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和血清,誰才是救命稻草?-虎嗅網

2020-12-02 虎嗅APP


2月13日湖北省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一番話,讓「血漿療法」備受關注。


 「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在此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來到醫院,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共同拯救還在與病魔作鬥爭的病人。」

        

實際上,早前2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就提及對重型、危重型病例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而在今天發布的第六版診療方案中,則重點提及了康復者血漿治療,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第五版診療方案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其他治療措施中提到了「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第六版診療方案提到的「康復者血漿治療」適用對象以及提到的具體治療方案


但在許多的媒體、新聞報導中,血漿和血清似乎並沒有被很好的區分,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二者區別何在?


為弄清這個問題,得先從了解血液開始。


識血 


於常人而言,血並沒有很好的寓意。人們對血的印象,也大都建立在開創性傷口滲出的鮮紅色之上,對於血液本身認識並不深刻。


血液在心血管系統內循環流動,主要起運輸物質的作用。氧氣、二氧化碳、激素、細胞因子、各類營養物質以及代謝產物等都是血液運輸的貨物,並支持和協調身體各器官的正常運作。


人體循環系統正視圖(圖源:維基百科)


從成分上來看,血液是由血漿血細胞組成的流體組織。被廣泛熟知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都屬於血細胞,分別承擔運輸物質、機體抵抗和維護血管的功能。


紅細胞包含不同的抗原類型,決定了通常意義上說的血型,如ABO血型和RH血型系統。在血液中存在著紅細胞表面抗原對應的抗體,因此在直接使用不含血細胞的血漿或血清治療時,也需要匹配合適的血型。


血漿是沒有了血細胞的血液,主要由水、多種電解質、蛋白質等有機化合物和一些氣體組成。蛋白質作為生物體內發揮作用的大分子有機物,在血漿中也至關重要。血漿中的多種蛋白質統稱為血漿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三類。


血清之於血漿的區別,主要是在第三種蛋白——纖維蛋白原,及其相關的凝血過程。正常人出現傷口時,血管破損和異物表面會一步步激活血小板,觸發生理性止血的機制,傷口表面也會形成血痂。


生理性止血過程示意圖


如果將這個過程搬到試管中,試管壁也會激活血液凝固機制,進而形成包含所有血細胞的血凝塊,析出的淡黃色液體就是血清。因此,血清與血漿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少了凝血過程中消耗的纖維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但也增加了少量凝血過程中血小板釋放的物質。


儘管存在差異,但在這次新冠肺炎的治療中,康復患者血液真正起作用的其實是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這也是標題中問題的答案。而至於血清和血漿,在對冠狀病毒的治療中幾乎沒有差異,只是製備過程不一樣而已。


不難發現,血液中的各種組成成分才是治療的關鍵,進一步加工成為血液製品會更加高效。


血療 


不同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人血饅頭」, 除急性過量失血時輸全血外,現代醫學更多地使用血液製品,並通過注射的形式治療。這樣的做法一直流傳至今,從經驗主義的驅使,到理性主義的認可。


國家藥品監管局發布的《中國生物製品規程》中,對血液製品的定義為:


由健康人的血漿或特異免疫人血漿分離,提純或者由重組 DNA 技術製成的血漿蛋白組分或血細胞組分製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紅細胞濃縮物等,用於診療、治療或被動免疫預防。


前文提到的三種血漿蛋白正是血液製品的「主力軍」。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於調節血漿膠體滲透壓、擴充血容量,可用於治療嚴重燒傷等疾病。


凝血因子類用於外科手術中止血,或治療凝血障礙類疾病。


而最近被頻頻報導的「血漿療法」和「血清療法」則屬於另一種——免疫球蛋白類,都是依靠其內含有的綜合性抗體,來識別、殺傷病毒等病原體。


使用恢復期血漿治療的臨床試驗註冊(圖源:中國臨床實驗註冊中心)


在面對像新冠肺炎、非典肺炎這樣暫時沒有特效藥的傳染病時,人們往往是通過自身的免疫力痊癒。該過程中,免疫系統產生大量抗病毒或其它病原體的抗體,即便在患者康復之後,也還有一些存留在血液中。因此將這些抗體輸入到其他患者體內,也能幫助殺傷這些病原體。


1890年,德國醫生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將破傷風梭菌和白喉桿菌注射進動物體內,再提取血清,製作「抗毒素」。


兩年後,同樣的療法被貝林運用到人體試驗,並成功治療破傷風和白喉這兩種致命的傳染病。大家從小注射的百白破疫苗中「白」和「破」,即分別指這兩種疾病。


1901年,貝林也因此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圖源:百度百科)


面對流行病的爆發,鎖定病原體十分重要,但這也需要過程。


在找不到病原體,無法利用其它動物免疫系統提取血液和血清的時候,那些劫後餘生的幸運兒,成為了抗體或者說「抗毒素」的來源。1910年的脊髓灰質炎、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等歷史事件中都有過使用康復患者全血或血清的嘗試。


即便是在現代醫學取得長足進步的21世紀,血漿療法依舊管用。無論是同為冠狀病毒導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中東呼吸症候群,還是死亡率極高、被寫進小說,搬上大銀幕的伊波拉病毒,在它們疫情暴發蔓延的初期,血漿療法都派上過用場。


劇集《血疫》中提及血漿療法


稻草 


正如《中國科學網》早先文章中一位匿名專家說的那樣:是救命稻草,可以救命,但是只是「稻草」。


雖然厚實的稻草卷給人莫名的可靠感(圖源:unsplash)


基於其多克隆抗體的本質,血漿療法的確能夠起到作用。但即便如此,最新的診療方案也僅僅是將其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對於輕度患者來說,該療法背後風險與獲益的關係還有待商榷。


即使在使用前都會經過一系列的篩查技術,確保使用的血漿中並無其他病原體的存在,但抗體本身也並非萬無一失。


血漿中的抗體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抵禦病毒,一是中和性抗體,直接阻止病毒入侵細胞;二是非中和性抗體,特異性介導對應的免疫反應,消滅病毒。後者正是安全隱患的潛在來源。


之前在《非典之後,為什麼這些治癒的病人更絕望了?》一文中,奶樹曾提到過「免疫風暴」/「炎症風暴」的概念:強烈的免疫反應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導致身體諸多機能過度反應,例如肺泡破裂後的肺纖維化。所以,抗體依賴的增強效應不容忽視,如果出現,抗體的作用適得其反,會增加感染率,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死亡。


非典感染後的一連串反應(圖源:Zuo W et al.)


不同患者血液中抗體的濃度不一,如果實行一對一治療,結果不穩定,無法正確評估其療效。


但若將同血型捐獻血漿混合,則可能造成抗體濃度被稀釋、整體效果不佳,以及增加血液中其他病原體傳播機率的情況。


紅框處有明顯單位打錯的跡象(圖源:中國臨床實驗註冊中心)


目前已註冊的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血漿臨床試驗申請中,對於治療用血漿的抗體滴度要求為大於1:80 ,若按要求對患者輸入200-400ml血漿,正常成年人血液總量相當於體重的7%-8%,以一個70kg的成年人為例,則最終患者體內抗體滴度約為1:4.5以上,相比輸入血漿稀釋了約18倍。


已有報導接受康復期血漿治療效果不錯,儘管該項臨床試驗申請中,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的試驗設計可能會使其對血漿療法本身療效的判斷不那麼準確。但在這種特殊時期,臨床大夫基於實際情況的的判斷和選擇,要遠比鍵盤敲出的文字靠譜得多。


另一方面,可用於治療的血漿來源有限,也決定了這個方案無法被大規模推廣。


而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中,就出現過的單克隆抗體,相比於多克隆抗體,就像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理論上特異性更加單一,也更加安全。


但研究、製備需要的周期相對於血漿療法會長很多,至少需要數周的時間。

單克隆抗體製備流程(圖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無論是從康復期血液中篩選特異性的B細胞活化並複製、或是針對新冠病毒的結構從頭進行設計,單克隆抗體藥物也成為目前在試藥物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和其他藥物以及疫苗一樣,有希望,也不能過分樂觀。


但即便最後沒有派上用處,這些來自實驗室和病床上的付出也不應該被遺忘。




相關焦點

  • 血漿和血清,誰才是救命稻草?
    >似乎並沒有被很好的區分,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被廣泛熟知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都屬於血細胞,分別承擔運輸物質、機體抵抗和維護血管的功能。紅細胞包含不同的抗原類型,決定了通常意義上說的血型,如ABO血型和RH血型系統。在血液中存在著紅細胞表面抗原對應的抗體,因此在直接使用不含血細胞的血漿或血清治療時,也需要匹配合適的血型。
  • 血漿治療是「稻草」還是「神藥」?專家:謹慎樂觀,尊重科學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則表示:「有部分患者恢復期血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非常高。」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當下,對眾多確診患者來說,血漿治療能否成為救命稻草?兩位免疫學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謹慎樂觀。
  • 血漿和血清區別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血清能做的血漿也可以做,他們之間的差別在於血清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3等  全血其實一般用的都是細胞,比如做糖化血紅蛋白,人白細胞抗原等試驗就需要用到全血中的細胞  一、 血清與血漿:   1、 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
  • 血清、血漿、全血的區別
    凝血塊收縮,其周圍所析出之淡黃色透明液體即為血清,也可於凝血後經離心取得。在凝血過程中,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塊,所以血清中無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最大的區別。而在凝血反應中,血小板釋放出許多物質,各凝血因子也都發生了變化。
  • 多家血製品公司領漲 但恢復期血漿治療沒那麼簡單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解釋道,血液主要成分包括血細胞和血漿,血漿去除纖維蛋白原之後即為血清。血清療法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就被科學家們用來對抗細菌引起的傳染病,但可行性要看實際情況。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常務副主任黃波強調,要認清血清抗體的利弊,「對於抗體的複雜性,甚至對疾病加重的一面,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認識」。
  • 血清、血漿和全血傻傻分不清?
    血清、血漿和全血傻傻分不清?全血標本簡單來說就是指血液,由血細胞+血漿組成。應用於臨床血液學檢查,如紅細胞計數、分類和形態學檢查等。全血是血液的抗凝處理,需要用抗凝劑,選用什麼抗凝劑應根據具體的實驗要求進行選擇。全血中水佔比81%,而血漿中水佔93%。血中某些可溶於水的物質如葡萄糖、尿素、氮等,用血漿測定比用全血測定高,尤以紅細胞壓積顯著升高。
  • 血清血漿的區別及溶血問題
    那麼,血清、血漿、全血有何區別,各自的用途是什麼呢?但大量未參加凝血反應的物質則與血漿基本相同。為避免抗凝劑的幹擾,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為樣品。總之,血清指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或指纖維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漿。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提供結合蛋白、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
  • 血清和血漿內的細胞因子含量有什麼差別?
    為避免抗凝劑的幹擾,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為樣品。   血漿   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是血液的重要組成分,呈淡黃色液體(因含有膽紅素)。血漿的化學成分中,水分佔90~92%,溶質以血漿蛋白為主。血漿蛋白是多種蛋白質的總稱,用鹽析法可將其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三類。
  • 529期:全血、血清、血漿傻傻分不清楚?科普知識帖
    (1)血液有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組成。(2)離體後未抗凝處理的血液會自然凝固(或離心時),分離出上層淡黃色透明液體為血清,中間層白色固體為白細胞和血小板,最下層紅色固體為紅細胞。應用於臨床血液學檢查,如紅細胞計數、分類和形態學檢查等。全血中水佔比81%,而血漿中水佔93%。
  • 天宮一號成女主角「救命稻草」
    天宮一號成女主角「救命稻草」
  • 八旬教授急性腎衰生命垂危,國內頂尖的「雙膜血漿置換」救命
    他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腎內科接受了雙膜血漿置換,對全身血液進行了「過濾清洗」,挽救了生命。 「這是一種新型的血漿置換方法,不但安全 ,也更方便,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今天,腎內科主任梁玉梅介紹,以前患者置換血漿,是需要換他人血漿救命,而這種雙膜血漿置換法,只需要將患者自己的血漿進行過濾就可以。
  • 首家單採血漿站在小欖啟用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潘斌  救命藥中必須用血液製品  單採血漿站主要是從事單採血漿的工作,為血液製品提供原料。據小欖血漿站站長翁妙卿介紹,血液製品是現代醫學治療疾病、減輕痛苦、拯救生命無可替代的有效手段,而單採血漿是我國目前血液製品唯一的原料。單採血漿採供不足,勢必影響血漿製品產量,損害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 康復者血漿真能救命?專家:在無有效藥物和疫苗情況下的特異性武器
    因此,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來到醫院,伸出胳膊,捐獻寶貴的血漿,共同拯救還在與病魔做鬥爭的病人。 在張定宇院長發出康復患者捐獻血漿的呼籲後不久,13日晚間,國藥中國生物發布消息稱,其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採集工作,正在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和特免球蛋白的製備。
  • 《地心引力》上映 中國「天宮一號」成救命稻草
    《地心引力》上映 中國「天宮一號」成救命稻草 影片講述了一個在地球空間站工作的男太空人和一個女太空人出艙進行太空行走時,空間站遭遇其他爆炸衛星碎片攻擊,突然解體散架,其他同行全部喪生。在失重、失聯、缺氧的環境下,男女主角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兩人不僅要在真空環境中掙扎生存,還要以重返地球為終極目標進行自救。  即便你看慣了孤島生存,孤筏求生的故事,但故事的環境換在了外太空,一切都顯得那麼不一樣。
  • 維生素D檢測:血清還是血漿?
    我和小組同事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1、維生素D的檢測方法: 目前檢測 VD的方法主要有: (1)放射免疫法(RIA),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精密度好,儀器設備條件要求不高,但存在放射汙染的潛在風險; (2)ELISA法:設備和操作簡單
  • 孝子欲殺蛇醫母被咬傷 網友接力送救命血清(圖)
    昨日,包括天府早報在內的省內外多家媒體,發布了這條尋找眼鏡蛇血清的微博,引發數萬網友關注轉發,一場全國愛心救助生命接力賽就此展開……尋找等待救命急需眼鏡蛇血清在微博上搜尋「眼鏡蛇血清」5個字,出來的,全是關於周以輝的消息。
  • 以史為鑑:也說新冠肺炎的血漿療法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主體就是抗體,抗體(anti-body)就是免疫球蛋白,是功能概念;血清/漿治療是用患者康復或者恢復期的血清/漿對其他患者進行治療。那什麼是血清、血漿,二者有實質性區別嗎?血清是血液凝固時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血漿是血液經抗凝處理,離心去除細胞等沉澱後的液體,是不含血細胞的血液;血清本質是去除纖維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的血漿。
  • 這6個臨界點或是救命稻草
    這6個臨界點或是救命稻草!在人類看來,地球似乎有無窮無盡的能量,怎麼用都用不完。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地球也有崩潰的時候,其實每個人在2020年都深有感觸,地球環境不像以前那麼好了,生命轉瞬即逝,氣候崩潰的猝不及防,多個地區迎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人類被迫呆在空調房中,一些貧苦地區的人要面臨熱死的危險。
  • 女子養毒蛇被咬致心跳驟停 專家:抗蛇毒血清是救命關鍵
    在上海醫藥行業協會主辦的「抗蛇毒血清臨床應用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抗蛇毒專家對如何普惠更多患者、減少因蛇咬傷帶來的生命危險和後遺症展開討論。他們透露,在我國,每年被毒蛇咬傷的患者有20餘萬,其中死亡的患者約2萬人。在上海,因蛇傷入院的患者一年不足20例,把毒蛇當寵物養而被咬傷的患者居多。
  • 為什麼DeFi會成為區塊鏈世界唯一的救命稻草
    為什麼DeFi會成為區塊鏈世界唯一的救命稻草 五火球教主 發表於 2019-12-30 09:10:56 近些天,如死水一般的幣價波動讓區塊鏈行業內的人士無聊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