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朱正威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指出,社區網格作為城市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憑藉其「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功能特點成為精準阻擊疫情的前沿陣地。
廣大社區網格員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構成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堅力量。此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基層網格化治理過程中的一些短板和問題。
一是基層治理網格的行政化傾向。權責不對等、治理資源不足、執法權缺失、行政事務繁重,以及層層加碼帶來的考核壓力,都嚴重消解了社區網格的治理效能。
二是智能化治理技術的使用流於表面。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平臺等信息化手段搭建的數位化智能平臺,儘管可以通過線上的數據整合加強城市社區的智能管控,但卻無法自動破除不同部門、社區之間的「數據隔離」。
三是社會力量參與網格化治理的空間受限。除了企業、社會組織、基層群眾等治理主體自身的參與意識與能力參差不齊之外,制度化參與渠道和相關政策法規的缺失也限制了社會力量在基層網格化治理中的功能發揮。
隨著基層治理面臨的複合型風險形勢日趨複雜嚴峻,愈加需要將樹立和踐行韌性治理作為推進基層網格化治理的觀念基礎與工作路徑。基層治理視域下的韌性是指,具有政府、市場、社會等不同屬性的基層治理主體及其所在的社區系統,基於合作治理與組織學習機制而發展出的對於複合型風險衝擊的主動適應能力。以韌性治理推進基層網格化治理,就是要推動國家治理與基層治理間的增權賦能,建立常態管理與應急管理相結合的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推進基層網格化治理中的制度創新與效能提升。(許靈輯)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朱正威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