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衰老研究的飛速進展,各種抗老方法紛紛湧現。從傳統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到新式的換血療法、幹細胞治療、基因編輯等應有盡有。近日,在第5屆全球抗衰老大會RAADfest上,美企推出一種主要成分為亞精胺的東西,宣稱其能促進細胞更新,益壽延衰。消息一出,隨即引起一眾男性網友歡呼,「原來抗老如此簡單s」
01發現於精液之中,可延長酵母壽命400%
亞精胺又稱三鹽酸亞精胺,最早發現於人體的精液之中。1677年,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使用自製顯微鏡從自己的精液中發現了精子的存在,並得到一種化合物結晶,即亞精胺的前身。
這之後的幾百年時間裡,亞精胺基本無人問津。2009年,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研究者馬代奧(Frank Madeo)和艾森伯格(Tobias Eisenberg)在實驗中發現,給線蟲飲食中加入0.2毫摩爾亞精胺後,實驗組壽命比對照組延長了15%。並且在酵母試驗模型中這一效果更加顯著,加入4毫摩爾亞精胺酵母實驗組的壽命是對照組的400%。該項實驗結果發表在《Nature》子刊《Cell Biology》上。
這之後,亞精胺便從默默無聞一下變為坊間流傳的延壽寶貝。2018年,一篇來自世界頂尖期刊《科學》的綜述,更給了這種物質亦真亦假的延壽功效一記實錘。他們對130篇相關科研論文進行綜述後表示,這種物質的延壽假設可能是事實。
02 亞精胺背後的作用機制:清除衰老細胞,維持基因穩定
近幾年,研究人員分別對2009年《Nature》子刊《Cell Biology》發表的「亞精胺能延長動物壽命」假設進行了驗證與探索。他們發現,在將酵母、線蟲等實驗生物模型中進行細胞自噬(autophagy)的必需基因敲除後,亞精胺產生的延壽作用也會隨之消失,確認其效果和細胞自噬有關。
早在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就曾因闡明細胞自噬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認為,人體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衰老,部分蛋白結構會出現功能障礙成為垃圾,如果不及時清理,不僅會加速衰老的,還會帶來帶來一系列衰老疾病,亞精胺可通過加強細胞自噬功能,維持基因穩定。
這和早前哈佛大學發現的生命因子(艾沐菌核心物質)煙醯胺單核苷酸作用機制類似。此前,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等研究機構證實,煙醯胺單和苷酸通過維持端粒長度來保持基因穩定後,也能起到延衰益壽之功效,現在其代表產品艾沐菌已在京東等渠道走紅。2020年5月,在著名雜誌《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德國科學家Linda Partridge教授和倫敦大學Matias Fuentealba教授等人也表示,亞精胺、煙醯胺單核苷酸等NAD+前體都是具有極大潛力的抗老物質。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亞精胺的自噬機制被證實可幫助延衰,但從現有研究來看,就說它可以延壽還不是很充分。而此次美企發布的亞精胺補劑也或許意義不大,因為亞精胺的外源補充比較簡單,日常生活中只需多吃大豆、蘑菇、西蘭花等就可滿足。
03 抗老技術發展迅速,攻克衰老指日可待
儘管衰老不可避免,但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向我們證實,一定程度上的延衰凍齡可以被實現。除RAADfest大會提到的亞精胺和走紅資本市場的抗老因子艾沐菌外,基因編輯技術同樣進展飛速。
前幾日,法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科學家珍妮弗·安妮·杜德納因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中作出貢獻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獎委員會這樣評價,這項技術可以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基因剪刀被賦予了拯救人類絕症的希望。谷歌專家預測,如果這項技術成功發展並應用到人類身上的話,未來我們便可隨意改造基因編程來延緩存活期、攻克衰老。
儘管從目前來看,距離人類實現這項技術還很遙遠,基因突變、基因鑲嵌等問題都是卡在這條抗老路上的大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科技迭代和人類對生命幹預的逐漸成熟下,亞精胺、NAD+等生物技術已經在慢慢改變人類的生存格局。早前,獲獎基因編輯技術背後投資人李氏就服用過艾沐菌前體生命因子,還表示「感覺年輕了二十年」,即使92歲仍然精神抖擻。可以相信,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人類攻克衰老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