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隨著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中國已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4300萬被登記為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基於現有的我國人口總數,大約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的問題。
現行列為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
幹細胞有利於修復病變或受損的器官和組織,用於神經肌肉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研究人員亦將其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研究。
1
幹細胞來源的選取
與神經系統關係較密切,且可用於神經細胞再生技術的間充質幹細胞主要包括臍帶間充質幹細胞(UC-MSCs)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MSCs)。UC-MSCs在增殖能力、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能力、CD106免疫調節能力、神經誘導分化能力等方面優於BMMSCs。
臍帶資源豐富,UC-MSCs採集方便,具有安全性高、倫理爭議少等優勢;不表達MHC-Ⅱ類分子,無配型、排異相關問題產生,非常適合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應用。
另外,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多用於精神疾病的建模,利用iPSCs細胞模型進行疾病研究,在細胞水平上反映精神疾病的臨床診斷異質性,為探尋精神疾病病理機制和臨床治療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2
幹細胞治療作用
幹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定向分化為神經元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分泌多種細胞活性因子,通過免疫調節、抑制炎性反應、減少細胞凋亡、細胞替代等機制實現對神經系統功能的修復作用。
幹細胞的4種可能機制:
替代治療,促進神經幹細胞再生;
組組修復,重建大腦神經網絡;
免疫調節,改善腦組織微環境;
神經保護,提供神經營養支持。
3
幹細胞實驗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幹細胞治療改善了神經疾病動物模型中的行為缺陷。在Yoshiyasu等人對難治性抑鬱症模型大鼠的研究中發現,可在大鼠腦中檢測到幹細胞,並實現了受損的GABA能神經元迴路的再生,顯著改善杏仁核和海馬區的小白蛋白(PV)中間神經元的密度,突觸後密度蛋白95(PSD-95)水平上調,從分子水平表明幹細胞治療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鬱情況。
並且研究人員認為,將幹細胞實質性注射到誘發的腦損傷中並不是解決精神疾病的適當方法,靜脈輸注可能是更佳選擇。
4
幹細胞臨床案例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精神發育障礙的疾病,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社會交往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刻板重複行為。採用幹細胞移植治療自閉症患兒,靜脈+鞘內注射4例,靜脈+鞘內注射+腦室內注射5例。細胞計數9~50×109/L,細胞存活率97%~98%,每位患兒平均治療3次。
結果發現,所有患兒的自閉症情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例如,2名患兒能夠熟練完成吃飯、穿衣、洗漱和如廁四個方面,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精細動作;1名患兒日常生活能力及理解能力均有明顯提高。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綜合症,以持續心境低落、行為及認知異常等為主要病症。對30例抑鬱症患者進行UC-MSCs治療,8周後隨訪。
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評分顯著下降,平均分數為7.01±1.03(痊癒:HAMD<8分),抑鬱症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生化指標評估,血清TNF-α、IL-1β和IL-6顯著降低,5-HT、NE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均增高。說明幹細胞治療抑鬱症效果良好!
關於深圳市一五零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一五零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最新生命科學與技術的研發,專業從事幹細胞及免疫細胞(NK細胞)的研究及儲存,公司以「做細胞更專業」為宗旨,應用最新生物技術解決防癌、抗癌、亞健康和抗衰美容,構建難治性疾病細胞療法及臨床研究的轉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