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綜述深度解讀白介素-17:一種神秘的社會細胞因子!

2020-11-28 生物谷

2020年5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Interleukin-17: A Social Cytokine」的綜述文章中,來自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科學家們對名為白介素-17(Interleukin-17)的社會細胞因子進行了論述;一些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在出現炎症伴隨的發熱時會表現出機體行為的改善,但目前研究人員對其中的機制知之甚少;近日一篇刊登在Nature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Reed等人就通過研究發現,在炎症過程中,白介素-17(IL-17)的產生會促進神經發育障礙小鼠模型的社交行為。

圖片來源:Casper C.Hoogenraad,et al.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60

在過去幾十年裡,我們了解到,在母體子宮內的短暫時間可能會影響個體在以後生活中的整體健康狀況;不同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孕期母源性的感染和炎症與後代疾病風險增加直接相關,特別是,大腦發育期間定時的炎症會對個體後期的認知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母源性的免疫激活(MIA,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特別是白介素-17(IL-17)是促進小鼠後代神經發育異常的關鍵因素;相比之下,一些ASD患兒的母親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孩子行為的改善,其中包括社會互動症的缺乏等,部分可能是炎症導致;這就表明,炎症在調節機體社會行為上扮演著相反的角色,這取決於其發生的時間,無論是在胚胎發育階段或是成年早期階段等。如今,研究人員利用小鼠神經發育障礙的遺傳和環境模型進行研究後首次發現,系統性的炎症和IL-17的產生能通過直接影響大腦的神經活性來挽救機體的社會行為缺陷。

研究者首先利用脂多糖(LPS)模擬感染伴隨體溫升高,來探索與發燒相關的社會行為缺陷能夠得到挽救的機制,LPS能夠暫時挽救MIA後代(並非對照後代)中三室社會行為測試所測定的社會行為,這種社交能力測定法能夠測量調查一個社會對象(同種雄性)和一個無生命對象所花費時間的百分比;研究者能夠在年輕和老年小鼠機體中觀察到LPS所誘導的挽救現象,這就表明這或許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並不局限於成年早期,然而,用於研究社交障礙的遺傳工程化小鼠模型(GEMMs)並沒有從LPS療法中獲益,隨後研究者深入探究了發燒自身在觀察到的行為挽救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他們發現,在沒有全身性炎症的情況下,調節負責誘導體溫上升的下丘腦神經迴路並不會促進MIA後代的社會行為偏好,相關研究就表明,急性發熱本身或許並不是LPS誘導的挽救的主要驅動力。

此前研究人員證實,成年MIA後代會表現出一定的皮質異常,其會優先定位於包括主要體覺皮質區(S1DZ)的粒化不良區域,大腦皮層中該區域會介導MIA誘導的行為異常,與對照組相比,S1DZ中的Fos+活性神經元的數量增加或許就是大腦皮層表型的特徵,S1DZ神經活性的減少可以極大地挽救MIA誘導的機體社會行為的缺失,與此結果一致的是,MIA後代在LPS療法後S1DZ中的神經活性會發生下降;神經活性的失調和興奮-抑制平衡的缺失目前已經在多種自閉症小鼠模型中被描述,並與ASD發生直接相關,研究者Reed還在GEEMs患者的S1DZ中發現了神經活性的增加,這就表明,皮質迴路的缺陷是社交障礙的主要原因,基於這一觀點,S1DZ中神經元活性的局部抑制會挽救GEEMs個體的社會行為缺陷,這就類似於MIA的後代,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皮質活性的改變是一種共同的機制,其負責控制環境和遺傳小鼠模型的社會行為。

圖片來源:Casper C.Hoogenraad,et al.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60

目前主要的問題就是,系統性的LPS如何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活性,LPS會增加大量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包括IFN、IL-6、TNF-和IL-7,值得注意的是,IL-17是MIA後代機體中唯一顯著上調的細胞因子,而其再對照小鼠或GEMMs個體中則沒有;此外,IL-17的受體亞單位(IL17RA)在S1DZ的皮質神經元中會發生表達,這就提示,MIA後代在接受LPS治療後IL-17的水平會升高,這或許會直接降低大腦的神經活性,從而恢復機體的社交行為,此外,在S1DZ中直接給予重組IL-17就足以增加MIA後代和GEMMs的社會行為。相關研究結果表明,IL-17會通過客服S1DZ神經元過度活躍的原始原因來挽救機體的社會行為,與此同時,IL-17a也被證明能直接對神經元發揮作用從而調節秀麗隱杆線蟲的反應,那麼IL-17單獨就能介導LPS驅動的行為挽救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者發現,抗IL-17阻斷抗體和IL17RA敲除小鼠如何抑制LPS所誘發的社會挽救,為IL-17通路在MIA後代小鼠社會行為中的主導作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總之,相關研究證據揭示了一種新型的神經-免疫機制,即在炎症期間IL-17的產生能通過直接影響神經活性來挽救機體社會行為的缺陷。

研究人員揭示了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密切關係的相關性,同時對未來治療神經發育障礙的治療性措施進行了廣泛討論,靶向作用S1DZ中IL17RA+神經元的活性或能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ASD相關的行為症狀,此外,重組IL17或許也能作為開發神經發育障礙治療性幹預措施的潛在靶點。然而,在人類機體中幹預IL17/IL17RA信號通路或許會伴隨自殺風險的增加,這就為揭示複雜人類行為帶來了一定困難;理解神經發育障礙中IL17/IL17RA通路特徵的其它研究或許也能幫助識別出症狀可能在暴露IL-17後得到改善的患者。對於未來開發新型的幹預措施,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LPS介導的社會挽救行為會在治療後72小時會消失;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可以考慮採用基因治療方法,即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局部運輸IL-17,這或許會繞過持久性,但也可能不需要安全的信號。最後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結果或為開發新型治療性措施來靶向作用於ASD相關的行為症狀提供新的思路。(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Casper C.Hoogenraad,Lorena Riol-Blanco. Interleukin-17: A Social Cytokine Cell,30 April 2020, Pages 517-519 doi:10.1016/j.cell.2020.03.060

相關焦點

  • 《細胞》:白介素-17竟與自閉症譜系障礙有關
    1979 年第二屆國際淋巴因子專題討論會將免疫應答過程中白細胞間相互作用的細胞因子統一命名為白細胞介素,在名稱後加阿拉伯數字編號以示區別,例如IL-1、IL-2…新確定的因子依次命名。白介素是由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細胞分泌的一類細胞因子,其主要生物功能涉及參與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參與神經、內分泌系統和細胞因子共同構成細胞間信號傳遞的分子系統,參與炎症和免疫病理性的組織損害等。不同的白介素來源和功能不同,一些白介素可由多種免疫細胞產生,一種白介素也可對多種細胞發揮作用。
  • 白介素
    目前針對抗癌藥物引起骨髓毒副反應的腫瘤輔助治療藥物有三類,分別為促髓細胞生長因子藥、促紅細胞生長因子和促血小板生成藥(包括重組人血小板生長因子和白介素-11)。查看全文>>標籤:細胞學骨髓瘤症狀診斷國家一類新藥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11(I)2010-3-17藥品
  • Cell綜述深度解讀lncRNAs的奧秘!既保守又不保守!
    2020年5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The Secret Life of lncRNAs: Conserved, yet Not Conserved」的綜述報告中,來自日本RIKEN綜合醫學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論述了lncRNAs的奧秘。
  • Nature、Cell 數篇深度好文!2016/2017 癌症免疫療法綜述 TOP25
    研究發現,「代謝檢查點」 可以調控 T 細胞的抗腫瘤活性,並鑑定出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 ACAT1 以及相應的小分子藥物前體。研究證明了細胞代謝對腫瘤免疫應答起到了關鍵作用,開闢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一個全新領域。
  • Science:Bcl6轉錄因子對輔助T細胞生長發育的調控作用
    專題:Science報導本次發表的《科學》文章主要解釋了Bcl6轉錄因子對輔助T細胞生長發育的調控作用。CD4+輔助T細胞的一個基本功能是調節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濾泡輔助性T細胞(T follicular helper ,Tfh)通過細胞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21來調節B細胞的功能。
  • 細胞自噬研究必看的經典綜述(含下載連結)
    4、自噬+AMPK信號通路文章解讀今天我們來為大家推薦細胞自噬研究需要看的經典綜述,文章儘量照顧到各個領域的研究,文末是綜述文章的下載連結。1、以細胞自噬為靶點的腫瘤治療:Targeting autophagy in cancer.Nat Rev Cancer. 2017 Sep;17(9):528-542.
  • 研究發現白介素對間充質幹細胞免疫抑制機制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在承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科技部「973」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等項目中獲得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白介素
  • 【Nature、Cell】2016、2017癌症免疫療法綜述TOP25!
    1# Prospects for gene-engineered T cell immunotherapy for solid cancers雜誌:Nature Medicine發表日期:2016年1月6日相關報導:Nature Medicine:T細胞免疫療法對抗實體瘤
  • Cancer Cell綜述文章解讀!如何對CAR-T細胞工程化修飾開發新一代的...
    2020年11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ancer Cell上題為「Engineering CAR-T Cells for Next-Generation Cancer Therapy」的綜述文章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論述了如何對CAR-T細胞進行工程化修飾以用作新一代的癌症療法。
  • TGF-β超家族細胞因子激活素A可驅動致病性Th17細胞分化
    TGF-β超家族細胞因子激活素A可驅動致病性Th17細胞分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1:18:06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Yisong Y.
  • Cell綜述深度解讀HIV療法研究進展:從尋求治療靶點到清除持續性感染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Curing HIV: Seeking to Target and Clear Persistent Infection」的綜述文章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分析了當前研究人員開發靶向並消除HIV感染病毒庫新型療法的進展情況,同時他們也從如何尋找靶點及有效清除病毒持續性感染進行了分析討論
  • 細胞因子風暴和COVID-19致死——2020年細胞因子市場分析
    Ilaris是一種抗全人源化IL-1β單抗,可靶向結合併中和IL-1β,阻斷其作用。對於COVID-19,中科院周琪院士曾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身體內會出現「炎症風暴」的現象,該現象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從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關鍵點。「炎症風暴」學術名稱為細胞因子風暴,是一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
  • Cell綜述深度解讀!開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進展及...
    ,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Therapies to Treat Autoimmune Diseases」的綜述文章中,來自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論述了目前研究人員開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進展及未來的展望。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刊榮光!cell research IF首次突破20分!
    三大刊(NATURE、SCIENCE、CELL)最新影響因子分別為42.778,41.854、38.637。在中國內地主辦的 SCI 期刊中,有 9 本期刊超過 10 分。其中cell research期刊今年更是突破20分,穩居亞洲第一,進軍世界頂級期刊之列,無疑已經成為國家的驕傲!
  • 白介素6檢測方法
    白介素6的檢測方法白細胞介素6(IL-6)是一種具有多重免疫調節功能的細胞因子。HTLV-1感染的T淋巴母細胞系、單核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以及某些腫瘤細胞均可產生IL-6。某些急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細胞惡性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等與病人體內IL-6水平異常增高有關。
  • Cell綜述深度解讀!線粒體疾病療法開發的前景!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線粒體疾病是由細胞核或線粒體基因組中廣泛的基因突變所誘發的一種異質性疾病,目前治療該病的療法主要集中於對症治療而並非改善由特定基因突變所引發的生化缺陷;日前,一篇發表在Cell雜誌上題為「Mitochondrial Diseases: Hope for the Future」的綜述文章中,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論述了線粒體疾病的療法進展
  • 抑制轉錄因子HIF-1α能夠增強NK細胞活性
    抑制轉錄因子HIF-1α能夠增強NK細胞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5 21:19:58 德國海德堡大學Adelheid Cerwenka課題組利用單細胞RNA測序發現,抑制轉錄因子HIF-1α能夠增強NK
  • 白介素-17A與動物行為異常的研究又有了突破性的新進展
    我們已經介紹過白介素-17A是白介素-17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員,在機體受感染或損傷處,遷移過來的淋巴細胞會分泌白介素-17A。白介素-17A一方面會誘導炎症因子以及趨化因子的表達,從而招募更多的免疫細胞到達炎症部位加劇機體的炎症反應,另一方面,白介素-17A還會誘導一些組織修復相關因子的表達從而加速機體的恢復。
  • T細胞內細胞因子、血清細胞因子、調節T細胞、淋巴細胞亞群傻傻分不清楚
    T細胞內細胞因子,簡單從字面上理解,可能認為檢測的是T細胞裡面的因子有多少,但其實不是,檢測的是附著在T細胞表面的各種細胞因子佔所有T細胞的比例有多少。所以,凡是測T細胞內細胞因子的,報告中的單位和參考範圍全部是%。
  • 細胞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漿對肌腱幹細胞的影響
    背景:肌腱幹細胞存在於肌腱中,對於肌腱修復具有獨特的功能,不同細胞因子對肌腱幹細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具有不同影響;富血小板血漿是指全血通過梯度離心分層後得到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漿部分,含有多種較豐富的細胞因子,有助於促使韌帶和肌腱再生。目的:探討細胞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漿對肌腱幹細胞增殖、分化影響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