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公眾號↑↑↑
有觀點,有態度
這是醫業觀察公眾號的第529期文章
作者:鎖炎 整理髮布 公眾號:IVD從業者
作為體外診斷最主要的樣本類型—血液,因其組分的不同可以做不同的項目,那麼全血、血清和血漿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又分別適用於哪些IVD項目呢?
(1)血液有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組成。(2)離體後未抗凝處理的血液會自然凝固(或離心時),分離出上層淡黃色透明液體為血清,中間層白色固體為白細胞和血小板,最下層紅色固體為紅細胞。
應用於臨床血液學檢查,如紅細胞計數、分類和形態學檢查等。
全血中水佔比81%,而血漿中水佔93%。血中某些可溶於水的物質如葡萄糖、尿素、氮等,用血漿測定比用全血測定高,尤以紅細胞壓積顯著升高。目前臨床檢驗用血樣本,除了血細胞檢查、血培養等少數項目用全血外,其他生化、免疫、腫瘤標記物等檢測多採用血清或血漿測定。
血清或血漿中的生理成分與機體組織間液比較接近,更能真實地反應機體的生理情況,反應其病理改變也更加靈敏。
靜脈全血:應用最多的全血(whole blood)血液標本來自靜脈,採血的部位有肘前靜脈、腕靜脈,小兒和新生兒有時用頸靜脈和股靜脈。
動脈全血:主要用於血氣分析,採血部位有股動脈、肱動脈和橈動脈。
毛細血管全血:也稱皮膚採血,適用於僅需微量血液的檢驗或嬰幼兒,採取的部位有耳垂、指端,小兒有時為拇趾或足跟。
從血液裡面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離心或靜置之後分離),不含纖維蛋白原
血清的製備:將採取的血漿在室溫下至少放置30min到1h,待凝結出血餅之後,用細竹棒或玻璃棒輕輕撥去血餅,然後以2500-3000rpm離心5-10min,取上清液,即為血清。
含有血細胞及其有形成分及多種生理物質和代謝產物,比如凝血因子I(纖維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I等。
血漿的製備——將採取的血液置於含抗凝劑(如:肝素、草酸鈉、枸櫞酸鈉、EDTA\氟化鈉等)試管中,混合後,2500-3000rpm離心5min,取上清為血漿。另外由於製備血清時不加抗凝劑,免除抗凝劑對有些待測物質或其反應體系的幹擾,
應用於血漿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學成分的測定,快速生化試驗、血糖試驗、特別是內分泌基數測定,血栓與止血的檢查。
血漿與血清中丙種轉氨酶、總膽紅素、尿素氮、鈣、二氧化碳、肌酸激酶(CK)、葡萄糖等含量無差別,而鹼酶(AKP)、鈉(Na+)、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TG)等物質,二者間有一定差異,但無臨床意義,因此用於血清檢測的項目大部分能用血漿樣本。
(用於血清檢測的項目大部分能用血漿樣本,但是由於在析出血清時纖維蛋白原在凝血的過程中會聚集大部分細胞形成血凝塊,而在析出血漿時,就相對均一,因此在進行細胞類分析或胞內病毒檢測項目時較優先使用血漿樣本)
申明: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圖片引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如需轉載,還請註明出處。
作者:鎖炎 整理髮布 公眾號:IVD從業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醫業觀察立場無關。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歡迎聯繫小編,微信號 yiliaoguancha @今日話題
歡迎關注醫業觀察公眾號
歡迎掃碼關注生命科學觀察公眾號
小編交流,加微信請註明「名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