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假陰性/假陽性問題探索及解決方案

2020-12-01 儀器信息網

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作為最終確診的關鍵性技術,核酸檢測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期關於核酸檢測準確性問題的討論甚囂塵上,如何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如何減少假陰性/假陽性成為困擾檢測工作者的重要難題。

從目前已有的資料來看,很多方面得到了討論,如:冠狀病毒感染人體後,病變主要發生肺部,即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咽部病毒含量低,通過咽拭子檢測常常出現陰性,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採樣不規範,運輸和存儲等造成病毒RNA降解,核酸檢測試劑盒的快速審批入市,質量參差不齊等等,這些環節都可能導致假陰性的發生。同時各環節操作的不規範,還容易出現假陽性的發生。

而從核酸提取質量,螢光定量PCR各品牌,各型號的對核酸檢測試劑的適應性的討論就不多見了,本文就病毒核酸提取、qPCR檢測、體系加樣等環節,在耶拿公司產品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供大家參考。

一、核酸提取:

作為核酸檢測的起始步驟,病毒核酸能否被高效安全的從樣本中提取出來,將會成為整個核酸檢測至關重要的一步。在多數核酸提取的過程中,操作者將面臨如下幾類問題:

1、咽拭子、血清、血漿等上樣量不足,現在普遍是200μL的上樣體積,病毒獲得不足,產生假陰性結果

2、病毒富集效率低、裂解不充分,導致核酸產物收率較低而引起的假陰性結果

3、提取產物富含高濃度鹽分、有機物等PCR抑制劑殘留,對後續定量PCR檢測產生抑制產生假陰性結果

4、提取過程中過度的剪切力將本來含量不高的病毒核酸破環,病毒核酸完整度差,無法作為後續螢光定量PCR模板而導致的假陰性結果

5、手工提取過程複雜,步驟繁多增加交叉汙染概率而導致的假陽性結果

6、常規磁棒法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因磁棒磁力下降導致磁珠殘留,進而導致交叉汙染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結果

解決方案

德國耶拿公司InnuPure C16 touch全自動核酸提取儀,Cybio-Felix全能型工作站將人們從繁瑣的核酸提取純化過程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物質量。您只需要加入樣本,選擇相應的提取程序,按下「開始」即可輕鬆獲得純淨的核酸。


l 耶拿公司的C16 Touch核酸提取儀,最大上樣體積可到600μL加大上樣量可以獲得更多核酸,降低假陰性的產生

l 產物無磁珠殘留,有效防止交叉汙染,降低假陽性;提取結果重複性、均一性更好

其配套的針對病毒提取的相關試劑擁有如下兩項專利:

◆ Dual Chemistry Technology

2005年耶拿公司發明了專利性的核酸提取技術DC-Technology(雙緩衝液技術),採用獨特的裂解緩衝液和新型的結合緩衝液,無需使用高鹽結合,提高核酸提取得率,以及更為完整的核酸片段,降低假陰性可能

 Smart Extraction技術—新一代核酸提取技術

   2016年耶拿公司又發明了專利性的新一代提取技術Smart Extraction,該技術打破常規核酸提取需要藉助介質吸附核酸的傳統,提取過程無需酚/氯仿、無需離子交換、無需離心柱、無需矽膠膜、無需磁珠,僅需tip上下吹打即可完成。提取得到的核酸得率高、完整度高,純度好,降低假陰性的可能性

二、螢光定量PCR檢測:

當檢測工作者收穫了高質量、低雜質的樣本核酸後,螢光定量PCR過程中的檢測靈敏度、特異性、重複可靠性就成為了獲取高質量檢測結果最至關重要的因素了。

1、基於儀器老化、設計缺陷等原因導致的螢光定量PCR儀溫度控制的準確性、均一性不高,結果擴增效率較低或者批次內和批次間的重複性不佳,導致假陰性結果

2、不同型號儀器採用不同的激發光源對結果會有一定影響,某些光源使用一定時間沒有更換,對付近期的高強度檢測工作會進一步降低儀器的靈敏度,導致假陰性結果

3、各類螢光定量PCR所採用的檢測器靈敏度是存在差異的導致假陰性結果

基於以上問題

德國耶拿公司qTOWER3系列螢光定量PCR儀,以其卓越的溫控系統帶來快速穩定的實驗結果,先進的光學檢測系統帶來高靈敏度的檢測。

l 鍍金純銀樣品槽,採用熱傳遞性非常好的銀質材料,快速的升降溫速率能夠加快實驗速度,縮短實驗時間,提高實驗效率。準確的溫度控制帶來優異的溫度均一性,進而帶來各樣品間以及各批次間穩定的定量PCR擴增結果

l 採用藍色、綠色、紅色、白色四個高強度長壽命LED固態光源,確保在整個光譜檢測範圍內都有很強的激發光強,有利於較弱信號的採集,從而提高實驗檢測靈敏度,減少假陰性可能LED光源壽命長,免維護,節約後續的使用成本

l 採用定量PCR儀上最新一代的通道式光電倍增管(CPM)檢測器,有效降低背景噪音信號,檢測靈敏度比CCDPMT(普通光電倍增管)高,提高檢測靈敏度,減少假陰性可能

三、液體處理過程:

近期,各類關於檢測工作繁重,人員壓力大,復檢次數眾多等,相繼被各類媒體爭相報導。由此可見,面對如此重大的疫情,檢測人員所面對的工作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1、在複雜的檢測工作中試劑、樣本的錯加、漏加都成為假陰性、假陽性產生的主要來源之一

2、液體處理中的交叉汙染也成為了檢測假陽性結果的主要原因。

在如今的新時代,各類全自動液體處理工作站已經在全球各個生命科學、疾病藥物診斷研發、政府機構的高通量檢測領域中得到廣泛的使用。德國耶拿公司建議除了前面提到的核酸提取步驟可以採用全自動液體處理工作站高效的完成之外,PCR的體系構建等工作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法來解決。

德國耶拿公司Cybio-Felix全能型液體處理工作站,可自動完成定量PCR反應中涉及到的各類預混液、引物、模板、去離子水 等的加樣,代替手工快速、準確、高效地進行定量PCR反應體系的構建,適用於各類PCR體系及成品試劑盒的液體處理。

1、超高的移液準確性:確保在小體積量程下實現準確地加入模板內並且準確地分裝反應體系,有效的減少因加樣產生的假陰性結果

2、PCR體系構建快速高效,提高檢測效率,讓更多的疑似患者能夠儘快明確:可在半小時內實現整版PCR體系構建;若採用整板的預混Mix,則完成速度更快;

3、有效避免交叉汙染:儀器運行時完全封閉,避免環境汙染;採用帶濾芯的tip避免移液頭汙染;UV燈滅菌,避免批間汙染。且PCR體系構建速度較快能減少模板中DNA的揮發,減少系統內核酸氣溶膠的濃度大幅減少假陽性的發生概率

4、提供可放置入於生物安全櫃中的型號,避免各類汙染,保護實驗人員安

核酸檢測結果是否可信,並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檢測儀器、試劑盒都沒有問題,且每個實驗環節都控制的很好,那麼結果就非常可信,反之則無法判斷。

讓我們齊心協力,用我們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共同對抗疫情。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採用的是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的方法,理論上這種檢測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即陽性率很高。然而,之前媒體多次報導,這次新冠肺炎病毒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即核酸檢測結果出現了假陰性。比如,英雄李文亮醫生的前兩次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是陰性,直到第三次檢測才是陽性,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病情的診斷治療。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擴增讓新冠病毒現形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了知道人體內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採集人體樣本進行檢測。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但實際上,樣本中病毒的遺傳物質極其微量。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擴增讓新冠病毒現形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了知道人體內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採集人體樣本進行檢測。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但實際上,樣本中病毒的遺傳物質極其微量。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擴增讓新冠病毒現形  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了知道人體內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採集人體樣本進行檢測。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  但實際上,樣本中病毒的遺傳物質極其微量。而且與DNA相比,RNA極易降解。問題來了,樣本中的RNA病毒量少又不穩定,怎樣才能逼這隻妖怪「現形」呢?
  • 新冠病毒檢測為何出現假陰性?
    在尚無法準確預測疫情拐點的當下,如果唯一的確診手段無法保證,出現錯檢和漏檢,直接後果將是,很多核酸檢測陰性但仍攜帶病毒的人得不到隔離,他們將成為新的傳染源。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天津一女性感染病例,1月21日出現發熱後,前後共做了三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1日第四次檢測後才呈陽性。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漏檢,問題出在哪兒
    2020年2月5日,在與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主持的《新聞1+1》節目的連線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教授提到:「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式主要還是對於病毒核酸的檢測,但新冠病毒有一個特點,並不是所有感染的患者都能測出核酸陽性。
  • 已成功研發新冠病毒高靈敏數字PCR檢測方法和試劑盒,減少假陰性!
    該方法和試劑盒主要基於數字PCR系統完成相應的引物、探針、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內參基因設計及優化等工作,並進行了實際臨床樣本的檢測,陽性和陰性樣本與臨床判斷一致。與現行通用的實時螢光定量RT-PCR檢測法相比,靈敏度顯著提升,為解決「漏檢」問題開闢了新途徑。
  • 核酸檢測多次出現假陰性,竟是這幾個原因在搗鬼!
    在我們實際臨床檢驗中,早期的COVID-19患者核酸檢測發現多次呈假陰性,特別是不同時間多次陰性結果後卻轉為陽性,這種現象的出現給臨床診斷和疾病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為了疫情能夠早日得到防控,我們從標本採集、檢測方法、產品穩定性等多方面分析產生假陰性的可能原因,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目的為切實降低檢測假陰性或假陽性率提供臨床參考,為COVID-19在臨床上早點準確診斷及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
  • 天津一名超市員工IgM陽性,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到底怎麼回事?有傳染...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IgM非特異性陽性,也就是俗稱的「假陽性」。IgM假陽性不是實驗做錯了,而是因為檢驗方法的局限性,由於試劑本身陽性判斷值原因,或者體內存在幹擾物質或者標本原因,抗體檢測可能會出現假陽性。有的人根本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但是他的IgM就是陽性,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所以國家的防控方案中並不單純以IgM陽性來診斷是否為新冠病例。
  • 核酸陽性和抗體陽性分別代表啥?一文教你看懂新冠病毒檢測報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看媒體報導確診病例時,有的說「核酸檢測陽性」,有的說「抗體檢測陽性」,呃……這是寫錯了嗎?NO,我們邀請搜狐健康能看懂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檢測報告的周哥哥(周哥哥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來與你娓娓道來。周哥哥告訴搜狐健康,就是這樣式兒的。
  • 為什麼抗體檢測能給核酸檢測的「假陰性」兜底?-虎嗅網
    2月24日,隔離的第23天,她做了第9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終被確診。 唐某某的經歷並非個案。進來頻發的「假陰性「案例令人質疑,一向被視作新冠肺炎確診金標準的核酸檢測好像也不是那麼靈。 動輒需要4~6小時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在有大量疑似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仍待排查的情況下,診斷效率顯得尤為低下,整個流程也為醫護人員增添了更多感染的風險。 很快,能高效進行補充診斷的抗體檢測誕生了。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變異了嗎 檢測假陰性是什麼意思
    在關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眾心中,新冠病毒實在是「非常狡猾」,不但它的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從最初的飛沫傳播演變到接觸傳播、糞-口傳播乃至氣溶膠傳播,而且最近還出現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終卻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這是否說明新冠病毒正在快速變異以適應人體環境呢?
  • 新冠核酸和抗體檢測臨床應用熱點問題解答!
    02 記者問:2019-nCoV核酸檢測會不會出現「假陽性」? 李金明教授: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大家自然也會想到這一點,即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就一定不會有假陽性嗎?
  • IgM陽性一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嗎?這個你一定要知道!│熱點聚焦
    她們全家人也都做抗體檢測,其他人的新冠病毒IgG和IgM均陰性。也就是說,全家人只有她母親出現IgG陽性。 那麼,她母親真的就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嗎?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抗體檢測可否完全取代核酸檢測?不能!因為感染可存在「窗口期」,且新冠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一般是14天。也就是說,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一般需要14天才能在外周血中檢測出病毒抗體的,而在「窗口期」內,無法檢測血液中的病毒抗體,因此,IgM和IgG均為陰性。此時處於感染早期,病毒不斷複製,核酸載量呈指數遞增,達到核酸檢測下限,核酸檢測呈陽性。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1次才「顯陽」,為什麼?
    1月4日,大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做了11次核酸檢測最終才檢測出陽性。核酸檢測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照妖鏡」,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讓看不見的病毒「顯形」。為什麼有的人1次「照」不出來,竟然需要11次?
  • 11次核酸檢測後才呈陽性,新冠病毒真的如此狡猾嗎?
    而在近日的大連疫情中,有病例做了11次核酸檢測才顯出陽性,有的地區檢測6輪還有陽性病例出現。這些消息不禁讓人對於核酸檢測結果打了許多問號——為什麼會出現假陰性的情況?核酸檢測到底有沒有用?為此,動靜記者採訪了貴州省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餘福勳教授。據餘福勳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病毒中特異性RNA序列是區分該病毒與其他病原體的標誌物。
  • 核酸檢測5次「假陰」轉陽咋回事?專家權威解讀!
    現在,每天都會對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軌跡進行公布。這兩天許多市民對一個問題十分關注:有些確診病例經過3次,甚至5次核酸檢測陰性後,在後續檢測中也檢出陽性。 多次檢測才呈陽性?
  • 「石家莊有人檢測6次才呈陽性」,核酸檢測是不是不靈了?_新華報業網
    核酸檢測是不是不靈了?若病毒真如此狡猾,又該怎麼破?  實際上,對新冠肺炎的確診,核酸檢測仍是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手段。對於出現個別「假陰性」現象,公眾不必感到恐慌。  李金明稱,核酸檢測陽性是病毒感染的金標準,但也有一些特別的「假陽性」,比如由於一些遺留汙染造成的,但可通過對陽性樣本的再復檢來避免。  而「假陰性」則無法避免。「一個是採標本的時機,感染潛伏期的末期或是發病早期,可能會出現假陰性。另外,採樣的方法和採樣的人是否能按標準操作都是影響要素。」李金明說。
  • 江西撫州臨川區通報發現1例新冠肺炎假陽性:該人員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本文轉自【撫州發布】;1月9日上午, 我市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副市長蔡青出席並向社會通報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進展等相關情況,市衛健委負責人就我市臨川區發現的1例新冠肺炎假陽性情況作了說明。
  • 雪糕,陽性!買過請報告!有人多次核酸檢測呈陰性,最後轉陽!核酸結果...
    記者14日傍晚從天津市防控指揮部獲悉,津南區疾控部門在對天津市大橋道食品有限公司(位於津南區雙港鎮)送檢的雪糕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3份雪糕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