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兩國在半導體領域摩擦不斷升級,先從美國發布禁令之後,到現在中國開始大力發展自主研發。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消費國,而美國是半導體製造和設計的領導者,兩者之間的摩擦將對整個科技行業構成巨大挑戰。
雖然現在看來,由於半導體行業的弱勢,我國處於不利地位。但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恰恰也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在美國沒有制約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時候,全球半導體是一個制衡的模式存在的。美國作為最大的科技領導者,而中國最為最大的消費者,互不幹涉。而如今全球半導體行業供應鏈的中斷,不僅僅是威脅到了產業的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動搖了美國最為全球半導體領導的地位。
美國單方面對出口管制,禁止向中國出售晶片。這第一個會影響到美國半導體企業的收入,連帶著相對的科研技術經費也會受到制約。美國的這一步棋 ,只會讓美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減少,從而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先地位也會被削弱。
國際半導體協會的觀點與比爾·蓋茨的觀點相呼應。比爾·蓋茨表示,美國禁止向中國銷售高科技產品將迫使中國實現晶片自給自足,並使美國失去許多高薪工作崗位。因此,其他人認為,美國的做法將適得其反。
在國際輿論上面,業界人士都認為美國最終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餘承東曾經說過: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沒人能逃脫。現在,打開潘多拉盒子的是美國。
在國際輿論上面,業界人士都認為美國最終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餘承東曾經說過: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沒人能逃脫。現在,打開潘多拉盒子的是美國。
現在看來,比爾·蓋茨和全球半導體協會的觀點沒有錯,據了解。美國半導體行業目前損失至少1700億美元,積壓的晶片庫存無法賣出去,像高通。英特爾和IBM這樣的美國企業都遭受了嚴重的庫存壓力,不得不降價處理。
而中國正在努力推動國產晶片自主可控。目前,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年,國內晶片自給率達到70%以上。
同時,中科院也站出來主動地承擔了關於光刻機的研發。而華為則已經在上海開始籌建晶片廠,並大量的招募科技人才。如果光刻機設備能成功研發,那麼國產晶片很快就能到來。
寫到最後
隨著潘多拉盒子的打開,中國自主研發的目標永遠也不會動搖,就算美國撤銷了一切禁令。筆者認為,現在的處境可以說是中國半導體的「至暗時刻」,也可以說是黎明前的「黑暗」,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點讚、分享。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