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效能

2021-01-15 中國食品安全報

□ 周潔紅 浙江大學管理學教授

□ 李凱 曲阜師範大學博士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眾多市民選擇了「足不出戶」的消費方式,在網上集中下單購買食材自已在家做飯,或直接通過網絡購買食品成了當下最為流行的用餐消費新方式。未來隨著網際網路與食品產業加速融合,網絡外賣食品將進一步加速。然而,仍然需要十分警惕的是,隨著各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食品安全風險來源與傳導機制日趨多樣,信息隱匿性不斷增強,傳統的靜態行政許可和「運動式」專項整治難以滿足新時期食品安全風險治理需求。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加快推進以大數據、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監管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監管,實現公正、精準、動態、社會化監管,成為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實現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必然選擇。

一、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存在的問題

2014年國家發改委將「智慧監管」列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把「智慧監管」引用到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已經從數據靜態運用時代進入移動互聯時代,食品安全智慧建設都有了長足進步。但就其所起到的作用來看,現有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更像錦上添花之計而非釜底抽薪之策,要真正提升智慧監管作用,尚需解決以下突出問題:

1.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標靶失準。實現對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監管目標的精準定位,是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的前提,也是智慧監管的首要著力點。然而從國內實踐來看,智慧監管靶向性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源頭布局力度不足,導致風險向產業鏈下遊轉移。從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因子的產業鏈分布來看,農藥獸藥殘留和添加劑濫用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風險。但各地現有智慧監管布局的重點卻是在流通、加工等下遊環節,加大了下遊監管壓力,增加了治理成本,影響治理效果。而且,目標群體與區域布局失衡,容易導致風險向監管薄弱區域轉移。現有食品安全風險多屬於人源風險,海量的中小生產經營主體是高危主體,農村則是食品安全薄弱環節和問題多發區域,但現有智慧監管覆蓋主體主要是城市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智慧監管目標群體偏差與區域失衡,不可避免地導致不安全食品向農村和監管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轉移。

2.信息缺乏有效整合與充分共享,使數據標準不統一。政府雖然已建立起比較完整的信息化平臺,但由於各部門間、各層級政府工作重心與目標的迥異,導致數據標準難統一,增加了信息採集成本。同時信息共享不足,數據分析與風險管理銜接不暢。信息系統存在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但由於現階段信息歸集能力有限、部門間信息互通不足,導致信息系統利用效率偏低,甚至成為「空心化」項目。而風險模型構建、智能驅動業務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進一步加劇了數據分析與風險管理脫節問題,阻礙了智慧監管風險預警與風險管理優勢的發揮。

3.技術革新與監管業務流程優化不同步。雖然智慧監管技術在提升信息效率、促進政府組織扁平化方面已經初現成效,但食品安全監管流程優化步伐滯後於新技術應用速度。例如智慧監管時代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還是以事後處罰為主,事前預警仍舊較少。既缺少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硬法」規範,也缺少安全保密的「軟法」約束。例如在數據信息傳遞和整合過程中,個人問責機制和歸檔落實機制匱乏,進而引發嚴重的數據安全隱患,極易出現侵犯、洩露公民信息的不良行徑。

二、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問題的深層原因分析

1.城鄉數字鴻溝漸顯,城鄉監管融合機制有待完善。城鄉數字鴻溝以及由此生產的「馬太效應」,已經成為城鄉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融合的重要阻礙。雖然城鄉信息接入差距不斷縮小,但城鄉居民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鑑別能力上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由於廣泛普適、系統科學、運轉高效的城鄉融合共治模式與穩定的責任鏈模式尚未形成,在智慧監管時代城鄉數字鴻溝將導致食品產業發展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的嚴重分化,導致農村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建設成本遠超城市,城鄉監管能力差距進一步拉大,最終影響社會公平。而農村、源頭食品安全風險又通過產業鏈向下遊轉移,最終增加了城市食品風險的不確定性,制約城市食品安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部門協同水平低的痼疾被放大,協調機制有待完善。雖然大部制機構改革初步解決了食品安全監管「九龍治水」的問題,但與智慧監管要求來看,現有的部門協調機制難以滿足要求。新時期信息技術與食品產業加速融合,一方面加速了食品產業的數位化進程與監管智能化水平,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居民食品消費多樣性、分享性、互動性增強,消費邊界拓寬等新特徵,其虛擬性、非直觀性等特點也加劇了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容易誘發更多食品安全問題。而在食品產業發展整體質量偏低、食品行業信任危機尚未完全恢復的背景下,網際網路還會放大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嚴重性,增強食品安全風險波動,提高食品安全風險治理難度。

3.智慧監管制度壁壘亟須破除,頂層設計有待完善。在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處理方面,各級政府對市場和企業幹預過多,忽視事中、事後的監管,更缺少事前預警,主體自我管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被壓制。在政府與社會主體關係方面,雖然已經提出強化多元主體參與,但政府未利用網際網路手段與市場、社會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機制,導致多元參與協商機制失效。在技術與管理關係的處理上,雖提出了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目標,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仍不完善。

三、完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思考

從智慧監管技術優勢發揮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硬要求」與制度「軟環境」出發,加快監管業務流程重塑,破除智慧監管技術優勢發揮的體制與機制性障礙,促進信息技術與食品安全監管深入融合,是完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核心思路。

1.夯實農村數字基礎,完善城鄉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融合機制。完善城鄉監管融合機制,實現城鄉食品安全治理均等化。以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為契機,以智慧食品產業鏈建設為抓手,引導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資源向農村地區和食品行業源頭流動,提升目前監管薄弱的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效率,創新農村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強化城鄉數字資源的共享互通、數據融合,加速農村社會共治模式的探索,提高監管效能。優化城鄉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制度,提升農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2.推動數據資源合作共享,實現風險預警與信用管理協同。改變「一地一平臺、一部門一系統」的分散建設模式,把分散在各級政府、不同業務部門以及企業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統一高效的雲平臺。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制定統一的食品安全數據標準,規範數據共享、交換和公開流程,實現數據的高效、安全共享。實現風險信息與主體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更準確進行風險預警。實施動態靈活的食品安全監管資源配置,在有效整合食品安全數據與監管資源、確保各職能部門有效運轉的基礎上,實現食品安全監管資源在農業、市場監管、衛生、海關等相關部門的動態靈活配置,實現風險管理的智能化。

3.完善頂層設計,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的智慧監管機制。在強化政府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創新多元共治機制,提升智慧監管效能。填補智慧食品安全監管治理法律法規上的空白,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細則法案》,完善智慧監管配套的制度與標準體系建設,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智慧食品安全監管績效評估機制。創新協商機制,實現政府、經營主體、消費主體的交流互評,克服政府監管主動、經營者被動,公民參與路徑狹窄等問題,政府成為社會共治體制的「重塑者」。強化主體責任,推動食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全國經營主體多維度信用資料庫,綜合合同審查、價格監督檢查、廣告監測、反壟斷、產品抽檢等行為軌跡記錄,用大數據為食品企業「立體畫像」和預測行為,有靶向性地開展風險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關焦點

  • 肅南縣強化食品安全監管 提升小作坊加工環境
    gt;> 縣區 >> 肅南 肅南縣強化食品安全監管
  • 陝西食品安全領域「三大提升行動」見實效
    近日從陝西省市場監管局獲悉,2020年,陝西省在食品安全領域開展「衛生環境、質量標準、服務水平」三大提升行動(以下簡稱三大提升行動),堅持抓重點、抓基層、抓協調、抓制度,為實現食品安全從「監管」向「治理」轉變,作出積極探索。
  • 全市食品安全分析會議: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22日上午,全市食品安全分析會議召開,提出要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全力以赴,狠抓落實,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不斷提升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為全市人民群眾築牢「舌尖上的安全線」。會上,市食安委有關成員單位分別匯報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食品安全專家就我市食品安全形勢作了專業分析,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市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積極推動社會共治,有效維護了食品市場秩序穩定,全市食品安全總體形勢穩中向好。
  • 山東省濟寧市市場監管局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增進監管推動力
    在配餐中心,記者看到一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櫥窗,裡面公示著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制度、食品進貨查驗制度、食品安全等級、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等規章制度和證書證件。食堂還設置了快檢室,可以對食用油、蔬菜等食材進行全面快檢。「不光學校食堂有『防火牆』,校園周邊食品經營也能『碼』上看。」
  • 廣西市場監管局開展重點課題研究促進監管效能提升
    為進一步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完善市場監管制度,創造更好營商氛圍,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近日,廣西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座談會,對重點課題「提升廣西市場監管效能」進行研究交流。市場監管局各處室單位參會人員根據調研大綱,詳細介紹了本部門分工監管和服務對象的類別特徵、數量規模、行為特徵,適用的相關法規及其賦予的監管功能、職責以及服務內容,並向專家們介紹部門現有工作條件、設施設備、信息系統等硬體、軟體和數字資源情況,現有主要業務崗位、人員配置、知識技能要求以及衡量部門工作績效的若干要素、指標等情況。
  • 上交所發布信披分類監管指引 持續提升監管效能
    這是上交所繼信息披露直通車、分行業信息披露監管、「刨根問底」式監管之後,總結監管實踐經驗,主動適應市場需要,在監管方式上作出的又一次提升優化。上交所將以分類監管為重要抓手,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認真踐行「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督及自律管理職責,持續提升監管效能。
  • 視頻:市場監管總局多措並舉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2020年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以防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為重點,以推進智慧監管為抓手,通過強化隱患排查、開展專項治理、及時做好事件通報等措施,多措並舉,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切實守護校園食品安全。詳細內容請收看本期《市場監管在身邊》。
  • 捻果科技助力重慶機場機坪運行統一規範試點工作 飛行區智能視頻分析管理系統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隨著重慶機場運輸生產快速增長,對其安全管理和運行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國內機場主要依靠傳統的監控系統平臺實施安全管理。傳統的監控系統平臺雖然擁有豐富的監控視頻數據資源,但存在功能單一、人為監控、事後會查等特性,無法對監控中的活動目標進行實時分析、高效處置,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和被動性,不能實現預防、預警的作用,導致監控視頻數據沒能挖掘出輔助安全運營管理的價值。
  • 關於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思考
    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本文主要從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概念入手,深入分析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就如何有效發揮「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作用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 第三方機構到安慶市開展食品安全飛行檢查
    是否設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是否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第三方檢查人員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操作指南》對八個檢查事項49個關鍵要點逐項進行詳細、專業的檢查,同時對餐飲單位如何進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規範操作進行現場專業指導
  • 大咖眾議食品供應鏈挑戰 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國際食品安全最佳實踐論壇」,以期通過全球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最佳實踐分享與交流,促進食品企業通力合作,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體提升。嘉吉蛋白中國食品安全質量法規總監謝志新表示,這歸功於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和系統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嘉吉在供應商和外部加工商管理方面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統和物料資料庫、基於科學的物料和生產商評估系統、基於風險的供應商分級管理和監管模式、對重點供應商實施全產業鏈審核監管、專業的供應商審核監管團隊、全方位食品安全文化建設。」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查詢平臺開通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查詢平臺開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1 11:17 來源: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    為方便查詢和使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高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利用度,支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科技標準司經協商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近日,總局外網已設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索欄目。
  • 合肥市新站區創新舉措保障食品安全
    摘要:合肥市新站區食品安全委員會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秋季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針對隱患較高的風險點進行嚴查嚴管,並運用快檢和自創智慧監管系統兩大技術手段進行網上實時監管,有效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 甘肅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於印發2019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強化屬地監管責任,落實承儲企業糧食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開展糧油品牌創建活動,推動放心糧油示範店建設,提升糧食質量安全水平(省糧食和儲備局負責)。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和必檢指標檢測,支持糧食收購企業提升入庫糧食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做好超標糧食處置(省糧食和儲備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配合)。12。實施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
  • 靜海區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計劃
    加大力度組織適銷對路的貨源,通過連鎖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方式,發展農村食品配送,推進優質價廉食品下鄉進村,讓質優價廉食品佔領農村市場,保障農村優質食品和農產品的有效供應。8.深入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嚴格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探索餐飲服務提供者「紅黑榜」公示制度。推動建設我區「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平臺,並落實同市級平臺互聯互通,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 市場監管總局答覆人大代表《關於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的...
    》收悉,現答覆如下: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近年來對包括冷藏冷凍食品在內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有序推進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和抽檢,以標準化支撐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主要開展了如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 深入推進餐飲行業治理 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針對小餐飲等食品小微業態的特點,安徽通過完善立法、加強小餐飲入網後的事中事後監管,探索科學治理措施等方式,積極落實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深入推進餐飲業治理提升工程,不斷提升安徽省食品安全科學治理水平。推進餐飲行業治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協作,是區域發展一體化的重要內容。目前,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都出臺了小餐飲登記備案入網的管理措施。
  • 淺析加拿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式方法
    加拿大食品安全監管方式方法  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拿大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實行聯邦、省和市三級行政管理體制。聯邦衛生部主要負責制定所有在加拿大銷售的食品的安全及營養質量相關要求;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負責跨省銷售的所有國產和進口食品和預包裝食品的監管,並根據衛生部的健康風險評估,執行和實施衛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省級食品安全機構負責管轄範圍內相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並對企業生產食品的質量進行檢測。市政部門負責向轄區食品經營者、飯店、商店等提供公共健康標準,並對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 食品安全:在監管上做足文章
    如何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保證消費者能吃上綠色、新鮮、安全的食品?近日,本報駐外記者特地從芬蘭、英國、法國、加拿大發來一組有關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報導,這些國家的做法和經驗告訴我們,食品安全人命關天,沒有對權力的監督就沒有食品安全。
  • 中美將互設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事處加強監管溝通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崔靜)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18日在與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部長萊維特共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兩國將在對方國家對等設置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加強雙方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溝通與合作。    陳竺說,這是中美兩國商談的結果,是兩國在食品安全方面深化合作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