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腿痛是現代社會人們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臨床實踐已經證實許多慢性腰腿痛是由椎間盤退變所引起。據報導,28-43%的慢性腰腿痛來源於椎間盤的病變。然而,椎間盤源性疼痛的診斷卻相當棘手,目前公認椎間盤內造影術是診斷椎間盤源性疼痛的較為準確的方法之一。
椎間盤造影術又稱髓核造影術,是在X線透視或CT掃描引導下,將一定劑量的造影劑注入椎間盤髓核腔內,通過觀察髓核和纖維環的形態大小,判斷椎間盤的病理特點。
根據向椎間盤內注入造影劑時患者的反應,疼痛反應分為三類:(1)一致性疼痛,即與平時性質、程度、部位完全一致的腰痛;(2)非一致性疼痛,即誘發的腰痛與患者平時腰痛在性質、程度、部位上有一定差異;(3)無痛,即注入造影劑未誘發任何腰痛。其中(1)判定為陽性,(2)、(3)為陰性。
目前臨床上椎間盤造影的假陽性率仍不低,其原因仍不是十分清楚。有研究發現,在對麻醉後的豬行椎間盤造影時,造影劑注射過程中的椎間盤內升高的壓力會傳導至鄰近的椎間盤,但人類是否也存在類似的現象並不清楚。為了進一步研究椎間盤源性疼痛患者在行椎間盤造影時椎間盤內的壓力能否傳導至臨近的椎間盤,瑞典學者Hanna Hebelka等進行了一項觀察性體內臨床研究。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在連續診治的9例患者上進行了25次椎間盤造影。 在進行椎間盤造影之前,上下臨近兩個節段的椎間盤髓核內分別通過一根22G的穿刺針置入一個壓力感受器。由於正常的椎間盤纖維環完整、彈性好,所以能維持一定的容量和內壓。
通過帶有壓力計的注射器將造影劑以 0.03 ml/s的速度注入其中一個椎間盤,並測量注入造影劑的椎間盤內壓力以及鄰近椎間盤內壓力。正常腰椎間盤內能接受液體的容納量大約為1-2 mL,最多容納液體4ml。椎間盤內注入造影劑時會在椎間盤內產生較大壓力,該研究中造影劑注入量範圍為2.0~4.0 ml。
對於絕大多數椎間盤當出現達到下列標準之一時造影劑注射停止:一致性疼痛的強度≥ 5/10,椎間盤內的絕度壓力大於80 psi和/或注入的造影劑體積達到3.5 ml。有4例椎間盤由於退變嚴重,注射的造影劑劑量大於3.5ml,這是因為發生退變的椎間盤纖維環膨出、破裂或放射狀撕裂時,造影劑向纖維環浸潤並經破裂處溢出,造成實際上造影劑的注入量會大於正常椎間盤容量。
圖1. 椎間盤造影注射裝置。
圖2. 椎間盤造影順序和對應鄰近椎間盤的示意圖。
該研究結果顯示,共有22個臨近椎間盤內壓力被成功測出,其中7個椎間盤沒有注入造影劑,其餘15個椎間盤殘留有先前造影檢查的造影劑。這些臨近椎間盤中有12個(54%)椎間盤的內壓力平均增加了13 psi(壓力範圍為 3-42 psi),較基線時的椎間盤壓力高出了62%。椎間盤造影未引起壓力的臨近椎間盤其Pfirrmann退變分級均≥ 3,而在椎間盤造影引起壓力增加的臨近椎間盤中只有75% 的椎間盤Pfirrmann退變分級≥ 3。注入造影劑的椎間盤的最大壓力平均比椎間盤開放壓力高出35 psi(壓力範圍10-69)。
圖3. 低壓椎間盤造影引起一鄰近未注射造影劑的椎間盤內壓力增加。
圖4. 經過最後2次反覆注射造影劑後L5-S1椎間盤內壓力才顯示出的讀數以及鄰近先前已注射過造影劑的L4-L5椎間盤內壓力。
圖5. 一個鄰近非退變的椎間盤的壓力反應樣本。
該研究結果表明,注射造影劑的椎間盤內的絕度壓力並不高,但會使臨近椎間盤內的壓力增加。臨近椎間盤內壓力的增加與椎間盤內造影劑的注入顯著相關,表明臨近椎間盤內壓力的增加是通過壓力傳導來實現的。椎間盤造影過程中壓力傳導是出現假陽性反應的一個潛在的主要原因,因此椎間盤造影誘發的疼痛並不僅限於目的節段的椎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