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幹細胞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研究進展

2020-12-06 細胞界

幹細胞是一種具自我複製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它可在一定條件下分化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類型,如神經細胞、肝細胞、心肌細胞及上皮細胞等。

近年來,幹細胞移植已在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幹預中得到廣泛研究,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目前利用幹細胞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也受到研究者特別關注。

傳統方法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效果不佳

神經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NP) 是由中樞或外周神經系統原發性病變或功能障礙而引起疼痛症候群,其表現為持續性自發痛和痛覺過敏等症狀。由於該病異質性,臨床上對神經病理性疼痛幹預效果不理想。

目前,藥物和手術仍是神經病理性疼痛主要傳統幹預方式,但效果均不盡理想,因傳統方法不能對損傷神經進行修復或促進神經再生功能。所以,研究者尋找有效途徑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顯得尤為重要。

幹細胞為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提供新途徑

幹細胞可通過向受損神經及疼痛傳導相關區域遷移、分化為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分泌神經營養因子、抑制膠質細胞活化、抑制炎性反應、減輕體內氧化應激及改善微循環等特徵。

幹細胞諸多特性為臨床上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提供了新思路。以下是幹細胞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六種機制:

1. 歸巢效應:幹細胞通過向受損神經及痛覺傳導通路發生遷移後發揮生物學作用,形成幹細胞的「歸巢」效應。

2. 分化為神經細胞:幹細胞在「歸巢」後分化為特定神經元或神經膠質細胞替代受損神經細胞,發揮神經修復作用。

3. 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幹細胞通過分泌 GDNF、NT-3、b FGF 及 NRG-1 等神經營養因子,促進受損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存活與功能修復,從而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

4. 抑制神經膠質細胞活化與炎症反應:幹細胞移植通過抑制小膠質細胞及星形膠質細胞活化來減少促炎因子如 IL-1β及IL-17釋放,增加抗炎因子如IL-10表達,抑制iNOS活性,減輕炎症反應來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

5. 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幹細胞通過降低脊髓后角中活性氧成分(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表達,可減輕神經病理性疼痛嚴重程度。

6. 改善微循環:幹細胞通過增加毛細血管密度來改善局部血流量及緩解熱痛覺過敏現象。

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廣東省某醫院開展58例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其中包括脊髓損傷20例,腦卒中13例,多發性硬化11例,周圍神經損傷7例,運動神經元病7例。

所有患者通過幹細胞療法幹預後,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後血液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增加,肝腎功能水平均升高,但均在正常範圍內。

頭部 MRl T2 Flare像:a-c是移植前;d-f是移植後8個月

免疫檢測未發現異常,治療後腦脊液中白細胞和紅細胞數量增加,有利於修復受損神經系統。唯一出現副反應是頭痛或發熱,但兩者均在短期內會自動消退。

綜上所述,幹細胞通過分化為神經細胞、釋放神經營養因子、抑制膠質細胞活化與炎症反應、減輕氧化應激及改善微循環等多種途徑有效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目前幹細胞在國內多家醫院或研究機構進行包括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多種病種臨床和基礎試驗,在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糖尿病足等疾病方面已顯示良好效果,並已被大多數學者所公認。

小編認為,隨著幹細胞技術深入開展,進一步了解幹細胞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六種機制, 將會加快神經系統性疾病臨床研究進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轉發與留言!

相關焦點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腦室內或靜脈移植間充質幹細胞後,幹細胞能自動遷徙到受傷的腦組織處並分化為神經元,同時還能通過旁分泌方式產生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等,以提高幹細胞的增殖、分化為神經元的能力,促進腦功能恢復,為幹預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帶來新途徑。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有利於修復病變或受損的器官和組織,用於神經肌肉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研究人員亦將其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研究。 另外,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多用於精神疾病的建模,利用iPSCs細胞模型進行疾病研究,在細胞水平上反映精神疾病的臨床診斷異質性,為探尋精神疾病病理機制和臨床治療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 前沿:幹細胞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內源性幹細胞|幹細胞...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針對COPD新的治療方法以解決此難題。肺是由40多種不同的分化類型細胞組成的複雜器官,不同的祖細胞群位於成年人類肺的不同解剖區域(例如肺上皮幹細胞)。通過動物模型實驗及臨床試驗發現,組織特異性幹細胞和骨髓來源幹細胞能夠促進受損傷的肺再生新的肺組織。這提示我們,通過給予外源性幹/祖細胞或激活內源性幹/祖細胞來達到治療COPD的目的,是一種新的可行的治療方案。
  • 烏司他丁的神經保護作用及神經病理性疼痛應用研究進展
    1985年UTI在日本上市,應用於細胞溶酶體膜破裂、水解酶外溢、功能亢進引起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臨床治療中。研究表明,UTI有神經保護作用,也對神經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表現出有益作用,可能成為新的預防和治療NP的措施。本文現就UTI神經保護作用和對NP的作用和機制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我院腦病中心腦外科陳琳主任參編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神經修復學是一門新學科,細胞和幹細胞移植是其核心的幹預方案,對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國內外眾多研究團隊爭相研究的熱點,各國政府和組織也投入巨資。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前景廣闊!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被用於身體各種組織中的種子細胞,在再生修復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幹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幹細胞移植為脊髓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臨床幹預辦法。傳統方法幹預脊髓損傷效果不盡人意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脈衝射頻技術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研究進展
    一方面是該技術應用於醫學治療過程中的宏觀作用機制研究,即關於熱場與電磁場的作用機制分析。另一方面從醫學角度研究應用該技術前後,機體炎性因子等方面的改變,即微觀作用機制研究。PRF過程中高電壓電流產生的熱量,會在隨後的靜息間期消散,所以該技術不會產生永久性神經毀損作用。
  • 背根神經節參與疼痛機制研究進展
    痛覺產生過程中,背根神經節作為痛覺傳入的初級神經元,在疼痛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主要表達於背根神經節神經元,與疼痛機制密切相關的離子通道及其受體是實現背根神經節靶向鎮痛的關鍵。 背根神經節在疼痛機制中的作用和疼痛治療始終是疼痛領域的研究重點,本文擬就背根神經節參與疼痛機制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其具有收集方便,排斥率低,安全可靠等優點,已成為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其中包括肝硬化疾病的研究的熱點。肝硬化傳統幹預方法效果欠佳B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由長期或反覆的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的瀰漫性肝損害引起,且肝臟逐漸變形並變硬以發展為肝硬化。
  • 神經阻滯鎮痛在乳腺癌術後疼痛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本文對區域鎮痛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目前常見的區域鎮痛包括胸部神經阻滯、肋間神經阻滯、椎旁神經阻滯、臂叢神經阻滯和星狀神經阻滯。腋中線水平注藥能在非重建性乳房手術和腋窩手術術中和術後提供有效的鎮痛,能減少阿片類藥物的術後用量,但當手術範圍擴大時單純應用肋間神經阻滯鎮痛效果需要進一步討論。在術後疼痛管理中聯合其他鎮痛措施應用肋間神經阻滯效果明顯,國內研究證實,超聲引導下的肋間神經阻滯複合全麻顯著提高術後鎮痛效果、降低術後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術後鎮痛藥物使用率。
  • 快訊:幹細胞療法治療前列腺炎研究進展
    幹細胞移植可減少炎症並促進組織修復幹細胞移植具有快速增殖,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免疫抑制和組織修復的能力。它的免疫調節功能已成為臨床醫學中的熱點,並且目前被認為非常有希望幹預各種疾病細胞。近年來,研究發現在組織炎症損害領域,由於形成了IL-1β,TNF-α,自由基和趨化因子的微環境,幹細胞在可以誘導人體在炎症損傷區域積聚。
  • 重複外周磁刺激治療疼痛的研究進展_重複外周磁刺激_疼痛_麻醉科...
    目前臨床上rPMS已被逐漸應用於治療吞咽功能障礙、周圍神經損傷、尿失禁、馬尾神經損傷,以及診斷神經阻滯等。 近年來,磁刺激對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治療引起了臨床醫生的關注。重複經顱磁刺激應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截肢後幻肢痛等已有進展,rPMS在疼痛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 基於功能磁共振和機器學習的疼痛神經標誌研究進展
    本文總結了在研究對象處於不同疼痛狀態下(如傷害性刺激誘發的急性疼痛、臨床慢性疼痛等),基於fMRI和機器學習檢測到的fMRI-NPS,及不同ML模型在疼痛預測實驗的性能研究進展,並指出了fMRI-NPS在臨床研究如疼痛的神經病理學機制研究、藥物療效評估等方面的意義。
  • 幹細胞治療椎間盤退變研究進展
    椎間盤退變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但兩者均不能逆轉椎間盤退變的病理狀態。近年,幹細胞再生療法為治療椎間盤退變提供了新選擇,其具有以下特點:通過產生細胞外基質重新填充椎間盤,恢復受損組織;不引起額外的椎間盤損傷;可分泌生長因子調節炎症反應,加強組織再生。
  • 幹細胞治療研究進展和產業分析
    研究發育過程的細胞分化是病理研究的基礎。通過了解正常細胞的分化發育過程,了解調控幹細胞分化的基因,將有助於洞悉疾病的形成原因,並研發治療策略。2.發現新型藥物,構建疾病模型。有研究成果顯示,已能在體外以幹細胞為種子成功培育一些組織器官,來替代病變或衰老的組織器官。二、幹細胞臨床研究通過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歐洲臨床試驗資料庫、期刊資料庫以及相關公司公布的幹細胞臨床試驗材料進行收集整理。目前,幹細胞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角膜緣幹細胞、神經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
  • 幹細胞移植修復椎間盤退變的研究進展
    目前,臨床上針對椎間盤退變的常規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定程度能緩解患者的症狀,但無法解決椎間盤退變的病理問題。隨著科學家對幹細胞領域的深入研究,幹細胞移植基於椎間盤退變的始發因素,為椎間盤退變提供一種新的修複方法。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小編針對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研究者發現,上述任意一種轉錄因子水平的小變化都會影響細胞的命運,但僅在細胞生長的G1階段,增加SOX2的水平似乎會將胚胎幹細胞推向神經元型細胞分化方向,而提高OCT4的水平則會強烈地將細胞轉向分化為神經元細胞和非神經元細胞,其中的原因就是,較高的OCT4水平會增加分化因子對細胞染色質的可及性。
  • 2018年的神經幹細胞研究十大研究進展
    2018年的神經幹細胞研究十大研究進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