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自噬研究必看的經典綜述(含下載連結)

2020-11-25 生物谷

細胞自噬是2016年諾獎獲獎理由,今年的國自然基金公布結果也證實了自噬與各科研熱點的結合以及與疾病的關係,公眾號前期寫過一些文章,大家可看:

1、國科金寫作,選題自噬的N種可能性……

2、自噬研究不得不了解的分子通路及資料庫

3、國科金lncRNA和自噬,兩個熱點應該怎麼串?

4、自噬+AMPK信號通路文章解讀

今天我們來為大家推薦細胞自噬研究需要看的經典綜述,文章儘量照顧到各個領域的研究,文末是綜述文章的下載連結。

1、以細胞自噬為靶點的

腫瘤

治療:Targeting autophagy in cancer.Nat Rev Cancer. 2017 Sep;17(9):528-542. 

Autophagy can be inhibited at multiple stages.

2. 細胞自噬與風溼性疾病:Autophagy: controlling cell fate in rheumatic diseases.Nat Rev Rheumatol. 2016 Sep;12(9):517-31.

Dysregulation of autophagy alters cell fate in rheumatic diseases

3. 細胞自噬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和治療中的角色:Autophagy and Neurodegeneration: Pathogenic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Neuron. 2017 Mar 8;93(5):1015-1034. 

Intersections between Autophagy and Disease-Associated Genes

4. 自噬起始和終止的分子機制:Emerging Mechanisms in Initiating and Terminating Autophagy.Trends Biochem Sci. 2017 Jan;42(1):28-41.

Temporal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Response in Nutrient Starvation. 

5. 激活自噬促進免疫化療和放療:Activating autophagy to potentiate immunogenic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Nat Rev Clin Oncol. 2017 Apr;14(4):247-258.

Dominance of the cell-extrinsic effects of autophagy.

6. 自噬與炎症因子信號通路:Crosstalk between autophagy and inflammatory signalling pathways: balancing defence and homeostasis.Nat Rev Immunol. 2016 Nov;16(11):661-675.

Crosstalk between Toll-like receptor and NOD-like receptor signalling and autophagy. 

Intersection between autophagy and cytokines

7. 植物裡的自噬:Autophagy in Plants--What's New on the Menu?Trends Plant Sci. 2016 Feb;21(2):134-44. 

Plant Cargo Receptors and the Pathways in which They Act

8.

表觀遺傳學

與細胞自噬的關係:

Epigenetic

Control of Autophagy: Nuclear Events Gain More Attention.Mol Cell. 2017 Mar 2;65(5):781-785. 

Histone Modifications and Epigenetic Enzymes Linked to the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9.蛋白泛素化修飾和自噬:The Ubiquitin Code in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and Autophagy.Trends Biochem Sci. 2017 Nov;42(11):873-886. 

Role of Ubiquitin (Ub) Linkages in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10. 藥物治療自噬:Pharmacological modulation of autophagy: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persisting obstacles.Nat Rev Drug Discov. 2017 Jul;16(7):487-511.

Autophagic processes amenable to therapeutic modulation

文章下載連結:https://pan.baidu.com/s/1qYbW01I 密碼: 5pyz

相關焦點

  • DNA甲基化和表觀遺傳學必看的經典綜述(含下載連結)
    甲基化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的經典概念,我們前面梳理了最新最熱的科研熱點RNA甲基化修飾必看的經典綜述和高分文章。
  • 來看看這些綜述吧!(含下載連結)
    轉錄調控(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經典基因表達調控模式了
  • 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necrosis 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作者:Qi Chen et al 發表時間: 2018/7/1 數字識別碼:10.1186/s41392-018-0018-5 原文連結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 Nature:癌細胞壓力和細胞自噬存在關聯
    這些應激壓力來自很多方面,例如細胞環境中的過氧化物刺激、細胞核變異,同時細胞之間的接觸抑制消失導致細胞分布過密而供氧和能量物質不充分。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癌細胞在應激環境下會激活細胞內應激壓力反應相關的信號通路來維持細胞代謝的動態平衡,通過這種策略可以保持細胞的持續存活。而細胞內的自噬作為一種主動性的細胞應激壓力反應方式,對於腫瘤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細胞自噬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細胞因子IL-6曾被發現與β細胞自噬存在關聯,但是在β細胞抗氧化應答情況下的作用還沒有得到研究。最近來自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IL-6能夠將細胞自噬和抗氧化應答聯繫在一起影響β細胞存活。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動物模型和培養的人胰島以及小鼠β細胞來研究IL-6如何影響抗氧化應答。
  • 綜述|呂志民團隊總結代謝酶在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非經典功能
    腫瘤細胞不僅可以調節代謝酶的經典功能來滿足自身快速增殖的需要;同時還能通過代謝酶非經典/非代謝(Moonlighting)功能調控多種複雜的細胞活動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該文全面概述了近20年來代謝酶的非經典/非代謝功能在基因表達、細胞周期、DNA損傷修復、細胞增殖、存活、凋亡和腫瘤微環境調控中的重要發現,詳盡闡明了代謝酶的非經典功能在癌症等疾病進展中所發揮的作用,深入分析了代謝重編程中具有非經典功能的代謝酶作為治療新靶點的前景。
  • 崔雋團隊揭示細胞自噬調控非經典NF-kB通路
    與已經被廣泛研究的經典NF-kB通路不同,目前對非經典NF-kB通路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還相對有限。論文闡明了E3泛素連接酶TRIM14通過選擇性自噬調控轉錄因子p100/p52的穩定性,正向幹預非經典NF-kB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同時揭示了TRIM14-USP14複合物調控的選擇性自噬在急性結腸炎和結腸癌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Nature研究首次證明自噬可介導核內蛋白降解
    ,但是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的最新研究首次發現自噬可以介導細胞核內物質的降解,並且細胞核內發生的自噬在對抗癌症發生方面發揮一定作用,該項工作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完成。
  • 細胞自噬與腫瘤關係研究獲進展
    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9月30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袁鈞英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為這篇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袁鈞英教授是著名的華人科學家,與施一公,饒毅等齊名。她一直從事細胞死亡的相關研究,2005年發現了一種細胞非調亡性的程序性死亡,英文稱為necroptosis,是國際權威之一。
  • 人副流感病毒誘導細胞自噬機制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人民網北京9月7日電 (張歌) 記者從科技部網站獲悉,為了解析和探討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誘導自噬的類型和作用機制,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陳明周課題組經過大量的病毒學和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人副流感病毒誘導了線粒體自噬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with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A/1B light chain 3」,該研究通過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首次發現一種內質網分子伴侶Calreticulin通過增強細胞自噬途徑降解錯誤摺疊蛋白質,從而緩解內質網應激。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文中報導了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細胞自噬是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過程。這一過程作為一種細胞生存機制參與清除細胞內廢棄物並為細胞提供能量。在哺乳動物細胞以及果蠅發育過程中,細胞自噬也參與細胞的死亡過程。線蟲細胞自噬對於細胞凋亡的影響一直不清楚。在線蟲發育過程中,共有131個體細胞和大量的生殖腺細胞發生凋亡。
  • 細胞自噬到底是什麼?
    細胞自噬,是一種細胞自身成分降解並回收利用的基本過程。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
  • 什麼是細胞自噬呢?
    細胞自噬雖是一個很生疏的名字,但它或許會給腫瘤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細胞內的分解代謝機制。因為體內已變性或受損的細胞不但對身體沒貢獻,而且還可能產生毒素,損害我們體內正常的細胞。所以細胞自噬不但可以抵制病原物的入侵,而且還可以維護細胞免受細胞內毒物的損害。反之,一旦細胞自噬的調控機制失調,過多或過少的細胞自噬都可能會造成細胞損害,甚至致使細胞死亡。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2020年,Mouradi EI Hout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rosstalk between autophagy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ancer stem cells》的綜述,詳細介紹了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間的關係。
  • Science:內質網自噬讓細胞保持健康
    儘管內質網自噬發生在連續內質網網絡的離散位點上,但是將內質網裝載到自噬體中的受體分散於這個內質網網絡中。內質網上的特定位點如何成為內質網自噬的靶標尚不清楚。基於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匹茲堡大學、挪威奧斯陸大學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推斷細胞質組分可能與內質網自噬受體一起發揮功能以便確定這些位點。
  • 專家解讀: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為何摘得諾獎?
    而此次大隅良典之所以能夠將諾獎攬入名下,也是因為雖然科學家觀察到細胞自噬現象的時間不短,但人們對於自噬的分子機制卻並不十分清楚,這便是大隅良典研究的突破所在。 張宏告訴記者,大隅良典在上世紀90年代建了酵母為研究細胞自噬的模型,他通過遺傳篩選找到很多基因,並通過研究基因功能,使人們對自噬的分子機制有所了解。
  • 綜述:小膠質細胞在AD中的研究共識與新方向(上)
    然而,最近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確定,許多AD風險基因座在小膠質細胞獨有的基因或其附近高度表達。因此,小膠質細胞的概念在疾病早期階段的研究中至關重要,甚至可作為重要的潛在治療靶點。小膠質細胞反應對AD進展中的利害作用尚不十分明確,並且頗具爭議。
  • 【中國科學報】泛素化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機制獲揭示
    美國時間7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胡榮貴課題組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具有腫瘤抑制活性的泛素連接酶HACE1通過介導細胞自噬受體蛋白(OPTN)的泛素化修飾,促進細胞自噬受體複合物形成,「激活」細胞自噬,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