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思考

2020-11-29 食品夥伴網
  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本文主要從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概念入手,深入分析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就如何有效發揮「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作用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食品安全「第三方」的概念


  「第三方」通常是指兩個相互聯繫主體之外相對獨立的,具有一定公正性的第三主體。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第三方」是指獨立於監管部門和被監管對象之外的第三方主體。引入食品安全監管「第三方」是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形式,將食品安全監管中非核心工作任務,包括檢驗、培訓、評價、督導等委託給具有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能夠提供食品安全相關管理服務的專業組織。這些組織包括與食品相關的協會、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公司及食品安全諮詢公司等。


  第三方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必要性分析


  1 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


  新時代,我們正積極穩妥推進「放管服」改革,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要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14 年12 月31 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更多運用政府採購,讓政府從『什麼都自己幹』的大包大攬,轉變為更多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調動社會力量,這是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在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中,監管部門將檢驗、監督、評價、培訓等工作全部交於第三方機構,監管部門只需要將精力全部放在核心工作,有利於提升監管部門工作效率。


  2  構建社會共治體系的需求


  食品安全的問題原因複雜,有政府監管不到位的影響,也有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更有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的因素,隨著食品監管任務的複雜化、專業化,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僅靠監管部門來解決,而是需要構建多元化的社會共治格局。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法》最大的亮點在於,在開展食品安全治理的過程中,能夠轉變過去政府單一的治理方式,開展社會共治模式[1]。在構建社會共治體系中,第三方專業機構的作用尤為重要。一方面,由於第三方機構屬於獨立的社會機構,能夠公平、公正開展各種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管理活動;另一方面,第三方機構具有專業性,能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高效的管理標準和先進的技術支撐。


  3 強化監管力量的需求


  「3+1」機構改革,市場監管部門的成立,雖然有效解決了食品安全「多頭有責,無人負責」的「九龍治水」局面,但因市場監管部門職能廣泛,基層執法力量不夠;且機構改革後人員調整,以前從事食品監管的人員不再從事食品監管,加之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量大、業態複雜,如何突破資源瓶頸實行專業化監管是當前我國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點之一。相關數據顯示,食品安全監管人員不足當地人員的0.01%,執法人員的數量與工作任務無法有效銜接[2]。在人員編制、機構規模的影響下,只有委託第三方機構,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有效發揮「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作用的對策和建議


  1確保「第三方」機構的獨立性


  第三方能有效參與食品安全監管,除了能發揮第三方機構的技術性和專業性的優勢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與交易雙方不存在任何的關聯關係,完全處於公開、公平、公正的立場和態度。但根據「經濟人」假設理論,第三方機構作為市場化運作的法人實體,不排除他們在運作的過程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被監管對象「俘獲」。對「第三方」的監管,除了藉助新聞媒體、消費者組織、檢驗檢測機構、行業協會等等作用外,筆者認為較為可取的路徑是完善和制定相應標準和規範,政府對符合標準和規範的組織進行授權許可,取得授權許可的單位才是具有資質的「第三方」主體,同時,政府定期對第三方機構監管行為進行考核評價,通過取消授權許可、解除合作合約等方式,強化對第三方機構的制約。


  2 明確監管部門與「第三方」機構權責界限


  監管部門與「第三方」權責界限實質上可以理解為監管部門要明確,哪些工作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來完成。因為引進第三方機構並不代表公權力的完全退出,當前,食品安全培訓 、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等委託第三方機構的現象比較普遍,但風險排查與監測、現場監督與執法卻不能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形式來進行。為此,建議以實現精準、高效執法為目標,建立和完善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共治相關政策或規章制度,明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及第三方機構之間的權責界限,這樣行政監管力量與社會監督力量在食品安全共治中的合作監管才能於法有據,為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制度保障。


  3 確保第三方機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有效交流對接


  第三方機構要切實發揮監督管理職責,需要完善其與監管部門、公眾、企業交流互動機制,確保監管信息共享,這樣既能為監管部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也能對公眾的消費行為進行有效引導,同時還能確保企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確保及時將各類食品安全風險排除,以致全面提升日常的檢查效率。


  食品安全本身屬於一項系統性工程,要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不僅需要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還需要藉助第三方機構的力量,同時通過強化監督管理,促使第三方機構與監管部門、社會、市場形成良好的互動,共同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本文作者為
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市場監管所  楊小鈺)


  參考文獻:


  [1] 王鐵龍,石小亮,宋維明。 出口食品安全採信第三方監管模式研究[J]. 經濟體制改革,2017(1):196-200.


  [2] 曾鳳霞。 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初探--基於第三方平臺和政府監管有效銜接的視角[J]. 法制與社會,2017(17):192-193.

相關焦點

  • 第三方機構到安慶市開展食品安全飛行檢查
    是否設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是否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第三方檢查人員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操作指南》對八個檢查事項49個關鍵要點逐項進行詳細、專業的檢查,同時對餐飲單位如何進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規範操作進行現場專業指導
  • 湖南省引入5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食品抽檢
    8月26日,記者從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今年湖南省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糧食加工品、調味品等12大類食品抽檢。省食藥監局選取5家第三方食品安全抽檢承檢機構。
  • 雲南食品安全可求助第三方檢測機構
    昨日,省食藥監局在昆明官渡廣場舉辦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日活動,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亮相吸引市民關注。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活動現場展示了我省部分知名品牌企業的產品,並製作宣傳欄宣傳預防食品中毒和野生菌中毒知識;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有獎競答;廣播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還在現場演示食品安全電子信息追溯系統和食品流動檢測車食品快速檢測等活動。
  • 杭州食品安全第三方檢測機構入駐批發市場
    新農都是浙江省首家探索引入食品安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大型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這在業界引起不小的反響:為什麼會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檢測效率和檢測費用如何?  杭州蕭山新農都水產批發市場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淡水產品批發中心。從近年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抽檢的結果看,該市場的水產品不合格率相對較高,存在較高的風險隱患。
  • 深圳市餐飲食品安全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作業指導書來了
    引入餐飲食品安全第三方專業服務是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餐飲業質量提升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為規範提升第三方機構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先行先試。 8月19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深圳市餐飲食品安全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作業指導書(試行)。
  • 深圳發布餐飲食品安全第三方管理實操指導書
    食品安全第三方管理指導機構進店查什麼?8月19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印發了《深圳市餐飲食品安全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作業指導書(試行)》,屬全國首次發布餐飲食品安全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實操的工作指引。 據了解,此《作業指導書》適用於市場監管部門購買餐飲食品安全第三方服務的專業機構,規範其完成對食品經營者(餐飲服務經營者、單位食堂)事中事後監管及質量提升過程。
  • 國家監管部門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去年下發了《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後,截至今年2月,已有400多家企業主動撤回了上千個藥品註冊申請。近日從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針對當前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不規範導致數據缺失、數據不完整等問題,廣東食藥監管局已委託廣東省藥學會藥物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對全省藥品臨床試驗機構(GCP機構)開展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實施效果的評估工作。據悉,這是廣東省局首次採用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第三方參與GCP機構的監督檢查,積極探索藥品安全監管社會共治模式。
  • 第三方機構造假為何出現監管真空
    原標題:第三方機構造假為何出現監管真空  「在與BMC(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負責人的當面溝通和往來信件中,他們對我們最大的意見是:有第三方勢力操縱了稿件的評審。」參與國際期刊撤稿事件調研的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委員王乃彥院士日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老百姓「菜籃子」安全——義安區引進第三方機構開展食品安全檢測
    為守護好老百姓「菜籃子」安全,更好提升城鄉市民幸福感、滿意度,從2019年4月1日開始,銅陵市義安區通過招標購買服務方式引進第三方檢測公司——安徽拓維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對全區8個鄉鎮市場監管所食品檢驗室進行維護、運營。
  • NSF等國際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布局中國
    中國食品安全關係「中國製造」信心,目前中國食品行業亟需第三方檢測機構,協助本國食品出口到美國等地。許多國外機構目前緊盯此市場,加緊布局中國。中國市場亟需第三方檢測機構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食品安全鑑定,其中之一是緊急所需第三方技術機構建設。
  • 食藥檢測機構:保留國家隊?擁抱第三方?
    根據2013年下發的《國務院關於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整合的思路是將工商、質檢部門相應的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劃轉到食藥監管部門,包括人員、設備和經費。但改革推進過程中,整合模式卻是五花八門。
  • 廣州市番禺區開展夜間食品安全監管行動
    摘要:日前,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第三方檢測機構前往清河市場開展夜間食品安全檢查,守護「菜籃子」安全。 為強化農產品安全銷售源頭管控,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嚴厲打擊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近日凌晨,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管局聯合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在清河市場開展食品安全監管行動,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 ...雙軌並行」開展第三方評價檢查 助力食品安全市創建
    面對棗莊市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和監管力量薄弱的現狀,棗莊市市場監管局探索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社會服務的方式,引入「監管部門監管」+「社會第三方協同檢查評價」的「雙軌並行」模式,將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和「食安市創建」及「放心消費在棗莊創建」深度結合,在全省範圍內,我市首創將食品小作坊納入第三方專業機構檢查評估範圍。
  • 全國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環境高峰論壇邀請函
    隨著食品安全和環境檢測相關政策法規的推出,第三方檢測機構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更好地應對檢測需求?如何節省時間、成本,提高檢測效率?如何採用先進的實驗室自動化技術達到高效的發展?
  • 食品安全檢測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民營第三方檢測服務崛起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農產品與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將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並有逐步向內陸推進之勢,特別是第三方檢測服務。  2、儀器「兩高兩低」格局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設備目前已形成「兩高兩低」的格局,其中「兩高兩低」是指北京、上海在大型、中高端檢測儀器設備上佔有絕對優勢,而廣州、深圳則主要集中於小型、中低端檢測儀器設備。
  • 《藥品管理法》修訂主推市場化理念 第三方檢驗診斷機構或獲益
    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滕佳材指出,《藥品管理法》修訂將積極探索藥品安全工作規律,創新治理理念、治理制度等,明確藥品安全相關各方權利和責任,著力構建企業負責、行業自律、政府監管、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堅持依法從嚴治藥,強化藥品安全法律責任追究,嚴懲重處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提升藥品安全水平。
  • 國務院關於研究處理食品安全法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嚴重失信者可以採取下列措施: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日常監督檢查頻次,提升企業風險管理等級;至少每半年對企業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出廠檢驗、企業自查等管理制度和執行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監督檢查;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從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活動;責令企業定期開展食品藥品安全自查或者邀請第三方進行檢查評價;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嚴重失信者,從嚴從重處罰。
  • 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效能
    雖然大部制機構改革初步解決了食品安全監管「九龍治水」的問題,但與智慧監管要求來看,現有的部門協調機制難以滿足要求。新時期信息技術與食品產業加速融合,一方面加速了食品產業的數位化進程與監管智能化水平,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居民食品消費多樣性、分享性、互動性增強,消費邊界拓寬等新特徵,其虛擬性、非直觀性等特點也加劇了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容易誘發更多食品安全問題。
  • 市場監管總局答覆人大代表《關於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的...
    號建議的答覆羅衛紅代表:您提出的《關於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近年來對包括冷藏冷凍食品在內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
  •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食品藥品安全第十三個五年...
    穗府辦〔2016〕22號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食品藥品安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廣州市食品藥品安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