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幹細胞療法發展空前繁榮,進入了臨床研究時期。幹細胞療法在各種疾病展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例如糖尿病、腎損傷、卵巢早衰、關節炎等。數據統計發現,科學家應用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為肝病的防治打通了一條通道。
肝纖維化是各種病因引起的肝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包括了纖維化再生和纖維結節改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幹細胞移植運用於肝纖維化,在體內體外實驗中均顯示出抗纖維化效應。
2019年10月,我國科研人員公布了研究成果:間充質幹細胞對肝纖維化進展的調控機制,揭秘了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免疫調控;2020年2月,《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發表文獻闡述幹細胞療法通過肝星狀細胞的接觸調節作用來抑制肝纖維化。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幹細胞療法獲得了我國的支持與肯定,2018年國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批准了一項幹細胞療法對肝腎纖維化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纖維化的3大機制:
1.減輕炎症反應;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大量的免疫細胞,免疫相關途徑與肝臟疾病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研究發現,肝炎是促使肝纖維化的前提,炎症細胞浸潤使肝臟內部結果破壞,進而導致肝纖維化的發生發展。
幹細胞發揮免疫調節功能減輕肝內炎症反應,通過分泌可溶性因子與固有免疫系統及適應免疫系統細胞之間產生交互作用,維持體內免疫平衡,為肝內結構的修復提供了良好的微環境。
2.調節肝星狀細胞;
肝纖維化與細胞外基質的的產生和降解失衡有密切關係,細胞外基質主要來自於肝星狀細胞(HSC),因此,肝纖維化的中心環節是肝星狀細胞的活化與增殖。幹細胞療法可通過影響多條代謝途徑抑制HSC的激活。
我國學者將間充質幹細胞與大鼠原代HSC按1:1的比例共培養,72h後採用流式細胞儀將兩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分開,發現HSC的數量增加不明顯,證實間充質幹細胞可通過直接接觸途徑調控HSC的增殖。
3.肝細胞再生
2013年《Stem CelIs Int》發布顯示:幹細胞能直接分化產生新的肝細胞替代受損的細胞,通過分泌營養因子促進組織修復,改善肝功能。我國的科學團隊已經能在體外產生大量的人肝細胞,且由幹細胞分化的肝細胞具有功能性,與原代人肝細胞高度相似。
自2005年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病的研究開展以來,臨床試驗證實幹細胞可促進肝細胞增生。2018年,外國研究人員Ghavamzadeh A開展了一項臨床試驗:將幹細胞移植入肝纖維化受試者,可進一步提高患者新生肝細胞的存活率並改善肝纖維化,提高肝功能。
當前,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發生發展的調控作用引發了廣泛的探究,科學家將孜孜不倦深入研究幹細胞療法,解除肝纖維化患者困擾,推動臨床醫學的改革,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