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食品安全監管方式方法
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拿大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實行聯邦、省和市三級行政管理體制。聯邦衛生部主要負責制定所有在加拿大銷售的食品的安全及營養質量相關要求;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負責跨省銷售的所有國產和進口食品和預包裝食品的監管,並根據衛生部的健康風險評估,執行和實施衛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省級食品安全機構負責管轄範圍內相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並對企業生產食品的質量進行檢測。市政部門負責向轄區食品經營者、飯店、商店等提供公共健康標準,並對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各級政府及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共同維護加拿大的食品安全。
完善的監管機制。一是多方協作機制。部門、各層級政府間協作——在發生食源性疾病時,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公共健康局檢查人員共同參與調查;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和衛生部共同進行風險研判。多方參與——安大略省食品加工企業聯盟代表小型食品企業參與食品安全立法;奎爾夫大學的加拿大食品安全研究所從事食品加工技術、風險分析、食源性疾病研究等,其研究成果作為有關法規制定的參考;高等學院、社區學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知識、食品從業技能等的培訓工作。二是行政與司法無縫銜接機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檢查人員有一定的行政處罰權限,但當企業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或對風險隱患整改不到位時,監管部門就把企業起訴至法院,進入司法程序。比如,多倫多市公共健康部在2001年~2010年,共處理食品安全問題6698起,其中提交法院2346起,約佔總數的30%。三是信息公開機制。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在培養居民健康飲食習慣,激勵企業加強自律,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多倫多市餐飲安全規劃》規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必須向社會公示日常監管結果,以幫助公眾了解相關信息,作出合理選擇。這一做法客觀上起到了激勵食品經營企業遵法守法的作用,消費者也可以通過網站、撥打電話等方式查詢當地所有餐飲單位近一年來的有關信息,以選擇質量安全保障水平較高、監管記錄良好的餐飲單位。四是食品召回機制。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負責全聯邦高風險生產加工食品的監管工作,設有食品安全和召回辦公室,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發布召回信息。加拿大食品召回分為責令召回和主動召回,當企業不配合或無法找到生產企業時,由農業部長籤字後,即可按照及時、恰當、一致、徹底的原則,實施責令召回。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食品召回分為三級,召回級別的確定基於對衛生部風險評估報告以及易感人群、媒體關注程度、以往經驗等因素的綜合考慮,通過對積累數據的分析,評估風險危害程度,以此作出科學合理的召回決定。食品召回的程序為:風險出現—情況調查—實驗室分析—風險評估—作出決定—召回實施—召回有效性確認和跟蹤隨訪。
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除上述機制外,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防控,加拿大食品核驗局(CFIA)正致力於建立以HACCP(科學、簡便、實用的預防性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為基礎的檢驗管理系統,比如食品安全促進計劃(FSEP)和質量控制計劃(QMP),目的在於期望行業採納這種檢驗管理體系以保證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質量管理計劃(QMP)——這是一個基於HACCP的計劃,其最大優點在於將政府、企業、社會三者同時納入加拿大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系統,政府扮演遊戲規則制定者角色,以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領導整個社會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系統建設,政府不是以孤立的、游離社會之外的監管者的姿態參與食品安全公共事務管理。加拿大政府在食品安全決策過程中,能夠廣泛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並給予科學家、社會學家、食品生產企業一定的決策參與權,儘量消除意見分歧,以保證最終決策體現多元利益的統一。
食品安全促進計劃(FSEP)——食品安全促進計劃是針對加拿大農業食品領域超過2000家註冊企業設計的。該計劃應用國際公認的HACCP,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消費安全。食品安全促進計劃具體包括:第一,實行食品安全促進計劃的企業必須達到基本衛生條件,並有專門的檢查表。第二,HACCP培訓、建立通用的HACCP模式、危害分析手冊、HACCP評審,合格後頒發HACCP證書(類似食品流通許可證)。
微生物檢驗、藥物殘留監控計劃——加拿大政府對肉類產品參照美國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操作限量標準進行檢驗。企業每年取一組樣品做大腸桿菌檢驗,送官方認可實驗室做沙門氏菌檢驗,以判定產品和加工過程的衛生狀況。駐廠的CFIA檢驗員按照藥物殘留監控計劃做快速抗生素和磺胺藥篩選試驗,對每個批次生產的食品按計劃取樣,送指定的實驗室檢驗。檢驗員有權根據食品質量檢驗情況作出是否準入市場的決定,其責任是確保每個批次流入市場的食品都是安全的。加拿大食品立法、生產、銷售、行政管理、檢驗檢疫、新聞監督,全部實現「分權制」,力求通過權力制衡措施,確保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
食品物流的溯源追蹤機制。加拿大生產經營規模最大的豬肉生產加工商楓葉食品公司建立了豬肉追蹤系統,養豬場必須提供並及時更新生豬血液和毛髮樣本,楓葉公司從樣本中提取DNA資料輸入資料庫。該系統可在數小時內對其銷往各地的豬肉製品追溯到生豬出生地。公眾對於政府的食品安全信任度較高,直接原因在於加拿大政府的溯源管理能力較強。
案源發現機制。加拿大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最大的特點在於案源發現機制及效率。加拿大政府對於案源發現的專項經費投入不遺餘力。加拿大政府認為這是食品安全防控的關鍵環節,並立法規定每個財政年度必須制定年度殘留監控計劃,根據毒理學、藥理學和生理學知識,確定哪些農藥殘留對公共衛生影響大,同時確定其限量標準。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視案源發現的跨行業合作和國際合作,跨組織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較高,在跨組織食品安全管控領域尤其明顯。
加拿大藥品安全監管方式方法
加拿大實行「醫藥分業」制度,即診所、醫院和藥房分別設立,獨立經營。家庭診所不設藥房或藥櫃,病人在診所就診後憑處方到藥店拿藥。加拿大藥店較多,較大的日用品商店都設有專門藥櫃,居民購藥非常方便,而且每個藥店的藥品品種比較齊全。在加拿大,家庭醫生一般都與其服務的患者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係,醫生掌握病人的疾病史,病人隨時可以打電話向醫生諮詢病情,醫患關係比較友好。在加拿大,醫生開藥很謹慎,特別是抗生素類藥品,而且不隨意改換新藥,更沒有醫生因拿回扣而讓病人服用不必要藥品的情況。即使有大的製藥公司以會議或旅行等方式接近醫生,但很少有醫生為此犧牲自己的前途。因為加拿大對醫生的監督很嚴格,醫生接受藥品回扣或賄賂,嚴重的會被吊銷執照,而拿到行醫執照在加拿大非常不易。比如,在魁北克省行醫執照考試中,著名的麥吉爾醫學院只有30%的通過率。此外,加拿大醫生還受到醫生協會的監督,該機構是獨立的,專門受理病人投訴,評估醫生職業水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際合作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