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檢測機構:保留國家隊?擁抱第三方?

2021-01-13 健康界

檢測機構的「烏龍」罰單

一家來自歐洲的乳製品企業不久前收到罰單。

處罰依據是北京一家檢測機構對該企業市售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抽檢結果——微量元素和添加劑等多項指標不合格。企業因此被相關部門「約談」,要求「立刻在內地和香港下架,連電視廣告都得停播」。

2014年9月18日,山東濟寧檢驗檢疫局實驗室向公眾開放,技人員在為市民講解食品檢測流程。

然而兩家大型檢測中心隨後對同批次奶粉的檢測結果卻顯示,相關指標正常。這時人們才發現,出具第一份檢測報告的機構,連檢測奶粉的資質都沒有。

隨著中國的食品藥品向現代化監管邁進,人們愈發意識到,以檢驗檢測機構和專業人才隊伍為代表的技術支撐體系,是食藥監管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當下的短板。

「幾乎每家食品企業都遭遇過跟檢測相關的烏龍事件。」前述乳品企業一位負責人說。

2012年7月,河南三門峽市疾控中心的檢測結果指稱今麥郎方便麵的酸價超標,但隨後該中心又自認「資質不全」,收回檢測報告並向企業公開道歉。幾乎同一時期,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聲明,「由於工作人員失誤」,對美贊臣等奶粉「香蘭素超標」的檢測結果無效。

食藥檢測是專業的技術活兒,然而檢測機構的設置卻並不專業。以食品檢測為例,全國共有一千多家與食品相關的檢驗檢測機構,散落於農業、質監、衛生、食藥等多個系統。食品企業會不定期接受各級各類管理部門的多項檢測,結果卻不共享、不互認。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業負擔,同時還存在某些企業多次受檢、而某些企業卻總被漏檢的弊端。

不僅如此,各級檢測機構的水平良莠不齊,一些檢測機構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甚至將行業推薦標準作為強制標準(國家標準)執行。

「食品檢測結果有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檢測方法不當。」前述乳製品企業法規部人士說。但出了「烏龍事件」,由於檢測機構的官辦背景,企業往往選擇「息事寧人」。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最新一輪食藥監管體制改革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藥檢測資源。與此同時,檢測機構市場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開。

整合模式五花八門

檢測機構的整合併不順利。

「一個字,亂!」考察了全國17個省份食藥改革情況的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總結道。與其他檢測機構不同,食藥系統的檢測體系從食品安全危機年——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後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檢測機構還在建設中,就開始了新一輪改革。

根據2013年下發的《國務院關於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整合的思路是將工商、質檢部門相應的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劃轉到食藥監管部門,包括人員、設備和經費。

但改革推進過程中,整合模式卻是五花八門。

據安徽省食藥監局辦公室主任許伏新介紹,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原省藥物研究所、原安徽國家農副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統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下設三個所,分別是食品檢驗所、藥品檢驗與研究所、醫療器械與藥品包裝材料檢驗所。

這是省級層面公認劃轉較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則在市縣級都建立了綜合檢測機構。

但在絕大部分省市,檢測機構的整合實質上沒有推進,僅劃轉了少量人員。這就導致專業執法人員和檢驗檢測設備的缺乏成為建立基層食藥檢測機構的突出矛盾。

以湖北省孝感市為例,市級食品藥品檢測所只有二十多人。「只能完成省裡下發的檢測任務,日常檢測根本顧不上。」孝感市食藥監局一位工作人員說。為迅速劃轉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劃轉了一些較大年紀的護士、助產士到食藥監管部門或檢測機構,有技術能力的微乎其微。

在山東菏澤,全省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上萬家,實際檢測機構不足規劃要求的1/10。

「廣州市沒有劃轉檢測機構,因為質監部門不同意。」廣州市食藥系統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種情況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對此,廣州食藥監局採取了變通方式,從輕工集團劃轉一個小型食品檢驗所,又從經貿委處劃轉一個酒類檢測中心。

在一些劃轉難的地方,食藥監管機構只能重新購買設備,以打造自己的技術平臺。但胡穎廉擔心,這將造成大量的「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

「食藥技術支撐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平臺。」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一位內部人士對各自為政的地方整合併不看好。作為國家食藥總局的直屬單位和最高技術仲裁機構,中檢院多次向食藥總局遞交報告,希望食藥檢測機構統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對獨立的技術體系,形成數據共享和學術交流平臺,同時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幹擾。但情況並未有任何變化。

目前,中檢院與各省級檢驗機構之間並沒有隸屬關係,各省所和市、縣所也是同樣狀況。中檢院副院長李波在2014年全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工作座談會上,把這種架構稱之為「發揮(檢測)系統整體力量的一種障礙」。

檢測機構市場化破冰

在行政力量主導的整合之外,推動檢測機構第三方化被認為是提升食藥技術支撐能力的另一個思路。事實上,業界討論多年的檢測機構市場化已於2014年正式破冰。

據質檢總局發布的數據,目前,中國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數佔檢測機構總數近80%,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約佔19.5%,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僅佔0.5%,佔比懸殊。

今年以來,國務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確對檢測機構改革提出要求,關鍵詞便是「市場化」和「檢管分離」。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個部門的檢驗檢測業務整合。政府原則上不再開辦一般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

這意味著,政府檢測機構整合完畢後,下一步將進入市場化進程。

「目前國內檢測還是一個檸檬市場(經濟學術語:指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劣勝優汰現象),大量檢驗機構處於小散亂的狀態。」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張繼宏說。

在張繼宏看來,現在中國有2萬多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條塊分割明顯,缺乏統一規劃、有效監管,不同部門甚至會出具完全相反的檢測結果。

在2010年的湖南「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標事件中,最初,江蘇省產品監督檢驗院檢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茶子油苯並(a)芘含量超標。但湖南省質監局卻對外出示了檢測合格的結果。

另一個突出問題是行政壟斷造成的行業壁壘。

一個專業做蜂蜜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總經理抱怨,現在對於檢測機構的招標、抽檢模式就像是為國有機構量身設計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項目分包,這對於他們只擅長做某類檢測的機構就很吃虧。機構成立5年,他沒有承接過任何政府項目。

儘管技術實力較強,外資食品藥品檢測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更加困難重重。

據歐盟商會相關人士介紹,在華運營的第三方實驗室機構即使已通過國際認證和認可,也必須通過中國本土的認證和認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實驗室的每一項檢測服務和產品都需進行行政審批,這給他們帶來極大困擾。

「我們很清楚中國檢測市場的潛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總部設在法國的必維國際檢驗集團的一位管理人員很無奈。

SGS集團中國區(即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裁申屠獻忠也在幾個月前的國際會議上表達了類似觀點。在他看來,目前檢測機構的整合會帶來合作、收購等各種機會,但不會有想像的那麼快。

「食藥檢測行業已經到了必須市場化改革的階段。」張繼宏說。

要不要保留「國家隊」?

在機構整合和推向市場的兩股力量並行下,一個不得不提出的問題是:食藥檢測機構是不是要毫無保留地市場化?

一方的觀點是,應該把所有的檢測機構都推向市場,優勝劣汰,整合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不需要行政主導。而另一方則認為,在市場化之外,還應該保留一些「國家隊」。因為一旦進去市場,企業會因為逐利忽視食品藥品監管的公共安全屬性和社會責任感。

發達國家的「藥害」被認為是前車之鑑。199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內部出現系統性失靈,藥品的審批檢測出現巨大漏洞,嚴重依賴外部評審專家而不是內部專業人員,多個藥品因安全性問題撤市,最大的當屬「瑞素靈」事件,該藥適用於降低血糖的口服藥物,但是,治療的同時出現了嚴重的肝臟損害,最終造成了94人肝臟完全衰竭、66人死亡的嚴重後果。

「過去財政有經費撥給檢測中心。如果有緊急任務交給檢測中心,送多少都檢。如果變成第三方了,送去能那麼痛快地檢測嗎?」安徽食藥監局辦公室主任許伏新擔心在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時,使用第三方機構不一定能得心應手。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有兩種並行的機構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公益性和經營性。政府通過建立政府檢測機構或購買第三方機構的政府服務來滿足公益性的檢測服務。而經營性機構則儘可能與國際接軌,尋求市場化。

拿美國FDA來說,該機構在全美下設150多個辦公室和實驗室,有數以千計的醫學、化學和食品工程學博士做技術支撐。

「美國有非常成熟的檢測機構市場,但所有的藥品審批檢測、食品的添加劑、顏色劑檢測全部歸屬FDA總部,並沒有下放地方或推向市場。」胡穎廉指出,日本和歐盟的情況差不多。

美國FDA局長瑪格麗特·漢貝格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曾表示,FDA管理模式已經轉向風險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政府利用新的檢驗和執行工具來確保「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反應」。他們會投入大量資金研發「預測」系統(PREDICT)——使用基於產品完整生命周期的新型數據分析方法,在產品進入國家之前就對高危產品進行較好的定位——顯然,這需要政府主導。

另外在一些常規檢測之外,有政府背景的機構往往會在一些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上增加投入,而這恰恰可能是市場化機構的短板。

2013年8月,轟動全球的恆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就是因為紐西蘭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做出了肉毒桿菌的誤判。之後,紐西蘭和美國獨立實驗室進行了195次檢測,並未發現肉毒桿菌。同時,上海市質監局所屬的檢測機構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斷。

在一些學者看來,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法則並不能完全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政府需要有一支「國家隊」,專門負責那些關係到戰略層面和高風險的食品檢測。

「比如疫苗、奶粉等重要的食品藥品的檢測還是需要政府來做,但日常性、較為普通、沒有戰略意義的檢測項目和機構全都應該放歸市場。」胡穎廉說,公益性檢測機構不應該參與商業項目。他建議,國家層面確立一個公益性的研究機構,譬如中檢院,各大區域中心也分別設立類似的派出機構,保證一定的獨立性。

「實驗很重要的目的是為科研提供基礎,而不是效益至上。」華東某省級食品藥品檢驗院院長承認市場化是趨勢,但藥品的評價性檢驗,數據的對比分析,國家重大風險評估項目應該由政府主導的機構承擔。在她看來,市場化的機構往往會以「出價」高低來選擇項目的優先級。

「檢測機構整合和市場化的目的是加強監管專業性和能力。如果改革之後,監管部門都失去了專業技術力量支撐,單純推市場化又有什麼意義?」胡穎廉說。

(原文標題:食藥檢測機構:保留國家隊?擁抱第三方? 「檢」不斷,理還亂)


相關焦點

  • 第三方食藥檢測機構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剖析
    所謂第三方食藥檢測,又稱公正檢驗,是指由處於買賣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專職監督檢驗機構),第三方食藥檢測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第三方食藥檢測在我國起步較晚,基本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
  • 武漢食藥局對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進行飛行檢查
    人民網武漢12月22日電 (金雨蒙)2016年,武漢市通過政府招標以對社會公開遴選方式確定了6家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承擔市本級部分批次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任務。 近日,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武漢食檢所、武漢藥檢所專家對承接市局2016年食品抽檢任務的6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飛行檢查。
  • 國家監管部門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
    近日從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針對當前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不規範導致數據缺失、數據不完整等問題,廣東食藥監管局已委託廣東省藥學會藥物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對全省藥品臨床試驗機構(GCP機構)開展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實施效果的評估工作。據悉,這是廣東省局首次採用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第三方參與GCP機構的監督檢查,積極探索藥品安全監管社會共治模式。
  • 市食藥監局飛行檢查6家第三方檢測機構
    原標題:市食藥監局飛行檢查6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本報訊(記者王瑩 通訊員潘露)近日,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相關單位,對承接2016年食品抽檢任務的6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飛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6家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運行狀況良好。
  • 雲南食品安全可求助第三方檢測機構
    「把切碎的米線放在蒸餾水裡,浸泡幾分鐘後,將檢測卡浸入液體中,半分鐘後對比色卡上的顏色,就可以快速地判斷出米線裡是否有添加物。」昨日,省食藥監局在昆明官渡廣場舉辦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日活動,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亮相吸引市民關注。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 全國食藥環檢驗檢測機構查詢系統投入使用
    強化技術支撐 服務保障基層全國食藥環檢驗檢測機構查詢系統投入使用為推動打擊涉野生動物和製售假冒偽劣防護物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各項工作深入開展,近日,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針對疫情防控工作實際需要,建立全國食藥環檢驗檢測機構查詢系統,組建公安部野生動物物證檢驗鑑定戰時技術支撐工作組,為基層一線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服務,積極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 湖南省引入5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食品抽檢
    8月26日,記者從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今年湖南省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糧食加工品、調味品等12大類食品抽檢。省食藥監局選取5家第三方食品安全抽檢承檢機構。
  • 洛陽欒川縣第三方檢測機構
    洛陽欒川縣第三方檢測機構9.1.1 「十二五」期間第三方檢測行業運行情況 9.1.2 「十三五」期間第三方檢測行業面臨形勢 9.1.3 第三方檢測行業「十三五」發展方向預測   9.2 2020-2025年第三方檢測市場發展前景 9.2.1 2020-2025年第三方檢測市場發展潛力
  • 全國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環境高峰論壇邀請函
    隨著食品安全和環境檢測相關政策法規的推出,第三方檢測機構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更好地應對檢測需求?如何節省時間、成本,提高檢測效率?如何採用先進的實驗室自動化技術達到高效的發展?
  • 商業優選:永興縣儀器校驗外校在哪裡-專業第三方計量檢測機構...
    江蘇省常州市機動車排氣汙染監督中心近日組織召開全市23家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業務培訓暨典型案例警示會,會上通報了一起涉嫌違反《江蘇省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條例》的案例。  據了解,以新發地市場為代表的豐臺區五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承擔著北京市70%的蔬菜、80%的水果供應,目前進入新發地市場運送食用農產品的大型車輛日益增多,已達日均3000輛次,市場檢測室現有條件已不能滿足進場食用農產品的全覆蓋檢測。
  • 紡織第三方檢測機構有什麼優勢?
    在中國,紡織第三方檢測機構由於起點低,起步晚,最初並不受廣大商家的歡迎。但是由於國內對外紡織貿易的增長,需要更多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國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擁有需求。  其實國內有CMA/CNAS認證的紡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也具有真實可靠性,一般的紡織品包括了服裝、面料、毛巾等等,一般的檢測項目有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幹摩擦色牢度、甲醛、PH值、異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  檢測流程:  1.
  • 林州設備檢測-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江蘇世通儀器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產品檢測和儀器校準的第三方公正實驗室。第三種:電子天平、酸度計、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等設備,可選擇檢定,確定整機性能。也可選擇校準,自行根據檢定規程判斷設備是否合格。法定計量機構也屬於供應商,同樣需要保留相關的記錄,加入供應商名冊!1-先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從CNAS網站查詢,可只列印本實驗室涉及的內容,不要有遺漏(服務價格、速度等等)、再從評價過的供應商中選擇(可能評價3家,選擇一家)2-納入合格供應商名冊3-實驗室人員對校準供應商的服務進行評價和反饋(報告質量、效率、人員專業程度、服務等),每年進行一次再評價4-對綜合評分較低者從合格供應商名錄中刪除。
  • 國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第三方檢測機構又稱公正檢驗,指兩個相互聯繫的主體之外的某個客體,我們把它叫作第三方。第三方由處於買賣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專職監督檢驗機構),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 雲南白藥2000萬紮堆第三方檢測
    ,雲南白藥集團投資2000萬設立的第三方檢測公司日前通過了相關部門的認定。   據了解,隨著公眾對產品、品牌和服務的質量需求上升,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第三方檢測產業在社會分工中的地位和承擔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外資本的角逐進一步加劇。但與此同時,有關檢測機構市場化的討論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 杭州食品安全第三方檢測機構入駐批發市場
    新農都是浙江省首家探索引入食品安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大型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這在業界引起不小的反響:為什麼會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檢測效率和檢測費用如何?  杭州蕭山新農都水產批發市場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淡水產品批發中心。從近年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抽檢的結果看,該市場的水產品不合格率相對較高,存在較高的風險隱患。
  • 廣州溫度巡迴檢測儀第三方檢測機構
    廣州溫度巡迴檢測儀第三方檢測機構  2、空心陰極燈;  3、氫化物發生器;  4、PM系列噴磨試驗儀;  5、高穩定度高壓直流電源200KV;  6、高純硼粉99.9999%;  7、高性能球形氫氧化鎳;  8、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膜標準樣品;  9、鋰矽合金粉。  其他服務  1、實驗室規劃設計諮詢;  2、分析檢測人員培訓;  3、聯合技術研究。
  • 《藥品管理法》修訂主推市場化理念 第三方檢驗診斷機構或獲益
    2013年食藥總局機構改革職能落定後,修改時機已經成熟。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現行《藥品管理法》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沒有明確鑑定政府職能、市場機制,為執法帶來很大障礙。審批制與備案制實施目標並不明晰;二是中央與地方職權沒有清晰劃分;三是沒有充分參照和借鑑國際經驗;最後,業內人士紛紛指出,最突出的是問題是:部分條款沒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引導醫藥經濟充分健康發展。
  • 德令哈市計量檢測第三方校正中心-第三方校驗檢測中心
    德令哈市計量檢測第三方校正中心-第三方校驗檢測中心世通儀器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是經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英文簡稱:CNAS)認可,認可編號:L3170,專門為企業提供儀器校準、儀器校驗、儀器檢測的第三方正規實驗室,所出報告均符合ISO/IEC儀器校準和檢測實驗室能力的要求
  • 西雙版納州房屋沉降檢測第三方鑑定機構
    西雙版納州房屋沉降檢測第三方鑑定機構每次從10個不同位置和高度,取樣40 若受檢單位能夠提 供法定檢測單位出具的,能夠證明該批輕集料合格的檢測報告原件,則只做以下必檢項目:顆粒級配;堆積密度;表觀密度;筒壓強度吸水率房屋檢測。
  • 中國檢驗檢測機構近4萬家 專家建言第三方檢測做大做強
    原標題:中國檢驗檢測機構近4萬家 專家建言第三方檢測做大做強    9月18日,第十一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暨展覽會在長沙開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管司副司長喬東指出,當前是檢驗檢測行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要在大力推進改革的前提下,進一步規範市場、完善體系、加強監管,協調各檢驗檢測機構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