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幹細胞這3大特性可改善肝炎和肝硬化的進程

2020-12-05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是為紀念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這位B肝病毒發現者,並向公眾、醫學界、政府部門等宣傳有關肝炎的預防、篩查和治療知識。科學發展至今,醫學界仍無法根治肝炎和肝硬化,臨床上急需開發新的防治手段。

肝炎和肝硬化

肝炎是多種因素如病毒、細菌、酒精、藥物和自身免疫等引起的肝細胞破壞,肝臟功能受損,從而引起肝臟乃至全身的炎症性反應,隨著炎症反應的持續和反覆,肝實質受到不可逆的破壞而進展為肝硬化,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幹細胞療法

幹細胞是一類可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纖維化作用,這3大特性使幹細胞療法在肝炎和肝硬化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幹細胞的分化再生

幹細胞具有歸巢效應,可遷移到受損的肝臟部位,發揮其高度分化的能力,分化為肝細胞或肝樣細胞,促進肝臟再生。

2.幹細胞的免疫調節

肝臟內的促炎因子能使幹細胞在人體內激活,使其釋放抑炎因子,抑制T細胞增殖,從而達到下調炎症反應的目的。

3.幹細胞的抗纖維化

幹細胞抑制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產生,通過高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從而降低肝纖維化的發生。

動物模型研究:幹細胞在慢性肝炎小鼠中展現出促進肝細胞增殖、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和巨噬細胞浸潤等效果。另一項關於幹細胞防治肝纖維化小鼠的研究,學者得出肝臟組織顯著恢復、逆轉肝纖維化進程和改善肝硬化的結論。

幹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

已發表的幹細胞防治肝臟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已超30項,多數研究結果發現:幹細胞療法可顯著改善臨床症狀和肝功能,延長生存期。

案例1:林等人開展一項針對B型肝炎引起的肝損傷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對56名受試者隨訪24周,結果顯示受試者血清膽紅素水平和MELD評分顯著降低。

案例2:國外學者對20名肝纖維化患者進行幹細胞移植,通過脾動脈注射間充質幹細胞,隨訪24周,結果顯示患者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總蛋白(PT)顯著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增高,肝纖維化症狀減輕。

幹細胞療法獲我國支持

面對肝病人數眾多的狀況,我國支持幹細胞療法防治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積極推進研究進展,至今已正式批准8項臨床試驗項目和8項科研基礎研究,幹細胞療法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總結

隨著科研人員對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認識的逐步提高,臨床試驗的不斷完善,幹細胞在肝炎、肝硬化方面將發揮更大的應用價值。

相關焦點

  • 臨床研究:幹細胞移植修復肝硬化是否可行?
    近期,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最新發布13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其中新增2個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的項目。自2017年實施幹細胞研究備案制度以來,共有8個關於肝硬化的研究,是其目前研究最多的疾病。肝硬化是由於肝炎病毒感染或是酒精等病因造成的以肝細胞廣泛纖維化、假小葉出現及異常增生結節為特徵的發展性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以及長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由於肝纖維化進程難以逆轉,限制了肝硬化的治療。但自從二十一世紀以來,幹細胞移植修復失代償期肝硬化已取得了可觀的療效,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臨床手段。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最新研究進展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特徵的早期未分化細胞,在醫學界被稱為「萬能細胞」。其可在特殊情況下分化為特定的組織,包括肝細胞,心肌細胞等。由於其具有收集方便,排斥率低,安全可靠等優點,已成為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其中包括肝硬化疾病的研究的熱點。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臨床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種疾病均有可能引發肝硬化,其發病率較高。傳統幹預肝硬化方法——肝移植,雖然是最有效幹預手段,但由於肝源缺乏、手術費用較高及術後排斥反應等問題,使得肝移植幹預並未得到廣泛應用。因此肝硬化幹預方法研究成為是醫學界研究熱點。
  • 評價幹細胞移植對肝硬化臨床療效的Mate分析
    幹細胞被譽為「萬能細胞」,可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細胞,替代受損或丟失的細胞。因幹細胞自我更新能力強、易於體外純化及培養等優勢,使幹細胞移植成為研究人員備受關注的新興技術,用於諸多疾病的臨床研究,其中,肝硬化就是幹細胞移植的研究範疇內。
  • 國家發力推進幹細胞技術發展,幹細胞兩種機制治療肝硬化前景廣闊
    臨床研究證實幹細胞療法能夠改善肝功能近年來,幹細胞移植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國內外科學家研究證實,幹細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並向其他組織、細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且在體外誘導培養下可轉化為具備功能活性的類肝細胞。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最新研究
    傳統方法幹預肝硬化效果不理想我國常見導致肝硬化的病因是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次是藥物和肝毒性物質。當前幹預肝硬化的手段主要有藥物幹預、人工肝和肝移植等。幹細胞移植為幹預肝硬化帶來新途徑由於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分化潛能、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調節和靶向幹預功能,可作為理想的種子細胞用於修復衰老和病變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害。幹細胞移植為有效幹預終期肝硬化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 肝纖維化≠肝硬化,是可逆轉的!研究發現:巖藻多糖可抑制肝纖維化
    說到肝病,大家都會想到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肝纖維化。其實,肝纖維化處於「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四部曲的重要位置。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許多慢性肝臟疾病均可引起肝纖維化,其病因可分為: (1)感染性(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汲蟲病等); (2)先天性代謝缺陷(肝豆狀核變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3)化學代謝缺陷(慢性酒精性肝病、慢性藥物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肝汁性肝硬化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
  • 多個國家快速推進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近年流行病學數據統計,我國有超過700萬的肝硬化患者,且患病率有上升趨勢,肝硬化發病因素包括了病毒感染、過量酒精攝入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危害我國的人民健康。肝硬化作為醫學難題,具有患病基數大、進程不可逆的特點,因此,尋找新的臨床幹預方法成為了重要的醫學課題。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臨床上常見的肝臟疾病包括B肝、A肝、C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在眾多的肝臟疾病患者中,以肝炎患者居多。而肝炎可以說是肝臟病變的第一步,肝臟的最初感染反應出來就是肝炎,若不加以控制,肝炎會進一步轉化為肝硬化和肝癌。
  • 臨床案例: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硬化安全有效
    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時代,在醫學史上具有顛覆性的理論觀點,幹細胞療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手段之一,成為了臨床醫學者、科研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多種疾病的組織修復改善,我國作為肝硬化大國,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領域也備受關注。
  • 幹細胞療法發揮3個功能,有望改善全球2.6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更新和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群,具有修復和再生組織器官的能力,廣泛用在各類疾病(漸凍症、類風溼關節炎、糖尿病、卵巢早衰等)中,更多詳情可了解「幹細胞療法」。其中,在肝臟疾病中,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病毒性肝炎誘導的肝硬化,我國已有五項幹細胞療法針對肝硬化的臨床備案項目,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幹細胞療法在脂肪肝轉化為肝硬化中的應用,幹細胞療法改善肝功能具有顯著的效果。
  • 快訊:幹細胞療法治療終末期肝病研究進展
    幹細胞還具有取材方便,擴增迅速和低免疫源性等特點,且國內外已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因此,幹細胞有望成為幹預B型肝炎終末期肝病新途徑。傳統方法幹預終末期肝病效果不理想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發病機制複雜,影響因素較多。目前傳統幹預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手段包括:藥物幹預及肝移植等方法。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啟動肝硬化幹細胞治療,已招募患者82名
    根據原國家衛計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2015年7月相繼印發的《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下稱「《幹細胞管理辦法》」)和與之配套的《幹細胞製劑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的通知》(下稱「《幹細胞指導原則》」),目前中國實行的是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備案和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備案,也被稱為「雙備案」制度。其中,研究機構門檻之一即是需為三級甲等醫院。
  • 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科學家發現修復的3大機制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發展空前繁榮,進入了臨床研究時期。幹細胞療法在各種疾病展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例如糖尿病、腎損傷、卵巢早衰、關節炎等。數據統計發現,科學家應用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為肝病的防治打通了一條通道。
  • 幹細胞治療肝臟疾病案例和機制
    據估中國超過五分之一的人群正受到肝臟疾病的困擾,尤其是B肝(HBV)、C肝(HCV)、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ALD)和藥物性肝損傷(DILI),這使肝病成為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 臺灣幹細胞研究有新突破 治癒小鼠猛爆性肝炎
    臺灣幹細胞研究又有新突破!榮陽幹細胞研究團隊成功以間葉幹細胞移植,治癒罹患猛爆性肝炎的小鼠。研究發現,小鼠注射幹細胞二周後,肝功能恢復正常,受損的肝臟還能再生並自我修復。由於猛爆性肝炎死亡率相當高,過去僅能對患者進行支持性療法,帶領此團隊計劃的陽明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李光申準備把這項研究成果運用到臨床上,對猛爆性肝炎和肝衰竭病患的治療將有突破性進展。
  • 肝炎吃什麼食物好 多吃這七種食物
    第3、C型肝炎簡稱C肝,是由於感染了C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它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患了C肝後,臨床表現常很輕微,如有輕度乏力、食慾減退、腹脹、肝區不適,少數人有黃疸等,甚至有人沒有什麼不適症狀,僅在體檢時被發現;急性C肝經治療半年仍不能痊癒者則可進展為慢性階段。
  • 科主任發現肝硬化,不到2年就肝昏迷去世,這些原因導致肝硬化!
    老主任發現肝硬化2年後就走了,最後一次去看他,他黃疸,整個人都是晦暗黃色的,而且已經不認識我。雖然還在跟我說話,但前言不搭後語。 到了肝硬化中晚期,可能還會出現: 腹脹、乏力,消瘦;牙齦、鼻腔出血,皮膚黏膜出血點及紫斑;男性性功能減退、女性不孕及閉經;面部的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蜘蛛痣 , 肝掌 ;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腹水、胸水;肝大脾大。隨著病變進展至晚期,可出現肝性腦病,也就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老主任時老主任的表現。
  • B型肝炎簡述
    u長鏈和短鏈的5』端的位置是固定的,短鏈可長可短。儘管短鏈3』端的長度有不同,但通過正負鏈的5』端的粘性末端互補,使HBV基因組DNA形成部分環形結構。 u短鏈和長鏈的5′端的互補區兩側構成同向重複,分別稱為DR1(負鏈5端)和DR2(正鏈5端)。HBV的基因組高度壓縮重複利用。
  • 幹細胞療法從這2方面修復改善椎間盤退變
    隨著再生醫學理念興起,幹細胞療法在運動損傷與骨科退行性疾病中獲得廣泛關注。鑑於此特點,科研人員開始使用幹細胞對椎間盤退變疾病過程進行幹預,以達到減緩椎間盤退變進程或修復椎間盤的目的。幹細胞療法修復椎間盤的2大機制1.替代丟失的細胞幹細胞與髓核細胞在非接觸共培養條件下可促其分化為髓核樣細胞,繼而產生蛋白多糖和Ⅱ型膠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