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病毒類肝病主要有這些,病因很多,這兩類治療手段應用比較廣泛

2020-12-05 慧慧醫生聊

導語:嚴重肝病是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肝功能嚴重障礙,慢性發病者有一些是患有病毒性的肝炎,如 HBV或HCV相關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各種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如肝豆狀核變性等),急性發病者有病毒性肝炎、毒物性肝損傷、藥物性肝損傷、妊娠急性脂肪肝等。

在我國,嚴重肝病主要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肝衰竭引起,但近年酒精性肝病等有升趨勢。現就非病毒性嚴重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為例的病因治療研究新進展及新認識進行闡述。

01嚴重肝病患者病情發展迅速,病症危及生命,應及時治療

嚴重肝病由於肝功能嚴重受損,會以較快速度蔓延發展病情,治療不及時的話,可能會因並發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大出血及嚴重繼發感染等而死亡。因此,在臨床診斷中,嚴重肝病的患者,應進行積極配合全身的治療,並且醫生要針對併發症進行合理治療策劃,一切遵循生命第一的原則。同時,本著治療求本的原則,亦應重視病因治療。

02在非病毒類肝病中,酒精性肝病(ALD)比較常見,和常飲酒人群的這些因素有關

對於嚴重酗酒的人,可誘發廣泛肝細胞壞死甚或肝衰竭。ALD患者的年病死率較高,高於C型肝炎患者。這些常飲酒的人群的發病原因,主要和這些因素有關:

1、酒精攝入量

酒精攝入量是 ALD發生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關於酒精的攝入量,目前尚有爭議。由酒精所致肝病風險的薈沁分析"顯示,中等程度的酒精攝入(25 g/d)會很明顯的提高肝硬化的發病概率,且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其相對危險性也增加。

2、飲酒的種類和方式

已證實紅酒飲用者 ALD的發病風險要低於其他類型的飲酒者。當人空著肚子飲酒或者將多種類型的酒纏在一起飲用、過於頻繁地飲酒也是會增加ALD的發病風險。此外,在一定時間內飲酒太多太急,或者是在4~6周內飲酒太多太頻繁,同樣也是增加ALD 發病風險的決定性因素。

3、營養狀況

ALD的死亡率與營養不良的程度有關。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A或維生素E減少,也有可能加重肝病。假如飲食更多的是富含多飽和脂肪酸,不僅可以促進產生ALD,而且飽和脂肪酸還可以保護ALD。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肥胖或超重會增加ALD進展的風險。

4、性別及年齡因素

與男性相比,女性對酒精的易感性和風險更高,較低的劑量和較短的飲酒時間可能導致較重的ALD,這歸因於女性酒精的體積分布較低,即單位酒精攝入量可以使女性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較高。研究發現,在大多數的女性群體中,體內乙醛脫氫酶(ALDH)和乙醇脫氫酶(ADH)活性相比於男性,會更加低一些。此外,還有另一種可能的機制是雌激素可以增加腸黏膜對內毒素的通透性,從而增加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細胞因子誘導的肝損傷。

5、遺傳因素及基因多態性

同卵雙生子同患ALD的概率是異卵雙生子的3倍。目前已發現,ADH、ALDH及細胞色素 P4502EI(CYP2EI)等酒精代謝酶系統基因表達的差異與ALD的發病密切相關,漢族人群的ADH2、ADH3和 ALDH2等的等位基因頻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於西方國家,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在中國嗜酒人群和ALD的患病率相比於一些西方國家會更低一些。

6、併發症

酒精與肝炎病毒、HIV 等有協同效應,假如本來就肝炎病毒感染,在這種狀況下飲酒,又或者是在ALD的情況上並發HBV/HCV感染,都是有可能推動肝病的病情發生與發展。據報導,此種加速和加重涉及炎症、纖維化及癌變,甚至超過了HBV/HCV合併感染。

03非病毒類肝病治療手段發展迅速,有兩種療法前景較好,分別是藥物治療和細胞移植治療

1、藥物治療

包括促進銅排洩的整合劑如青黴胺、曲恩汀、二疏丙醇、二頸丁二酸鈉、四硫鉬酸銨等;抑制銅吸收藥物如鋅製劑等。目前國內外均有報導整合劑與鋅製劑聯合用藥可減少整合劑的用量,且聯合用藥療效明顯。

然而,有學者認為,治療WD的藥物有很多的良反應,尤其是有些藥物相互作用,在聯合應用過程中各種不良反應相互疊加和影響,從而限制聯合給藥的類和數量。因此,根據藥理作用特點、不同患者的病理基礎及同治療階段的病理變化可採用錯時給藥或交替聯合給藥,可避免不良反應的疊加加重組織臟器的損傷,且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對於WD患者,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防止臟器功能衰竭,多數患者可延長生命。WD患者進展到肝硬化失代償期或急性肝衰竭時多需要進行肝移植,因WD的遺傳缺陷主要發生在肝臟,所以肝移植是終末期患者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對已發生不可逆性神經損傷者則難以全面康復

2、細胞移植治療

隨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細胞移植治療WD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研究證明,人肝細胞移植確實可以改善肝功能,促進膽汁銅排洩。但細胞移植畢竟需要一定數量的移植細胞,移植的細胞由於細胞免疫排斥難以長期存活,目前真正運用在臨床上十分困難,無法全面開展,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WD為單基因遺傳病,基因及細胞治療是最可能從根本愈本病,最具前景的治療途徑。

目前,國內外的基礎研究主要是以質粒、腺病毒、慢病毒等為載體介導基因矯正治療,且基因治療WD還處在動物實驗階段,尚未進行人的臨床研究。雖然基因治療是最理想根治人類遺傳性疾病的方法,但是在基因治療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基因治療的長期有效性及安全性都還需深入研究。

結語:綜上所述,對於嚴重肝病,在臨床上應強調早期診斷和治療,綜合性治療計劃應基於不同的病因。病因治療重要性很大,應突出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積極預防多種併發症。為此,臨床專家應根據本國及本地區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採取有效治療措施,爭取提高嚴重肝病患者的存活率。

相關焦點

  • 慢性肝病的治療新方向在哪兒?生物專家: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療法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我國是全球肝硬化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條件都上升了,可是隨之帶來的疾病也日益增加,種類增加數量也在增加,對於各類疾病的認知,很多人都是後知後覺,總是疾病在身的時候,才開始去了解,其實對於一些常見病,我們日常就應該有一些認知,做好保健和預防!
  • 我會副會長侯金林教授團隊發表全球首個跨病因和跨種族的慢性肝病...
    然而肝癌作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死因之一,若能儘早地預測和診斷,將對降低肝癌死亡風險和達成WHO的宏偉目標有重要意義。最近來自南方醫院肝病中心的侯金林教授領銜的全球大規模臨床研究在頂級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發表,該研究發現了新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型——aMAP評分,這是全球首個跨病因(B肝、C肝、非病毒性肝病等)、跨種族(亞洲人、西方人等)的針對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風險預測評分模型。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
    2016年一項世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全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佔總人數的1/4,約為17億人。 NAFLD可從單純性脂肪肝進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肝衰竭。
  • 無法治癒的阿斯伯格症候群主要病因有哪些?怎麼治療會更好?
    一旦患上這種疾病主要表現是沒有明顯的語言發育障礙和智能障礙,這種疾病其他的臨床表現是和孤獨症相似的,也是會有社會交往能力差以及交友少等症狀出現的。02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患上這種疾病會有哪些症狀?(一)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
  • 一個肝病科醫生眼中的保肝藥物
    保肝藥物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肝病治療藥物,被廣泛應用於病毒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等多種肝病的預防和治療當中。在給非肝病科室的會診中經常看到,也經常被問到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問題,比如什麼情況下需要應用保肝藥?保肝藥物如何分類?如何選擇?不同區別及特點是什麼?應該說目前不僅僅在非肝病科甚至在肝病科,對於保肝藥物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認識。
  • 「老藥」新用途: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肝病|專家視角
    因此,初級保健醫師在給潛在的肝病患者開他汀類藥物時,仍然存有一些顧慮。然而,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肝臟損傷的案例很罕見,其導致AST和ALT水平升高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肝酶水平升高大於3倍正常上限的病例在治療患者中的佔比不到1%。 與此相反的是,最近的幾項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能對一些肝臟疾病有臨床療效,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膽汁淤積性肝病和肝硬化。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
    這些有可能是慢性肝病的信號,慢性肝病是一個主要的健康問題,它可以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肝病按照病因劃分,常見的有如下幾大類: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種以肝細胞內脂質(主要是甘油三酯)的微泡或大泡狀積聚為特徵的肝病,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潤。
  • 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診斷模型大多來自慢性B型肝炎(CHB)和CHC,且只對無纖維化或有極重度纖維化的患者有價值,對中間程度肝纖維化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纖維化分期的預測價值尚不盡人意。目前,較簡單且有臨床應用價值的主要有APRI[APRI=AST×100/PLT]和 FIB-4[FIB-4=(年齡×AST)/(PLT×ALT 1/2)]。
  • 門冬氨酸鳥氨酸的肝病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
    作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  成軍門冬氨酸鳥氨酸於20世紀60年代研發於德國,在臨床上最早用於解酒與肝性腦病的治療。隨著臨床應用經驗的積累,門冬氨酸鳥氨酸在肝臟疾病的治療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對肝性腦病、藥物性肝損、脂肪肝、慢性肝炎等疾病取得了確切的療效,得到了臨床醫師的廣泛認可。本文就門冬氨酸鳥氨酸近年來相關臨床應用及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肝硬化逆轉與治療 它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肝硬化是否可以逆轉呢,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存有疑問,其實肝硬化可以逆轉的,肝硬化逆轉與治療的方法有哪些呢,肝硬化如何治療呢,下面一起來文章中看一看吧。逆轉肝硬化的治療應該標本兼治,所謂治本要針對病因,解決肝硬化的源頭問題,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各不相同,治療起來,先要清除這些病因肝硬化如何治療1、藥物治療肝硬化是藥三分毒,在對肝硬化進行藥物治療時,患者要正確地應用養肝保肝藥物,就通過五味子和微量元素硒的作用來幫助肝功能的恢復。肝硬化治療要根據病情的需要主要補充多種維生素。
  • 目前對B肝病毒無良好治療手段,大部分治療為了控制B肝病毒發展
    一般情況下臨床認為幹擾素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出現高熱等一系列問題,如果出現相應症狀需要及時降溫處理。2、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是臨床上面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消炎解痛類藥物,可以說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多少都會接觸到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的主要功效是通過抑制體內的前列腺素等相應物質的合成進而幫助體內來減緩相應的血管擴張等相應問題。
  • 青光眼周|雷射正在成為治療青光眼的重要手段
    雷射可以治療青光眼嗎?   雷射來源於激發的光輻射,是近代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首先是在眼科,主要針對眼底病、青光眼和屈光矯正。雷射可以通過光熱效應、光電離效應、壓強效應、光化學效應等起到光凝、造孔或切割的臨床療效。
  • 他汀類藥物在肝病防治中的應用
    近年來有關他汀類藥物在多種肝病包括C型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防治領域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發現除降脂功能外,他汀類藥物還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抗炎、調節免疫、抗增殖、抗氧化以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並且對革蘭陰性菌及陽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他汀類藥物顯露出作為肝病治療新方法的曙光令人矚目。本文就近年來有關他汀類藥物在肝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做一綜述。
  • 急性腎損傷的治療手段
    由於病因不同,AKI 的病理生理機制及病情進展速度各不相同,其治療和轉歸上也相差甚遠。目前對 AKI 的治療手段種類繁多,但主要的治療方式仍然是以腎臟替代治療(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為主的支持性療法。
  • 幹細胞治療肝臟疾病案例和機制
    只要有1/4的正常肝組織,就可以生成一個全肝。 據估中國超過五分之一的人群正受到肝臟疾病的困擾,尤其是B肝(HBV)、C肝(HCV)、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ALD)和藥物性肝損傷(DILI),這使肝病成為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 什麼是肝結節 這些竟是肝結節的病因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肝結節,肝結節的病因是什麼。肝結節患者需要注意什麼。下面一起來看一下!什麼是肝結節什麼是肝結節呢?肝結節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而導致的肝臟限額日阻止的增生,並一起的肝小梁排列紊亂而形成的。當B肝患者出現嚴重肝損傷時,很可能就會有肝結節的症狀出現,患者的身體一旦出現了結節,就說明肝臟已經開始纖維化了。
  • 終極收藏|2020年歐洲肝病學會推薦意見: C型肝炎的治療(最終更新版)
    推薦意見4:纖維化等級評估最初需採用非侵入性檢測,包括肝硬度測量或血清學標誌物,例如APRI和FIB-4等經濟且可靠的生物標誌物評分系統(A1)。推薦意見5:若上述非侵入性檢測無法確定或有潛在額外病因的患者應行肝穿刺檢查明確(A1)。
  • 磁共振彈性成像技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應用現狀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流行的慢性肝病,可分為多種亞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關肝硬化,其中NASH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 如何管理肝病患者的血脂異常?美國胃腸病學會給出了26條建議
    血脂異常在一般人群中十分常見,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中主要的致病性危險因素之一。通過藥物來治療血脂異常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而體內膽固醇和其他脂類主要由肝臟產生,所以血脂異常的治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其作用靶點主要在肝臟。此外,肝臟還在這些藥物的代謝中起作用。因此,如何管理肝病患者的血脂異常?
  • 饒慧瑛:跟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試驗-藥物分類
    賈寒, 饒慧瑛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主要是「二次打擊」假說,第一次打擊是肝內脂肪過度堆積,第二次打擊是由於脂質毒性引起的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