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治療血管疾病的他汀類藥物的另一功效:可減少肥胖人群的腸道菌...

2020-11-26 健康界
人體內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幫助人類消化吸收營養、合成維生素、參與調節代謝和免疫機能,甚至影響著情緒和認知行為,當然也會致使人們生病。保守估計,人體內微生物與細胞的數量比約為1.3:1,在腸道內,細菌基因的數量是人體宿主基因的100多倍。因而,正常的腸道菌群對人類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

有研究指出,肥胖以及肥胖相關的合併症與糞便中微生物組,即腸道菌群的改變相關,包括糞便群落豐富度的降低和丁酸生產細菌比例豐度的降低。在此基礎上,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結合宏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和臨床方法開展了一項關於腸道微生物的大規模觀察性隊列研究。結果發現,Bact2腸型是與系統性炎症相關的潛在菌群失調腸型,在肥胖人群中更普遍,而服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經典藥物)可以降低腸道菌群失調的發生率。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5月6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doi.org/10.1038/s41586-020-2269-x


先前,該研究團隊根據在腸道佔有優勢地位的細菌種類將人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劃分為4種「腸型」:擬桿菌1型(Bact1)、擬桿菌2型(Bact2)、瘤胃球菌型(Rum)和普氏菌型(Prev)。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2,000多名健康和有心臟代謝疾病的參與者,其中包括888名BMIS隊列人員(中位數BMI = 31.5 kg/m-2), 對其糞便樣品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和注釋。由於參與者中,有超過42%的在服用一種以上藥物,因此,通過對是否服用藥物及其種類與宏基因組數據結合分析發現,他汀類藥物是腸道微生物組多樣化的關鍵協變量。
在對未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參與人群進一步分析,發現Bact2腸型在肥胖症患者中更為普遍,較瘦的人群中Bact2的發生率為3.9%,而肥胖症患者中該腸型的發生率為17.7%。除此之外,Bact2腸型個體的炎症水平比僅基於BMI所預測的也要更高,這表明,Bact2是一種與系統性炎症相關的不良腸道菌群結構。


未服用他汀類藥物BMIS人群中微生物組的變化


非他汀類藥物治療的BMIS人群的腸型特徵和患病率的變化。


通過對服用他汀類藥物的人群進行分析比較,發現Bact2腸型的發生率與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呈負相關性,在服用他汀類藥物的肥胖症患者中,Bact2的發生率從17.73%降至5.88%。這一結論也在MetaCardis心血管疾病數據集(n=282)和獨立的Flemish腸道菌群項目人群(n=2345)分析中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Bact2腸型患病率,肥胖與他汀類藥物攝入量之間的關聯


簡而言之,研究人員發現不良腸型Bact2在肥胖人群中發生率較高,但服用他汀類藥物可降低其發生率。但研究人員在報告中也指出,他汀類藥物這一潛在益處需要在前瞻性臨床試驗中進行進一步評估,以確定這種作用是否可在隨機人群中重現,以及是否可以考慮將其用作腸道菌群調節治療劑。

[1] Stati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prevalence of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2] The neuroactive potential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i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肥胖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他汀類藥物是潛在微生物調節治療劑
    儘管這項研究設計不允許推斷因果關係,但我們的分析確實表明,腸道細菌在通過持續炎症發展肥胖相關共病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雖然這些關鍵發現證實了我們的研究假設,但我們在比較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和未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志願者時得到的結果完全出乎意料。」 他汀類藥物通常被用來降低罹患心臟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除了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外,他汀類藥物還能緩解患者的全身炎症。
  •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0 21:40:18 比利時魯汶大學Jeroen Raes、法國索邦大學Karine Clément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 《Nature》最新發布「他汀類藥物或是腸道菌群調節劑」
    他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代謝途徑,使細胞內膽固醇合成減少,使血清膽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臨床上主要用於降低膽固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現已成為冠心病預防和治療的最有效藥物。
  • 他汀類藥物在肝病防治中的應用
    此外,他汀類藥物可阻斷Hedgehog信號通路的非經典途徑,緩解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從而對缺血性肝病形成保護。目前他汀類藥物是否能夠防止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還不明確,然而有研究發現,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他汀類藥物可顯著降低其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累積發生率。這表明他汀類藥物在代償期及失代償期肝硬化的進一步研究重點在於預防門靜脈血栓形成。
  • 進展丨柳葉刀兩項研究力證老年人群他汀一級預防獲益顯著
    大量臨床證據表明,他汀類藥物用於老年患者ASCVD的二級預防,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也得到不同指南的一致推薦。但對於老年人使用他汀進行一級預防,國內外眾多指南均未給出建議。一級預防研究:LDL-C升高是老年人心梗和ASCVD的重要危險因素基於哥本哈根普通人群研究(CGPS)的觀察性研究結果顯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可能從中等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中獲益最大。
  • 他汀類藥物為什麼會導致肌肉疼痛?如何預防?看心血管專家怎麼說
    他汀類藥物作為臨床常用藥,不僅能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還可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穩定粥樣硬化斑塊、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及遷移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血管病、心律失常、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 「老藥」新用途: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肝病|專家視角
    因此,他汀類藥物被用於血脂異常的治療。除具有降脂作用外,他汀類藥物還具有抗氧化、抗惡性細胞增生、抗炎等多種作用,並具有改善內皮細胞功能、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 幾項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或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他汀類藥物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常用的處方藥之一;過去幾十年裡,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了他汀類藥物作為心血管事件的一級或二級預防藥物。
  • 他汀類藥物真能用來治療SARS-CoV-2的感染嗎?
    他汀類藥物是一種關鍵膽固醇合成酶(HMGCoA還原酶)的抑制劑,自20世紀80年代末上市以來,他汀類藥物就能作為有效降低機體膽固醇水平和冠心病風險的特效藥物,眾所周知,他汀類藥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研究者表示,脂質代謝往往參與到了SARS-CoV-2的感染機制過程中去,從另一方面來講,他汀類藥物會增加ACE2(SARS-CoV-2的主要受體)在細胞中的表達,其對COVID-19患者的治療結果或許還值得後續深入研究
  • 對小細胞肺癌治療而言,添加他汀類藥物有益嗎?
    他汀類藥物與其他藥物(例如順鉑)一起發揮累加效應,來破壞腫瘤生長。那麼,對於小細胞肺癌患者,如果將他汀類藥物普伐他汀聯合一線化療方案會給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嗎?小細胞肺癌(SCLC)約佔新發肺癌病例的15%-20%,局限性病變患者中位生存期低至12-14個月,廣泛性病變患者為8-12個月。
  • 了不起的家庭藥箱|說說他汀類藥的服用
    他汀類降脂藥是如何研發出來的?在美國,約有3千多萬人在使用他汀類降脂藥。美國人體型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的啤酒肚)的很多,但血脂譜卻大部分正常,就是緣於他汀的普及應用。緣於紅曲具有健脾消食、降脂降壓作用的啟迪。1976年,日本工程師遠藤章在類似紅麴黴菌的桔青黴裡發現美伐他汀,其使膽固醇降低約50%,但毒性極大,不能作藥。
  • ...大學合作發現PROTAC用於克服他汀類藥物引起的羥甲基戊二醯輔酶...
    其作為體內催化膽固醇從頭合成的關鍵酶,其活性大小直接影響著膽固醇合成的速度,影響著體內膽固醇含量的高低,HMGCR活性增高,肝臟合成膽固醇增多,可使膽汁中膽固醇飽和指數上升。因此,若抑制此酶,則膽固醇的合成減少。。HMGCR可用作他汀類藥物的靶標,其中,他汀類藥物是最常用於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CVD)的一類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 他汀類藥物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2019年3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項最近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上的研究中,來自荷蘭伊拉斯莫斯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他們關於服用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的潛在副作用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服用過他汀類藥物的病人出現血糖水平增高、胰島素抵抗性甚至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該研究題為「Associations
  • 長期服他汀類藥物?醫生提醒:這六大作用、三大適應症看看用對沒
    ●而他汀類藥物(具體的藥物我在開篇已經為大家進行介紹)可以阻礙膽固醇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還可以抑制肝臟合成載脂蛋白以降低脂蛋白的量。所以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他汀類藥物的服用人群是越來越多。適應症其實也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增多,早已不再是一款單純的降血脂藥物,同時還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
  • JAHA:隊列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能保護女性的心臟免受早期乳腺癌...
    他說,「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對殺死乳腺癌細胞至關重要,然而,這些過程也會損害心肌細胞,導致心臟衰弱。」之前的小規模研究已提示著,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女性可能會減少這類化療藥物對心肌的損傷。他汀類藥物如何保護心肌細胞免受損傷的確切機制仍不清楚。據認為,他汀類藥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冠脈鈣化積分可作為他汀類用於ASCVD一級預防的參考指標
    如何正確選擇並使用他汀、非他汀類藥物來有效控制血脂,一直是心血管內科醫生所關注的焦點之一。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危風險患者,是否適合服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當患者的 CACS 為 0 分時,且沒有合併糖尿病、主動吸菸史或早發冠心病家族史時,可選擇「無他汀類」療法。
  • 十問十答:他汀類藥物臨床應用的要點,你一定想知道!
    他汀類藥物,即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國內現有他汀類藥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種類多,臨床應用廣,不同他汀類藥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臨床使用中常見問題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合理用藥?
  • 服用他汀類藥物,真的不能喝酒嗎?其實還有它們,也別混搭
    一、提醒: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時候,最好是戒酒!為什麼說他汀類藥物是屬於比較全面的降脂藥物呢?這是因為服用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另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醯甘油,同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建議在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時候,最好是戒酒。
  • 老年人也需進行他汀預防嗎?柳葉刀最新發布
    此前有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患者年齡大小,他汀類藥物都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包括7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柳葉刀》最近發表的兩項研究進一步證實,老年患者從他汀類藥物和其他降膽固醇藥物中得到的獲益與年輕人一樣多,甚至更多。
  • 中等強度的他汀是我國血脂異常人群的常用藥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所有年齡段人群的ASCVD風險,延緩年輕人群危險因素髮展的進程,也是代謝症候群的一級預防治療策略。無論任何年齡階段、無論是否進行藥物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Ⅰ類推薦,A級證據)。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抗動脈粥樣硬化飲食,控制體重,規律鍛鍊,戒菸。血脂異常明顯受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
  • 我的血脂正常了,還要繼續吃他汀嗎,不吃行不行?
    所以降低LDL-C水平,就可以減緩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義。而他汀類藥物,是目前降低LDL-C作用最強、安全性和耐受性最好的藥物。而且在服用他汀類藥物的人群中,服用時間越久的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概率越低。所以現在對他汀類藥物的共識是,只要沒有不良反應發生,服用的時間越久越好。四、被誇大的不良反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藥物發揮藥效的同時,也會帶來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