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級別的抗衰老新領域:細胞自噬和亞精胺

2021-01-21 太平洋財富網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其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為啥細胞自噬可以得...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其「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為啥「細胞自噬」可以得諾獎?今天來「淺談」一下。

緣起

1963年,比利時化學家克裡斯汀·德·迪夫發現並命名了細胞的自噬作用(Autophagy)。1974年德·迪夫因發現細胞內結構及功能性器官,即溶酶體(自噬作用的主要載體)和過氧物酶體,而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享了該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90年代,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通過對上千個酵母菌變異體的研究,找到了15個自噬作用的關鍵基因)獲得2016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進入21世紀,關於細胞自噬的研究逐年走高。

目前,細胞自噬已經成為抗衰老和疾病治療領域的前沿陣地,有數百個科學團隊正在進行相關的研究。

詞法

細胞自噬的英文是Autophagy

Autophagy = Auto(希臘語auto,表示「自己,自身」)+ phagy(源自希臘語「phagein」,表示『吃』)。

也就是細胞自己吃自己

作用

那麼,自己吃自己,吃的究竟是啥?

如下圖所示:

自噬作用把細胞垃圾和蛋白質廢物進行回收並重新分解為胺基酸、脂肪酸、糖類和核苷酸。

可以說,「環保」這個詞真的是被寫入每個人的基因裡了(甚至是所有的「真核生物」)。

抗衰老

而細胞自噬所對應的「抗衰老」效果,也就是從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的。

當細胞處於年輕有活力的狀態下,自噬作用可以順利的實現這種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過程。而年老的細胞則由於自噬效率下降,導致細胞廢物堆積如山,從而導致細胞受損,惡性循環,出現各種衰老的特徵。最嚴重的情況下,衰老的細胞甚至會變成所謂的「殭屍細胞(Zombie Cells),不僅自己出問題,還會向周邊的細胞釋放毒素,影響周圍正常的年輕細胞。

那邏輯就比較清楚了:如果人體細胞可以一直保持正常而高效的自噬作用,就可以抗衡外部壓力和內部廢物的堆積,從而達到「抗衰老」的效果。

亞精胺

既然細胞自噬這麼牛,那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激活自噬呢?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方式是:間歇性斷食。(注意,間歇性斷食,不是斷食,更不是絕食或者辟穀)

呃...這就有點頭大了。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斷食,例如孕婦,或者年級較大人群、體重過低人群、有心血管疾病人群;又或者容易低血糖的同學們,斷食一會兒,直接暈倒。

此外,即便是健康正常的人,想要執行間歇性斷食,也最好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來進行,否則也容易損害健康,更不建議去參加什麼辟穀營,搞來搞去可能直接把基礎代謝給弄紊亂了。

那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激活細胞自噬麼?

答案呼之欲出,它就是「亞精胺」

亞精胺於1927年被發現,但直到2009年亞精胺才被發現可以有效激活細胞的自噬作用。內源性物質亞精胺是一種多胺,它存在於每個細胞中。它的「內源性」意味著人體是可以自行合成亞精胺的。但隨著年紀增大,人體生成亞精胺的能力會下降;同時,由於(前面提到的)各種細胞壓力增大,細胞出現過載,亞精胺且越來越就不夠用了,因此我們的自噬作用也會變弱。

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外源性的物質來補充亞精胺。富含亞精胺的食物有小麥胚芽、雞肝、雞心和牛腸。

但從日常的食物中補充亞精胺也是有難度的。以小麥胚芽為例:

首先,小麥的日常的加工中,胚芽部分基本都被去除掉了,最後的成品都是各種精緻米麵。

那你會說,「我吃全麥麵包」可以麼?也不容易。因為加工工藝的原因,即便是全麥,亞精胺成本其實也所剩無幾,再加上平均含量較低,你可能每天得吃幾斤全麥麵包,也未必真的就補充夠了。

那麼最後剩下的一條路就只剩膳食補充劑了。

之前提到,由於美國的資本加持能力強造就了NMN的火爆;而亞精胺的研究主要在歐洲,尤其是德語區柏林Charité 大學醫學中心的Christoph Drosten教授(SARS病毒的共同發現者之一,並且首批研發出SARS病毒診斷方法)和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的Frank Madeo教授及其團隊。

第一款投放市場的亞精胺補劑是The Longevity Labs家的spermidineLife®。目前京東和小米有品都可以買到官方正品。

由於亞精胺直接激發細胞自噬,所以它有點「抗衰老領域的阿司匹林」的意思,除了抗衰老本身外,可以給人帶來的益處.........有點........多到讓人咋舌。目前已經通過人體或動物實驗被驗證的包括:

心血管健康

骨骼、關節和軟骨

免疫系統

肝功能

毛髮再生

等等等等... ...

當然,必須要申明的是:

這世界上沒有萬靈藥;並且,不管誰家的產品,亞精胺補劑也不是藥,如果想取得最好的效果,還是要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期待每天抽幾十根煙,然後想靠亞精胺刺激你的細胞自噬,就把你抽進身體裡的有害物質都排乾淨,那也是想多了。

抗衰老的科學研究就在爆發(breakthrough)的前夜,首先你需要先活到那個時候。

祝你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祝你在未來擁有健康長久的Healthspan~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為何摘得諾獎?
    10月3日下午五點三十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的名字出現在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的首頁——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桂冠因其發現細胞自噬機制最終被他一人獨自收入囊中。 近幾年來,細胞自噬一直被視作得諾獎的熱門而屢屢出現在各類諾獎預測名單中。
  • 美科學家:亞精胺可促進細胞更新,這些方法可補
    近日,在第5屆全球抗衰老大會RAADfest上,美企推出一種主要成分為亞精胺的東西,宣稱其能促進細胞更新,益壽延衰。他們發現,在將酵母、線蟲等實驗生物模型中進行細胞自噬(autophagy)的必需基因敲除後,亞精胺產生的延壽作用也會隨之消失,確認其效果和細胞自噬有關。
  • 美科學家:亞精胺可促進細胞更新,這些方法可補
    近日,在第5屆全球抗衰老大會RAADfest上,美企推出一種主要成分為亞精胺的東西,宣稱其能促進細胞更新,益壽延衰。消息一出,隨即引起一眾男性網友歡呼,「原來抗老如此簡單s」01發現於精液之中,可延長酵母壽命400%亞精胺又稱三鹽酸亞精胺,最早發現於人體的精液之中。
  • 拓撲、細胞自噬、分子機器,中國距離諾獎這些領域還有多遠?
    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分子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家梁承宇博士將其比喻為一種細胞的「自我救贖」。梁承宇說,從廣義上說,細胞自噬的運轉機制更像是細胞內龐大運輸機制的一部分。自噬機制就好比是細胞自身淨化和實現自動環保的一條運輸線。
  • 抗衰老、抗癌?科學家從精液中發現的亞精胺,我們該不該補?
    最經濟實惠不求人的抗衰老措施早已擺在面前,可架不住飲食習慣太難改變了。我們狠不下心餓自己,科學家們貼心地研發了各種熱量限制模擬物(CRMs)幫我們一把,其核心原理就是促進細胞自噬[1]。*毒物興奮效應可以理解為細胞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或損傷後承載力變得更強,不一定是壞事喲CRM能抗衰老,與亞精胺又有什麼關係?
  • 解讀諾獎「自噬作用」
    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頒給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獎勵他在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上所做的開拓性研究。那麼,「自噬作用」,有啥用?問題:得2016諾獎的自噬現象,和哪些生理現象或疾病有關?我們能夠如何利用它?看到有報導說,【自噬過程如果無法充分完成,會導致多鍾疾病,包括癌症、帕金森、阿茲海默症以及心臟病。】具體是咋關聯上的? 這個自噬現象對製藥或者治療有用處麼,還是說是個很基礎的研究 目前說不好有什麼直接應用?
  • 細胞自噬機制可充當「清道夫」
    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院院長程金科教授解釋,細胞自噬,是把細胞內「壞掉」的一些成分進行「清道夫」式的清除,是細胞內一些成分和結構更新的正常途徑,「細胞應對外界的一些壓力比如營養缺乏時,自噬通過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從而維持細胞的生命。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生理學或醫學獎 又是日本人,第23位生於日本的諾獎得主! 2016年的第一個諾貝爾獎項,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揭曉,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得這一殊榮,獲獎理由是表彰他在自噬反應(autophagy)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理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陳科博士,對此進行解讀。
  • 食物中亞精胺通過激活自噬來保護心臟
    據外媒報導,法國與奧地利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中的普通化合物亞精胺可延長壽命。研究顯示,亞精胺通過激活自噬,保護心臟,然後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小鼠和大鼠的心血管健康狀況。亞精胺是一種動物體內合成的代謝物,也見於各種食品中,包括成熟奶酪、豆類和全穀類。
  • 細胞自噬到底是什麼?
    細胞自噬,是一種細胞自身成分降解並回收利用的基本過程。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
  • 什麼是細胞自噬呢?
    在某些應激反應的情況下,溶酶體(Lysosome)把細胞內已變性、受損、老化或已失去功能的細胞,細胞器和蛋白質與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降解掉,來實現細胞保護和細胞器的作用,以免細胞受損害。簡單來說,細胞自噬可以讓細胞重組,修復和再生,以達到細胞的再循環和再利用,這對人體抗衰老的意義非常重大。
  • 精液中發現的這一物質,竟能抗衰老?
    原創 海參餃 時光派@海參復旦藥學院抗衰老先鋒研究媛夏眠動物各位紳士們中午好,今天來和大家介紹一款神奇的抗衰老物質,亞精胺。事實也的確如此,後來科學家們陸續發現它有多種神奇的功效,包括但不限於調節晝夜節律、改善高血壓、保護心血管、預防老年痴呆、增強免疫力、抗癌甚至抗衰老……2009年,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題為「亞精胺誘導自噬從而延長壽命」的文章引發了亞精胺抗衰老的轟動[3];2018年,另一頂級期刊Science
  • 南大專家:細胞自噬是把"雙刃劍" 要合理駕馭
    一直是諾獎「大熱門」   獲知得獎時正在實驗室   據報導,當大隅良典接到得獎通知時感到很驚訝,他說:「我很驚訝,我正在我的實驗室。」他在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室接受採訪時說:「對於我這樣從事生物學這類基礎科學研究的人而言,獲得這樣的評價是光榮。」
  • 生科院舉行「諾獎解讀-細胞自噬」科普活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登文)近日,由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天津市細胞生物學學會、南開大學科協主辦的解讀諾貝爾獎「細胞自噬」科普活動在生命科學學院舉行。來自清華大學的俞立教授帶來了主題為「細胞自噬」的報告。
  • 細胞自噬研究必看的經典綜述(含下載連結)
    細胞自噬是2016年諾獎獲獎理由,今年的國自然基金公布結果也證實了自噬與各科研熱點的結合以及與疾病的關係,公眾號前期寫過一些文章,大家可看:1、國科金寫作,選題自噬的N種可能性……2、自噬研究不得不了解的分子通路及資料庫3、國科金lncRNA和自噬,兩個熱點應該怎麼串?
  • 斷食多久,才能激發細胞自噬?才能有效果
    (大隅良典,自噬原理,諾貝爾獎)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在此領域曾經獲得諾獎,這個理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支持。身體通過細胞自噬,在逐漸實現自我重組,就像一輛車逐漸從舊變新一樣,事實上,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也揭示出,自噬確實也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年輕更長壽。
  • 神奇的細胞自噬
    什麼叫"細胞自噬",通俗一點講,通過輕斷食0-12小時,12-24小時,24-48小時,48-72小時,還有更長的時間,到了明年春天夏天,我們會引導大家,甚至是14天,28天,49天…更長時間的換食清潔身體!
  • 科學證明 抗衰老之路幹細胞才是最終解決方案
    從生物學上講,衰老是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發的必然過程,它是複雜的自然現象,表現為結構和機能衰退,適應性和抵抗力減退。在生理學上,把衰老看作是從受精卵開始一直進行到老年的個體發育史。從病理學上,衰老是應激和勞損,損傷和感染,免疫反應衰退,營養不足,代謝障礙以及疏忽和濫用積累的結果。
  • 諾獎技術B-iPS幹細胞到底是個啥?
    這些開創性的研究發現徹底顛覆了我們關於細胞生長分化的傳統觀念。我們開始轉變觀念,細胞並非永遠局限在他們已經分化的狀態。同時近年來的研究顯示,iPS細胞能分化成機體所有類型的細胞,通過製備儲存自體 iPS 細胞可在未來進行自體器官培育,自體器官克隆等多項再生醫學領域。
  • 我所認識的自噬之父 - 大隅良典先生
    早晨醒來習慣性用iPhone查看信息,發現一位做自噬研究的同仁從香港發來的郵件驚呼Ohsumi(大隅)得了諾獎! 我趕快查詢證實了新聞,心裡一陣興奮。這一天總算來了!儘管猜測大隅良典先生遲早會得諾獎,並且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寄予希望但沒有實現,今天諾獎終於給了大隅良典先生,雖有些突然,但更多的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