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綜述深度解讀!開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進展及...

2021-01-15 生物谷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被錯誤導向攻擊宿主自身所引發的一種疾病,如今越來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進行治療,一般而言,目前的治療性手段較為廣泛且是非疾病特異性的,而且其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員就迫切需要開發精準化的早期幹預措施,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Challenge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Therapies to Treat Autoimmune Diseases」的綜述文章中,來自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論述了目前研究人員開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進展及未來的展望。

圖片來源:Lars Fugger, et al.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07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描述了80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疾病可以是全身性的,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其會影響皮膚、關節、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也可以是器官性的,比如1型糖尿病,其主要影響機體的胰腺健康;B細胞或T細胞耐受性的缺失常常與自身免疫力有關,實際上,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位點通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風險增加直接相關,儘管詳細的分子、免疫學、遺傳學和臨床研究都深入理解了誘發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機制,但目前研究人員仍然並沒有完全理解人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驅動子,包括環境因素和發病機制等。

當前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調節藥物都是作用廣泛、非疾病特異性,而且通常會引發諸如感染和惡性疾病等副作用;很顯然,大部分患者對這些治療方法的反應並不理想,甚至根本沒有任何反應;因此,目前研究人員迫切需要通過對特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進行分子和臨床研究,以及結合高通量的整合資料庫分析,來開發新型藥物或重新定向藥物。同時,個體化的藥物與能與新型診斷方法相輔相成,從而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同時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多以患者為中心的相關臨床試驗;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預防也應該成為早期幹預的一部分,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解讀了當前不同類型的療法,比如合成性藥物、細胞療法、靶向代謝通路和微生物組的策略等,同時也強調了利用基礎性研究、新技術和臨床試驗來動態結合,從而幫助了解更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並開發新型療法。

如今研究人員越來越意識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複雜性,但當前的療法僅僅是基於一種簡單化和還原主義的病理性理解和認識;在臨床實踐中,患者常常會被採用反應性逐步增強、反覆試驗的方法,從不同的常規疾病修飾性藥物開始進行治療,比如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甲氨蝶呤、用於多發性硬化症治療的幹擾素b,以及用於炎性腸病和銀屑病治療的皮質類固醇等。如果患者並未產生充分反映的話,研究人員就會升級新的藥物,比如JAK抑制劑或生物性藥物;所有種類的藥物都擁有一個共同點,即其廣泛作用性,但其並不具有疾病特異性,而且常常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與已經進入到腫瘤學研究領域的個體化療法相比,這些藥物或許缺乏個體化特性;因此,想要實現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具體和個體化的治療,研究人員就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個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複雜性,以及疾病在不同患者體內的表現。

為了描述疾病的複雜性,研究人員就需要通過應用多組學技術並整合詳細的臨床表型信息,從而對受影響患者機體的組織體液和活檢組織進行縱向分析,這些不均一的數據集信息應當通過開發新型統計學方法而加以利用,從而支持研究人員開發更具特異性且副作用較小,而且能用來開發生物標誌物的新藥,總而言之,這些方法能夠改善研究人員對療法的決策,以便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患者提供正確的治療。

圖片來源:Lars Fugger, et al.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07

這篇綜述文章中,研究人員概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來闡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同時也為開發新型療法提供了一個不斷擴展的思路;因此,新型療法的開發就需要考慮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互之間和內部的複雜性,但同時也允許進行聯合使用,而這對於當前疾病修飾藥物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其常常會使得藥物副作用的風險增加;在理想的情況下,組合性的療法應該是能夠基於一種能以為妙的方式修飾至少一種疾病相關通路的藥物,而免疫系統能夠被修飾到足以抑制自身免疫性,但與此同時其也能允許有效地處理感染和惡性轉化,尋找到這些「甜蜜點」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更具特異性且效應性的療法,比如,這可以通過從人類遺傳學研究中識別疾病保護性突變來實現;基於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數據,研究人員就能研究闡明這些突變是否與諸如感染等副作用相關,如果不是的話,研究人員就能理解這種保護性作用背後的分子機制,並嘗試在藥物開發中對其進行模擬。

如今隨著科學家們開始邁入以患者為中心的精準醫學領域研究,進行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試驗設計來檢測新型治療性措施也是同樣重要的;檢測新藥的傳統方法就是通過隨機臨床試驗,這種方式往往非常僵化、成本高、速度緩慢、而且並不容易進行解釋,此外,參與試驗的患者和對照人群往往也是白人,這或許也是一個問題,因為有研究證據表明,不同人群對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反應也是不同的,因此,一種新型的試驗設計應該是一種自適應的平臺試驗,相比隨機對照試驗而言,其應該更具靈活性且更為快速,而且其應該還能以一種滾動的方式比較並識別出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藥物和劑量,並能確定收益最大的患者群體。

在新的臨床試驗中納入患者報告的結果測量和種族多樣性患者及對照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夠確保新藥不僅會對白人參與者有益;如今研究人員越來越多的認識到,針對病人的特定症狀(比如關節腫脹)或許對於很多病人而言是不夠的,因為其通常還會經歷一些非特定的症狀,比如機體疲勞等,而諸如這些症狀往往並未得到很好地治療,因此,未來研究人員進行臨床試驗或許應該包括患者所報告的結果,從而才能全方位地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進行治療,而不僅僅只是針對某些疾病針狀。(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Lars Fugger, Lise Torp Jensen, Jamie Rossjohn. Challenge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Therapies to Treat Autoimmune Diseases, Cell, 2 April 2020, Pages 63-80, doi:10.1016/j.cell.2020.03.007

相關焦點

  • Cell綜述深度解讀!線粒體疾病療法開發的前景!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線粒體疾病是由細胞核或線粒體基因組中廣泛的基因突變所誘發的一種異質性疾病,目前治療該病的療法主要集中於對症治療而並非改善由特定基因突變所引發的生化缺陷;日前,一篇發表在Cell雜誌上題為「Mitochondrial Diseases: Hope for the Future」的綜述文章中,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論述了線粒體疾病的療法進展
  • 《Cell》:免疫細胞療法的機遇與挑戰
    本綜述文章論述了免疫細胞治療在癌症,傳染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當前狀況,並討論細胞工程技術方面的進展,從而克服障礙。 01免疫細胞療法概述 細胞療法代表了藥物開發的一種全新範式,其中,免疫細胞療法是最先進的療法之一,已經證明對癌症和傳染病有效。
  • Cell綜述深度解讀HIV療法研究進展:從尋求治療靶點到清除持續性感染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Curing HIV: Seeking to Target and Clear Persistent Infection」的綜述文章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分析了當前研究人員開發靶向並消除HIV感染病毒庫新型療法的進展情況,同時他們也從如何尋找靶點及有效清除病毒持續性感染進行了分析討論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1】Nature:新型基因片段有望幫助開發抵禦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療法
  • ...開發出CAART細胞療法,有望治療黏膜尋常型天皰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動物模型中,一種強大的潛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黏膜尋常型天皰瘡(pemphigus vulgaris, PV)的新方法是安全而有效的。
  • Nature、Cell 數篇深度好文!2016/2017 癌症免疫療法綜述 TOP25
    來自全球各國的科學家們取得了一波又一波的研究進展。昨日,科技部發布了 2016 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許琛琦以及李伯良研究組提出的 「基於膽固醇代謝調控的腫瘤免疫治療新方法」 入選該榜單。該研究成果於 2016 年 3 月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
  •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生相伴?
    (如免疫調節劑)和開發新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工具,從而為廣大患者人群提供更好的醫療實踐。本期我們邀請了來自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晏家驄助理研究員,通過既有的研究來詳細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關關係,同時邀請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的楊冬梓教授對本篇綜述進行點評。
  • 這就是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兩大原因
    自幹細胞被科學家發現以來,大眾對其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更新的原始細胞群,近年來,各醫學領域的科研人員都對幹細胞療法有極大興趣。幹細胞被委以幹預自免疫性疾病的重任。到目前為止,幹細胞療法應用於臨床試驗的研究越來越多(大概佔據了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的1/3),國內外報導了諸多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案例。自身免疫疾病是一類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統的疾病。關於為什麼幹細胞療法能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作用,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低免疫原性,另一個是免疫調節作用。
  • Cancer Cell綜述文章解讀!如何對CAR-T細胞工程化修飾開發新一代的...
    ,這篇綜述文章中,研究人員論述了如何通過工程化修飾CAR蛋白、T細胞、T細胞和TME中其它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改善CAR-T細胞療法的最新策略。以泛B細胞標誌物CD19為靶點的CAR-T細胞在治療難治性B細胞惡性腫瘤方面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反應率,同時其也成為了首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的基於遺傳修飾的細胞療法;然而,開發治療非B細胞惡性腫瘤的有效CAR-T細胞療法還需要更為複雜的工程化手段來克服腫瘤的防禦性機制,比如免疫抑制、抗原逃逸和進入實體瘤的物理屏障等;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旨在重點關注如何改善過繼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的療效和安全性。
  • 【Nature、Cell】2016、2017癌症免疫療法綜述TOP25!
    T細胞免疫療法現狀、趨勢以及前景等方面的問題。在對先前研究進行系統回顧的同時,也對目前領域內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很好的梳理,包括如何解決CAR-T療法的安全性問題、如何克服這類療法治療實體瘤存在的挑戰、如何更好地開發聯合免疫療法、如何克服耐藥性等。此外,一些文章還對免疫療法的機理、靶點等內容進行了系統的匯總。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我們已經知道,患有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會出現腸道微生物的變化。此外,將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的糞便移植到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實驗小鼠中,也會誘發動物出現相應的疾病症狀2。 相反,採用抗生素幹預或在無菌環境中飼養小鼠可以預防、治療甚至治癒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 Cell Stem Cell解讀!基於多能幹細胞的細胞療法的未來與挑戰!
    2020年11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諸如胚胎幹細胞(ESCs)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等人類多能幹細胞或能為科學家們開發治療難治性疾病和損傷的細胞療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如今ESCs和ipsCs都已經用於臨床試驗中;然而研究人員仍然遭遇到了限制這些幹細胞使用的實際問題,包括其固有的致瘤特性、免疫原性和異質性等。
  •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
    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但有研究提示免疫系統異常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有關。有觀點提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通過對目前現有的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之間的證據進行評估,將有利於我們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和預後結局的更深入認識。同時,也可以為健康醫療機構提供一些臨床實踐的科學依據。
  • 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綜述:多能幹細胞療法的未來與挑戰!
    幹細胞療法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戰幹細胞療法的出現給一些傳統醫療手段無法治癒的疾病帶來了新的思路,且隨著科學家研究的不斷深入,幹細胞療法正在向著臨床轉化。但是,眾所周知,幹細胞療法的研究並非一帆風順,在臨床試驗中仍然存在一些諸如致瘤特性、免疫原性和異質性等難題。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理
    MSC還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特性,可抑制異基因細胞或組織移植誘導的免疫排斥和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自身免疫反應,因而對免疫損傷性疾病的治療有良好的應用前景。MSC的非特異性免疫調節能力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在其體外誘導分化後仍然存在,不同組織來源的MSC具有相似的免疫調節作用。自體或異體的MSC用於免疫調節治療可能產生類似結果,MSC對於不同免疫細胞的體外免疫調節能力已有了大量的研究報導和綜述。
  • 幹細胞療法在部分中樞神經性疾病的進展和挑戰
    2006年,Shinya Yamanka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iPSC排除了倫理學爭論,可以從患者自身的細胞產生,但在將iPSCs衍生的細胞應用於細胞治療之前,仍然需要解決許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檢測和去除未完全誘導分化的細胞,解決產生的細胞中的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的改變以及克服移植時可能出現的致瘤性等。
  • Cell解讀!識別腫瘤新抗原靶點用作開發新型的抗癌免疫療法!
    2020年11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靶向作用腫瘤特異性體細胞突變所產生的癌症新抗原(cancer neoantigens)或許是一種非常有吸引力且具有挑戰性的策略,其能通過細胞免疫療法來特異性地清除腫瘤細胞,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Strength in Numbers: Identifying Neoantigen
  • Cell Host & Microbe:飲食幹預或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2019年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改變飲食習慣就能給諸如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帶來健康益處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易感小鼠進行研究研究闡明了飲食幹預如何幫助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 Cell綜述深度解讀白介素-17:一種神秘的社會細胞因子!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60在過去幾十年裡,我們了解到,在母體子宮內的短暫時間可能會影響個體在以後生活中的整體健康狀況;不同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孕期母源性的感染和炎症與後代疾病風險增加直接相關,特別是,大腦發育期間定時的炎症會對個體後期的認知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母源性的免疫激活(MIA,maternal immune
  • Nature:鑑別出新型T細胞免疫療法靶點 有望幫助開發抵禦癌症和自身...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RISPR screen in regulatory T cells reveals modulators of Foxp3」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對調節性T細胞進行CRISRP篩選或有望揭示Foxp3分子的調節子,Foxp3是控制Treg細胞(調節性T細胞)發育和功能的關鍵轉錄因子之一,它的是Treg免疫生物學重要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