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探究:揭秘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急性腎衰竭的可行性

2021-01-21 杭吉泰迪幹細胞生物

人體的腎臟是泌尿系統中最重要的臟器,執行多種生理功能,包括排洩代謝產物,調節水和電解質含量,參與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腎素和前列腺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腎臟的這些功能都是由各種腎臟細胞所完成的。腎小球的內皮細胞、髒層上皮細胞及腎小球基膜共同構成了腎臟的濾過膜,執行腎臟濾過血漿的功能。

急性腎衰竭是指腎小球濾過時突然或持續下降,引起氮質廢物體內儲留,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導致各系統併發症的臨床症候群。臨床治療原則主要有積極控制原發病因、去除加重急性腎損傷的可逆因素,維持機體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控制感染,血液淨化治療等,尚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全球CKD的發生率達到了8%-16%。僅在中國發生率就高達10.8%,全國CKD患者大約有1.2億人,龐大的患者基數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與重視,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臨床工作者的研究重點。

幹細胞不僅可生成各種細胞類型,還有抗炎症的能力,可作為器官和組織再生的潛在細胞源,因此幹細胞成為廣大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對象。

中藥、西藥治療幹預腎衰竭效果不理想

急性腎衰竭主要是對症治療,可以採用中藥治療,也可以採用西藥治療,中藥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增強抵抗力以及排除毒素,而西藥主要是應用排除毒素的藥物,最主要的是採用血液透析,來使急性腎衰竭在短期內得到恢復,同時透析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其中最危險的併發症就是心臟衰竭,還可能會出現一些腎性骨病、腎性貧血、心血管併發症等。

背景:研究表明,腎組織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腎乳頭部位,其具有類似於間充質幹細胞的特性,目前尚不能肯定其是否參與了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的修復.

[研究目的]

目前修復急性腎衰竭的臨床效果仍不理想,儘管腎透析作為有效的臨床手段之一,同時透析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其中最危險的併發症就是心臟衰竭,還可能會出現一些腎性骨病、腎性貧血、心血管併發症等。因此,研究人員探討腎組織幹細胞治療急性腎衰竭的效果及可行性.

【研究方法】

納入40隻SD大鼠,10隻用於腎組織幹細胞培養,其餘30隻隨機分為3組,實驗組和對照組製備急性腎衰竭動物模型,正常組不做任何處理.模型製備後6h,實驗組尾靜脈注入腎組織幹細胞,對照組注入相同劑量的生理鹽水,正常組不做任何處理移植後10d檢測腎功能,獲取腎組織標本進行組織學觀察.原代培養的腎組織幹細胞呈集落狀生長,培養第七天,細胞可達70%左右融合,見圖1A,第三代細胞逐漸變得平坦、寬大,增值緩慢,見圖1B.

【結果與結論】

①對照組的尿素氮、肌酐水平均顯著高於正 常組和實驗組(P < 0.05);實驗組與正常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0.05);

②正常組皮質和外髓質小管未出現異常改變,無炎性浸潤;對照組外髓質小管萎縮,炎症細胞浸潤,上皮細胞腫脹;實驗組有輕微炎症細胞浸潤和細胞腫脹等病變,但較對照組明顯較輕;

③結果表明,腎組織幹細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急性腎衰竭大鼠的腎功能,促進上皮細胞再生,達到良好的組織修復效果.

幹細胞引導腎臟恢復機制

① 幹細胞移入和分化為宿主組織或器官;

② 與現存的宿主細胞治療性地融合為一體;

③ 幹細胞自分泌和/或旁分泌信號的釋放;

④ 通過使患者本身固有的幹細胞再生來刺激其內源性修復。這些機制雖然在腎臟方面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其詳細機制仍不清楚。

移植幹細胞進入人體後,幹細胞會通過「遷徙」和「歸巢」的誘導作用下到達受損的腎臟,這些移植的幹細胞一方面能夠根據周圍微環境分化成新生的腎臟功能細胞;另一方面還能夠「催醒」自身腎臟細胞「再生」,通過這種雙靶向作用,使腎臟細胞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復和再生,最後患者肝臟功能逐漸得到恢復。

綜上所述

近年來基礎研究幹細胞治療腎病過程中發現,幹細胞可分化成腎固有細胞,腎實質細胞等,所以幹細胞移植後對腎臟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復和重建作用。對於病變較重、病情常反覆的患者,幹細胞移植無疑是一種新的有效治療手段,不僅能控制病情活動,還有可能治癒,對患者的病情帶來極大的緩解改善。

相信在我國的大力支持與科研人員在求實創新下,幹細胞療法修復急性腎衰竭將成為安全有效的新型醫療手段,造福廣大腎衰竭患者!

相關焦點

  • 臨床探究丨幹細胞移植療法為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臨床進展
    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主要用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依賴外源性胰島素長期性注射的治療方式會發生耐藥性和急性低血糖的風險,對已經出現了廣泛耐藥性2型重度患者可通過胰島移植治療。對存在嚴重併發症導致器官功能損傷如糖尿病腎病腎 衰竭者,需通過透析及胰一腎聯合移植治療。
  • 揭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
    在6月的「2012細胞治療技術」即將到來之際,生物谷編輯與您一起了解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歸巢(即定向遷移至造血組織器官)的潛能,可以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 ...T緩解後橋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難治復發急性B淋巴細胞...
    3.移植後復發的新藥治療方案,為復發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帶來新希望復發是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失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CIBMTR統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uto-HSCT)後復發死亡率佔全部死亡原因的78%,Allo-HSCT後的復發死亡率佔全部死亡原因的2
  • 扭轉心梗患者命運,幹細胞移植治療減少梗死面積和死亡率
    >>> 幹細胞移植治心梗效果或更好 這是全球首個可注射支架材料結合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 許多臨床數據已經證實,幹細胞有利於急性心梗的治療,能有效促進病人恢復。
  • 中國科學家完成首例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區別於此前兩例病人直接移植「天然」CCR5Δ32/Δ32造血幹細胞,鄧宏魁等人合作成立的研究團隊在全球範圍內報導了首例利用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在HSPCs(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中編輯CCR5基因並成功移植到一名同時患有HIV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27歲男性患者案例。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流程圖。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該研究論文的發表,意味著中國科研人員建立了基於CRISPR在人成體造血幹細胞上進行CCR5基因編輯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同時,在成體造血幹細胞上的基因編輯並不會對其他組織器官及生殖系統產生影響。該工作初步證明了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可行性和在人體內的安全性,將會促進和推動基因編輯技術在臨床應用領域的發展。
  • 臨床研究:幹細胞移植修復肝硬化是否可行?
    近期,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最新發布13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其中新增2個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的項目。自2017年實施幹細胞研究備案制度以來,共有8個關於肝硬化的研究,是其目前研究最多的疾病。由於肝纖維化進程難以逆轉,限制了肝硬化的治療。但自從二十一世紀以來,幹細胞移植修復失代償期肝硬化已取得了可觀的療效,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臨床手段。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群體,具有強大的組織修復能力,可加速肝細胞的分化/活化,替代受損死亡細胞,調節肝臟內微環境,修復肝硬化。
  •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
    骨髓移植技術的發現 生命科學是二十世紀發展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已經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1957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多納爾·託瑪斯發現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體內,可以治療造血功能障礙。這一技術的發現,使多納爾·託瑪斯本人榮獲了諾貝爾獎。 這一技術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並已成為根治白血病等病的主要手段。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為人類戰勝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什麼是造血幹細胞?
  • 臨床案例丨幹細胞治療腦出血後遺症,有望康復腦出血患者!
    目前,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技術治療腦出血後遺症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國內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總體而言,幹細胞修復腦出血後遺症十分有前景,在臨床研究中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更好恢復有巨大的潛力。幹細胞治療腦出血後遺症的臨床進展神經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是腦出血後遺症臨床研究中最常用的幹細胞類型。01神經幹細胞移植研究成果報告大量研究發現,成年生物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多個部位均存在神經幹細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潛能,可分化為少突膠質細胞、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等。
  • 人類醫療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幹細胞治療技術
    新冠疫情期間,幹細胞治療對國內外一些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在其他疾病領域取得進展,讓人們對這種療法的發展有了更大的興趣。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無限或者相對持久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用途十分廣泛,例如建立動物和人類疾病模型、用於藥物開發和篩選;再生醫學領域應用於組織和器官的修復和移植治療、基因治療以及美容抗衰老等。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神經幹細胞(NSCs)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潛能,還可以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和調節免疫平衡,在動物實驗中已經證實其具有治療SCI的作用,通過移植NSCs或者其分化的產物治療SCI成為有前景的治療策略。然而,儘管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陸續開展,但是國外公開報導的臨床試驗案例非常少,取得的結果也未能達到在動物實驗中出現的預期結果,移植技術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簡稱骨髓移植(BMT),它是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中,最早用於臨床,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移植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後,HLA抗原的發現是骨髓移植第二個劃時代的裡程碑。
  • 幹細胞臨床應用還需要多久?
    幹細胞臨床治療或者是細胞治療,一直是國家大力提倡與鼓勵的,但是幹細胞臨床或者是細胞真正走向成熟的臨床,又需要多久呢?這也是很多人關切的問題。在普及幹細胞臨床前先和大家介紹一下幹細胞。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複製能力,是一類原始的細胞,所以可以分化成多種不同的細胞,如神經細胞、成骨細胞等不同的組織細胞,對組織器官有更新和修復的作用。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人體造血幹細胞成功移植
    患者與「柏林病人」同患血液腫瘤兼愛滋病,治療方案同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同的是,前者通過基因編輯的方法獲得CCR5基因突變的造血幹細胞,而後者的突變天然擁有。9月12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我國學者這項「以基因編輯技術之長,補『柏林病人』之短」的探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吳昊教授等團隊合作,利用基因編輯手段在人體造血幹細胞中失活CCR5基因,並將編輯後的幹細胞移植到HIV(愛滋病病毒)感染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產生效果,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 案例分享:幹細胞治療在八大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西南首個「幹細胞」寶寶成都亮相!2017年7月,成都一位卵巢早衰病人楊女士就欣喜地產下了一位6斤多的健康男嬰。這位男嬰成為全國首位通過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成功治療卵巢早衰而降生的「幹細胞寶寶」。這標誌著我國再生醫學技術治療卵巢早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幹細胞治療行業發展迅速,帶給世界越來越多的驚喜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幹細胞這一概念對大眾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根據《 2020 年幹細胞行業分析調研報告》,到 2020 年全球幹細胞產業規模年達 4000 億美元,而我國幹細胞產業基礎研究位列世界前列,幹細胞專利約 2500 餘項。在未來幾年,全球及我國精準治療市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前景廣闊!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被用於身體各種組織中的種子細胞,在再生修復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幹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幹細胞移植為脊髓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臨床幹預辦法。傳統方法幹預脊髓損傷效果不盡人意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NEJM: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下)
    高血壓的獨立預測因素包括:環孢素治療,急性腎損傷,全身照射,自體移植(主要是神經母細胞瘤患者),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壓與慢性腎病發病率增加(比值比 4.03;95%CI 1.04-13.06)和移植相關血栓性微血管病發展相關。有效治療高血壓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慢性腎臟病進展的重要方法。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應作為該類患者的一線治療。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傳統的治療手段需要進行肝臟移植,但日本醫院出於安全考慮,規定只有在患兒體重達到6公斤(出生3~5月以上)後才能進行移植,並且移植過程相當困難。國內外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進展胚胎幹細胞的臨床研究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內外都在嘗試。  世界上首株人胚胎幹細胞繫於1998年建立。2009年,美國FDA就批准了傑龍(Geron)公司開展世界上首個胚胎幹細胞臨床試驗,利用胚胎幹細胞分化成的少突膠質前體細胞治療脊髓損傷。首例病人於2010年接受治療。
  • 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
    基因編輯技術能做什麼?答案有很多。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從實驗到臨床、從原理到實踐,數年的努力後,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初步報導。在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過程中,鄧老師和同事們經歷了怎樣的求索?這項技術的原理和前景又如何?閒言少敘,快來文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