「靈光一現」萌生了「瘧疾也許能治癌」的初步想法;隨後,他們團隊在小鼠模型中研究發現,引發瘧疾的瘧原蟲能夠顯著抑制腫瘤生長,而且還研究了背後的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小鼠的免疫系統機能;過去兩年,他們團隊在幾個醫院開始了利用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症的臨床試驗。在演講公開的十個病人的數據裡,有五個「有效果「兩個「好像已經治好了」。

那麼,從「突發奇想」到最終成藥投入生產上市究竟要經歷哪些過程?據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領域教授阮元元介紹,一種新藥物的開發通常包括三個階段

,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首先,需要做與腫瘤治療的基礎醫學實驗。1.要研究不同類型腫瘤發生以及出現轉移、耐藥的原因,對其原因進行幹預,從而探尋治療藥物的靶點及其成藥的可能性;

2.研究有效靶點能成藥的可行性,進行藥物類型設計,從中篩選出更有效的方案。

其次,要針對藥物進行臨床前研究。1.用動物模型來檢驗該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對藥物的生產工藝進行質控,保證每批次藥物的穩定性;3.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包括藥物在機體內的吸收、分布、生化代謝及排洩的過程,特別是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最後,進入臨床研究,即在人體上進行藥物實驗。I期臨床試驗:受試對象為20-30名健康志願者(除了某些特定的藥物如抗腫瘤藥物,抗愛滋病藥物等),研究藥物作用於人體的療效和藥物代謝動力學,探索安全有效的劑量,觀察藥物副作用;

II期臨床試驗:受試對象為100例目標適應患者,初步評價藥物對這些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對藥物療效的影響;III期臨床試驗:最低受試病例數為300例,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本期試驗的樣本除了數量上比之前兩期多,樣本的地域分布也更廣泛。

但是傳統藥物製作流程似乎並不能適用於瘧原蟲治癌的研究。「瘧原蟲本身會導致瘧疾,儘管使用青蒿素可以短期內控制感染和發熱,但是其副反應無法得到完全控制,其安全性本身就是悖論。一種新藥的成功研發可謂道路阻且長,曾經有一個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已經通過了前兩期臨床試驗,但是III期沒通過,研發過程耗費十年,幾十億美金打了水漂。如今尚無充分臨床數據來支撐瘧原蟲治癌的有效性,個案並不能以偏概全,個體試驗未必是有效樣本。」阮元元稱。

高風險能否帶來高回報?

瘧原蟲作為寄生蟲,進入人體後的情況是否完全可控是未知數。和普通人相比,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的大多數都有惡病質。癌症惡病質是腫瘤患者經常發生的一種複雜的症候群,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體重減輕、食慾減退、厭食、肌肉萎縮、貧血、水腫等,這些症狀可能和腫瘤本身的快速消耗有關,也與病人患癌後長期臥床得不到鍛鍊、沒胃口進食營養不良有關。

近八成以上的消化道腫瘤患者會在腫瘤晚期發生惡病質。那麼,瘧原蟲作為寄生蟲,進入這些患者體內,是否會讓他們的身體狀況雪上加霜?

感染瘧原蟲本身就有引起瘧疾的風險,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消化專家盧峪霞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瘧疾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寄生蟲傳染病,是由感染瘧原蟲引起的。人類瘧疾由四種不同的瘧原蟲引起:間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最嚴重的臨床類型是惡性瘧原蟲引起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寒戰、高熱、大量出汗、劇烈頭痛、全身酸痛、乏力、並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其他與器官衰竭有關的症狀可能會出現,如急性腎衰竭、肺水腫、循環衰竭、中樞衰竭甚至死亡。如今的腫瘤治療更注重精準治療(靶向治療),以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然而瘧原蟲這種寄生蟲進入體內對機體的影響無法預測,況且癌症病人的自身免疫力本來就比正常人弱,還要警惕因此引起的公共安全問題,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任何新藥物的研發都是為了提高療效降低風險。但是瘧原蟲治癌這種高風險的方法是否真能獲得高回報呢?目前,尚未有大規模臨床試驗證明瘧原蟲能治癌,10位隨機患者無法形成有效結論。在醫學上驗證一個療法的效果,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還要觀察5年的時間看癌症是否復發。而目前這項研究中,對最早的患者的觀察僅約2年。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領域教授阮元元表示,瘧原蟲治癌的局限性還在於沒有進行橫向對比,「對於癌症患者,醫生會選擇最優方案減少對患者身體的傷害。那麼,對比市面上已經投入使用的、其安全性和療效都很穩定的藥物,瘧原蟲治癌這一會引起過度強烈人體炎症反應的新療法優勢何在?在可以選擇其他更可靠安全有效的腫瘤免疫藥物的情況下,患者為何要鋌而走險嘗試療效未知卻副反應很大的瘧原蟲療法呢?」

阮元元建議,比起直接將含有瘧原蟲的血液注射到患者體內,如果能從瘧原蟲體內提取出有效成份,比如某些蛋白質或者小分子物質,來激活免疫系統對癌細胞進行攻擊,這更具有可行性。

醫學實驗的倫理邊界在哪?

世界醫學協會起草的赫爾辛基宣言,是指導醫生和其他人員進行人體醫學研究(包括對人體本身或相關資料的研究)的倫理準則的聲明,其中明確提出:「醫學研究必須遵守的倫理標準是:促進和確保對人類受試者的尊重,並保護他們的健康和權利;雖然醫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新的知識,但該目的從不應優先於個體研究受試者的權利和利益;在醫學研究中,醫生有責任保護研究受試者的生命、健康、尊嚴、完整性、自我決定權、隱私,並為研究受試者的個人信息保密。保護研究受試者的責任必須始終由醫生或其他健康保健專業人員承擔,而絕不是由研究受試者承擔,即使他們給予了同意。」

那麼,往患者身上注射含瘧原蟲的紅細胞,是否經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顯示,與參與瘧原蟲治癌研究的三家醫院相對應,註冊了用瘧原蟲進行癌症免疫治療的相關研究共有三個,分別通過了中國註冊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和雲南昆鋼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然而,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撰文質疑稱:「陳小平團隊臨床研究招募病人的條件,根本不是陳小平所說的其他任何方法無效,走投無路!甚至,在他們2017年開始的一個臨床研究中,還有這麼一條(信息來自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的資料庫):『既往未接受過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物等抗腫瘤治療,並且拒絕接受以上治療而強烈要求入組的患者,需要符合入選標準的所有其餘要求。』也就是說,哪怕一個患者剛剛發病,任何正規治療都沒有進行(包括手術和化療),只要他『強烈要求』,就可以進行瘧原蟲試驗!(一個很有趣的對比是,在同一團隊提交在www.clinicaltrials.gov的英文臨床試驗說明裡,卻沒有『強烈要求』這一條。)這個條件給誘導更多的患者加入臨床試驗留了多大的空子——甚至是那些剛發現疾病、本來應該接受各種正規治療方案的患者。我很好奇,在目前接受瘧原蟲治療的患者當中,有多少是這種情形?他們當中有多少,如果早點開始正規治療,可能癌症真的已經治癒或者明顯得到控制了?他們當中又有多少,可能被瘧原蟲療法耽誤了治療?

民眾科普意識亟需提高

從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來看,預計到2020年,每年新發癌症病例將達1500萬。不少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們對於癌症的恐懼心理,來坑害患者牟取暴利。無論是魏則西事件,還是權健傳銷門,都從側面反映出民眾科普意識的薄弱。對於癌症患者而言,不能偏聽偏信某些自媒體為奪眼球博點擊量的「標題黨」毒雞湯,更不要病急亂投醫迷信天花亂墜的保健品營銷噱頭,而是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外科主任助理、主任醫師黃華稱:「普通民眾對於科學試驗,應該採取理性態度,在尚未有準確的統計學數據和大樣本量的臨床試驗驗證的情況下,不能一味盲目追捧,當然也不能全盤否定。目前最有效的針對實體腫瘤的治療方法仍然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療法,配合放化療、免疫療法和藥物治療。」

目前在德國科隆大學從事消化系統腫瘤研究工作的趙越博士與澎湃新聞記者分享到:「為了讓大眾增加科普常識了解醫學研究,在德國有一些醫院和研究中心設有開放日給公眾參觀,了解一些日常的研究項目,也會專門設計一些淺顯易懂而又非常有趣的小實驗,讓民眾包括兒童了解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原理。科隆大學腫瘤綜合診療中心(CIO)每年夏天也開設針對高中生的短期訓練班,鼓勵和吸引有志於生命科學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年輕學生提高接觸和了解一些和腫瘤相關的課題,傳授和幫助他們了解更多的醫學研究相關的知識。」

只有民眾的科普常識增加、科學素養提高,才能不被自媒體時代魚龍混雜撲面而來的信息轟炸迷亂了雙眼、蒙蔽了心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打開潘多拉魔盒意味著什麼?……
    在11月26號的中午,科學界發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到底是什麼樣的事兒,為什麼被喻為打開「潘多拉魔盒」呢?? 打開 潘多拉魔盒又意味著什麼呢?現在就和北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圖片來源於微博潘多拉一詞最早來源於希臘神話,因為普羅米修斯把火盜到了人間……所以神要懲罰人類。
  • 我們常常聽到的潘多拉的魔盒到底是什麼含義?
    在很多神話故事中我們都常聽到一個詞叫做「潘多拉魔盒」,那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呢?終於我們在希臘神話中找到了種種跡象,在電影中的潘多拉魔盒表現的形象就是寶物,在希臘神話中潘多拉魔盒代表的就是災難,其實在這個盒子上有一個經典的希臘神話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 《魔域》潘多拉魔盒藏玄機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
    近日,一個巨型潘多拉魔盒空降在福州東二環廣場,復古奢華的外表,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妖魔鬼怪,再加上搶眼的「魔域遠徵魔界」字樣,引起全民圍觀之餘更是觸發全民熱議。那麼,此次《魔域》潘多拉魔盒之中暗藏著怎樣的玄機呢?感興趣的玩家們不妨根據種種蛛絲馬跡,和小編一起尋找《魔域》大動作的真相。性感七魔女 真人秀火辣上演?
  • 線上「潘多拉魔盒」打開
    聯商專欄:疫情期間中國各種商業業態線上銷售爆發性增長,打開了線上的「潘多拉魔盒」,線上商業的新競爭可能會一改頭部電商幾家壟斷的格局。實體零售線上剛需突發促其向全渠道發展實體零售尤其是超市業態在疫情期間線上的剛需爆發促其必須發展線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實體零售業態都開展了線上業務,這就是我說的線上的「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全域性連鎖商、區域領先型連鎖商和專業性品牌連鎖商,尤其是店鋪數量眾多的便利店等都是從「潘多拉魔盒」中蹦出來的各路神仙會開打線上精彩紛呈的大戰。
  • 有感而發:北京首鋼的處罰結果,是否會讓CBA就此打開潘多拉魔盒
    有感而發:北京首鋼的處罰結果,是否會讓CBA就此打開潘多拉魔盒?由於當時首鋼教練+球員在球場上的舉動確實有些失控,雖然最後大家還是讓比賽順利完成了,但是球迷們也想知道在發生這樣的情況後,CBA官方會做出怎樣的處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BA官方這次的處罰結果是直接影響著CBA聯賽後續是否還能健康發展的問題,不過此次的處罰卻有可能成為CBA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因為在與事發當時的失控場面對比之下,這樣的處罰結果就顯得有些不痛不癢了。
  • 把中藥當成治癌症的「救命稻草」?這4個錯誤別再犯了
    中醫治療癌症的常見誤區1、把中藥當成最終救命稻草很多患者在經過一系列西醫治療無效進入晚期後,才想著試試中醫,但是這時候在單純進行中醫治療是沒有什麼大的治療效果的,雖然可以一定程度減少癌症帶來的痛苦,不過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想要取得最佳的中醫治療效果,必須是提前介入
  • 「深讀」從「基因編輯嬰兒」到「瘧原蟲治癌」,這是不是一場「倫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吳朝香前不久,「瘧原蟲可治好癌症」的消息引發了一場爭論。關於此事的最新消息是,2月14日,瘧原蟲免疫療法臨床研究項目組在中科藍華生物科技管網上發布消息: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症臨床研究招募志願者名額已滿。而在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剛剛公布的一份創新領軍團隊項目中,「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症的臨床研究及其產業化」名列其中。
  • 腦機接口發布,科技狂人馬斯克是否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很多人看好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認為可以治好失眠,健忘,抑鬱等所有的腦部疾病,可以優化大腦運行,讓人時刻保持著精神抖擻的狀態,無論做什麼或者學什麼,都會做到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太邪惡,等於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例如讓所有再也沒有秘密可言
  • 玩家:潘多拉魔盒太慘了!
    米國博物館能增加勳章產量的貴重品也有兩個,分別是國會榮譽勳章和潘多拉魔盒,這裡要著重介紹一下潘多拉魔盒,雖然是一個SS級別的橙色貴重品,卻幹著和SSS橙貴一樣的活,這也難怪玩家們要說:「潘多拉魔盒太慘了!」,憑什麼其它幾個加勳章產量的貴重都是SSS級別的,到了潘多拉這裡就變成了SS級別的了?
  • 德國媒體:潘多拉魔盒已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獲得全球支持
    還有航天科技,還是航海科技,還是軍事科技亦或是國防科技,其背後都離不開晶片的存在。當然,儘管晶片是非常重要的科技,但是晶片終究只是科技的核心組件,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成品科技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國家在科技領域上面的進步無疑是非常迅速的,如今已經漸漸追趕上那些老牌科技強國。德國媒體:潘多拉魔盒已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獲得全球支持!
  • 馬斯克研究的腦機接口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未來不敢想像
    很多人看好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認為可以治好失眠,健忘,抑鬱等所有的腦部疾病,可以優化大腦運行,讓人時刻保持著精神抖擻的狀態,無論做什麼或者學什麼,都會做到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太邪惡,等於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 《隱秘而偉大》趙志勇的掙扎,嫉妒是潘多拉魔盒,打開就是深淵
    所以一個人哪怕你就是「壞」也要有壞的資本與能力,當你連壞的能力都不夠的時候還是踏踏實實做個好人吧。3.比較直到得知母親去世,趙志勇才看清這個世界的樣子,他悲傷地坐在母親開麵攤的門檻上,哭得泣不成聲,城市裡的套路太深,他想回到家鄉去,但是,他回不去了。
  • 《希臘神話》裡的潘多拉究竟是傻白甜的美女,還是狐媚腹黑的蛇精
    希臘神話裡的雅典娜為了不拂小學生的熱情,儘管我百忙之際也要抽空讀自己的書,儘管這些書籍的標準版,我早就讀過N多年了,我還是一邊說謝謝一邊認真接過來表示要閱讀。反正也要給學生複習中國和希臘神話,準備期末考試中的附加題。不妨藉此推介一下,包括表揚愛讀書的好學生。我首先打開這本《希臘神話故事》,第一篇就是「普羅米修斯」。
  • 當馬斯克打開潘多拉魔盒
    文/許怡雯編輯/大風馬斯克的桌子上,又被放了一個潘多拉魔盒。」正如周鴻禕所說,在腦機接口解決倫理問題之前,這個潘多拉魔盒不能輕易打開。是誰在窺視你的大腦?自動駕駛領域有一個倫理難題,當自動駕駛的汽車發生了車禍,那麼事故的責任方應該是坐在車上的車主,還是提供「駕駛服務「的廠家?
  • 他給人類帶來火種,卻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深度解析《普羅米修斯》
    而創造出的怪物可以說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作為一種恐懼情緒的具象化描寫,生根發芽在西方宗教化的腦海中,成為他們具象的情感經驗物。對怪物產生恐懼,追根溯源是人類對黑暗後的自然界的恐懼;在普羅米修斯沒有為人類帶來火種前,人類在黑暗的山洞中聽著野獸的嘶鳴聲所發出的對外界的恐懼感投射到了電影中。
  • 被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女孩,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
    現在這件事還在持續發酵,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這件事的大致走向可能已經確定了,可以看出來人們在短暫的狂歡之後,是對這件事背後的反思,但願這個魔盒能夠在沒有放出猛獸之前關上。但小編現在最關心的還是這兩名新生兒童該何去何從?她們還這麼小,未來,她們會經歷什麼呢?
  •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奇觀 像是來自阿凡達的潘多拉魔盒
    攝影師肖恩 傑弗表示,他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美麗的景象,就像打開了一個來自阿凡達的現實生活中的潘多拉魔盒。
  •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科學家用AI讀懂人類意念,文明毀滅之門或已開啟?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科學家用AI讀懂人類意念,文明毀滅之門或已開啟?
  • 白宮打開潘多拉魔盒,國際半導體協會和比爾·蓋茨同時發聲
    但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恰恰也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在美國沒有制約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時候,全球半導體是一個制衡的模式存在的。美國作為最大的科技領導者,而中國最為最大的消費者,互不幹涉。而如今全球半導體行業供應鏈的中斷,不僅僅是威脅到了產業的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動搖了美國最為全球半導體領導的地位。
  • 雖是眾人所願,但卻不敢輕易打開潘多拉魔盒
    過去4年美國帶給這個世界無數的歡笑,大半拜川普所賜,以及剛剛過去那個大選,按西方有些媒體的評論,那是把美國的國家形象跌到了谷底,所以很多民主黨人氣憤,他們說我們能不能追究川普的叛國罪,他有可能跟俄羅斯勾結,我們能不能追究川普的反人類罪,因為正是在他的治下,美國確診超過1200萬人,快30萬人死了,到明年1月份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