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了11個月了,雖然在夏季國內疫情已經得到緩和,但是現在已經漸漸有了第二波疫情的趨勢,而西方國家更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當前人們在關心海內外疫情的同時,也在關注著疫苗的發展。
圖源:Eva Marie Uzcategui/Bloomberg via Getty
11月9日,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宣布,一項新冠病毒疫苗試驗取得了積極的中期結果,在當天知名期刊《Nature》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關於輝瑞的新冠疫苗科學家們都有什麼樣的看法。
科學家們迎來了第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款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但是,關於它能提供多少保護、保護誰和保護多久的問題仍然有待回答——《Nature》
這款疫苗是輝瑞與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拜恩泰科)共同研發的,被稱為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其有效率超過了90%。BioNTech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Ugur Sahin博士介紹,mRNA是一種天然分子,為人體細胞提供指令,製造標靶蛋白或抗原,從而激發人體免疫反應,對抗相應的病原體。
想要知道這款疫苗的療效,就需要大量志願者接種,並進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跟蹤調查,這些結果將與另一組接受安慰劑的參與者來進行比較。輝瑞與BioNTech表示,他們在43538名試驗參與者中發現了94例新冠肺炎患者,但是並沒有表明接種疫苗與接種安慰劑參與人員之間的比例,不過兩家公司說,根據各組之間的病例分布表明,疫苗預防疾病的有效率超過了90%。仔細看會感覺數據很模糊,可能說明疫苗並不是那麼的有效,但是它的有效率可能會保持在50%以上。
所謂安慰劑,是指沒有療效的,與相對應的藥物有著非常相似外觀的一種「模擬藥物」。安慰劑的作用是:在新藥研發時作為實驗的空白對照,排除新藥可能引發的安慰劑效應。那麼什麼是安慰劑效應呢?當患者服用或接受實際上沒有藥理作用且無毒副作用的藥物或療法,使病情有所改善時,醫學上稱之為出現了安慰劑效應。上面講到在接種人員上分為兩組,一組接種新冠疫苗,一組接種安慰劑,就是為了排除藥物有沒有安慰劑效應。簡單來說,當注射安慰劑的那一組參與人員有50%的有效率,那麼就說明新藥物的療效是失敗的。
即使這款mRNA新冠疫苗有90%的有效率,科學家們仍然指出幾個問題。首先,不清楚疫苗能夠預防的是輕度病例,還是同時包括中度病例與重度病例。美國藥品管理局諮詢委員會的成員Paul Offit說:「你希望在安慰劑組中至少看到少量的重度病例。」「那樣將表明疫苗有可能預防此類病例。」其次,不清楚在不同的試驗者身上的療效是否相同。我們都知道,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是老年人,那麼疫苗是對年輕人療效高呢,還是包括了老年群體呢?這些都有待後來的試驗來證明。
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疫苗的持續時間是多久?是持續三個月呢還是六個月呢?這個問題同樣也是沒有解決的,輝瑞公司表明,如果試驗再進行幾個月就有機會來驗證這個問題。由此可見,許多的數據還是不夠的,我們只能看到疫苗在短期的結果,疫苗的研發還需要長期試驗,希望在接下來的試驗裡我們能夠得到這款疫苗的更多信息。不過我們應該對這一實質性的進展感到高興,因為這是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的具有裡程碑的一步,據筆者了解,普通流感疫苗也只有70%左右的保護率,在對抗新冠肺炎的路上我們已經走了一大步了。
不僅僅只有這麼兩家公司的疫苗有進展,還有其他地區的許多科研機構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成果。疫情無情,人間有情,在對抗大規模傳播性疾病的路上,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既希望病毒不要找到我們身上,也希望科學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預防疾病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