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種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研究邁進臨床階段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長沙9月9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蔣凱)9月8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發布王維教授團隊研究的「『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小樣本臨床研究」專家評審結果。專家組建議將異種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技術納入三類醫療技術管理並制定相應臨床應用技術規範,推動該技術的臨床應用。

從2008年異種胰島移植臨床研究的長沙宣言,到今天發布的異種胰島移植臨床治療的長沙方案,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領銜團隊經歷了10年的沉澱,從1996年開始,研究團隊坐了21年冷板凳。

9月8日上午,評價專家組詳細審閱了項目材料,認真聽取了項目組匯報,並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質詢。專家組認為,該項目臨床研究過程嚴謹,技術資料齊全完整,並符合規定,結果可靠。經審查評議,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團隊歷經二十年持之以恆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移植供體培養-豬胰島提取-臨床應用的完整技術體系,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取得了目前國際上異種胰島移植的最佳療效,可以應用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悉,全球糖尿病患者高達數億,為了攻克治療糖尿病這一世界性的難題,各國專家都進行了大量研究,公認胰島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證明從移植人體的胰島細胞到患者體內效果明顯。然而人源性器官供體極端匱乏,能夠得到同體(即人體)胰島移植的數量極為有限,能被拯救的患者人數少之又少。

為了突破胰島移植供體匱乏的「瓶頸」,讓千百萬患者能夠得到有效治療。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選擇移植豬胰島嘗試,經過近21年努力,逐步取得多方面的突破。2013年啟動並於今天通過專家鑑定的「『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小樣本臨床研究」獲得成功,為大規模移植豬胰島開闢了廣闊道路。王維教授介紹:「從現在開始,我們與國內醫院合作,已具備收治糖尿病患者的能力,通過兩年的努力,力爭達到每年讓萬名以上糖尿病患者脫離苦海的目的。」

廣大患者最關心的是從移植豬胰島跟移植人體胰島相比,療效如何?王維教授介紹說:「基本達到與移植人體胰島的相似效果,也就是說基本療效一樣,當然我們還在努力工作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爭取達到治癒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小樣本臨床研究」中,移植用的豬胰島,是從湖南賽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供體豬身上提取的。這家公司和湘雅三醫院經過大量篩選,選出最適合用於移植的品種豬,興建了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生物安全供體豬培育中心,將選用豬在這座「五星級豬賓館」進行飼養。在飼養過程中,特別注重對供體豬質量進行優化,不僅保證了豬的各種器官、血管的健康,排除了國際異種移植協會規定的導致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體,也就是避免將豬的任何疾病傳染到被移植患者身上,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生物安全標準的醫用級豬的標準。這一創新技術保證了豬胰島移植的生物安全性,克服了人胰島難以避免攜帶病原體和自身免疫攻擊的缺陷,為豬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臨床研究奠定了基礎。

同時,王維教授團隊建立了國際領先的大規模高效豬胰島分離純化系統和檢測系統,可以像流水生產線一樣提取大批量的的豬胰島,又保證了提取胰島的純度和活性。

王維教授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建立豬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臨床技術體系,設計了能夠保護移植胰島的微創手術方案。目前國內外移植胰島手術,都採取經皮膚和肝臟穿刺的方法,這種手術併發症多,還容易導肝內凝血,血凝塊往往將移植進來的胰島包住,使胰島因缺氧而死亡。新的手術方案則是經頸靜脈將胰島移植到肝內,不僅可以減少併發症的出現,肝內凝血也基本不會發生,避免了出血凝塊「吃」掉被移植進來胰島現象的出現。

新的臨床胰島移植治療方案在移植胰島的同時,還回輸了來自患者自身的調節性T細胞,它可使患者體內對移植胰島的排斥反應明顯減輕,大大降低了術後抗排斥藥的使用劑量。跟人胰島移植術相比,術後抗排斥藥物的使用量明顯減少,抗排斥藥產生的毒副作用也相對較小。臨床結果說明這一創新的移植技術體系具有高度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此基礎上,王維教授團隊完成了對10名1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豬胰島移植研究。這些患者的病情都非常嚴重,多數已生活無法自理。移植豬胰島後病情明顯好轉,血糖穩定正常,糖化血紅蛋白也恢復正常,跟術前比較,總體胰島素使用減少60%以上,最好效果減量90%。根據國際共認的胰島稱植綜合評分,平均達到0.62分,最好達到0.88分(完全治癒糖尿病為1分),遠遠高於日本最高0.17分的療效。

專家認為:「『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小樣本臨床研究」項目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成果具有5個全球首創:第一、在免疫排斥調控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第二、在移植供體豬種系篩選方面項目走在國際同行的前列,培育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無病毒DPF豬(賽諾豬)。第三、全球首次在臨床上使用生物安全無病毒賽諾豬作為移植供體,證明了我國自主培養的供體豬可以保證豬胰島移植的生物安全性;第四、在異種胰島移植臨床研究上取得國際領域中最好的療效。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上,創世界最好記錄。第五、形成了從供體豬培育體系到胰島分離純化技術體系到臨床治療技術體系的全系統原始創新成果,推動了國際及我國異種胰島移植行業的發展。

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團隊的研究經過七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王維教授聯合易受南教授、莫朝暉教授組織科研團隊開展豬胰島研究,先後在七個階段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人稱興建了一座「七級浮屠」。

1996年,開始了豬胰島移植研究,在上百批次地在小白鼠身上進行試驗獲得成功,標誌著胰島移植確實可以治療糖尿病。

1998年,在猴體身上開展了移植豬胰島試驗成功,證明了豬胰島可以治療靈長類動物的糖尿病。

1999年,獲得衛生部批准,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豬胰島移植治療人糖尿病的臨床研究,22名患者明顯好轉,胰島素用量平均減少40%,證明豬胰島移植的安全性,並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000年,考慮到供體性和標準化是保證胰島移植糖尿病的安全性和療效的關健,從全國偏遠地區篩選合適的供體豬,並定向近交培養,培養出我國獨有和國際領先的胰島移植用供體豬。

200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充分肯定王維教授團隊移植豬胰島的成果,組織世界各國專家專程到長沙,由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牽頭制定指導聯合國各成員國從事異種移植臨床研究的規範。

2012年,中南大學組建湖南賽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符合世衛組織標準的異種移植供體豬培育中心,保證了豬胰島移植的生物安全性。建立了豬胰島移植糖尿病的技術體系。

2013年,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和湖南賽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獲得政府批准後,開始了新的技術體系下的豬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臨床研究,2017年9月通過專家鑑定,在豬胰島移植糖尿病領域中取得了國際上最好的治療效果。

相關焦點

  • 異種移植 從科學研究正走向臨床治療
    但為了治療糖尿病,以湘雅三院王維教授為代表的醫生們已經能將豬胰島細胞移植到人體了。據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教授、湖南省異種移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維介紹,進行了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糖尿病已經得到較好控制。 更具未來感的進展來自啟函生物的楊璐菡博士團隊,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13個點位的基因修飾,培育(克隆)了代號為「3.0」的豬。
  • 1型糖尿病的胰島移植新方法 有望進入臨床試驗!
    1型糖尿病的胰島移植新方法 有望進入臨床試驗!,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很快就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方法。首席研究員麗貝卡·斯託克斯(Rebecca Stokes )表示,將胰島移植到肝臟會為病人帶來一定的風險,而他們的新研究為接受移植胰島的人提供了更安全、更有益的治療法。「胰島是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Stokes解釋道。胰島移植是一種治療1型糖尿病的方法,胰島細胞被疾病摧毀後無法產生和調節胰島素,而胰島移植可以再生產和調節胰島素。
  • 異種移植從科學研究正走向臨床治療
    詞綴「Xeno-」來自希臘語,代表「異、外國人」,所以單詞的意思是「異種移植」。大意是將動物的器官、組織、細胞移植到人的體內。 像獅身人面像或死神阿努比斯這樣的造物,科學還無能為力。但為了治療糖尿病,以湘雅三院王維教授為代表的醫生們已經能將豬胰島細胞移植到人體了。據王偉教授介紹,進行了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糖尿病已經得到較好控制。
  • 科學網—異種移植:世界醫學的又一次革命
    不過,很少人能擁有這樣的幸運——由於難以尋覓到既合法又合適的供體,加之高昂的治療費用,令不少普通家庭在最後一線希望面前遺憾止步,眼睜睜看著親人逝去或在痛苦中度過餘生。 異種移植醫學的誕生,為無數這樣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2008年10月,世界上首個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在湖南長沙誕生。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
  • 科技日報:豬器官移植非天方夜譚,中國異種移植研究處於領先
    巧合的是,這條新聞發布後不久,國內異種移植主要研究團隊和科學家齊聚北京,召開了以「異種移植走向臨床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為主題的第593次香山科學會議,一起探討了我國異種移植髮展現狀和如何加快走向臨床研究。
  • 臨床探究丨幹細胞移植療法為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臨床進展
    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其病因多樣,致病機制尚不明確。傳統的醫療幹預方法不能令人滿意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式主要為口服降糖藥物、外源性胰島素補充。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主要用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依賴外源性胰島素長期性注射的治療方式會發生耐藥性和急性低血糖的風險,對已經出現了廣泛耐藥性2型重度患者可通過胰島移植治療。
  • 異體移植治癒糖尿病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被寄予厚望
    人身上移植豬細胞治療糖尿病,這是長沙醫療科研人員取得的領先世界的突破。截至今年6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細胞移植與基因治療研究中心,已成功為7名Ⅰ型糖尿病患者實施了醫用供體豬的胰島移植手術,療效非常接近人同種異體胰島移植。更為可喜的是,該項異體移植技術正在由實驗室研究走向產業化發展之路,在實驗室完成最後的臨床技術研究後,預計明年能用於臨床治療。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能幹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在體內發揮重要的組織修復與再生作用,且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旁分泌特性,近年來研究證明,幹細胞移植技術在2型糖尿病幹預方面有著積極的效果,為有效幹預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傳統方法幹預2型糖尿病效果不理想目前全球約有4.51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93億。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進展!
    因此,幹細胞移植有望克服胰島細胞移植的缺陷,成為幹預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幹預2型糖尿病的傳統方法並不令人滿意近年來,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很嚴重。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樣本中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1.6%,患者人數約為1.2億。 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佔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
    因此,治療的目的是防止發病和惡化,並維持患者的生活質量(QOL)。 雖然有一些病例通過移植治療來緩解,但除非器官移植的難度變得非常嚴重(捐贈者的數量、相容性等),否則不要依賴移植。對於2型糖尿病,早期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飲食和運動療法。 如果這兩種療法無法控制,請切換到口服降血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等藥物的治療。
  • 盤點2017年1型糖尿病研究新進展
    【1】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發作的新型生物標記物,將助力糖尿病早期診斷近日,來自都柏林城市大學、埃裡克西大學和愛爾蘭皇家外科學院的3U糖尿病聯盟有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一些可能預測1型糖尿病發展的生物標記物。研究人員發現了血液中一種叫做12-HETE的物質可用於診斷1型糖尿病病人,如果病人沒有發病,就無法在血液中檢測到這個物質。
  • 日本放開異種移植:豬細胞注入人體
    在將動物細胞和器官移植到人類身上的「異種移植」領域,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研究小組將修改方針,今後將允許人體移植豬等動物細胞。報導稱,日本此前禁止了此種手術,但感染病毒的風險比預期低,或將開創新的治療方法,解決移植器官不足的問題。該研究小組將在5月27日的專家部門會議上公開這一新方針。
  • 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這些小豬的器官有望移植人體
    據中國紅十字會統計,臨床治療中,我國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但捐獻的器官只有1.7萬餘個,只有不到6%的人能實現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科學家們成功地做出了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
  • Stem Cell Reports:幹細胞移植可治療II型糖尿病
    2015年3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在國際期刊Stem 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胰腺前體細胞移植對於II型糖尿病治療具有良好效果,與糖尿病治療藥物聯合使用,治療效果更加明顯,這項研究表明基於幹細胞技術的治療方法或許是治療II型糖尿病的一種可行方法。
  • 攻克1型糖尿病,我們在路上
    1型糖尿病相對於2型在治療上更加的複雜,患者「三多一少」症狀更為典型,急、慢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等)的發生率更高,病情進展更快,患者的預後和生存質量也更差,且以年輕患者居多。 國內三甲醫院先後進行幹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誕生
    移植免疫兼容技術平臺9月21日,科學家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其同時具備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兼容性兩個功能。「豬3.0「是啟函生物研發出的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啟函生物執行長楊璐菡說:「這是我們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我國科學家培育出「豬3.0」,將來可用於異種器官移植
    近日,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豬3.0」,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為無數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了希望。「修不好就換掉」,從某種意義上說,移植是一些終末期疾病的終極治療方案,中國乃至全球對器官移植的需求越來越多。
  • NEJM:保留胰島素分泌 免疫療法向「治癒」1型糖尿病再邁進!
    對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預防或延遲β細胞功能的完全衰竭具有重要意義。今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一項研究,在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中,戈利木單抗(golimumab)治療可以保持患者的內源性胰島素分泌,並降低其外源胰島素需求量。
  • 科技前沿 | ​異種移植:我要在身上裝一隻豬肝!
    由於供體數量的極度匱乏,大多數患者無法接受治療。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不僅使得人們難以負擔等待過程中的治療費用,由此衍生的黑市交易也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問題。生物學家一直致力於尋找移植用器官的替代資源,人體捐獻的器官不夠用,用其他動物的怎麼樣呢?異種移植的問題由此被提出。你可能馬上會想到非人靈長類。可惜這些人類近親們或是已經瀕危,或是器官大小與人類相距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