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前國內的幾輪零散疫情相比,本次河北暴發的疫情有著顯著的特點:在農村傳播。
春節將至,人口流動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將增大,而農村的疫情防控或將迎來更大的壓力。
打好農村疫情防控保衛戰,刻不容緩。
集中度高,關聯性強,感染者85.5%來自農村
1月10日,河北省新增82例本土確診病例,其中石家莊市報告77例(27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邢臺市報告5例。截至1月10日24時,河北省現有本地確診病例達265例,尚在醫學觀察本地無症狀感染者203例。
1月11日下午,石家莊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1月11日0時至12時,石家莊市新增確診病例16例,無症狀感染者5例。
1月9日,第二場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稱,感染者中85.5%來自農村,年齡總體偏大,中位年齡46.5歲,出現社區傳播、多代傳播。
1月2日,河北省報告了本輪疫情的首例確診病例——增村鎮小果莊村一位61歲的女性村民。隨後,小果莊村發現更多確診病例。
目前,石家莊、邢臺兩市已完成首輪全員核酸檢測,共檢測1300萬餘人,截至1月9日24時共篩查出364例檢測陽性,呈現兩個特點:集中度高,關聯性強。
截至目前,此輪疫情沒有看到明顯的拐點,擴散風險依然存在,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
機場輸入可能性大,婚宴、滿月酒等成病例活動軌跡高頻詞
從地理位置來看,增村鎮緊鄰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和高鐵正定機場站,前者還是入境口岸之一,似乎為病毒傳入提供了「交通便利」。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師鑑表示,根據綜合調查工作,河北本輪疫情跟國內其他已發生過疫情的地區沒有相關性,根據目前的流調情況看,病毒通過機場輸入的可能性很大。
疫情傳播呈現怎樣的鏈條?目前,河北疫情的「零號病例」還未找到。基於現今早期病例發病時間點,初步估計「零號病例」早於2020年12月15日。
記者梳理相關部門公布的確診患者行動軌跡,可以看出一些病毒傳播的「蛛絲馬跡」。
增村鎮小果莊村是目前疫情的中心。截至1月9日24時,在官方公布的石家莊市172例確診病例中,近60人為小果莊村村民,另有30餘人曾有過小果莊村相關活動經歷,超一半確診病例與小果莊村存在直接或間接關聯。
婚宴、滿月酒、趕集、聚餐等聚集性活動,是病例行動軌跡高頻詞。
根據已經發布信息,小果莊村及其周邊村莊在去年底和今年初舉辦了多場婚宴,目前確診病例裡有近五分之一曾參加,其中一名44歲女性確診病例4天參加了3場婚宴。有小果莊村村民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去年12月底,他參加某場親戚的婚宴時,看到現場基本沒有人戴口罩。
事實上,在這波疫情中,村衛生室、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也沒有發揮發現感染者的「探頭」作用。劉家佐村一位52歲的男性確診病例,自2020年12月26日就出現發熱症狀,27日、29日、30日都到小果莊村某診所就診,但直到1月2日下午到新樂市人民醫院就診進行核酸檢測後,才發現結果呈陽性。從出現症狀到最後進行核酸檢測,時間跨度超過一周。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病人數量仍在增加,說明病毒已經隱秘傳播一段時間。從行動軌跡來看,病毒已在這個村莊傳播開來,多位確診病例此前半個月僅在小果莊村內活動,並沒有外出。
流動人口較多、地域廣闊、村民防疫意識較差,導致農村防疫難度大
在各地對防控工作的重視下,新冠肺炎疫情最終沒有在農村大規模暴發。基於此,人們一度認為,由於農村的人口密度小、空氣環境好,病毒在農村的傳播風險小於城市。
「河北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打破了這一預期。」中國價值醫療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梁嘉琳表示。
從病毒在農村的傳播風險小於城市,到農村成為防疫的薄弱點,農村防疫做對了哪些工作,又出現了哪些漏洞?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是應對傳染病,特別是急性傳染病非常重要的策略措施。」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總結了一系列有效策略,最重要的就是「四早」。
「疫情暴發初期,一些農村地區自發的『封村堵路』等『硬核』防控模式,流傳甚廣。」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認為,正是通過「卡口」這一物理裝置,構築了農村疫情防控的毛細血管,編制了一張「嚴防死守」的疫情防控網絡。另一方面,是對人員進行管控。農村主要是排查來自疫區的流動人口或在疫情期間到過疫區的本地人,在絕大多數地區實現了人口摸排的全覆蓋。
通過這兩種物理隔離技術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許多農村地區出色地完成了防控任務。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一些地方難免出現麻痺大意的情緒,令「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出現遲滯。
河北疫情敲響了警鐘。「我們認為城市病毒傳播風險大而忽略了農村。」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諮詢委員會專家、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表示,遲滯意味著,等發現病毒在農村傳播時,可能已經開始了二代或三代傳播,所以早發現依然是重中之重。
聚集性活動加劇疫情傳播,村民健康意識較低,基層「健康把關人」失守,導致病毒得以隱秘蔓延
「反常的河北疫情,暴露了疫情防控的鄉村『短板』」。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認為。
1月1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相關情況,順義區趙全營鎮聯莊村的一家7口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北京官方指出,新增農村家庭聚集性病例,意味著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防疫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疫情期間,必須堅決防止聚集性風險。日前,石家莊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李佔領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暴發後,當地立即暫時關停了所有宗教活動場所。北京市宗教領域疫情防控工作同樣全面升級,155個宗教活動場所全部暫停對外開放、暫停集體宗教活動。
村民較低的健康意識,是農村防疫的薄弱點之一。根據國家衛健委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城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24.81%,農村居民水平僅為15.67%。農村居民、中西部地區居民、老年人群等的健康素養水平仍相對較低。
「本輪河北農村的『超級傳播者』就是兼具上述特徵的『欠發達農村地區的老人』。」梁嘉琳表示。根據通報的流行病學調查信息,多個確診病例在無法判斷自己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情況下,選擇「自行服藥」「診所就醫」,不僅耽誤本人的治療進程,而且加大交叉感染的風險。
村民放鬆警惕,基層「健康把關人」同樣失守。「根據最新通報,河北疫情的零號病例要早於2020年12月15日,從2021年1月2日第一例確診病例算,長達半個多月的時間沒有發現。」天津市泰達醫院李青教授表示,「多個確診病例到村衛生所和藥店自行購藥,如果這些醫藥點能做核酸檢測的話,也許不會拖這麼久才被發現。」
吳浩認為,這次疫情中出現有患者自行到藥房購藥問題,提示要加強對診所和藥店的監管,做好信息共享,起到預警和監測作用。
多個省份全力布置春節疫情防控,確保疫情不因春運發生擴散
又是一年春節將至。在李小雲看來,鄉村人口雖然居住分散,但一旦外出人員回鄉再加上春節禮節性走親訪友、參加婚宴、請客吃飯等,其流動和聚集程度往往勝過城市,群體聚集導致的加速傳播效應很容易抵消居住分散帶來的隔離傳播效應。
春運的啟動意味著從城市返鄉的流動,一旦在春節期間發生類似於河北的病毒傳播模式,受限於農村醫療水平,將可能在節後返程帶來鄉村和城市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
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指引。指引要求,外來人口也應納入轄區人員管控範圍,鄉鎮、村對外來人員一律做好「健康寶」查驗和掃碼登記。村內聚集性活動要嚴格控制,農村大集等易造成人員聚集的活動應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下舉行。
為減少春節期間人員的大規模流動,1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成立春運工作專班,要求減少不必要出行,確保疫情不因春運擴散,引導錯峰避峰出行。交通運輸部門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錯峰放假、避峰開學、景區限量預約錯峰接待等工作。
近日,北京、上海、寧夏、山東、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先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鼓勵企事業單位安排彈性休假,有條件的就地過年。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作者 李雲舒 黃輝 柴雅欣
編輯 胡德成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