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自噬到底是什麼?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細胞自噬,是一種細胞自身成分降解並回收利用的基本過程。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

  「自噬」概念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當時研究人員就發現,細胞能夠將自身成分用膜包起來,形成囊泡並運送到溶酶體(細胞中的小隔間,可以降解細胞成分),從而將其降解。但有關機理一直不為人知。大隅良典的重要成就是利用酵母開展實驗,發現了對細胞自噬機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因。基於這一研究成果,他隨後又闡明了自噬機制的原理,並證明人類細胞也擁有相同的自噬機制。

  細胞自噬近年來受到熱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其與疾病相關,能用於抗衰老方面的研究。細胞中的受損蛋白質積累是生物體衰老的一個重要特徵。而細胞自噬可以擔任一個合格的「質檢員」,消滅受損的蛋白質,以對抗衰老帶來的負面影響。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讓人們明白了細胞自噬的關鍵基因和運作機制,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細胞如何實現自身的循環利用,從而找到抗衰老的辦法。

  細胞自噬對肌體健康的意義很大。細胞自噬過程能快速提供能量,為細胞成分更新提供原材料,因此在細胞應對飢餓或其他挑戰時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如果發生了感染,細胞自噬還能消滅入侵的細菌和病毒。胚胎發育和細胞分化也都離不開細胞自噬。

  而如果細胞自噬基因發生突變,那麼身體也會「亮紅燈」。現有研究表明,細胞自噬突變與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等有關聯。細胞自噬突變還會引發一些基因疾病以及癌症。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藉助大隅良典的成果,研究出可幹擾細胞自噬的藥物,是治療上述疾病的一個新思路。

(記者張曉茹)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細胞自噬呢?
    細胞自噬雖是一個很生疏的名字,但它或許會給腫瘤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細胞內的分解代謝機制。簡單來說,細胞自噬可以讓細胞重組,修復和再生,以達到細胞的再循環和再利用,這對人體抗衰老的意義非常重大。
  • 獲得諾貝爾獎的細胞自噬是什麼?如此重要
    2016年度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獲獎者為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獎勵他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據報導,當大隅良典接到得獎通知時感到很驚訝,他說:「我很驚訝,我正在我的實驗室。」朝日新聞報導,由於網絡直播聲音不太好,大隅良典沒能聽到頒獎的瞬間。細胞自噬是什麼?
  • 神奇的細胞自噬
    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十幾年來都在研究斷食後"細胞自噬"的神奇現象!
  • 靠它拿下諾貝爾獎:細胞自噬機制究竟是什麼?
    當癌症病人接受了放療及化療後,自噬系統可能救活奄奄一息的癌細胞,使癌症無法根治。有時,自噬系統會為了生物體的整體利益,將病變細胞去除,但它偶爾又會熱心過度,去除一些重要細胞,完全不理會這樣做是否符合生物體的整體利益。過去10年,研究人員對自噬作用的機制已有了深入了解。基於這些認識,我們對細胞的運作機理更為了解,科學家也可能因此設計出控制自噬作用的藥物。
  • 南大專家:細胞自噬是把"雙刃劍" 要合理駕馭
    在適應飢餓或應對感染等許多生理進程中,細胞自噬機制都有重要意義,大隅良典的發現為理解這些意義開闢了道路。此外,細胞自噬基因的突變會引發疾病,因此幹擾自噬過程可用於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等的治療。   大隅良典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在今年7月份宣布,已經成功探明了細胞自噬的啟動機制,這一成果7月11日刊於知名科學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
  • 斷食多久,才能激發細胞自噬?才能有效果
    We haveanecdotal cases where people have lost 120, 130 pounds, and they said theirskin also shrank, too. 」 你一定滿心好奇,想問為什麼,這些肥胖者到底做了什麼?這位專家有什麼神奇的招數?
  • 細胞自噬的機制
    vid=406020細胞自噬的機制 細胞自噬在腫瘤的生成和癌症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般情況下,自噬功能的不全或缺失會導致腫瘤等疾病的發生,而對於因自噬功能超過基準造成的病變則佔極小部分。那麼,我們應如何看待「細胞自噬」這種現象呢?主講人:劉偉: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 細胞自噬……咋回事兒?
    1自噬的概念自噬是細胞消耗其自身組分的一個簡單的過程,也是細胞清除異常的蛋白質斑塊和去除受損細胞器的一個途徑。細胞自噬是由Ashford和Porter在1962年發現細胞內有「自己吃自己」的現象後提出的,是繼細胞凋亡後,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又一熱門研究方向。
  • 讓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的細胞自噬作用是什麼?
    到了20世紀60年代,新的研究發現溶酶體裡有時會出現大量的細胞組分,甚至是其它細胞器。因此細胞內似乎存在一種運輸大型物體進入溶酶體內的機制。進一步的生化和顯微分析則表明,細胞是通過一種新的囊泡運輸機制,將這些大型物體送入溶酶體來實現降解。Christian de Duve發明了術語自噬來描述這一過程,而這些囊泡也被命名為自噬小泡。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細胞因子IL-6曾被發現與β細胞自噬存在關聯,但是在β細胞抗氧化應答情況下的作用還沒有得到研究。最近來自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IL-6能夠將細胞自噬和抗氧化應答聯繫在一起影響β細胞存活。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動物模型和培養的人胰島以及小鼠β細胞來研究IL-6如何影響抗氧化應答。
  • 細胞自噬,可能是一種減肥新方法
    「研究表明,使用基因編輯工具、藥物、禁食能夠激發細胞的自噬作用,而在這種狀況的實驗鼠的壽命更長、整體的形體也更勻稱。」然而,儘管我們知道適當的禁食是有效的,但我們不知道細胞自噬作用給人體帶來的好處需要多長時間的禁食才能顯現出來。」 某種程度來講,禁食的確能激發細胞的自噬作用,而其益處也已獲得了一些研究的證實。 什麼是自噬?
  • 細胞自噬機制可充當「清道夫」
    原標題:細胞自噬機制可充當「清道夫」 昨日,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今年獎項授予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作出的貢獻。
  • 張雅鷗團隊在《自噬》發文揭示調控細胞自噬的microRNA和天然小...
    張雅鷗團隊在《自噬》發文揭示調控細胞自噬的microRNA和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清華新聞網12月27日電(通訊員 萬剛)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與健康學部健康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張雅鷗教授和許乃寒副教授團隊近期在《自噬》(Autophagy
  • 每天一篇科普閱讀——細胞自噬作用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對細胞的自噬機制的發現和相關研究。所謂自噬作用,是真核生物中對細胞內物質進行周轉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中一些損壞的蛋白或細胞器被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泡包裹後,送入溶酶體(動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進行降解並得以循環利用。
  • 專家解讀: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為何摘得諾獎?
    據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孫學軍介紹,「當細胞營養不良或受到外界傷害的時候,通過自噬,細胞可以度過比較困難的時期」。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張宏補充解釋稱,自噬是細胞或者機體在缺乏能量、或受到脅迫環境,例如缺乏胺基酸、缺氧的情況下,就會在細胞裡產生雙層膜結構,可以包裹自己的一部分細胞質,運送到溶酶體進行降解。
  • 諾獎級別的抗衰老新領域:細胞自噬和亞精胺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其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為啥細胞自噬可以得...而年老的細胞則由於自噬效率下降,導致細胞廢物堆積如山,從而導致細胞受損,惡性循環,出現各種衰老的特徵。最嚴重的情況下,衰老的細胞甚至會變成所謂的「殭屍細胞(Zombie Cells),不僅自己出問題,還會向周邊的細胞釋放毒素,影響周圍正常的年輕細胞。那邏輯就比較清楚了:如果人體細胞可以一直保持正常而高效的自噬作用,就可以抗衡外部壓力和內部廢物的堆積,從而達到「抗衰老」的效果。
  • 飲食限制能減少細胞衰老 自噬與延長壽命的關係
    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最新追求的,大家都知道死亡就意味著什麼都沒有了,所以誰不想多活一些日子呢?最近有言論稱飲食限制能減少細胞衰老,這樣就能達到延長壽命的功效。那麼,這是真的嗎?有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限制並不是吃什麼?而是什麼在吃你,這就是自噬。飲食限制能減少細胞衰老限制飲食竟然可以延緩衰老,你聽說過這個言論嗎?
  • 細胞自噬與腫瘤關係研究獲進展
    ,為進一步深入了解自噬與腫瘤發生之間的關係提供了重要信息。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繼細胞凋亡(apoptosis)後,生命科學領域的又一熱門研究方向。文獻數量在近年來呈爆炸式增長,在2006年以前相關文獻大約1500條,而從2007年到2010年9月短短三年文獻宣布量即到達大約4400條。
  • 關於細胞自噬,這些你都知道嗎?
    >(1)細胞自噬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抑制mTOR,進而促進細胞自噬;黃酮類藥物主要與癌症相關,通過激活Beclin1,促進細胞自噬;多酚類藥物在心血管疾病中應用較多,通過P38和LC3等靶點促進細胞自噬。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