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研究進展

2020-11-29 醫脈通


作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趙達旺


椎間盤退變引起的腰背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椎間盤退變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但兩者均不能逆轉椎間盤退變的病理狀態。近年,幹細胞再生療法為治療椎間盤退變提供了新選擇,其具有以下特點:通過產生細胞外基質重新填充椎間盤,恢復受損組織;不引起額外的椎間盤損傷;可分泌生長因子調節炎症反應,加強組織再生。隨著幹細胞研究不斷深入,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的體內外實驗獲得持續進展,生物支架得到廣泛運用,同時也開展了一些臨床試驗,評估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椎間盤退變的幹細胞治療中,種子細胞選擇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常用的外源性幹細胞包括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脂肪幹細胞和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本文對應用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


體外實驗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相對容易獲取且具有免疫調節功能,近年來很多學者將其作為種子細胞用於椎間盤退變治療的研究中。Gan等的研究探索了相對寬幅度動態壓縮對3D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培養系統的影響,發現該培養系統在無壓縮組和低幅度壓縮組均表現出良好的細胞相容性和細胞活力,而在中等幅度和高幅度壓縮組則出現細胞活力下降,這表明低壓機械環境有利於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成骨分化;與無壓縮組相比,低幅度壓縮組的糖胺聚糖和羥脯氨酸的mRNA和蛋白表達均增加,這將更有利於細胞外基質沉積。他們推測,低幅度壓縮促進3D培養系統的合成代謝可能是通過瞬時感受器電位香草素4通道依賴途徑完成的。Gao等探究了機械應力促進髓核細胞外基質合成的作用機制,採用0~0.2MPa和0.1Hz的周期性機械應力作用於髓核細胞,發現周期性機械應力能夠有效促進Ⅱ型膠原α1鏈、聚集蛋白聚糖和整合素α1的mRNA表達,並促進磷脂酶Cγ1的磷酸化。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特異性膜泡,在細胞通訊中發揮重要作用。Lu等研究發現,髓核細胞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髓核細胞來源外泌體可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遷移並誘導其分化為髓核樣表型的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可促進髓核細胞增殖並產生新的細胞外基質。深入研究退變髓核細胞與外源性幹細胞之間的外泌體通訊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體內實驗    骨形態生成蛋白(BMP)-7是轉化生長因子(TGF)-β超家族的一員,其可增加髓核細胞活力,促進細胞外基質產生,增高椎間盤高度,上調髓核蛋白聚糖的表達。Xu等的研究發現,慢病毒介導的過表達BMP-7可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向髓核表型分化,Smad1沉默可抑制以上作用,表明BMP-7在細胞外基質重構方面的作用由Smad信號轉導通路介導。


張子琦等將微囊化軟骨細胞與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共培養,結果顯示共培養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增殖能力未受明顯影響,但增加了軟骨細胞的部分表面特徵,並且能夠合成蛋白多糖及Ⅱ型膠原蛋白;將共培養後的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植入椎間盤退變的動物模型,與對照組相比,植入幹細胞後椎間盤顯示更好的形態、結構及力學特徵。


在組織工程中,生物支架能夠維持細胞功能並為細胞提供機械保護。Gan等成功建立葡萄聚糖-明膠水凝膠裝載TGF-β的生物支架,並使用該支架有效誘導小鼠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向髓核樣細胞分化,促進相關細胞外基質基因的表達。Wu等製作功能性自組裝肽納米纖維支架,並驗證該支架具有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髓核樣分化、增殖以及趨化性遷移的能力。生物材料負載幹細胞的策略是再生醫學的研究重點,材料植入後的體內免疫排斥反應需得到更多關注。


臨床試驗    目前,已有學者將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用於臨床試驗。Elabd等研究低氧條件下培養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慢性腰背痛的可行性和長期安全性,發現5例患者中4例突出物體積減小,在長期隨訪中5例患者均達到可保持椎間盤高度或僅輕度降低,生活質量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患者達到病情總體改善,力量和活動能力均有提高。儘管該研究為小樣本(5例患者)臨床試驗,但也證實了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人椎間盤退變的有效性和生物安全性。


脂肪幹細胞


脂肪幹細胞也是一類具備再生椎間盤潛力的幹細胞,其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即可擴增,並展現出多能分化潛力。


體外實驗    Sun等的研究是首個在非生理機械刺激環境下評估脂肪幹細胞對髓核細胞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表明,脂肪幹細胞通過抑制caspase-9和caspase-3阻止髓核凋亡;通過增加細胞外基質的產生促進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的表達,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聚蛋白多糖酶和促炎因子的表達,顯示出對髓核細胞的有益作用。儘管研究中未發現脂肪幹細胞對髓核標記物表達的影響,但其可抑制細胞角蛋白8的減少。


組織工程學實驗   在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的研究中選擇合適的幹細胞支架仍是重要問題之一,可注射性黏彈性支架是較好的選擇。水凝膠樣支架在遞送細胞過程中呈低黏度,注射後可原位凝膠化,起到填充微觀、宏觀裂縫以及恢復椎間盤高度的作用,因此水凝膠樣支架是理想的支架系統。交聯是穩定生物材料最常用的方法,許多水凝膠樣支架的凝膠速度由交聯調節。交聯方式主要有物理交聯和化學交聯,物理交聯(如光交聯)可能對遞送細胞產生毒性,化學交聯(如戊二醛等)能有效提高生物支架穩定性,但交聯劑的毒性和誘導鈣化性限制了其長期植入的可能。京尼平因具有天然低毒性而被廣泛應用於研究中。Zhou等使用不同濃度京尼平交聯Ⅱ型膠原生成支架,通過檢測支架的微觀結構、表面形貌、機械強度、孔隙率、溶脹性質和生物學穩定性評估支架性質,通過測定細胞增殖、基因和蛋白質表達量評估支架對脂肪幹細胞的生物學效應。他們的研究證實:①京尼平可增加Ⅱ型膠原支架穩定性,但也改變了支架構型和Ⅱ型膠原的內在特性;②含0.1%京尼平的交聯支架在保持支架構型基礎上可提升生物穩定性;③含0.1%京尼平的交聯支架可促進脂肪幹細胞增殖和髓核樣分化,並促進音蝟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達。


Zhou等製作的京尼平交聯Ⅱ型膠原-硫酸軟骨素複合支架具備原位凝膠化能力,並在體內外實驗中驗證該支架具有誘導脂肪幹細胞髓核樣分化及再生椎間盤的能力。他們首先在研究中確定含0.02%京尼平的交聯支架能提供最好的細胞相容性。體外實驗發現,與對照組(僅含脂肪幹細胞)和交聯支架負載脂肪幹細胞組相比,含0.02%京尼平的交聯支架負載脂肪幹細胞組的聚集蛋白聚糖基因、Sox9基因及其蛋白表達均更高,Krt19表達量在第14天分別為對照組的4.87倍和交聯支架負載脂肪幹細胞組的3.29倍,Pax1表達量在第7天和第14天分別是對照組的4.99倍和11.62倍(聚集蛋白聚糖、Sox 9基因和蛋白的表達水平代表脂肪幹細胞基質的合成能力,Krt19和Pax1則是髓核細胞的特異性基因標誌物)。在動物實驗中,他們對大鼠尾退變椎骨注射載有脂肪幹細胞的支架系統,通過X線和MRI檢查測定椎間盤高度指數,進行組織學分析、免疫組化分析,以及硫酸鹽黏多糖及羥脯胺酸含量測定,發現該支架系統有利於髓核組織再生。


在該類支架的相關研究中,交聯劑的種類和濃度、水凝膠樣支架的成分、緩釋生物粒子以及材料的表面改性等均是需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這些研究可為治療椎間盤退變提供更佳的生物材料。除水凝膠樣支架外,生物支架也有應用。Zhou等通過模擬天然髓核成分製作脫細胞髓核支架,並將其加載脂肪幹細胞後注射於兔椎間盤退變模型,結果證實脫細胞髓核遞送系統具有與新鮮髓核組織相似的機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並能夠誘導脂肪幹細胞的髓核樣分化,增加細胞外基質合成。生物支架因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治療人椎間盤退變的理想支架系統。


臨床試驗     Kumar等開展了脂肪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的Ⅰ期臨床試驗。他們將TissuefilloR(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批准其用作細胞遞送和缺損組織填充的材料)聯合自體脂肪幹細胞注射入10例椎間盤退變患者的退變部位,在治療及12個月的隨訪中未發現細胞移植引起的不良事件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未觀察到骨贅形成和椎間盤縮小;治療前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為(6.50±1.27)分,治療後1個月和12個月VAS降低至(4.60±1.07)分和(2.90±1.66)分;治療前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礙指數(ODI)為42.80%±15.03%,治療後1個月和12個月ODI下降至31.20%±13.86%和16.80%±9.77%;表觀彌散係數圖顯示,3例患者的椎間盤含水量增加。該臨床試驗的成功表明了脂肪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將對幹細胞治療人椎間盤退變的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與其他種類幹細胞相比,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的研究報導較少。Qi等的研究發現,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能夠通過增加Bcl-2表達,降低Bax表達,調節細胞凋亡和有絲分裂,以保護髓核間充質幹細胞免受高糖損傷。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能夠顯著上調髓核中Ⅱ型膠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達,從而促進細胞外基質的生成。此外,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可通過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號轉導通路減輕高糖環境下細胞外基質的降解。這些均有利於椎間盤退變的修復。Pang等數年前進行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慢性椎間盤源性腰痛的臨床試驗,在治療後的2年隨訪中,2例患者的VAS、ODI評分均明顯下降。


結語


近年來,椎間盤退變的幹細胞治療出現許多新穎研究。在動物模型上進行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的有效性已得到廣泛證實,但還需要開展更多的體內外實驗,進一步了解幹細胞的分化機制,確定高效安全的幹細胞種類和數量,尋找最佳載體和遞送方法。進行臨床轉化前,必須在動物模型上驗證其療效和安全性。


來源:國際骨科學雜誌2019年7月第40卷第4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移植修復椎間盤退變的研究進展
    什麼是椎間盤退變椎間盤退變是一個由多因素導致的疾病,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緩慢加重。在病情發展過程,椎間盤的結構組織、代謝、功能也在逐漸衰退。目前,臨床上針對椎間盤退變的常規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定程度能緩解患者的症狀,但無法解決椎間盤退變的病理問題。
  • 幹細胞療法從這2方面修復改善椎間盤退變
    隨著再生醫學理念興起,幹細胞療法在運動損傷與骨科退行性疾病中獲得廣泛關注。鑑於此特點,科研人員開始使用幹細胞對椎間盤退變疾病過程進行幹預,以達到減緩椎間盤退變進程或修復椎間盤的目的。幹細胞動物實驗研究Yim RL曾系統納入24項動物實驗進行分析:對862個椎間盤實施幹細胞療法,結果顯示,各種來源的幹細胞都成功地抑制了椎間盤退變的發展,椎間盤高度明顯提高。
  • 長鏈非編碼RNA及其介導椎間盤退變機制的研究進展
    關於椎間盤退變的具體機理尚未闡明,而對於非編碼RNA(ncRNA)的研究,特別是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在椎間盤退變的發生及進展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初步展現,其可能參與調控髓核細胞凋亡、細胞外基質降解以及免疫炎症反應等。本文旨在闡述LncRNA的特點及其介導椎間盤退變的多種不同機制。
  • 椎間盤退變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
    椎間盤退變(IDD)是引發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IDD的病因較為複雜,包括環境和遺傳等多方面因素。目前,有關IDD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聚焦於多種蛋白的編碼基因,1種基因可多態性編碼1種與IDD發病機制相關的功能蛋白。研究IDD易感基因有助於理解IDD的發生機制。
  • 腫瘤壞死因子與腰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椎間盤退變可引起一系列脊柱退變及繼發性病變,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治療效果一般,70%的人一生中會因為腰椎間盤退變引起的疾病就診。20世紀60年代起國內外研究者開始對腰椎間盤退變的病因、病理進行研究,目前,退化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亦沒有有效的療法。
  • ...作用_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_骨質疏鬆_骨關節炎_椎間盤退變_醫脈通
    椎間盤的機械性能嚴格依賴於其結構組成。由於椎間盤固有的正靜水壓力,髓核能承受壓縮載荷,纖維軟骨環能抵抗拉伸應力。正常的椎間盤是人體最大的乏血供組織,然而當椎間盤發生退變時這一現象卻出現了逆轉。彭寶淦等對人退變椎間盤組織病理切片觀察發現,退變椎間盤組織中會形成1條從外層纖維環至髓核的不規則血管化肉芽組織條帶區,肉芽組織成熟程度及範圍大小不一,有成熟的瘢痕化膠原組織及新鮮的血管、肉芽組織。
  • 關於人退變椎間盤細胞原代培養的一點體會
    關於人退變椎間盤細胞原代培養的一點體會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8-01 22:13 原代椎間盤細胞培養其實並不太難,但培養時間相對較長,所以容易出問題。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
  • Shh/Ihh在小鼠胚胎椎間盤形成過程中的表達
    它們在胚胎的發育、成體組織和器官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增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他莫昔芬:是一種選擇性雌激素反應調節劑。背景:研究表明,Sonic Hedgehog(Shh)在小鼠脊索細胞內有表達,India Hedgehog(Ihh)主要在小鼠胚胎椎體的軟骨樣細胞以及後期形成的終板中表達。但關於Shh以及Ihh在小鼠胚胎椎間盤形成過程中的表達情況並不清楚。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有利於修復病變或受損的器官和組織,用於神經肌肉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研究人員亦將其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研究。 另外,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多用於精神疾病的建模,利用iPSCs細胞模型進行疾病研究,在細胞水平上反映精神疾病的臨床診斷異質性,為探尋精神疾病病理機制和臨床治療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 快訊:幹細胞療法治療前列腺炎研究進展
    幹細胞(MSC)最新研究發現其具有多分化潛能和低免疫原性的特點,易於獲得,易於體外生長並保持穩定性, 且還能發揮體內組織損傷修復的能力, 在調節炎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幹細胞移植作為一種安全的幹預方法,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纖維化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 幹細胞治療研究進展和產業分析
    幹細胞在疾病治療、組織修復和抗衰美容等領域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臨床應用價值,近年來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在基礎研究領域,幹細胞治療主要目的是揭示疾病機理,對特定疾病類型進行分析和鑑定,對藥劑進行驗證及應用,最終實現對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預防和診治的效益。1.發病機制。幹細胞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發生機制和發展過程。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進展_鄭大中科博生
    幹細胞治療作為新型的「抗疫治疫」技術,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將幹細胞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研究中,也有多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批。中科博生。許多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它是免疫過激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的常見臨床表現1。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幹細胞被應用到了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當中,在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國已經啟動了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已發表的數據證實了這種療法的初步療效。在國際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也紛紛批准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幹細胞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抗疫創新療法。
  • 壓力傳導是椎間盤造影假陽性出現的主要原因
    慢性腰腿痛是現代社會人們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臨床實踐已經證實許多慢性腰腿痛是由椎間盤退變所引起。據報導,28-43%的慢性腰腿痛來源於椎間盤的病變。
  • 前沿:幹細胞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研究進展
    近年來,幹細胞移植已在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幹預中得到廣泛研究,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目前利用幹細胞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也受到研究者特別關注。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幹細胞通過降低脊髓后角中活性氧成分(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表達,可減輕神經病理性疼痛嚴重程度。6. 改善微循環:幹細胞通過增加毛細血管密度來改善局部血流量及緩解熱痛覺過敏現象。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技術快速發展,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項分化潛能,其可對多種組織進行修復。研究表明,腦室內或靜脈移植間充質幹細胞後,幹細胞能自動遷徙到受傷的腦組織處並分化為神經元,同時還能通過旁分泌方式產生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等,以提高幹細胞的增殖、分化為神經元的能力,促進腦功能恢復,為幹預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帶來新途徑。
  • 王福生院士: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
    早期臨床研究解答三疑問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體後,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重型和危重型屬於致死型。此外還包括無症狀感染者,這部分人群佔整體病例的30%。新冠肺炎患者的發展過程包括潛伏期、進展期和恢復期。王福生指出,傳染性最強為潛伏期和進展期,截至目前所有感染者都沒有出現慢性感染的情況。
  • 蟲草資訊_蟲草素在幹細胞治療領域又有了新的研究進展
    前不久,由中國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聯合報導了一篇名為《蟲草素在維持幹細胞多能性和提高iPS細胞生成效率方面的新應用》研究論文,其中描述了蟲草素新的研究進展,我們看看具體展現了哪些重要發現。
  • 前沿:幹細胞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內源性幹細胞|幹細胞...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針對COPD新的治療方法以解決此難題。肺是由40多種不同的分化類型細胞組成的複雜器官,不同的祖細胞群位於成年人類肺的不同解剖區域(例如肺上皮幹細胞)。通過動物模型實驗及臨床試驗發現,組織特異性幹細胞和骨髓來源幹細胞能夠促進受損傷的肺再生新的肺組織。這提示我們,通過給予外源性幹/祖細胞或激活內源性幹/祖細胞來達到治療COPD的目的,是一種新的可行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