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途: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肝病|專家視角

2020-12-01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昨日,小編報導了一篇關於他汀類藥物治療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問題的研究,有讀者留言,想知道此類藥物究竟對肝病有何正作用。因此,小編找到了一篇今年發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雜誌(影響因子:18.946)上的綜述,編譯整理出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一「老藥」對肝病的可能作用有哪些。

 

除了降低膽固醇水平,他汀類藥物還有抗炎、抗血管生成和抗纖維化等多效作用,這可能對某些慢性炎症有益。不過,由於他汀類藥物對肝功能受損患者的安全性仍有爭議,直到近幾年,一些研究才將其作為一種治療慢性肝病的潛在選擇。

 

多項肝臟疾病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改善肝臟炎症、纖維形成和門靜脈壓力。此外,對大量肝硬化和肝硬化前期患者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以降低高膽固醇水平為目的的他汀類藥物可降低疾病進展、肝失代償、肝細胞癌發展和死亡的風險。

 

此外,一些隨機對照試驗表明,辛伐他汀可降低門靜脈壓力(2項研究)和死亡率(1項研究)。他汀類藥物一般耐受良好,但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副作用(尤其是橫紋肌溶解)。儘管有上述實驗證明其療效,在他汀類藥物被推薦用於肝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之前,還需要對大量具有嚴格臨床終點的患者進行進一步的隨機對照試驗。

 

他汀類藥物簡介

 

他汀類藥物是在研究新的抗菌藥物時發現的副產物,主要作用是抑制HMG-CoA還原酶(合成膽固醇的關鍵酶)。因此,他汀類藥物被用於血脂異常的治療。除具有降脂作用外,他汀類藥物還具有抗氧化、抗惡性細胞增生、抗炎等多種作用,並具有改善內皮細胞功能、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

 

幾項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或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他汀類藥物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常用的處方藥之一;過去幾十年裡,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了他汀類藥物作為心血管事件的一級或二級預防藥物。

 

眾所周知,他汀類藥物可導致血清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丙氨酸轉氨酶(ALT)水平升高。因此,初級保健醫師在給潛在的肝病患者開他汀類藥物時,仍然存有一些顧慮。然而,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肝臟損傷的案例很罕見,其導致AST和ALT水平升高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肝酶水平升高大於3倍正常上限的病例在治療患者中的佔比不到1%。

 

與此相反的是,最近的幾項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能對一些肝臟疾病有臨床療效,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膽汁淤積性肝病和肝硬化。

 

他汀類藥物在肝病中的作用

 


圖1 他汀類藥物在肝細胞內可能的作用機制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1. 他汀類藥物對NAFLD的影響

 

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激活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SREBPs,可調節膽固醇代謝和血漿膽固醇水平)、過氧化物酶體增殖劑激活受體(PPAR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肝臟脂肪變性。

 

他汀類藥物對肝臟的保護作用已經在動物NAFLD模型中得到證實,但在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中尚未得到證實。因此,他汀類藥物對脂肪性肝病的療效仍存在爭議。

 

2. 他汀類藥物對肝臟炎症和纖維化的的影響

 

他汀類藥物在慢性肝損傷的實驗模型中,顯示出了抗炎和抗纖維化的作用。

 

在膽管結紮(BDL)小鼠模型,他汀類藥物似乎是通過降低血清膽汁酸水平而產生抗纖維化作用的,這一作用在BDL誘導的肝損傷早期表現得更明顯。他汀類藥物也可能通過抑制肝星狀細胞(HSCs)中的RhoA/Rho激酶通路來改善纖維化。在其他動物模型中——如血管緊張素II誘導的肝纖維化,他汀類藥物也被證明可通過減少炎症活動來改善纖維化。總的來說,在不同的慢性肝損傷模型中,他汀類藥物都表現出了改善纖維化的效果。

 

3. 他汀類藥物對門靜脈高壓症的影響

 

不同病因的肝病均有一個共同的終末階段,其特徵是肝組織深度重構和門脈高壓。肝循環阻力增加的另一個動態因素是RhoA/Rho激酶和一氧化氮(NO)信號通路的失衡(NO是引起肝臟及其他內臟血管舒張的主要分子,NO的生成與抗纖維化、抗炎以及抗血栓息息相關)。上述通路均可能被他汀類藥物調控。因此,他汀類藥物可能在肝硬化門脈高壓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4. 他汀類藥物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

 

他汀類藥物也可能發揮抗腫瘤作用。除體外抑制細胞增殖外,其還可誘導肝癌細胞凋亡,抑制慢性肝病模型的肝內血管生成。細胞增殖的減少的可能原因是:他汀類藥物可防止惡性細胞中的p21和p27被破壞,進而誘導細胞周期進入停滯狀態。

 

5. 他汀類藥物對肝硬化患者的影響

 

(1)對於有肝硬化前期症狀的患者,他汀類藥物可能通過阻止疾病進展而產生有益作用。

 

他汀類藥物的療效主要是在無肝硬化的慢B肝/C肝患者中評估的。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回顧性隊列中進行的,這些研究共納入了上千名患者。研究數據主要來自詳細的患者資料庫,其中包含有關患者預後和處方藥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資料庫來自美國退役管理局和臺灣全民健康保險。這些研究的優點是樣本量大,且對混雜因素進行了調整。有趣的是,這些研究的結果表明,他汀類藥物可減少慢B肝和慢C肝進展到肝硬化,並降低患者死亡率。

 

一項薈萃分析顯示,他汀類藥物可能延緩肝纖維化的進展,降低肝失代償和死亡率。然而,這些研究受到了一些限制因素的影響,降低了研究結果的有效性;這些限制因素包括研究本身屬於回顧性性質、關於他汀類藥物使用的某些特徵(如劑量、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以及難以評估某些終點。

 

因此,在從隨機對照試驗中獲得高質量的數據之前,他汀類藥物並不能推薦用於治療肝硬化前期病變。

 

(2)他汀類藥物對肝硬化患者的效果也進行了評估。據我們所知,已有9項研究報導,均為近年來的研究,其中5項為回顧性隊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4項為隨機臨床試驗(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這些研究的主要結果見表1。

 

表1 他汀類藥物治療肝硬化患者的回顧性隊列研究和隨機臨床試驗結果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不同研究中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HCV/HBV感染和飲酒,只有一項研究的受試者包括了NAFLD相關肝硬化患者。

 

回顧性研究納入了大量的患者(最大的樣本量高達19 379例),並來自詳細的患者資料庫,其中四個研究的主要終點是肝硬化失代償和死亡,一個研究的主要終點是感染的進展。

 

隨訪期間,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與未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並根據最重要的混雜變量調整終點。辛伐他汀是所有研究中最常用的他汀類藥物。

 

在所有研究中,他汀類藥物均能降低患者進入失代償期和死亡的風險。此外,其中一項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

 

三個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試驗報告,研究了辛伐他汀(40  mg/d,療程為1個月或3個月)或阿託伐他汀(20  mg/d,療程為1個月)治療肝硬化和門脈高壓患者的效果。大部分患者是Child-Pugh A級,一小部分為Child-Pugh C級肝硬化患者。

 

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治療與門靜脈壓力降低有關,而安慰劑治療的患者則未見明顯變化。此外,在這三項研究中,32%和60%的使用辛伐他汀患者,91%的使用阿託伐他汀患者,他們的HVPG下降大於20%。

 

最近報導了關於辛伐他汀對肝硬化影響的最大隨機臨床試驗結果。在這項研究中,158例肝硬化和門脈高壓患者隨機接受辛伐他汀(前2周劑量為20  mg/d,之後40  mg/d)或安慰劑治療。主要終點為再出血和死亡。

 

在中位時間大約一年的隨訪中,39%的安慰劑組患者、31.9%的辛伐他汀組患者達到了主要終點(風險比=0.82;95% CI 0.47–1.43;P= 0.42)。安慰劑組的死亡率為22%,而辛伐他汀組為9%(風險比=0.39;95% CI 0.15–0.99 ;P=0.03)。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肝臟病變相關死亡的減少。

 

總之,上述研究的結果表明,他汀類藥物通過降低肝硬化患者進展為失代償風險和提高生存率,對肝硬化具有有益影響。

 

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他汀類藥物對肝硬化患者預後的益處。

 

總結

 

他汀類藥物顯示出抗炎、抗纖維化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慢性肝病的一種潛在選擇。最初,臨床上對於他汀類藥物用於肝功能受損患者是否安全的問題,存在廣泛的擔憂。然而,一些隊列研究和小型隨機對照試驗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他汀類藥物對肝硬化前期患者和肝硬化患者都是安全的,並且有潛在的益處。

 

不過,在他汀類藥物被推薦用於慢性肝病患者之前,還需要進一步做大樣本量的隨機對照試驗。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Pose E, Trebicka J, Mookerjee RP, Angeli P, Ginès P. Statins: old drugs as new 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s? J Hepatol 2019; 70: 194–20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他汀類藥物在肝病防治中的應用
    ,研究已證實他汀類藥物對於肝病患者來說是安全的。近年來有關他汀類藥物在多種肝病包括C型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防治領域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發現除降脂功能外,他汀類藥物還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抗炎、調節免疫、抗增殖、抗氧化以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並且對革蘭陰性菌及陽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他汀類藥物顯露出作為肝病治療新方法的曙光令人矚目。本文就近年來有關他汀類藥物在肝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做一綜述。
  • 「神藥」再添新兵:他汀類藥物可降低新冠死亡率 概念股名單一覽
    「神藥」再添新兵:他汀類藥物可降低新冠死亡率 概念股名單一覽 ,近日有研究指出他汀類藥物也可降低新冠死亡率。
  • 對小細胞肺癌治療而言,添加他汀類藥物有益嗎?
    過去40年,雖然SCLC的治療進展很少,但是在其生物學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步,包括TP53和RB1基因突變,和靶向治療——例如,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劑以及免疫治療,一些相關試驗正在進行中。他汀類藥物除具有調節血脂作用外,還廣泛用於冠心病的治療和預防。近來有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也能抑制細胞增殖,降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病死率及復發率。
  • 肝病患者:治療肝病的常用藥物及用藥指南,看這一篇就夠了
    免疫調節類 胸腺肽腸溶片: 1.用於慢性B型肝炎患者。2. 各種原發性或繼發性τ細胞缺陷病。(如:兒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兒童支氣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氣管炎等)。
  •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0 21:40:18 比利時魯汶大學Jeroen Raes、法國索邦大學Karine Clément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在介紹這項最新慢性B肝新藥發現前Kesava Reddy、 Eric Lawitz,他們認為慢性肝病也是美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儘管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許多慢性肝病的治療選擇是有限的。近年來,以寡核苷酸為基礎的治療方法成為一種治療肝臟疾病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發現,治療性寡核苷酸由15至30個核苷酸組成,與編碼疾病相關蛋白或調控性非編碼RNA的信使RNA(mRNA)的特定區域互補,並能夠幹擾靶基因的表達。
  • 如何管理肝病患者的血脂異常?美國胃腸病學會給出了26條建議
    通過藥物來治療血脂異常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而體內膽固醇和其他脂類主要由肝臟產生,所以血脂異常的治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其作用靶點主要在肝臟。此外,肝臟還在這些藥物的代謝中起作用。因此,如何管理肝病患者的血脂異常?肝病患者是否可以服用降脂藥物?這些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 肥胖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他汀類藥物是潛在微生物調節治療劑
    5月6日,由Jeroen Raes (VIB-KU Leuven)和Clement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Metacardis聯合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他們的首次研究成果,確定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是一種潛在的微生物調節治療藥物。
  • 老藥新用顯神效!他汀類藥物真能用來治療SARS-CoV-2的感染嗎?
    他汀類藥物是一種關鍵膽固醇合成酶(HMGCoA還原酶)的抑制劑,自20世紀80年代末上市以來,他汀類藥物就能作為有效降低機體膽固醇水平和冠心病風險的特效藥物,眾所周知,他汀類藥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研究者表示,脂質代謝往往參與到了SARS-CoV-2的感染機制過程中去,從另一方面來講,他汀類藥物會增加ACE2(SARS-CoV-2的主要受體)在細胞中的表達,其對COVID-19患者的治療結果或許還值得後續深入研究
  • 探索膽道閉鎖「老藥」新用途
    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治療藥物,大部分孩子最終都需要進行肝移植且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且需要家長長期護理,這給家庭帶來極大負擔。  11月28日凌晨,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科研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在膽道閉鎖發病機制上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研究長文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Cell》(《細胞》)在線發表。
  • 預防治療血管疾病的他汀類藥物的另一功效:可減少肥胖人群的腸道菌...
    結果發現,Bact2腸型是與系統性炎症相關的潛在菌群失調腸型,在肥胖人群中更普遍,而服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經典藥物)可以降低腸道菌群失調的發生率。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5月6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他汀類藥物為什麼會導致肌肉疼痛?如何預防?看心血管專家怎麼說
    他汀類藥物作為臨床常用藥,不僅能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還可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穩定粥樣硬化斑塊、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及遷移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血管病、心律失常、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 他汀類降脂藥的6大「講究」
    現在,他汀類藥物在降血脂、冠心病的一二級預防等方面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他汀類藥物有著「安全」「高效」等美譽,但此類藥物應用時還是需要講究一下的。二、何時用藥有講究他汀類藥物受食物影響小,進餐對藥物發揮作用影響不大,且他汀類藥物並無嚴重的胃腸不良反應,因此,只要做到定時定量,無論是進食前還是進食後服用均可。
  • 慢性肝病的治療新方向在哪兒?生物專家: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療法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我國是全球肝硬化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條件都上升了,可是隨之帶來的疾病也日益增加,種類增加數量也在增加,對於各類疾病的認知,很多人都是後知後覺,總是疾病在身的時候,才開始去了解,其實對於一些常見病,我們日常就應該有一些認知,做好保健和預防!
  • 科學網—老藥有新用
    所謂「老藥」是指被投放市場用於臨床的時間較久、已為廣大醫藥人員或社會人群所了解的藥品;而「新用」則是說這些藥品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用途
  • 長期服他汀類藥物?醫生提醒:這六大作用、三大適應症看看用對沒
    ●而他汀類藥物(具體的藥物我在開篇已經為大家進行介紹)可以阻礙膽固醇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還可以抑制肝臟合成載脂蛋白以降低脂蛋白的量。所以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他汀類藥物的服用人群是越來越多。適應症其實也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增多,早已不再是一款單純的降血脂藥物,同時還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
  • 第一屆陝西國際肝病藥物創新前沿峰會暨第二屆肝病治療新靶點新...
    邀請辭 本屆肝病治療藥物開發盛會這50餘位專家,將重點圍繞B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治療的基礎研究、治療新靶點和新藥開發策略,進行一次全面、系統、深入的研討。 從疾病勢態來講,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頂著「肝病大國」的帽子,發病率位居全球前十。以人口規模估計,中國肝癌患者人數更是全球之最。可以預見,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生活方式改變,肝病仍舊是當前中國,甚至是世界範圍內都應加以重視的疾病。
  • 《Nature》最新發布「他汀類藥物或是腸道菌群調節劑」
    他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代謝途徑,使細胞內膽固醇合成減少,使血清膽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臨床上主要用於降低膽固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現已成為冠心病預防和治療的最有效藥物。
  • 闢謠:肌酸激酶一升高就要停用他汀?一文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他汀
    對於患有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他汀類藥物是他們非常熟悉的藥物之一。 他汀類藥物引起肌損害時會使生化指標肌酸激酶(CK)顯著升高,因此,有專家建議服用他汀類藥物前及服用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測CK水平,發現顯著和持續升高應停止用藥。但這一建議被部分人過度解讀,有人認為一旦檢測CK升高應立刻停止使用他汀,這樣的做法比較安全。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來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他汀。
  • JAHA:隊列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能保護女性的心臟免受早期乳腺癌...
    他說,「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對殺死乳腺癌細胞至關重要,然而,這些過程也會損害心肌細胞,導致心臟衰弱。」之前的小規模研究已提示著,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女性可能會減少這類化療藥物對心肌的損傷。他汀類藥物如何保護心肌細胞免受損傷的確切機制仍不清楚。據認為,他汀類藥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