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幹細胞被科學家發現以來,大眾對其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更新的原始細胞群,近年來,各醫學領域的科研人員都對幹細胞療法有極大興趣。
幹細胞被委以幹預自免疫性疾病的重任。到目前為止,幹細胞療法應用於臨床試驗的研究越來越多(大概佔據了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的1/3),國內外報導了諸多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案例。
自身免疫疾病是一類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統的疾病。關於為什麼幹細胞療法能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作用,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低免疫原性,另一個是免疫調節作用。
一、幹細胞低免疫原性
目前研究應用的幹細胞種類有間充質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關於三者的免疫原性有稍許差異,誘導多能幹細胞曾有移植排斥反應的報導。
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表明,iPS幹細胞之所以會發生免疫排斥,主要是因為iPS幹細胞在轉換過程可以使線粒體DNA發生突變,這些突變觸發免疫反應會導致小鼠和人類排斥誘導多能幹細胞。
而間充質幹細胞和胚胎幹細胞幾乎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出現,這裡重點以間充質幹細胞(MSCs)為代表進行闡述。
MSCs極低的免疫原性可以幫助他們免受宿主免疫系統的攻擊。由於MSCS低水平表達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Ⅰ類分子,不表達MHC-Ⅱ類分子、凋亡基因配體及B7-1、B7-2、CD40、CD40L等T細胞共刺激分子,因此不易激活宿主T細胞的免疫反應,躲避毒性T細胞和NK細胞的攻擊。
此外,體外研究發現即使MSsC分化成其他細胞(如脂肪細胞、骨細胞、軟骨細胞、神經細胞等),依然不表達MHC-ll類分子,說明幹細胞能逃脫宿主免疫排斥並穩定生長分化。
總之,幹細胞的低免疫原性在幹細胞過繼研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幹細胞免疫調節作用
幹細胞對宿主體內的T細胞、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均有免疫調節功能。幹細胞可平衡Thl/Th2細胞群、誘導Treg細胞增殖、抑制B細胞活化、抑制樹突狀細胞成熟,促進機體的免疫耐受。
幹細胞通過分泌或旁分泌多種調節細胞因子如IL-4、IL-7、IL-10、IFN-γ、PGE2等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例如,幹細胞通過可溶性細胞因子抑制B淋巴細胞表面趨化因子的表達;幹細胞分泌TGF-β轉化因子促進 Foxp3 mRNA 的表達,上調Treg細胞;幹細胞減少血清IL-17、TNF-α抑制T細胞的增殖。
這些基礎性的研究為幹細胞療法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應奠定了理論基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家開始將幹細胞療法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結語
正因幹細胞所具有的獨特性(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使得其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幹細胞療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中已取得了諸多有利成果,顯示了顯著的效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幹細胞技術的改進,幹細胞療法將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克服更多的疾病,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轉發留言哦。
————END————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整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