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一目標的重要意義

2021-01-17 金臺資訊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3日 09 版)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在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上取得歷史性成就。進入新發展階段,為更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戰略主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必須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如何理解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一目標的重要意義、具體要求、實現路徑?今天刊發一組文章進行解讀。

——編 者

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靳 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並對「十四五」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我們要準確把握實現這一重要目標的意義、要求、路徑等,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意義重大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治理活動中,治理主體貫徹執行制度,取得相應治理效果、達到既定治理目標,展現治理效能。從國家治理歷史演進來看,一個國家治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反映這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也是評判一國制度優劣的重要標準。可以說,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既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其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制度執行力,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切實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彰顯制度偉力、發揮制度根本保障作用,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團結起來,釋放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

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重要內容是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我們在國家治理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如制度執行力有待提升、制度執行監督還需完善等。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正是著眼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作出的頂層設計,指明了「十四五」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點和方向,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準確把握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要求

《建議》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從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等方面提出明確目標要求,闡明了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方向和著力點。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具有獨特優勢,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證和制度保障。《建議》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要堅持和完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發揮人民團體作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匯聚智慧和力量。全面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促進司法公正,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促使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

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治理效能的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政府治理體系進一步理順健全。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議》提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要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政府部門辦事服務效率,有效節約和降低行政成本,建設法治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從國家治理現代化整體進程來看,社會治理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關係最緊密,存在的短板弱項也較多。《建議》提出「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要求,表明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國家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取得新突破的關鍵領域。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等,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開創基層治理新局面。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安全,國家治理效能提升便無從談起。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更加凸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建議》設置專章對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全面部署。要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健全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健全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人才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為實現更加安全的發展保駕護航。

多措並舉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治理效能新提升,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治理環境、治理目標、治理格局、治理方式、治理工具、治理能力、治理評價等方面綜合用力。

科學研判治理環境。治理環境是影響國家治理開展和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國內外發展環境正在經歷深刻複雜變化,給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既帶來了新挑戰,也帶來了新機遇。要以更強的戰略定力、更敏銳的洞察力、更清晰的判斷力加強對治理環境的科學研判,從而更好制定治理策略、推進治理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明確設定治理目標。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必然擁有一整套清晰明確的治理目標。繼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步走」總體目標之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未來五年國家治理效能提升的具體目標。要按照這些目標要求,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不同治理領域具體目標,形成可衡量、可操作、可考核的治理目標體系。

構建完善治理格局。統籌協調各類治理主體,形成科學合理的治理格局,對於提升國家治理效能至關重要。要在黨的領導下,構建和完善政府、企事業單位、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不同治理主體既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又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治理格局,充分調動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力。

依法推進治理過程。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治理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具有高度複雜性,只有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要善於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並將國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新成果以法治形式加以確立和鞏固,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靈活運用治理工具。面對紛繁複雜的治理難題和挑戰,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治理工具。充分發揮多種治理工具的聚合效應,形成更加靈活的治理工具組合,因時因地、因人因事靈活選擇治理工具,有效助力國家治理效能提升。

全面增強治理能力。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各方面事務的能力,直接影響治理效果。治理能力涵蓋領導力、規劃力、執行力、控制力、評估力、適應力等方面。要從不同層面和內容出發制定和實施詳盡的治理能力提升規劃,為實現國家治理效能新提升提供支持。

科學實施治理評價。判斷治理效能高低,需要一套科學系統的指標體系作為評價依據。要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按照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標要求,構建一套科學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根據實踐發展變化,不斷完善健全評價指標體系,實現治理效能提升與評價指標體系完善之間的良性互動。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搭建高效共享的管理服務平臺

促進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新知新覺)

馮 霞

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一個重要方面是提高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這為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指明了路徑。

網格化管理,是按照屬地負責、布局合理、管理便捷等原則,在一定的管理權責空間內,針對人、事、物等要素分布情況及其管理服務的需求特點,打破部門職能壁壘,實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條塊劃分和治理功能配置。網格化管理是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有效方式,不僅可以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社會資源,降低行政成本和基層組織壓力,還有利於全面準確掌握區域情況和動態,及時發現並快速處置問題,實現治理資源與治理需求精準對接。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強調,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近年來,網格化管理在基層治理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網格化管理在社區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構建基層管理服務平臺,需要進一步優化網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網格事項流轉處置、網格管理事項清單等工作機制,發揮基層網格的更大作用。

當前,人民群眾對基層公共服務的期待更加廣泛多樣,這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構建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實現管理服務的常態化、精細化、制度化。基層治理應結合基層事務特點,強化服務意識、貼近百姓需求,不僅要做到基層事情基層辦、有人辦、馬上辦,還要做到辦得實、辦得準、辦得細,提高為民服務水平。目前,基層治理依然面臨力量不足、資源有限、多頭管理、負擔過重等問題,迫切要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造精細化服務平臺,建構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使基層有條件、有能力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

高水平的基層治理離不開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的支撐。行之有效的網格化管理以及精準精細的公共服務,其背後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的集成運用,如地圖庫、人口庫、法人庫、環境庫等基礎資料庫組合形成的多圖層、多功能動態資料庫,政務網、網際網路、物聯網和便民服務終端相互聯結融合形成的人、事、物、組織全要素服務系統等。構建基層管理服務平臺,需要通過更科學、更便捷的信息化技術手段來優化和提升基層管理服務水平。要進一步打通基層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促進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對各類信息的統一分析、研判、歸類和綜合處理,為基層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矛盾問題集中。基層工作的錯綜複雜,決定了僅靠某一方面力量難以妥善處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只有凝聚社會治理各方面合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才能使基層穩定有序又充滿活力。當前要構建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既是在黨的領導下,政府、社會、個人等共同參與、共同出力的開放平臺,也是注重治理成果人人享有的共享平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指出:「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範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這是促進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舉措和部署。構建基層管理服務平臺,需要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責,把該由政府管的事務管好、管到位,還要創新完善社會各方參與基層治理的制度體系,規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方式和途徑,培育形成良好的基層治理生態。

(作者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不斷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思想縱橫)

馬寶成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目標,越是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勇氣,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銳氣,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推向前進」。有效防範、管理、處理公共安全風險,有力應對、處置、化解公共安全挑戰,最大程度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是抵禦重大風險挑戰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出明確要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具有全面的監測預警、果斷的決策指揮、協調的組織行動、廣泛的社會動員、充分的應對措施,才能有效提升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風險防範化解工作,我國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特色和優勢不斷彰顯,為有效應對和化解各類重大風險挑戰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公共安全面臨許多新情況、新挑戰,各類突發事件處於易發多發期,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衝擊。」必須更加注重發揮制度優勢,抓緊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確保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實踐證明,只有加強黨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有效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到有力防災減災救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各地方各方面各負其責、協調配合,集中統一、上下協同、運行高效的指揮體系,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黨的堅強領導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在抵禦重大風險挑戰中,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把黨的領導貫穿到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發揮綜合指揮體制優勢。2018年4月,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兩年多時間裡,及時處置了多種險情,應對突發事件的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為有效應對疫情挑戰,建立了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包括32個部門,下設多個工作組,有效加強疫情防控的綜合協調,形成強大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這一綜合協調指揮體制對於有效整合各方力量、高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起到了重要作用。長期來看,要在風險防範化解工作中進一步加強協調指揮,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支持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常態減災、應急救援、過渡安置、恢復重建等,形成共同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各項工作的強大合力。

發揮協調聯動運行機制優勢。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應急管理協調聯動運行機制更為成熟。上下協調聯動,要求處理好應急管理的縱向關係,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強化不同層級主體的協同。左右協調聯動,要求處理好應急管理的橫向關係,使各行業主管部門能夠按照職能分工,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共同承擔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職責。要進一步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健全應急預案體系,落實各環節責任和措施。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將協調聯動運行機制優勢不斷轉化為攻堅克難的應急管理效能。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展現了我國發展的光明前景。
  •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作用
    會議認為,這次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決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充分反映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 綠博會在即,今天《人民日報》整版關注貴州黔南!
    10月17日,《人民日報》整版關注貴州黔南,刊發《守住綠水青山 建設美麗家園》《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卷中》《繡出美好新生活》三篇文章。羅琦告訴記者,儘管都勻市歷年都在治理汙染,卻效果甚微。 從2015年開始,都勻市決心實施一場「大手術」,根治汙染問題。在對廢礦進行治理的同時,建立攔河堰工程對河水中的汙染物進行沉降,並通過打造溼地公園修復陸生生態與水生生態。短短數年,汙染問題得到根治,這裡化身為城市「後花園」。 都勻市的蛻變是黔南治汙的一個縮影。
  • ...治理——中國「海洋強國」的國家目標及其對未來世界和平的意義
    從全球治理(全球海洋治理)和世界和平(全球海洋和平)之間的關係,以及中國如何通過參與全球海洋治理而走向世界海洋和平的認識出發,中國已經是世界海洋和平的一個重要國家行動者,事實上已經在推進海洋領域新的國際協和。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中國提出的「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對於全球海洋治理和世界海洋和平具有充分的國際規則和國際規範的意義。
  • 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效能
    然而,仍然需要十分警惕的是,隨著各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食品安全風險來源與傳導機制日趨多樣,信息隱匿性不斷增強,傳統的靜態行政許可和「運動式」專項整治難以滿足新時期食品安全風險治理需求。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加快推進以大數據、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監管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監管,實現公正、精準、動態、社會化監管,成為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實現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必然選擇。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解碼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文化根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充分發揮這一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的文化根基?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如何不斷增進人民文化福祉?
  •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轉換
    從現實問題和客觀需求出發,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公民權利確立治理根基、以憲法之治凝聚治理共識、以合作行動創造治理動力、以公共美德提供治理支撐,由此確立和夯實現代國家治理有效性的基點,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 規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為建設世界一流示範企業提供堅實基礎...
    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己任,以建設世界一流示範企業為目標,把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舉措,擺在突出位置,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選擇,是始終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旺盛生命力的必然選擇,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必然選擇。
  • 建好小家為大家,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建好小家為大家,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2021-01-08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何立峰人民日報撰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同時更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要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建議》強調,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今天,人民日報用一個整版,講了一條河的故事……
    >今天,人民日報就用一個整版,講述了深圳茅洲河水環境巨變的故事——昔日的茅洲河,受工業和生活汙染,河水黑臭如墨汁,人人河邊掩鼻走,2013年8月,本報社會版「民生調查」欄目曾刊發《深圳茅洲河 幾時能變清》一文,報導了深圳最大河流茅洲河及其支流汙染嚴重,影響著流域內300萬人的生活環境;如今的茅洲河,水清岸綠,魚鷗翔集,成了沿岸深圳市民眼中的「網紅河」、「打卡地」。
  • 河南省靈寶市:堅決治理「新衙門作風」 促進行政服務效能提升
    5月26日,法電(靈寶)熱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把一面印有「為企業排憂解難,提效能溫暖民心」的錦旗送到了河南省靈寶市效能革命辦公室。  「在你們的監督和支持下,現在靈寶城區供熱管網工程已經全面開工了,工程正在火熱進行中。感謝市效能辦工作人員的支持,感謝百姓問政欄目的關注。」
  • 《人民日報》刊文介紹山東衛視《美麗中國》經驗
    以下為《人民日報》全文:生態節目《美麗中國》告訴你「你的選擇,就是地球的模樣」(創意空間)胡韶紅《 人民日報 》(2018年12月13日24 版)最近,有關陝西榆林毛烏素沙漠「變綠洲」等消息成為社會熱點。這件被網友稱為「最該上熱搜的事」也終於登上熱搜和頭條。
  • 水環境治理:生態優先,提升效能,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奉獻給市民群眾
    謝曉丹仔細聽取新街河水環境治理工程項目介紹,實地察看新街河花都溼地公園段水質和碧道建設情況,充分肯定治理取得的成效, 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以一抓到底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韌勁,抓緊抓細抓實各項工作,提升治理效能,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奉獻給市民群眾。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中國何以做到持續有效推進改革
    在實現這一目標後,還要分兩步走,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人民群眾對於改革開放的更高期盼、更高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的目的不僅是伴隨著實踐的推進而提升的,而且是有層次的。即使在人民群眾把解決溫飽問題、過上小康生活看作改革開放目的的時候,也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就是希望物質生活改善了,社會道德風氣不能搞壞了。
  • 專家解讀|四中全會《公報》有哪些突出亮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13個顯著優勢,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部署了推進位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工作要求,為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實踐指南。如何認識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歷史意義?如何正確認識和理解全會公報中的新表述、新部署與新要求?如何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11月23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為了讓城市安全從「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不斷織密補盲、縱深融合,科大訊飛推出了治安防控體系解決方案,打造智管、效能、宜居、平安的智慧社區,構建全城域封閉、全空間覆蓋、全要素感知的立體化新型治理體系。
  • 朱正威|網格化治理應著力加強「韌性」建設
    社區網格化治理不僅是攻克城市常態化管理頑症的重要法門,也是防範和化解城市複雜風險與系統危機的重要抓手。隨著基層治理面臨的複合型風險形勢日趨複雜,如何進一步深化基層網格化治理,推進位度創新與效能提升?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朱正威教授在《國家治理》周刊進行了精彩解讀!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摘要] 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目標,要求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時代使命。文化制度體系建設是中國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意義和影響力並不囿於文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