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兩大原因

2020-12-05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自幹細胞被科學家發現以來,大眾對其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更新的原始細胞群,近年來,各醫學領域的科研人員都對幹細胞療法有極大興趣。

幹細胞被委以幹預自免疫性疾病的重任。到目前為止,幹細胞療法應用於臨床試驗的研究越來越多(大概佔據了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的1/3),國內外報導了諸多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案例。

自身免疫疾病是一類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統的疾病。關於為什麼幹細胞療法能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作用,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低免疫原性,另一個是免疫調節作用。

一、幹細胞低免疫原性

目前研究應用的幹細胞種類有間充質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關於三者的免疫原性有稍許差異,誘導多能幹細胞曾有移植排斥反應的報導。

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表明,iPS幹細胞之所以會發生免疫排斥,主要是因為iPS幹細胞在轉換過程可以使線粒體DNA發生突變,這些突變觸發免疫反應會導致小鼠和人類排斥誘導多能幹細胞。

而間充質幹細胞和胚胎幹細胞幾乎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出現,這裡重點以間充質幹細胞(MSCs)為代表進行闡述。

MSCs極低的免疫原性可以幫助他們免受宿主免疫系統的攻擊。由於MSCS低水平表達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Ⅰ類分子,不表達MHC-Ⅱ類分子、凋亡基因配體及B7-1、B7-2、CD40、CD40L等T細胞共刺激分子,因此不易激活宿主T細胞的免疫反應,躲避毒性T細胞和NK細胞的攻擊。

此外,體外研究發現即使MSsC分化成其他細胞(如脂肪細胞、骨細胞、軟骨細胞、神經細胞等),依然不表達MHC-ll類分子,說明幹細胞能逃脫宿主免疫排斥並穩定生長分化。

總之,幹細胞的低免疫原性在幹細胞過繼研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幹細胞免疫調節作用

幹細胞對宿主體內的T細胞、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均有免疫調節功能。幹細胞可平衡Thl/Th2細胞群、誘導Treg細胞增殖、抑制B細胞活化、抑制樹突狀細胞成熟,促進機體的免疫耐受。

幹細胞通過分泌或旁分泌多種調節細胞因子如IL-4、IL-7、IL-10、IFN-γ、PGE2等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例如,幹細胞通過可溶性細胞因子抑制B淋巴細胞表面趨化因子的表達;幹細胞分泌TGF-β轉化因子促進 Foxp3 mRNA 的表達,上調Treg細胞;幹細胞減少血清IL-17、TNF-α抑制T細胞的增殖。

這些基礎性的研究為幹細胞療法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應奠定了理論基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家開始將幹細胞療法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結語

正因幹細胞所具有的獨特性(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使得其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幹細胞療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中已取得了諸多有利成果,顯示了顯著的效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幹細胞技術的改進,幹細胞療法將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克服更多的疾病,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轉發留言哦。

————END————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整合發布

相關焦點

  • 從日本首相辭職 看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幹細胞治療
    今天我們來科普什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幹細胞作為醫學領域的新趨勢,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以及幹細胞技術的不斷進步,基於細胞治療的幹細胞療法在人類多種疾病治療研究領域中顯示出了巨大潛力,為現代醫學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而幹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幹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讓諸多肝病治療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看到了希望,多項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開展。
  • 幹細胞療法的這3大作用有助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修復
    科學家目前已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多種幹細胞中分化得到了神經元或膠質細胞,用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今年的第71屆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年會上,幹細胞療法已作為6大專題之一被提上日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幹細胞療法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及臨床研究,更多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喲!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由於腦或脊髓的神經元或膠質細胞的丟失而導致的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組織退變。
  • 開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進展及...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被錯誤導向攻擊宿主自身所引發的一種疾病,如今越來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進行治療,一般而言,目前的治療性手段較為廣泛且是非疾病特異性的,而且其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員就迫切需要開發精準化的早期幹預措施,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Challenges
  • Cell Host & Microbe:飲食幹預或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2019年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改變飲食習慣就能給諸如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帶來健康益處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易感小鼠進行研究研究闡明了飲食幹預如何幫助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 幹細胞療法在牙周炎中的應用,主要依靠幹細胞的這2個特點
    牙周炎是一種由菌斑微生物引發的,對牙周組織具有破壞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牙周炎的發生是由於長期不注意口腔清潔導致的,導致牙齒容易滋生細菌,進而激活宿主的體內免疫炎症反應,引發炎症反應;嚴重者,牙周的細菌會進入血液循環,從而使身體並發多種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危害身體健康。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3】mSystem:壓力過大導致細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oi:10.1128/mSystems.00292-18生活中的壓力事件極有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科學家對這些事件的潛在連鎖反應還沒有深入了解。本周發表在《mSystems》雜誌上的一項對小鼠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多個國家快速推進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近年流行病學數據統計,我國有超過700萬的肝硬化患者,且患病率有上升趨勢,肝硬化發病因素包括了病毒感染、過量酒精攝入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危害我國的人民健康。肝硬化作為醫學難題,具有患病基數大、進程不可逆的特點,因此,尋找新的臨床幹預方法成為了重要的醫學課題。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她說,「那就是腸道。」 於是,該研究小組對易出現自身免疫的小鼠在胎兒期和出生後使用抗生素,來儘可能地消除腸道微生物。 結果發現採用該幹預方法的小鼠患葡萄膜炎的機率低於未經幹預的小鼠,後者通常在 4 周齡左右患上這種疾病。另外,即便採用抗生素幹預的小鼠生病其患病的時間也更遲,症狀的嚴重程度也相對降低1。
  • 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治中的意義
    分類:通常按疾病累及器官組織的範圍將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為器官特異性和非器官特異性兩大類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特異性:引起某一固定器官的損傷,常見的有Graves病、I型糖尿病、潰瘍性結腸炎(UC)、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等。非器官特異性:是系統性、全身性的疾病,常見的有類風溼性關節炎(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乾燥綜合症(SS)、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等。
  •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生相伴?
    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不孕的原因除了引起雙側輸卵管堵塞外,其它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已有學者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免疫系統異常、卵子和胚胎質量是其導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免疫系統異常也可解釋異位子宮內膜組織的起源。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值得引起關注。2019年6月Nina Shigesi等在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雜誌發表的薈萃分析旨在判斷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性證據的程度和穩健性。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理
    MSC還具有免疫原性較低,具有易於黏附於塑料培養瓶底生長和多種生物學功能等特性,是目前臨床應用中最具有可操作性和患者最容易接受的幹細胞之一。MSC已在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自身免疫性肝病(AIH)等臨床治療探索研究顯示出一定的應用優勢和前景。MSC具有一定的多向分化潛能,還有低免疫原性和較強的免疫平衡調節、促進損傷修復等能力。
  • ...開發出CAART細胞療法,有望治療黏膜尋常型天皰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動物模型中,一種強大的潛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黏膜尋常型天皰瘡(pemphigus vulgaris, PV)的新方法是安全而有效的。
  • 重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中的感染問題
    原創 郭根凱 郭根凱公眾頻道免疫抑制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顯著改善了這類疾病的預後。但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統的紊亂,加之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在控制疾病活動的同時,也增加了各種病原體感染機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甚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幹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系統修復心臟—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Dennis Kunkel Microscopy/SPL   生物學家已經揭示了幹細胞療法改善心臟功能的機制。如今,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這些細胞會引發免疫反應,從而改善心臟功能。科學家同時還發現了如何用一種化學物質模擬這種修復過程。
  •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8-08-13 科技日報 劉海英 【字體:大多數人認為眼壓增高是青光眼的最主要病因,但《自然·通訊》雜誌網站8月10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則稱,青光眼實際上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的T細胞才是造成青光眼視神經變性的罪魁禍首。  由於眼壓增高被認為是青光眼的最主要風險因素,大多數對青光眼的治療都集中在降低眼壓這一目標上。但有許多患者在眼壓恢復正常後,其病情依然會惡化。
  • 幹細胞療法:我國已有三個關於帕金森的備案獲批
    多少年來,人們多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是束手無策,而自從幹細胞療法逐漸被應用於多種疾病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幹細胞療法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症、漸凍症等)的有效性,繼而開展了各項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其中,幹細胞療法針對帕金森的各項研究也在進行中。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靶向Aβ和NFTs的生物療法的研究可追溯到1999年Schenk等發現Aβ-肽主動免疫可阻止幼鼠或延緩老年大鼠腦中Aβ斑塊的形成。此後靶向Aβ主動或被動免疫的抗體成為研究熱點。包括最早的bapineuzumab和solanezumab,遺憾的是這兩個抗體因III期臨床未達主要終點而終止。目前處於臨床前或臨床研究的單抗如表所示。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帕金森病會引起運動障礙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身體健康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全球有6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它是阿爾茨海默病之後第二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由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在損傷組織內進行神經再生與修復,為帕金森病幹預帶來了曙光。幹細胞療法幹預帕金森疾病進行組織再生與修復作用機制包括以下三種:1. 替代作用:幹細胞具有損傷組織趨化作用,能夠向病灶或損傷部位遷移,分化為受損細胞表型替代損傷或死亡細胞;2.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樹突狀細胞是協調免疫反應對抗外來病原體的核心,需要在穩定狀態下調節免疫系統,誘導免疫耐受。具體而言,樹突狀細胞與胸腺髓質上皮細胞通過MHC-II向CD4+T細胞呈遞自身抗原,並在相互作用加強時促進其凋亡。 外周免疫耐受的其他機制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穩態,避免對「自我」或無害抗原的反應。同樣,DCs也是這一過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