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減負政策落實以來,「文山會海」、過度留痕、督查過多等現象得到全面整治,形式主義弊病也得到相應破除,使基層幹部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幹事創業。但也應該看到,部分地方在落實基層減負政策過程中,逐漸出現「走異變形」的傾向,不僅減了「負」,也減了責任和擔當。具體表現在,有的幹部工作卸下「包袱」,思想上產生懈怠,出現自我放鬆,存在「等一等、看一看、歇一歇」的心態,患上了「拖延症」;有的幹部在精簡會議、形式「瘦身」的過程中,習慣性「一刀切」,不分工作輕重緩急,通通扣上基層減負「帽子」,雖然形式上看似減負了,但工作實效上也相應大打折扣;有的幹部落實上級政策時,自我放低了要求,也相應做「減法」,省去部分必要程序,最終導致工作推進不力,政策落地難;但也有的幹部表示沒有享受到基層減負的福利,仍然覺得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深感壓力山大、不堪重負。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基層減負工作也如出一轍,如果沒有正確處理好壓力與動力的關係,壓力過輕,導致幹部自我放鬆、自我降壓,幹事沒有動力。如果不會正確傳導壓力,壓力過重,也導致幹部不堪重負、力不從心,最終體現到工作成效上,便會大幅縮水,大打折扣。所以要正確利用壓力這個「神器」,將壓力傳導到基層的「神經末梢」。
當然,壓力傳導首先要精準,精準施壓、靶向發力,方能起到恰到好處、事半功倍的刺激效果。要堅持結果導向,結合工作目標和任務要求,分清工作輕重緩急,合理設置一定壓力。對於基層開展工作動不起來、緊不起來的狀態,要適當「緊緊螺絲」、「上上弦」,通過具體通知提出要求,或者召開工作部署推進會的方式,科學分配交辦任務,進一步推進工作開展;對於不緊不慢、沒有時間觀念的,要明確工作和任務完成的具體期限,多「催一催」,讓基層把握時間節點,確保工作目標及時完成;對於對待工作不重視、「走形式」、「應付了事」的,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通過工作定期通報、約談乃至問責等措施,倒逼基層落細落實上級工作部署,認認真真對待工作。
同時,基層也要學會傳導壓力,進行壓力分流。部分基層幹部覺得基層減負後,工作任務仍然繁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會進行壓力傳導,只是在點上發動、「單兵作戰」,並沒有帶動面上運行,導致壓力長期淤積在自己身上,不僅工作退不下去,反而心力交瘁。學會傳導壓力,離不開對政策工作的仔細解讀,要認真學習每項政策、每項工作的「細枝末節」,找出貫徹落細落實的工作方法,進行合理安排分工,把任務交辦下去,明確時間期限,責任到人,具體到事,形成工作閉環,由點及面形成工作合力;學會傳導壓力,離不開日常的督促。基層也要時常督促,工作分配下去,具體開展了沒有,幹部有沒有動起來,黨員有沒有動起來,都是問題點。平常不加以督促發動,一個環節出問題可能引起整項工作脫軌脫節,所以要經常到村走走,了解工作具體進展情況,也要找具體負責幹部,深入了解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和原因,共同探討解決對策。
最後,自我加壓也非常重要,外部施壓多半是被動接受,而自我加壓是一種有意識、主動性強的自我提升。基層一線,是政策工作的最終落腳點,基層幹部更不能在重要關口失守,關鍵時刻掉鏈子,要學會給自己加壓,高標準嚴要求推動每一項工作落細落實。自我加壓,謀劃工作要上升兩個層次,落實工作要降低兩個層次,不僅要按照程序和要求將上級政策工作落實到位,更要勤動腦、多思考,把工作做得更好出彩,爭取出精品、出亮點。自我加壓要敢於碰硬,遇到困難和難題,要敢於鬥勇較真,敢於碰硬,拿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將難題解決,將困難克服,確保工作保質保量完成。
(作者:官智孟,浙江省常山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