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人們多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是束手無策,而自從幹細胞療法逐漸被應用於多種疾病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幹細胞療法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症、漸凍症等)的有效性,繼而開展了各項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其中,幹細胞療法針對帕金森的各項研究也在進行中。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漸進性變性。臨床症狀伴有震顫和運動遲緩等多種運動症狀,容易出現失眠、抑鬱、焦慮和認知功能障礙等其他非運動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近期,《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發布了一項最新臨床前研究,經幹細胞療法幹預的帕金森小鼠,運動症狀改善情況更為明顯。
伊朗沙希德貝赫什迪醫科大學的研究員探討了幹細胞對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幹預作用。研究員給小鼠的紋狀體內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模型小鼠,用三種劑量(1×104、5×104和1×105 l1)往小鼠鼻內輸送幹細胞。
幹細胞療法3個月內,對小鼠進行了行為測試,隨後處死小鼠,用新鮮的黑質緻密部切片(SNpc)檢測螢光顯微鏡法標記幹細胞。免疫組織化學測定SNpc中固定腦組織中的GFP、人神經Nestin(蛋白)、酪氨酸羥化酶(TH)標記物。
數據顯示,實施幹細胞療法後,小鼠行為參數顯著改善。對SNpc進行螢光顯微鏡分析和SNpc中的GFP分析,發現幹細胞遷移到SNpc。免疫組化數據顯示,Nestin作為差異神經元生物標誌物在SNpc中表達。
此外,研究員還發現,在輸注5×104幹細胞中,TH作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標誌物顯著增加。結果表明,在劑量依賴型的小鼠中,鼻內輸送幹細胞作為一種無創的方法可以改善帕金森的症狀。
而在臨床研究方面,幹細胞療法針對帕金森的項目,已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展Ⅰ/Ⅱ期臨床試驗,部分已進入Ⅲ期研究階段。
我國實行幹細胞項目備案制度之後,已有三個關於帕金森的備案獲批:《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2017年首批)、《人源神經幹細胞治療早髮型帕金森病伴運動併發症的安全性與初步有效性評價》、《人源神經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研究》。
研究員對帕金森受試者進行幹細胞移植,震顫、運動遲緩等症狀得到明顯改善,幹細胞在腦內增殖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分泌NT-3、GDN、BDNF等多種細胞因子,改善腦內微環境,發揮神經修復與再生的作用。
此外,幹細胞還能發揮抗炎作用以改善損傷部位,減少腦內神經元的繼續性損傷,促進腦內組織修復。
對20例帕金森受試者進行幹細胞移植(鞘內注射),在1個月、3個月、6個月隨訪,發現UPDRS總分都均有下降,失眠、焦慮等情緒有所改善,與對照組相比,改善運動障礙更為明顯。
7月28日,我國湖南成立了「神經修復學與幹細胞研究中心」,擬圍繞幹細胞療法對神經退行性疾病開展基礎及臨床研究,為帕金森疾多增加一份研究資源。願科學家們早日攻克帕金森,造福人民大眾,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轉發留言哦。
————END————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整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