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治中的意義

2020-11-24 醫脈通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指機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產生自身抗體和(或)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攻擊相應的自身正常細胞和組織導致組織器官損傷和功能障礙所引起的疾病。分類:通常按疾病累及器官組織的範圍將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為器官特異性和非器官特異性兩大類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特異性:引起某一固定器官的損傷,常見的有Graves病、I型糖尿病、潰瘍性結腸炎(UC)、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等。非器官特異性:是系統性、全身性的疾病,常見的有類風溼性關節炎(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乾燥綜合症(SS)、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等。共同特徵:多數病因不明;患者以女性居多,並隨年齡增加發病率有所增加;有遺傳傾向;患者血清中有多種自身抗體或自身反應性致敏淋巴細胞存在;疾病有重疊現象,即一個病人可同時患一種以上自身免疫病;病程一般較長,多遷延為慢性;病損局部可發現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浸潤;免疫抑制劑治療可取得一定療效。


自身抗體概念:是指抗自身細胞內、細胞表面和細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是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特徵之一,很多自身免疫病都伴有特徵性的自身抗體(譜),根據自身疾病的不同也分為臟器特異性自身抗體和臟器非特異性自身抗體。特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標誌。高滴度存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與疾病的活動性相關參與免疫病理性損傷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應用:大多數自身免疫患者血清中可測到高效價的自身抗體,特別是有些自身抗體的檢測已納入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標準中,自身抗體檢測已是臨床免疫檢測的一項重要的實驗室指標。


自身抗體檢測項目:常檢測的自身抗體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抗核抗體(ANA);抗核抗體譜(ENA);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抗心磷脂抗體(ACA);類風溼因子(RF);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CCP抗體);抗角蛋白抗體(AKA);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自身抗體。目前臨床上常做的自身抗體項目主要包括ANA檢測系列、ANCA檢測系列、心磷脂檢測系列和RA檢測系列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體譜。哪些疾病適合做哪種自身抗體檢測?


什麼疾病適合抗核抗體(ANA)檢測系列呢?有何臨床意義?


ANA可見於多種疾病,特別是結締組織疾病,常作為結締組織病的診斷、病情判斷和療效觀察的指標在非結締組織病:感染性疾病或腫瘤中,也可出現陽性正常人中(特別是老年人)也可出現陽性,但抗體滴度低,並且其常表現為IgM型高滴度ANA則高度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ANA檢測已成為臨床上的一個極重要的自身免疫病的篩查實驗。


什麼疾病適合做ANCA檢測呢?


適合做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檢測的疾病有以下幾種:原發性系統性小血管炎:韋格納氏肉芽腫、顯微型多動脈炎、壞死性新月體腎小球腎炎。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或結締組織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引起或感染性疾病:藥物性狼瘡、甲狀腺功能亢進、呼吸系統炎性疾病、細菌(心內膜炎、呼吸道感染) 、病毒(HIV感染) 真菌。


心磷脂抗體(ACA)檢測適應證


抗心磷脂抗體:是一種以血小板和內皮細胞膜上帶負電荷的心磷脂作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是抗磷脂綜合症(APS)的標誌性抗體。它的免疫學分型有IgG、IgM、IgA 3類。研究表明:在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病人中檢測到的APL與血栓形成密切相關,且發現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感染性疾病均可檢測到抗心磷脂抗體,它可導致體內不明原因的動靜脈血栓、習慣性流產、血細胞減少等症狀。檢測磷脂抗體適應症:所有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低齡卒中或外周動脈栓塞(<50歲)、連續2次或2次以上異常妊娠(流產、早產或死胎)、無明顯原因的靜脈血栓、動脈栓塞患者懷疑APS的異常妊娠。


類風溼性關節炎(RA)檢測


RA檢測系列主要有類風溼因子、CCP檢測和AKA檢測三項檢測項目,三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相互結合能相互彌補其缺點,提高正確率。類風溼因子:類風溼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為抗變性IgG Fc的自身抗體,主要有IgM、IgG、IgA三個亞型,其致病機理是RF與體內變性IgG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激活補體或被吞噬細胞吞噬,產生炎性介質導致組織炎性損傷,使患者發生骨關節炎及血管炎。高滴度RF與RA的相關性越大,RF-IgG滴度與血沉、握力相關,RF-IgM滴度與RA病情活動度和關節外損失(血管炎)相關。CCP檢測:RA早期診斷,45%RA病人RF陰性。CCP抗體陽性,出現於RA臨床症狀之前,預示疾病活動性,與關節損失相關,能夠鑑別診斷。AKA檢測:RA特異性抗體,敏感性低(36%-59%),特異性高(88%-99%),RA判斷疾病活動性及預後的指標。


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自身抗體譜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與自身免疫密切相關的特殊類型的肝病,其診斷和治療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PBC)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PSC)。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相對特異性自身抗體譜,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在多種累及肝膽疾患的自身免疫疾病中,自身抗體在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


總結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種常見 、多發性疾病,因其臨床症狀的隱匿性和以往檢驗項目的不針對性等原因,不太容易明確診斷,導致延誤病情。而早期診斷和治療卻又非常重要,目前大量商品化自身抗體檢測試劑盒的出現,使得自身抗體檢測在臨床上推廣普及,檢測質量控制工作逐步標準化、規範化,自身抗體檢測項目也從過去的總抗體檢測,過度到針對抗原蛋白分子表位靶位點的特異性抗體檢測,並形成不同的自身抗體譜,進一步滿足了臨床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治需求。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繼發TMA,如乾燥症候群、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硬皮病腎危象、血管炎和成人still病等,部分學者稱之為「類TMA症候群」或「繼發性TMA」。由於發病機制不明,臨床信息和治療結果主要來自於病案報導和回顧性病例分析,現就「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的TMA」的發病情況和診治進展作一介紹。
  • 關於CNS自身抗體的幾點思考_神經免疫_自身免疫性抗體_醫脈通
    神經免疫的研究進展敲開了神經科疑難雜症的大門,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疾病通過抗體檢測被冠以正名。在臨床工作中自身免疫性抗體的送檢率也越來越高,且伴隨著抗體陽性的結果,不少患者也被查出腫瘤,是巧合還是有必然聯繫?另一方面,為什麼不同抗體可以引起不同的症狀?對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什麼提示意義?
  •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生相伴?
    已有學者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免疫系統異常、卵子和胚胎質量是其導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免疫系統異常也可解釋異位子宮內膜組織的起源。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值得引起關注。2019年6月Nina Shigesi等在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雜誌發表的薈萃分析旨在判斷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性證據的程度和穩健性。
  • 從日本首相辭職 看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幹細胞治療
    根據北京宣武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池添雨的介紹[1],「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為潰瘍性結腸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 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一種以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免疫調節不能維持適應性耐受為特徵的異質性疾病。簡單來說,就是人體自身產生的抗體把健康的細胞當作外來有害細胞攻擊,進而導致組織或器官受損。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種類繁多並且分類較複雜,主要類型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橋本氏甲狀腺炎、類風溼關節炎、乾燥綜合症等。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某些病原體可以模仿並產生與宿主自身抗原相似的抗原,同時提供激活免疫細胞所需的炎症信號來觸發自身免疫,造成機體對自身的攻擊。 這種模仿宿主自身抗原的現象被稱為分子擬態,在感染的情況下十分常見,它可以引起自身抗體或是能與宿主自身的組織發生反應的抗體短暫地出現濃度增加。
  • 關於CNS自身抗體的幾點思考
    神經免疫的研究進展敲開了神經科疑難雜症的大門,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疾病通過抗體檢測被冠以正名。在臨床工作中自身免疫性抗體的送檢率也越來越高,且伴隨著抗體陽性的結果,不少患者也被查出腫瘤,是巧合還是有必然聯繫?另一方面,為什麼不同抗體可以引起不同的症狀?對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什麼提示意義?
  • 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的臨床測定項目及臨床意義
    目前,針對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實驗室常用檢測項目包括三類:自身抗體;常規檢查,包括一般免疫功能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的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免疫系統發生故障並開始攻擊人體。這能夠會導致關節和皮膚問題,並在嚴重的情況下能夠會導致心臟、肺部、大腦和腎臟受損。 這種疾病的初始原因是未知的,不過基因被認為在其中發揮作用。這種疾病在女性中出現的機率比男性多9倍,而且通常在20至49歲之間發生。
  • 重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中的感染問題
    原創 郭根凱 郭根凱公眾頻道免疫抑制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顯著改善了這類疾病的預後。但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統的紊亂,加之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在控制疾病活動的同時,也增加了各種病原體感染機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甚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有假說認為,青光眼可能是眼壓升高引發繼發性免疫或自身免疫應答造成的。但該假說一直未能得到證實。  為驗證這一假說,由中、美、荷蘭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進行了小鼠模型研究。他們在論文中稱,在患青光眼小鼠的視網膜中發現有T細胞存在。這很不尋常,因為通常T細胞是無法進入到視網膜中的,其會被血—視網膜屏障阻止在視網膜之外。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你還不知道?
    什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類型●器官或細胞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 自身免疫性垂體炎,少見但不應忽視
    本文接下來著重闡述淋巴細胞性垂體炎的診治進展和兩個近幾年新認識的垂體炎: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抗體相關性垂體炎和IgG4相關性垂體炎。Honegger等分析了從1982至1995年在德國收集的2 362例臨床樣本,發現了7例(0.3%)自身免疫性垂體炎。Leung等[10]報導從1992至2003年間在美國行經蝶垂體腫塊切除術的2 000例患者中有13位(0.65%)術後病理顯示為自身免疫性垂體炎。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TBK1是一種與多種疾病發病相關的蛋白激酶,比如額顳葉痴呆、某些癌症和諸如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者Li表示,我們在蛋白質STING中鑑別出了一種短鏈序列,其能夠招募並激活TBK1,從而開啟機體自身的免疫反應。
  • 研究稱生薑或可對抗小鼠體內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根據密西根醫學主導的一項發表在《JCI Insight》上的研究,生薑根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姜辣素可以對抗導致小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機制。研究人員專門研究了狼瘡(一種攻擊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和通常與之相關的抗磷脂綜合症(會導致血塊),因為這兩種疾病都會導致廣泛的炎症和器官損傷。
  • 血小板數量減少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有關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特徵,是血液中血小板數量少。血小板減少發生在血小板早期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原因有兩種,要麼是一些抗血小板的自身抗體引起的,要麼是一些免疫性複合血小板膜導致血小板被巨噬細胞吸收。血小板短暫的生命是一種自身免疫機制的結果。在ITP患者的血液循環中,血小板的壽命會大大縮短,平均存活時間從2~3天減少到幾分鐘。
  • 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該患者有「潰瘍性結腸炎」多年,反覆腹瀉、便血多次,長期間斷性予中藥灌腸等治療,進一步檢查中發現,抗SSA抗體,免疫球蛋白25g/L(<17.4 g/L)。在有肝臟自身免疫性疾病分析中,AIH患者HBsAg陽性率(0.83%)和PBC陽性率患者(1.02%)均顯著低於對照組非自身免疫患者。 文章認為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有助於B肝病毒的清除,但機制不明確。
  • 自身免疫病:自身耐受與自身免疫
    機體對某種抗原的刺激不表現出免疫應答的現象稱為免疫無應答性(unresponsiveness)。這種狀態主要由兩種原因引起:一為機體的免疫系統異常,例如免疫缺陷病(見第二十七章);二是特異性免疫不反應,即免疫耐受性(immunetolerance)。
  • 專家論壇|閆惠平: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體的研究進展
    自身免疫的血清學檢測是診斷和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的關鍵指標。在國內外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指南或共識中,自身抗體都是不可或缺的診斷指標之一[1-2]。利用自身抗體的靶抗原進行動物實驗或體外實驗研究是認識AIH發病機制的重要途徑。
  • 第三節 自身抗體產生的機理
    自身淋巴細胞間的免疫調控反應,對於維持免疫系統的自身穩定十分重要。當機體的某種自身成分受到化學或生物因素的修飾成為自身抗原時,在正常的這種調控反應下,將自身抗原成分清除。若此控調反應發生紊亂,IL-2生成受阻,自身抗原成分不能被清除和形成長期的刺激TH及B細胞失控,導致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引起機體發生自身免疫反應和發生疾病。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變和血清中可查出自身抗體。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抗體臨床意義解讀
    ,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多臟器,臨床表現複雜多樣,病程遷延反覆的自身免疫病。SLE患者血清中可存在各種自身抗體,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診斷與治療、病程轉歸與預後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抗核小體抗體(Anti-nucleosome antibody,抗AnuA抗體):該自身抗體對診斷普魯卡因醯胺誘導性狼瘡的敏感性為84%,且在出現症狀前1年即可出現抗體滴度的顯著增高。抗AnuA抗體在SLE中特別是活動性狼瘡和狼瘡腎炎診斷中的敏感性可達69.9-71%、特異性達97.3-99%,尤其在抗dsDNA、抗Sm抗體陰性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