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2021-01-21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趙竹青)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5日15時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新民,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以下是我們根據發布會整理的內容要點。

五大方向、齊頭並進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科學界在全力攻關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成立,科技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12個部門立即組成工作專班,並成立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攻關。

根據新冠肺炎應急需求,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的防控需求,明確了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這五個主攻方向。

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源頭。

-在動物模型方面,已經成功構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動物模型,為開展藥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提供了基礎條件。

-在檢測診斷方面,在已有七個診斷檢測試劑獲批上市的基礎上,正在加快推進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在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方面,有些藥品篩選和治療方案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推進臨床試驗,部分臨床救治建議已經納入診療方案。

-在疫苗研發方面,並行開展了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疫苗等多條技術路線的研發。

Q:臨床治療藥物,有了嗎?

A:一批藥物已經初步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

對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關頭,研發有效的臨床救治藥物,努力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是當前應急攻關的重中之重。

張新民介紹,科研攻關組已組織全國優秀的科研團隊,利用計算機模擬篩選、體外酶活性測試等方法對七萬多個藥品或化合物進行篩選,遴選出五千個可能有效的候選藥物,在普通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水平上進行初篩,之後選定了100個左右的藥物在體內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活性實驗。

在多輪篩選的基礎上,科研攻關組聚焦到少數幾個藥品:磷酸氯喹、倫地西韋、法匹拉韋等一批藥物,先後開展臨床試驗,目前部分藥物已經初步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

□ 磷酸氯喹:是一種上市多年的抗瘧藥物,安全性有一定保障,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臨床結果初步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診療效果。

□ 法匹拉韋:是治療流感的境外上市藥物,目前在深圳開展臨床試驗,初步顯示了較明顯的療效和較低的不良反應。治療後第3到4天,用藥組的病毒核酸轉陰率顯著高於對照組。

□ 倫地西韋(瑞德西韋):這是一種國外公司研製的用於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藥物,目前在國外的臨床試驗還沒有全部做完。我國科學家開展了體外實驗顯示,具有對新冠病毒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目前武漢十餘家醫療機構正在開展臨床研究,已入組重症患者168例,輕型、普通型患者17例。

Q:可怕的「炎症風暴」,有對策了嗎?

A:部分臨床結果「令人鼓舞」,正在進一步試驗

周琪介紹,「炎症風暴」實際是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實際是一個細胞因子的過度反應,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統針對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誘因「不分敵我」的時候,過度反應造成了對自身的傷害。

如何阻斷或壓制「炎症風暴」?周琪介紹,在這方面,科學家也在篩選一些老藥,比如在風溼病領域有效的藥物,部分做了臨床。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經做了14例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年齡最大82歲,這幾例病人的結果看起來都是令人鼓舞的。現在正在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大概有100餘位病人入組,其中治療組94例,對照組94例。若證明有效將會儘快應用。

另外,近期針對炎症因子風暴的工作還在不斷地開展,相信會有更多的候選藥物進入治療的序列。

Q:降低死亡率,對重症目前有效治療方案嗎?

A:恢復期血漿和幹細胞技術被看好。

張新民介紹,針對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一個關鍵途徑。科研攻關組組織了針對重症治療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究,從目前來看部分產品和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一是採集治癒患者恢復期血漿。處於恢復期患者的血漿中存在大量的保護性抗體,可以用於對重症患者的治療。截至目前,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多家醫院共對11位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治療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各項檢測指標全面向好,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第二個方面是開展幹細胞技術在重症救治方面的臨床研究。幹細胞治療能夠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激活,通過改善微環境促進內源性修復,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進展,緩解呼吸窘迫症狀。經過嚴格的臨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及嚴格的質量檢定,幹細胞產品在遵照當前幹細胞臨床應用規範和藥品臨床試驗規定的前提下對若干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也初步顯示安全有效。

Q: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A:正在多頭並進,部分疫苗品種已經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我們現在實行掛圖作戰,每個工作節點精確到天。」張新民介紹,為確保儘早研發成功,在科研攻關應急項目中我們並行安排了多條技術路線,包括滅活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等並行推進,切實保障成功率。

張新民表示,我們國家各研究團隊的研發進度與國際進展基本保持同步。這得益於在「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新藥創製」等國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近十多年來我國已經在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掌握了疫苗研發的最先進技術,擁有一支高水平研發團隊和疫苗生產企業。同時,我們積極倡導國際合作。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嚴景華介紹,各種疫苗有各自的特點、優點和缺點,它們都是相輔相成的。比如其中的重組蛋白疫苗,是把一個病原體最有效的抗原成份基因拿出來,進行體外重組,表達蛋白,然後製成疫苗。目前這個疫苗進展非常順利,目前疫苗的設計已經完成,現在已經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看看免疫效果,還要進行安全性評價。生產工藝研發也在同步進行。

嚴景華特別提到,冠狀病毒疫苗在全世界還沒有一個上市的疫苗。這意味著我們還缺乏經驗,缺乏對風險的評估,所以新冠疫苗對科研人員是一個挑戰。「要充分證明風險和收益,因為疫苗是用在健康人身上的,必須安全有效,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Q:病毒源頭找到了嗎?

A:初步排除家禽家畜,蝙蝠目前嫌疑最大。

吳遠彬介紹,新冠病毒溯源和傳播路徑研究項目由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聯合開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檢測了585份華南海鮮市場及武漢多家生鮮市場環境標本及動物標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陽性,其中31份來自經營野生動物的西區,通過這樣集中的數據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比如,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團隊檢測了4800餘份近年來收集的豬、禽、犬、貓等動物樣品,均為陰性,通過這樣的結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家禽家畜。這之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過對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比對,也顯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對於有研究稱,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對此,正組織有關科研團隊進行論證,對新冠病毒從穿山甲到人的傳播等問題,也在進一步加緊相關研究,如有進展將及時發布。

Q:藥物研發為什麼這麼難?

A:存在諸多客觀要求,科學標準不能降低

多年來,一個新藥大概要經歷十年時間才能從想像走向成藥的過程。為什麼花這麼久?周琪表示,新藥的出現是有客觀限制的,也有它的時間要求,也有關鍵流程和步驟。第一,要知道治療一個疾病主要針對的靶點是什麼,就是有的放矢,要知道治什麼東西。第二,當確定了藥物靶點,要選到所有的候選化合物和候選藥物,不是每一種藥都可以成藥的,同樣還要經過藥物的各種成藥的相關試驗。藥物研發成功後,還要評價它的安全性、有效性。一定要在動物模型做很多長期的評價以後才有可能走到臨床。

這些環節裡,任何一個環節對科學家而言都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我們今天應對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我們都期待一個新藥的出現。但科學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科學不能降低標準,一定還要按照科學的藥物研發流程把它做完。」周琪說。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新冠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新冠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5日15時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新民,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介紹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以下是我們根據發布會整理的內容要點。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防疫新科普 | 什麼是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防疫新科普 | 什麼是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三優生物與之江生物、復宏漢霖達成協議,合作研發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抗體藥物。候選抗體藥物已在細胞水平、轉基因動物水平上完成活病毒中和活性驗證,表現出很好的抗病毒活性,且未發現毒副作用。什麼是中和抗體?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超90%?看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11月9日,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宣布,一項新冠病毒疫苗試驗取得了積極的中期結果,在當天知名期刊《Nature》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關於輝瑞的新冠疫苗科學家們都有什麼樣的看法。科學家們迎來了第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款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
  • 新冠肺炎疫苗終於來了 打疫苗之前請先打消這些疑慮
    [12月19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總結前期緊急使用階段的經驗基礎上,在冬春季節到來之際,我國已開展部分重點人群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 盼望著,盼望著,新冠肺炎疫苗來了,世界復甦的腳步近了。
  • 新小鼠模型助推藥物和新冠疫苗研發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劉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科學家競相研發相關藥物和疫苗,但諸多努力囿於易感染新冠病毒實驗小鼠數量有限而無法很好地開展,這種情況即將改變!美國科學家在6月10日出版的《細胞》雜誌在線版上刊文指出,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新冠肺炎小鼠模型,可複製新冠病毒,有望大大加快新冠肺炎療法和預防製劑的測試進度。
  • 新冠肺炎疫苗終於來了!打疫苗之前請先打消這些疑慮
    視覺中國供圖[12月19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總結前期緊急使用階段的經驗基礎上,在冬春季節到來之際,我國已開展部分重點人群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盼望著,盼望著,新冠肺炎疫苗來了,世界復甦的腳步近了。
  • 川普鼓吹的抗瘧疾藥物治療新冠肺炎,可能會導致心臟猝死
    全球科研人員正在努力開發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中國和美國的新冠疫苗已經在志願者身上試用,但距離真正得到疫苗可能還需要12到18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超過50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一大流行正促使研究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尋找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 韓國15家藥企著手研製新冠疫苗和藥物;日本藥企AnGes開始研發新冠...
    韓國製藥生物協會3月9日表示,國內有15家生物製藥企業已開始或正準備研製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和藥物製劑,但預計完成研發和臨床試驗至少需要數月甚至數年。韓國GC綠十字和SK生物科技等5家藥企宣布開始研發新冠疫苗,賽爾群等10家藥企也已著手或準備研發相關藥物。賽爾群通過分析治癒者血液研發藥物,醫企Immunemed則正在研究使用抗流感藥物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國立保健研究院、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韓國化學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4家機構也為研發新冠疫苗和藥物正在積極推進民官合作。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2020年5月20日 /美通社/ -- INOVIO (NASDAQ:INO)今天公布了其新冠肺炎(COVID-19) DNA疫苗IN0-4800的臨床前研究數據,數據顯示了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強有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四大疫苗巨頭亮相進博會,阿斯利康和強生展示新冠疫苗進展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預防性質的疫苗備受關注,特別是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此前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藥集團、科興生物兩家企業的新冠疫苗包裝盒亮相,引發關注。 賽諾菲:雙展臺,智慧無人疫苗接種艙吸睛 在新冠疫苗研發上,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是合作夥伴,根據此前的公開資料,賽諾菲領導新冠疫苗的臨床開發和註冊,而此次進博會上,賽諾菲的雙展臺主推的疫苗產品是旗下流感疫苗。
  • ...探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進展,疫苗待深入研究,新藥在臨床試驗
    包括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7位國內外醫學院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和交流醫學科研,特別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和最新進展。論壇吸引了近千名醫學專家參加。 國內外科學家協力共同抗疫 來自同濟醫院的陳孝平院士,代表武漢醫學會對出席論壇的嘉賓和朋友表示誠摯歡迎。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進展_鄭大中科博生
    除了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疫苗、有效藥物、檢測試劑的研發突破,都將是人類戰勝COVID-19的有力武器。幹細胞治療作為新型的「抗疫治疫」技術,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將幹細胞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研究中,也有多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批。中科博生。
  • 徐 實 :新冠肺炎疫苗安全嗎?
    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的重組蛋白疫苗;當然,國外企業也沒閒著。目前在臨床試驗中跑得最快的新冠肺炎疫苗,當屬美國Moderna和德國BioNTech的mRNA疫苗。其中BioNTech的mRNA疫苗,在美國的臨床試驗由輝瑞承接,並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緊急授權。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與生產,進展最快的3個國家當屬中國、美國和德國。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該研究提示,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的過繼轉移治療或可成為危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十分具有潛力的療法,並且可與免疫調節劑等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治療效果。3月17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研攻關組第一時間啟動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應急攻關項目。結果初步顯示,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
  • 疫苗來了!河南首支新冠肺炎疫苗今日接種
    今天下午,河南省第一支新冠肺炎疫苗在惠濟區大河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根據當前新冠病毒肺炎防控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本疫苗可用於緊急使用。四、接種劑量、部位、途徑及接種程序每劑0.5ml,上臂外側三角肌,肌內注射,共接種2劑,兩劑間隔2~4周。五、接種點符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要求的接種單位。
  • 新冠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究有何進展?專訪清華醫學院教授張林琦
    新冠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究有何進展?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03:01)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4月7日消息,新冠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究有哪些新進展
  •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丨亮點成果
    感謝對中科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支持!今日推薦候選條目《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投票請點「閱讀原文」。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科學院發揮多學科創新優勢,迅速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防控」攻關專項,近期在動物模型構建、疫苗和抗體研發以及應急藥物篩選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 刷屏,新冠抗體藥物和疫苗開發又有這些重要進展
    這批「刷屏」的新研究,對於設計治療性抗體藥物和保護性疫苗,有著重要意義。在這篇文章中,學術經緯團隊也將和大家介紹這些研究進展。DOI: 10.1126/science.abc7520另一項工作中,美國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僅僅用了不到7周的時間,從患者的血液樣本中識別和分離出強有力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 為什麼說廣譜抗冠疫苗和藥物是戰勝新冠疫情的終極武器?
    鳳凰網科技訊 4月24日午間消息,從SARS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17年,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研發出高效的抗冠狀病毒藥物和疫苗?需要吸取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又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在4月23日晚的《理解未來》: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講座中,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為我們帶來《廣譜抗冠疫苗和藥物是戰勝新冠疫情的終極武器》的主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