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射頻技術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研究進展

2020-11-21 醫脈通

作者:閆偉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科;鄭碧鑫,曾憲政,宋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疼痛科

 

射頻(radio frequency,RF)技術是通過專用設備和工作電極精確輸出超高頻、高電壓電波作用於局部組織,起到熱凝固、切割或神經調節作用,從而治療多種疼痛疾病。標準的RF治療儀通常具有射頻毀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和脈衝射頻(pulsed radio frequency,PRF)兩種工作模式。

 

RFA是通過在治療區域產生恆定的高頻電流使局部溫度持續升高,產生永久性神經損害,從而又稱之為熱凝固術(thermocoagulation)。PRF則是利用脈衝式發射的高頻率、高電壓電流在治療區域產生電壓波動,在此過程中局部組織溫度低幅度升高。由於電流產生的熱量可以在兩次脈衝之間進行消散,所以不會使局部溫度持續升高,從而產生了呈周期性的、短暫的對神經突觸活動的調節作用。

 

研究表明,PRF產生的急性效應具有可逆性、神經損傷小等特點。因其PRF作用於神經周圍組織可產生神經調節作用,所以逐漸被用於治療各種神經病理性疼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為帶狀皰疹皮疹癒合後持續3個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也有學者認為皮疹癒合後,疼痛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及以上時,即為PHN。PHN的年發病率為3.9~42.0/10萬。

 

帶狀皰疹病毒主要侵犯和損害感覺神經元,受累神經元發生炎症、出血,甚至壞死,導致神經元功能紊亂、異位放電、外周及中樞敏化,引起疼痛。因此PHN屬於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疼痛程度劇烈,持續時間長,影響病人睡眠和日常生活,甚至導致焦慮、抑鬱等嚴重併發症。

 

目前PHN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抗驚厥藥、抗抑鬱藥、利多卡因貼劑、曲馬多、阿片類藥物等)和微創介入治療(神經阻滯、選擇性神經毀損等)。但因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多、神經阻滯治療的疼痛緩解時間短、神經毀損治療對神經的傷害性大等不足,尚缺乏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PRF逐漸被用於治療PHN並取得較好療效。一項納入128名病人的隨機對照研究顯示:PRF治療組的PHN病人睡眠質量明顯優於口服阿片類藥物組,而且阿片類藥物相關不良反應明顯減少。同時一項回顧性對照研究顯示,PHN病人接受PRF治療後6個月,鎮痛效果依然顯著。

 

目前尚未見關於PRF治療相關的神經損傷等併發症報導。因此,PRF已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技術廣泛用於治療PHN。隨著PRF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其鎮痛機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在應用脈衝射頻技術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過程中,存在如何選擇治療時機、選用何種方法進行穿刺定位、射頻參數描述不規範、如何更好利用PRF治療PHN等問題。

 

國內外學者對脈衝射頻的研究也多針對上述問題展開。雖然國內對PRF治療PHN的研究日趨廣泛,但尚缺乏對其進行概括性總結。因此,本文就上述問題做一綜述,旨在報告脈衝射頻技術用於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研究現狀及新進展,同時為其臨床應用提供更好的理論依據。

 

1.PRF的作用機制

 

目前,對於PRF作用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該技術應用於醫學治療過程中的宏觀作用機制研究,即關於熱場與電磁場的作用機制分析。另一方面從醫學角度研究應用該技術前後,機體炎性因子等方面的改變,即微觀作用機制研究。PRF過程中高電壓電流產生的熱量,會在隨後的靜息間期消散,所以該技術不會產生永久性神經毀損作用。以脈衝寬度20ms、脈衝頻率2Hz為例,每個脈衝周期內產生高電壓電流的時間是20ms,距下一次產生高電壓電流有480ms的相對靜息期,這樣保證了局部組織溫度不會持續升高。

 

PRF不依賴於溫度升高熱凝局部組織而同樣可產生鎮痛作用,提示PRF的鎮痛可能與改變局部電磁場對神經細胞產生調節作用有關。PRF通過區域性高頻電流波動產生電磁場,該電磁場對局部組織中的電解質離子產生作用力,使其快速前後移動,由此導致離子流改變,使神經元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產生鎮痛作用。曾有學者提出對慢性坐骨神經壓迫損傷模型大鼠的脊髓背角應用PRF可增強該區域神經元超級化,從而激活其HCN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相關基因表達,調節神經元的功能,然而更精確的HCN通道在神經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機制還有待後續研究。

 

此外,研究表明,局部或全身炎性因子水平的增高在PHN的發生中具有重要文獻,因此調節局部組織細胞的功能、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可能是PRF治療PHN的機制之一。一項關於治療PHN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儘管口服藥物組、神經阻滯組以及PRF治療組病人血清中的IL-6、P物質均有降低,而β內啡肽水平均有升高,但PRF治療組病人血清中的IL-6、P物質的下降以及β內啡肽的升高更為明顯。

 

在一項小鼠神經病理性疼痛模型的研究中也發現,不同時長(2、4、6、8min)的PRF對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鎮痛效果也不同,延長PRF的應用時間可以產生更好的鎮痛效果同時並不增加組織損傷風險。而且PRF應用的時間越長,治療後血清中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降低也更為明顯。但對於PRF通過何種分子機制或通路降低機體炎性因子的水平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除炎症因子外,研究發現應用PRF能夠提高病人血清中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lia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水平,這兩種神經營養因子在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中廣泛分布,在神經損傷後的修復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此推知,PRF有可能通過增強神經營養因子功能而促進受損神經元修復。

 

2.PRF的治療時機

 

KooHyunKim等對PRF用於PHN的治療時機進行了對照研究,將病人分為早期帶狀皰疹PRF治療組(帶狀皰疹90天內接受PRF治療)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RF治療組。結果顯示:早期帶狀皰疹PRF治療組病人鎮痛效果明顯優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治療PRF組,口服藥物的使用量也有所降低。而且帶狀皰疹早期應用PRF治療還有可能降低PHN的發生率,其可能原因是帶狀皰疹急性期應用PRF,可幹擾脊髓背根神經節的疼痛信號向中樞神經系統的傳遞,從而延緩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在對急性期帶狀皰疹(病程小於1個月)、亞急性期帶狀皰疹(病程1~3個月)、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病程大於3個月)的病人分別應用PRF的臨床研究中發現:急性期應用脈衝射頻技術的鎮痛有效率最高,達到88%,而PHN組的有效率僅為52%。因此,在帶狀皰疹急性期儘早應用PRF,不僅可以提高鎮痛有效率、減少鎮痛和抗焦慮藥物的使用,還有可能阻止PHN的發生。

 

3.PRF的穿刺定位

 

潛伏在人體的帶狀皰疹病毒最先侵犯脊髓背根神經節,因此射頻調節的部位多選擇相應節段神經的背根神經節。由於背根神經節位置的特殊性,傳統盲探下穿刺準確率低、併發症多。採用影像學引導精準定位則能夠極大提高穿刺的準確性。根據穿刺部位、醫院設備條件不同,可選擇CT引導、X線引導和床旁超聲引導等不同的穿刺定位技術。而對於諸如骶管等特殊部位,常需注射造影劑進行定位。

 

通過準確定位,穿刺套針到達合適位置後,需通過測試刺激對工作電極所在位置進行進一步確認,以避免因其距離背根神經節位置相對較遠而使治療效果不佳,或距離神經根位置太近導致神經損傷等後果。常用的測試方法包括感覺測試和運動測試兩種模式,前者應用更為廣泛,刺激頻率選擇50Hz,電壓選擇0.3~0.5V。當病人疼痛區域產生異感時,認為電極達到合適位置。測試參數也可根據神經的分布進行適當調整。為了使針尖更靠近背根神經節從而達到最優治療效果,也有學者選擇更低強度的電壓參數0.1~0.3V進行測試。

 

使用運動測試模式時,刺激頻率選擇2Hz,電壓選擇0.4~1.0V。在此參數範圍內,不產生相應節段神經支配區域肌肉的顫動時,認為針尖達到合適位置。

 

4.PRF的參數設置

 

目前臨床常用的PRF治療參數為電極尖端溫度不大於42℃、輸出電壓45V、脈衝頻率2Hz、脈衝寬度20ms、治療時間120s。

 

隨著PRF臨床應用的逐漸深入,也有專家對PRF參數的設置提出以下新的觀點。輸出電壓:有專家提出可採用高電壓的PRF,認為在進行PRF的局部區域,溫度的升高為脈衝式,所以與射頻毀損模式相比,相同電壓條件下,PRF局部區域的溫度上升速度相對緩慢,設置更高的電壓參數不會使電極周圍組織溫度高於45~50℃。其次,高電壓可以提供能量更充足的電磁場,從而提高鎮痛的效果。

 

一項關於PRF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研究顯示,與標準電壓治療組(36.30±5.57V)相比,高電壓治療組(71.52±7.97V)病人鎮痛效果更好。脈寬及頻率:脈寬即脈衝寬度,是一次脈衝電流持續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脈衝頻率,指單位時間內產生脈衝電流的次數,單位為赫茲(Hz)。對於脈寬及頻率的設置目前尚沿用經典的20ms和2Hz。但對於骶管等特殊部位的射頻調節,有學者將脈寬和頻率設置為5ms和5Hz,也獲得一定的鎮痛療效。

 

持續時間與重複次數:持續時間是指單次PRF作用於局部組織的治療時間,單位為秒(s)。重複次數是指在一次治療過程中,重複PRF的次數。有專家提出,與傳統標準的120s相比,延長PRF治療的時間,如240s、360s、600s、900s等,可產生更好的鎮痛效果。PRF治療時選擇單次時間較短,如120s,則操作者會重複PRF過程2~3次;而單次時間較長,如900s,則操作者只應用一次PRF,不再重複。規範的PRF參數描述應至少包括限制溫度、輸出電壓、脈衝寬度、脈衝頻率、持續時間等,有時輔以阻抗限制值及重複次數。PRF臨床應用過程中,各參數的設置還要考慮其整體效應。

 

5.雙極射頻技術的應用

 

單極PRF技術應用廣泛,雖然其鎮痛效果明顯,但存在鎮痛範圍不足的缺點。而在一般情況下,帶狀皰疹病毒不僅僅侵犯單一的背根神經節,雙極射頻能夠產生更大能量以增加治療範圍,所以有學者提出使用雙極射頻治療PHN。

 

一項納入90例PHN病人的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雙極、高電壓、長時程的脈衝射頻調節術鎮痛效果更好,且病人安全。因此,雙極PRF可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6.PRF聯合神經阻滯治療

 

有研究結果顯示,PRF與神經阻滯聯合使用的鎮痛效果明顯高於單一使用PRF或單一使用神經阻滯,故而有學者提出多模式的治療方式即給予病人口服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PRF與神經阻滯治療,以期待得到更好的鎮痛效果,但這方面臨床證據尚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脈衝射頻技術可安全有效的應用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但對其鎮痛機制的研究尚需要進一步深入,而對其臨床使用時各個參數的最佳設置也需要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加以證實。

 

來源:閆偉東,鄭碧鑫,曾憲政,宋莉.脈衝射頻技術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研究進展[J].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9,25(10):778-780+78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藝高人膽大——脈衝射頻治好帶狀皰疹神經痛
    長江商報消息 「真是鑽心的疼,疼的沒法睡覺……」家住永清街的56歲鄒阿姨談起帶狀皰疹引起的後遺神經痛時,有些後怕。3個月前,鄒阿姨因帶狀皰疹前往外院治療,行常規抗病毒、營養神經、鎮痛治療後,雖得以緩解,但燒灼疼痛感依舊反覆難忍。上周四下午,鄒阿姨找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疼痛科主任董航博士就診。
  •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難以忍受怎麼辦?看看神經內科醫生如何有效止痛
    病毒沿感覺神經侵入脊神經節或腦神經感覺神經節內並潛伏,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複製並沿感覺神經纖維向所支配的皮節擴散,發生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皮疹癒合後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即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約9%~34%的帶狀皰疹患者發生PHN。疼痛表現為為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針刺樣或撕裂樣。
  •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藥物治療及預防研究進展
    (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帶狀皰 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HZ 急性期 積極治療後仍有約 5%~30%的患者會發生帶狀皰 疹後遺神經痛(PHN)。PHN 是指皮疹癒合後持續 1 個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 HZ 最常見的併發症。這種 併發症在 60 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更為常見,尤其 是伴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低下時,脊 神經感覺支易發生嚴重變性甚至損毀,導致感受疼 痛的閾值降低,機體痛覺超敏,發生 PHN 的比例也 會明顯增高。
  • 帶狀皰疹治療不及時 擔心遺留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為何會導致劇烈疼痛呢?帶狀皰疹其實是水痘的「兄弟」。都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生」。對此病毒沒有免疫的兒童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後,發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後無臨床表現,皰疹病毒隱藏在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人體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時,病毒病毒伺機大量生長繁殖,沿神經纖維侵犯、破壞神經和皮膚,導致皮膚和神經炎症,帶狀皰疹由此「誕生」,單側皮膚出現沿神經分布的紅斑、簇集性水泡,並伴有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典型症狀。
  •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治療的新方法尤其適用於藥物療效較差的老年人!
    帶狀皰疹病毒具有嗜神經性,感染後可侵入感覺神經末梢,或侵犯後根神經節,因此除局部皮疹外,患者往往出現神經痛的臨床症狀。帶狀皰疹的神經痛為自發性、深在性疼痛,可表現為針刺樣、刀割樣、灼燒樣或者電擊樣的疼痛,其發生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且疼痛的程度亦往往隨著年齡增大而加劇。
  • 帶狀皰疹快速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這樣治療
    帶狀皰疹快速治療方法帶狀皰疹是皮膚科疾病,帶狀皰疹非常常見,得了帶狀皰疹之後要是可以及時治療與控制的話,那麼帶狀皰疹的症狀是很容易治療的。但是治療的不及時或者是效果不好的時候,就會容易有後遺症出現,主要是神經痛的症狀。
  • 世界鎮痛日|帶狀皰疹不只是皮膚病,「痛不欲生」怎麼辦?
    也正如此,帶狀皰疹患者如果只是其皮膚上紅斑、水皰消失而神經痛還存在的話,則不能認為其病情已經好了;恰恰相反,只要其神經痛存在,就需積極處理。帶狀皰疹治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帶狀皰疹治療分為急性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治療。
  •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折磨97歲奶奶 神經阻滯+ 紅外偏振光治療助康復
    舒雅醫生仔細查體後,郭奶奶診斷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看著難受萬分的郭奶奶,舒雅醫生立即與團隊討論,制定針對於郭奶奶的疼痛治療方案。考慮到老人年齡偏大,基礎疾病比較多,同時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多種疾病的困擾之下,讓郭奶奶的疼痛更難以治療。
  • 皰疹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可別「拖」
    帶狀皰疹是在身體單側的皮膚上,呈帶狀發作的一種急性皮膚病,開始看著幾個小水泡,就是因為發作期的這幾個小水泡太小了,大多患者沒有經歷過這幾個小水泡造成的潰爛和破壞性,太沒在意或大意了,皰疹可能很簡單的方法治療消除了,更厲害的是這個病會有個後遺症的病非常的棘手,就是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為什麼會患上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有什麼危害?治療手段有哪些?
    4、神經痛帶狀皰疹在發作時,會導致神經疼痛,而且痛感較為強烈。即使帶狀皰疹消失,在後續的一個多月,患者可能還會遺留神經痛的現象。03帶狀皰疹如何治療呢?1、神經痛藥物帶狀皰疹在發作時,會導致神經疼痛,而且痛感較為強烈。通過及時的治療,帶狀皰疹在皮膚方面的症狀可能會較早消失,但即使帶狀皰疹消失,在後續的一個多月,患者可能還會遺留神經痛的現象。因此大家需要選擇對症的藥物來緩解疼痛的症狀。比較常見的用於帶狀皰疹神經痛的藥物有安乃近,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等。
  • 科學認識讓人痛不欲生的帶狀皰疹
    然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分娩的巨大痛苦,還有一種生命不能承受之痛隨時潛伏和發作,一旦發作同樣會讓人痛不欲生,那就是帶狀皰疹尤其是帶狀皰疹帶來的後遺神經痛。小菌衣為其制定了精準的治療方案,予以及時抗病毒、營養神經、止痛和保護收斂皮損等方面的治療後,李大爺的疼痛逐漸好轉,二周後疾病徹底治癒,他開心地說:「多虧二軍大醫生技術高超,不然當成是膽囊息肉治療了,不但病治不好,還會白白挨一刀啊!」
  • 穀雨數據丨帶狀皰疹患者發病史:小水皰變纏腰龍,疼起來像坐電椅
    抗病毒藥物治療應在發疹後24-72小時內開始使用,才能獲得有效治療[3],可在很大程度抑制病毒的複製,從而有利於神經損傷的恢復,降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而就診時間較晚的患者體內病毒複製,這對神經損傷較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概率也會增加[9]。現在,馬桂芬有點後悔當初的選擇。
  • ...三叉神經痛可別「拖」——身上出現小水泡,警惕患了「帶狀皰疹」
    說到帶狀皰疹,可能有的人略有耳聞,其發病率可謂不低。帶狀皰疹是在身體單側的皮膚上,呈帶狀發作的一種急性皮膚病,開始看著幾個小水泡,就是因為發作期的這幾個小水泡太小了,大多患者沒有經歷過這幾個小水泡造成的潰爛和破壞性,太沒在意或大意了,皰疹可能很簡單的方法治療消除了,更厲害的是這個病會有個後遺症的病非常的棘手,就是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帶狀皰疹的特殊臨床症狀表現
    帶狀皰疹症狀常見於侵犯肋間神經、頸部神經、三叉神經以及腰骶神經支配區,如顏面、頸、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小兒白癜風,耳、口腔及陰部黏膜,神經痛為帶狀皰疹主要特徵之一,帶狀皰疹症狀可於發疹前或伴隨發疹出現。病程約需1-2周,帶狀皰疹症狀愈後可後遺暫時性色素沉著,不留疤痕,斑禿亦可因水皰破潰破形成糜爛或繼發感染。
  • 35歲男性肺癌手術後背部痛,以為復發,結果是帶狀皰疹
    不少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和帶狀皰疹是同一種病毒感染,部分孩子隱性感染而未發病,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或者顱神經感覺神經節內。成人之後,當免疫功能減弱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中醫裡稱帶狀皰疹為「腰纏火龍」或「腰纏火丹」,俗稱「蜘蛛瘡」。
  • 帶狀皰疹怎麼治最好?
    一、得了帶狀皰疹怎麼辦?  早期足量地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從而有效抑制病毒複製,減少對於神經的損傷。  中醫治療方法除了中藥內外治法,還可通過針灸等方式起到阻截病勢、縮短病程的作用。尤其對於帶狀皰疹所導致的神經痛,通過針刺穴位,能有效緩解疼痛,並防止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 為什麼會得帶狀皰疹?
    當身軀遭到外傷,毀敗藥物或其它感人等涉及時,匿伏的病毒就初頭動作起來,導致一側後根神經結節出生出血性炎症,並有下行性神經炎而使四面發覺神經別離區的皮膚裸露水皰,與其患者違抗力低,水皰中的病毒含糊播散而導致廣泛的皰疹,這都是帶狀皰疹緣由。因素二:病毒感染。直接致病要素即是帶狀皰疹病毒的感染,病毒由鼻腔黏膜進入人體,侵略發覺神經系統的製作,它能沿著四面神經進入皮質,也能在神經製作內繁衍。
  • 帶狀皰疹的臨床症狀都有哪些
    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區域。患處常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老年帶狀皰疹患者常較為劇烈。
  • 阿姨熬夜追劇患帶狀皰疹 未及時治療拖成「不死癌症」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馬遙遙)最近《三十而已》熱播,除了不少年輕人被電視劇圈粉外,還有一些年紀大的老粉絲也在熬夜追劇,58歲的楊阿姨(化姓)就是如此,沒成想長期熬夜加上平時愛吃辛辣油炸食物得了帶狀皰疹。由於治療不及時,楊阿姨患上了帶狀皰疹愈後神經痛,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 杭州一大伯為治帶狀皰疹 請「大仙」在身上畫符
    近日,杭州蕭山人李大伯帶狀皰疹發作後,竟然請當地的一名「大仙」為其治病,不但沒治好,還差點因為耽誤病情而出大問題。反覆疼痛蕭山大伯請村裡「大仙」賜符治療帶狀皰疹昨天下午,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病房收治進來一名「奇特」的病人,他因帶狀皰疹發作,疼痛難忍入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