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科學家發現修復的3大機制

2020-12-05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發展空前繁榮,進入了臨床研究時期。幹細胞療法在各種疾病展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例如糖尿病、腎損傷、卵巢早衰、關節炎等。數據統計發現,科學家應用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為肝病的防治打通了一條通道。

肝纖維化是各種病因引起的肝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包括了纖維化再生和纖維結節改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幹細胞移植運用於肝纖維化,在體內體外實驗中均顯示出抗纖維化效應。

2019年10月,我國科研人員公布了研究成果:間充質幹細胞對肝纖維化進展的調控機制,揭秘了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免疫調控;2020年2月,《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發表文獻闡述幹細胞療法通過肝星狀細胞的接觸調節作用來抑制肝纖維化。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幹細胞療法獲得了我國的支持與肯定,2018年國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批准了一項幹細胞療法對肝腎纖維化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纖維化的3大機制

1.減輕炎症反應;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大量的免疫細胞,免疫相關途徑與肝臟疾病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研究發現,肝炎是促使肝纖維化的前提,炎症細胞浸潤使肝臟內部結果破壞,進而導致肝纖維化的發生發展。

幹細胞發揮免疫調節功能減輕肝內炎症反應,通過分泌可溶性因子與固有免疫系統及適應免疫系統細胞之間產生交互作用,維持體內免疫平衡,為肝內結構的修復提供了良好的微環境。

2.調節肝星狀細胞;

肝纖維化與細胞外基質的的產生和降解失衡有密切關係,細胞外基質主要來自於肝星狀細胞(HSC),因此,肝纖維化的中心環節是肝星狀細胞的活化與增殖。幹細胞療法可通過影響多條代謝途徑抑制HSC的激活。

我國學者將間充質幹細胞與大鼠原代HSC按1:1的比例共培養,72h後採用流式細胞儀將兩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分開,發現HSC的數量增加不明顯,證實間充質幹細胞可通過直接接觸途徑調控HSC的增殖。

3.肝細胞再生

2013年《Stem CelIs Int》發布顯示:幹細胞能直接分化產生新的肝細胞替代受損的細胞,通過分泌營養因子促進組織修復,改善肝功能。我國的科學團隊已經能在體外產生大量的人肝細胞,且由幹細胞分化的肝細胞具有功能性,與原代人肝細胞高度相似。

自2005年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病的研究開展以來,臨床試驗證實幹細胞可促進肝細胞增生。2018年,外國研究人員Ghavamzadeh A開展了一項臨床試驗:將幹細胞移植入肝纖維化受試者,可進一步提高患者新生肝細胞的存活率並改善肝纖維化,提高肝功能。

當前,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發生發展的調控作用引發了廣泛的探究,科學家將孜孜不倦深入研究幹細胞療法,解除肝纖維化患者困擾,推動臨床醫學的改革,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肝纖維化,能否逆轉?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進展!
    因此,通過做好治療與保健工作,逆轉肝纖維化,就能防止轉化成肝硬化或者肝癌,從而提高了患者生存期。如何逆轉肝纖維化肝臟疾病引起肝臟損傷加重,體內的細胞出現破損,需要不斷的修復,最終導致肝纖維化的出現。但是如果能夠儘早處理,控制住病情,減輕肝臟損傷,肝纖維化是可以逆轉和修復的。
  • 幹細胞療法的這3大作用有助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修復
    多年來,經過科學家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幹細胞因具有細胞再生、組織修復、神經保護等多種功能,已被廣泛應用於如神經與心血管等多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中(更多的詳情可了解「幹細胞療法」)。如何改善和幹預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在神經科領域中存在一片空白,成為科學家們鑽研探討的問題。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在損傷後,自我修復能力是有限的,有學者認為是腦部誘導神經幹細胞增殖並向神經元分化的力量太弱所致。大量研究實驗證明幹細胞療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能成為解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 我國幹細胞療法修復糖尿病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2019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23次全國學術會議上,研究人員建議糖尿病腎損傷患者應合理控制蛋白攝入量,限制鹽攝入、合理運動、戒菸、減輕體重等對延緩糖尿病腎損傷進展有一定幫助。幹細胞療法近年來,關於糖尿是損傷的病理機制、分子機制研究越來越多,立足於此的新型藥物研究越來越多,幹細胞療法便是其中之一。
  • 國家發力推進幹細胞技術發展,幹細胞兩種機制治療肝硬化前景廣闊
    臨床研究證實幹細胞療法能夠改善肝功能近年來,幹細胞移植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國內外科學家研究證實,幹細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並向其他組織、細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且在體外誘導培養下可轉化為具備功能活性的類肝細胞。
  • 臨床案例: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硬化安全有效
    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時代,在醫學史上具有顛覆性的理論觀點,幹細胞療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手段之一,成為了臨床醫學者、科研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多種疾病的組織修復改善,我國作為肝硬化大國,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領域也備受關注。
  • 研究發現,幹細胞這3大特性可改善肝炎和肝硬化的進程
    幹細胞療法幹細胞是一類可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纖維化作用,這3大特性使幹細胞療法在肝炎和肝硬化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3.幹細胞的抗纖維化幹細胞抑制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產生,通過高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從而降低肝纖維化的發生。動物模型研究:幹細胞在慢性肝炎小鼠中展現出促進肝細胞增殖、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和巨噬細胞浸潤等效果。
  • 幹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系統修復心臟—新聞—科學網
  • 快訊:幹細胞療法治療終末期肝病研究進展
    幹細胞還具有取材方便,擴增迅速和低免疫源性等特點,且國內外已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因此,幹細胞有望成為幹預B型肝炎終末期肝病新途徑。傳統方法幹預終末期肝病效果不理想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發病機制複雜,影響因素較多。目前傳統幹預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手段包括:藥物幹預及肝移植等方法。
  • 幹細胞治療肝臟疾病案例和機制
    臨床尚無特異有效的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證明,肝纖維化是一種可逆性的損傷-修復反應。肝纖維化、甚至是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轉的。但《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2019年)》也指出,臨床上尚無特異有效的抗肝纖維化的治療方法。 針對於肝纖維化的治療手段,臨床上主要強調病因治療。
  • 科普:幹細胞移植修復肺纖維化研究進展
    幹細胞移植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理念近年來,基於幹細胞移植技術幹預終期肺纖維化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國內外學者對此開展了一系列基礎及臨床研究,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由於幹細胞是一類具有高度分化潛能及自我更新能力極強的細胞,幹細胞移植是目前生命科學及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給肺纖維化患者帶來了希望,打破了肺纖維化肺細胞不可再生的傳統理念,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途徑。
  • 幹細胞療法:3大臨床應用領域,為醫學界帶來顛覆性改變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原始細胞群體,具有組織修復和分化再生的能力,被認為是當代再生醫學的核心。幹細胞有望實現創傷和病理組織的修復、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為醫學界帶來顛覆性改變。人類關於幹細胞的臨床研究起源於成體幹細胞,最早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與胚胎幹細胞相比,成體幹細胞因獲取容易、致瘤風險低和倫理學爭議少。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國內外均重視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形成幹細胞療法、組織工程和定向誘導3大臨床應用領域。
  • 臨床研究:幹細胞移植修復肝硬化是否可行?
    近期,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最新發布13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其中新增2個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的項目。自2017年實施幹細胞研究備案制度以來,共有8個關於肝硬化的研究,是其目前研究最多的疾病。由於肝纖維化進程難以逆轉,限制了肝硬化的治療。但自從二十一世紀以來,幹細胞移植修復失代償期肝硬化已取得了可觀的療效,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臨床手段。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群體,具有強大的組織修復能力,可加速肝細胞的分化/活化,替代受損死亡細胞,調節肝臟內微環境,修復肝硬化。
  • 幹細胞療法對耳聾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將研究重點放到幹細胞領域,幹細胞療法改善耳聾成為了焦點!幹細胞療法是指人體正常結構受損後,利用幹細胞多向分化潛能,誘導分化出與原來形態功能相同的結構,對機體進行修復的一種新型臨床手段,彌補內耳毛細胞的不可再生。
  • 幹細胞療法從這2方面修復改善椎間盤退變
    由於它是人體內最大的無血管結構,退化或受損後很難通過其自身修復,且具有不可逆性。隨著再生醫學理念興起,幹細胞療法在運動損傷與骨科退行性疾病中獲得廣泛關注。鑑於此特點,科研人員開始使用幹細胞對椎間盤退變疾病過程進行幹預,以達到減緩椎間盤退變進程或修復椎間盤的目的。
  • 科學家證明:幹細胞療法治癒半月板損傷更具有優勢
    對於半月板損傷的傳統臨床治療以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因為半月板的血供不足、自我修復能力較差等因素,往往效果不佳。而近年來幹細胞療法作為退行性疾病的替代療法登上新時代舞臺,受到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具有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的潛能,存在於多種組織器官當中,對組織損傷修復和疾病調理具有良好的作用,幹細胞療法治癒半月板損傷比傳統治療更具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1、有效性:
  • 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現狀與展望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在生物醫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幹細胞因其組織修復、免疫調節、抗纖維化、促血管生成、促進傷口癒合及神經保護等功能,成為了修復疾病的新型臨床手段,尤其在卵巢早衰方面,顯示了不可估量的應用前景。
  • 幹細胞療法對難愈性創面的研究進展
    創面修復是一個動態、複雜有序的變化過程,分為炎症反應期、組織增殖期和組織重塑期3 個階段,當某一階段失控則會導致組織損傷無法得到正常的修復,形成難愈性創面。難愈性創面多是在各種潛在性疾病的基礎上形成的,例如糖尿病足潰瘍、血管栓塞性脈管炎、燒傷及輻射等。
  • 前沿科學:幹細胞療法有望為抑鬱症患者「排憂解難」
    導語:科學發展至今已有了巨大突破,幹細胞療法的發現與發展為人類的醫學理念帶來了巨大的轉折,面對日益增多的抑鬱症,幹細胞療法有望為其「排憂解難」。幹細胞的應用推進了抗抑鬱的發展,幹細胞療法具有調節情緒、抗抑鬱的作用,為抑鬱症患者「排憂解難」,成為幹預抑鬱症的潛在有效方法。幹細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低免疫原性,在中樞神經系統既可參與神經免疫調控也參與神經元分化及神經營養因子分泌,修復腦部受損組織;又可發揮廣泛的免疫調節作用,抑制中樞神經炎症反應,促進小膠質細胞轉化為Arglhigh的抑炎狀態,改善抑鬱症狀。
  • 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新研究
    臨床手段主要有激素療法、卵巢組織冷凍保存和移植等替代治療,這些治療方案具有局限性或倫理上不能被大眾接受。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研究快速發展,幹細胞作為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複製能力強的原始細胞群體,在多種複雜疾病的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逐漸走入醫學工作者的視野。研究發現,幹細胞在卵巢早衰臨床中有巨大的潛力!
  • 幹細胞療法抗衰老的3個臨床案例
    近年來,幹細胞在醫學抗衰中也獨佔一席,科學家使用幹細胞的獨特性來延緩人類衰老,延年益壽。近期,《Clinics in dermatology》發布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The role of stem cells in anti-aging medicine」,即幹細胞在醫學中抗衰老的作用,闡述了現階段幹細胞在臨床實踐中的性質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