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分化潛能及免疫調節等功能,其可以不斷地自我更新,並在特定條件下轉變成為一種或多種構成人體組織或器官的細胞。
幹細胞還具有取材方便,擴增迅速和低免疫源性等特點,且國內外已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因此,幹細胞有望成為幹預B型肝炎終末期肝病新途徑。
傳統方法幹預終末期肝病效果不理想
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發病機制複雜,影響因素較多。
目前傳統幹預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手段包括:藥物幹預及肝移植等方法。
但效果均不明顯, 難以達到徹底修復肝細胞、改善預後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恢復健康目的。
雖然肝移植是幹預終末期肝病較有效幹預手段,但受限於供體不足,費用高昂, 術後副反應應等問題,限制了其在臨床廣泛應用。
幹細胞療法為幹預終末期肝病提供新途徑
目前科學家認為,體內炎症因子瀑布式爆發、免疫細胞活性異常、免疫平衡(其中失衡起重要作用)被打破,導致大量肝細胞衰亡從而引起肝臟功能損傷。
因此,臨床上急需尋找其他更加有效方法幹預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
幹細胞由於具有良好生物學特性,成為近年來細胞幹預理想種子。
幹細胞具有強大分化潛能,可在特定環境下向脂肪樣細胞和骨樣細胞分化。作為理想種子細胞,近年來幹細胞幹預B型肝炎終末期肝病一直是研究焦點。
h1和Th2細胞相互平衡與否直接影響肝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
目前多項動物模型及人體研究已證實幹細胞具有廣泛免疫調節作用及修復肝細胞作用。
研究顯示,終末期肝病患者體內免疫比例失衡是導致相關終末期肝病發生主要原因。
Th1和Th2細胞是一對重要調節細胞,同時它們又是一對互相抑制的細胞,Th1細胞主要分泌IL-2、IFN-y等細胞因子;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10等細胞因子,Th1和Th2細胞相互平衡與否直接影響機體免疫功能,且與疾病狀態密切相關。
研究發現,由B肝病毒引起肝硬化小鼠外周血與肝組織中水平降低而升高,抗纖維化幹預後Th1水平升高,Th2水平降低。
另外多項實驗證實IL-4是一種促纖維化因子,而IFN-y是一種抑制纖維化因子,兩者平衡對調節肝纖維化起重要作用。
可見,Th1和Th2細胞平衡在肝 病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平衡變化也影響疾病發展。
臨床已經證實幹細胞療法具有調節肝病患者Th1和Th2作用
研究還發現,利用幹細胞幹預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患者前後短期內外周血Th1和Th2細胞水平後發現,患者外周血檢測的Th1細胞術後較術前有升高,慢性B肝肝損傷患者Th2細胞術後升高,B型肝炎肝硬化患者Th2細胞術後較術前降低,Th1和Th2比值術後較術前升高。
因此證明,Th1和Th2有調節作用。多項體外研究也表明幹細胞抑制T細胞增殖同時也抑制其細胞因子分泌,但不誘導其凋亡。
2010年10月—2013月廣東省某醫院開展35例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患者臨床研究,其中慢性肝損傷19例,失代償期肝硬化16例,經幹細胞療法幹預後:
慢性肝損傷患者IFN-y(Th1)術後較術前有升高;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IFN-y(Th1)術後較術前有升高、IL-4(Th2)術後較術前有降低,且Th1和Th2比值術後較術前升高。
綜上所述,實驗證明幹細胞具有分化潛能,並且通過對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患者Th1和Th2免疫調節與修復肝細胞,達到安全有效幹預終末期肝病目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感謝你的留言與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