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政府在2019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發布會上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籤署共同建設「幹細胞研究院」框架協議。
其目的是致力於對生命科學技術及幹細胞技術應用,進行不斷探索與創新構建完善產業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持續推動再生醫學和精準醫學穩健發展。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技術飛速發展,幹細胞幹預作為核心再生醫學,有望成為繼藥物幹預和手術幹預後另一種疾病幹預有效途徑,為未來醫學發展提供新方向。
幹細胞療法有望成為幹預肝硬化好辦法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無限增殖及多向分化潛能等特點,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
且具有低免疫原性、易獲取、擴增及保存等優點,可誘導免疫耐受、降低免疫反應、促進損傷修復,有望成為目前肝硬化好辦法。
肝硬化是指肝臟在各種致病因素持續損傷情況下反覆發生纖維化,使得正常肝組織被瘢痕和再生結節所取代,最終發生肝硬化。
肝移植是臨床幹預肝硬化常規手段,但因供體不足、費用較高、有免疫排斥等因素,從而限制了其在臨床廣泛開展。
臨床研究證實幹細胞療法能夠改善肝功能
近年來,幹細胞移植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國內外科學家研究證實,幹細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並向其他組織、細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且在體外誘導培養下可轉化為具備功能活性的類肝細胞。
多項研究報導了幹細胞參與了肝功能修復和重建,自體幹細胞抗纖維化作用已在動物模型中得到明確證實。此外,臨床試驗也表明自體幹細胞移植能迅速改善肝功能,及無明顯副反應。
幹細胞療法通過兩種機制有效幹預肝硬化
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機制主要有兩種:一是功能性肝細胞增殖和轉化。二是通過旁分泌改善微環境。
1、功能性肝細胞增殖和轉化。
幹細胞進入肝實質後,在微環境刺激下可分化為肝臟卵圓細胞,同時還可直接分化為肝實質細胞、肝星狀細胞和肌纖維母細胞。
研究發現,當肝臟受到致病因素刺激時,本身存在肝臟卵圓細胞和新分化生成卵圓細胞因微環境發生改變和細胞因子刺激,可分化為肝細胞、膽管細胞等。
將幹細胞經尾靜脈注入肝纖維化大鼠體內,發現 幹細胞在大鼠體內可分化為肝樣細胞,且大鼠肝纖維化得到明顯改善。
2、通過旁分泌改善微環境
幹細胞進入肝臟後,無論是發生細胞分化還是發揮抗肝纖維化作用,均離不開多種細胞因子和炎症介質的參與。
這些細胞因子和炎症介質能夠激活肝祖細胞,抑制星狀細胞激活並促進其凋亡,抑制損傷部位炎症相關細胞增殖和遷移等。
研究發現,參與旁分泌作用因子主要包括肝細胞生長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IL-10等。各種細胞因子和介質作用雖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卻是相互協調,且共同參與抗纖維化作用。
比如肝細胞生長因子有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加速肝功能恢復等作用。基質金屬蛋白酶則主要參與細胞外基質合成和降解。
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將體外培養幹細胞注入肝纖維化小鼠體內,發現小鼠肝纖維化明顯改善,且小鼠體內IL -10表達明顯升高。
試驗證實,幹細胞可以提高基質金屬蛋白酶9的表達,還可增加細胞外基質的降解,及改善小鼠肝功能並減輕肝纖維化。
2019年4月重慶某醫院肝膽外科對31例肝硬化患者進行幹細胞療法幹預研究,其結果發現,幹預後8周隨訪發現,所有患者MELD評分、Child-Pugh評分、功能狀態評分和疲勞量表得到明顯改善。
第24 周后,所有患者白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得到明顯改善,及肝臟儲備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還有血清中IL-6 和IL-7 明顯低於幹預前。
綜上所述,幹細胞技術在近年來成果有目共睹,鑑於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組織損傷等方面具有廣闊臨床應用潛力,許多國家均將其作為重要研究發展方向之一。我國也已經把幹細胞列入國家「863」和「973」計劃,在973計劃中幹細胞領域是立項最多的一個。
國務院發布「十三五」規劃明確將「幹細胞研究,發育與生殖研究」列為六個重大科學研究,並在規劃中要求有關單位集中優勢力量,推進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實施。幹細胞的未來前景不可限量!
春天感謝冬天,讓她發芽;夏天感謝春天,讓她奔放;秋天感謝夏天,讓她收穫;冬天感謝秋天,給她安穩。我感謝你,給我轉發與留言!
相關文章連結:
前沿:幹細胞治療B型肝炎肝硬化臨床最新研究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前沿:幹細胞療法三種機制,有望成為治療B型肝炎肝硬化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