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觀察:基層社會治理「病」在何處?如何療愈?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抗「疫」觀察:基層社會治理「病」在何處?如何療愈?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中國抗「疫」觀察:基層社會治理「病」在何處?如何療愈?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包括對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全方位「體檢」。社區位於城市治理的最前沿,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尤其是防控初期暴露出一些問題,導致問題發生的根源在哪裡?應如何著手解決?中新社記者就此專訪了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研究員呂德文。

資料圖:2月15日,風雪中的武漢黃鶴樓與空曠的街道。

中新社

記者 張暢 攝

  「平」「戰」轉換機制亟需理順

  基層社會治理涉及常態社會治理與非常態社會治理,後者表現為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等「戰時」狀態。呂德文認為,從疫情防控初期應對看,一些地方基層治理存在「平」「戰」轉換不順暢的問題,常規治理體系和應急治理體系「斷裂」。

  他舉例說,自1月下旬以來基層所有工作都圍繞疫情防控展開,市、區和街道都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揮部,但參與其中的一些部門和條線在初期仍按照常規體制機制推進疫情防控這一「非常規」治理任務,缺乏強有力的協調統籌機制,指揮體系不通暢,額外增加了一線防控壓力,比如底數在初期一直摸排不清。

  「一個重要原因是,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主體,決策部門在進入『戰時狀態』、進行政策制定和任務分配時未能對社區本身的治理和動員能力作出合理預估。」

  一般而言,基層社區按照常態治理所需配置治理資源。比如在超大城市,一個社區工作者需要服務的城市居民可能達500戶,但這樣的配置在緊急事態面前顯得非常薄弱,「戰時體制」一旦運轉,原本游離在社區職能之外的事務陡然增加。社區的壓力和疫情防控基層基礎工作不紮實的問題,直到大量黨員幹部、企業職工下沉街道社區後,才得到有效緩解。

  他建議理順「平」「戰」轉換機制,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在常態周期中為非常態情況下的應急力量調配、物資儲備、服務資源等留出適度冗餘。越早夯實社區防控力量,社會恐慌、社區壓力大、分級分類診治困難、居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可能均會大為緩解。

  基層治理「懸浮」狀態亟需改變

  從武漢市武昌區在轉運重症病人時組織不力導致病人情緒失控,到武漢市青山區出現「垃圾車運肉」事件,疫情防控期間發生的很多熱點問題均與基層治理相關。呂德文認為,這些事雖發生在「戰時」、出現在武漢,但究其根源仍在常態社會治理之中,問題也非武漢獨有。

  在城市,一般而言,區級和社區以及街道共同構成基層。隨著新型社會矛盾湧現,基層治理任務陡然加大。一方面,社會新矛盾未被納入傳統治理軌道,基層一時難以通過既有治理方式加以應對;另一方面,這些矛盾又真真切切影響著民眾生活,基層有責任及時回應居民訴求。

  「一個突出問題是,當治理任務被不斷下沉到街道和社區,居委會、街道辦這樣的最基層往往無法獨自應對一線存在的突出矛盾,基層治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懸浮』狀態亟需改變。」他說。

  比如,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原本承擔具體工作、開展具體業務的區級部門,隨著權力的上收變成了督查部門,其角色也從直接接觸居民變成督促基層開展工作,往往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發現基層的難處和問題,甚至可能存在脫離基層社會治理的風險。

  「區級部門有權限、有能力、也應該去主動發現基層存在的問題,應該更加重視自身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呂德文說。

  基層治理軟實力亟需提升

  此次疫情發生後,社區居民巨量化、多樣化、非標準化的服務需求和差異化訴求瞬時湧現,與基層所能提供的服務形成較大的「剪刀差」,社區治理「最後一公裡」問題被各方關注。

  呂德文認為,問題的暴露讓人們發現,基層社會相當一部分問題並非常規性行政方式所能解決。從表面上看,居民五花八門的訴求反映的是「物」的問題,但其根源仍在於對「人」的認識與把握,包括如何理順社區關係、加強居民組織和動員能力,這些都涉及社會治理的「軟實力」。

  「在生活物資保供工作中,一些地方出現了『政府和社區在幹,居民在看』的情況。這能怪居民不積極參與麼?應該怪一些地方的基層治理體系缺乏動員居民參與其中的有效機制。隨著超大社區越來越多,社區變成了居住地,居民呈現『原子化』的特點,平時與社區聯繫很少。而社區工作行政化特徵越來越明顯,用來接觸和了解居民的時間少了,群眾工作未能及時跟上。」呂德文說。

  他建議,正確的方向應是把社區和街道當做民眾工作部門,居委會發動居民自治,培育社區的內在凝聚力。「社區治理絕不僅僅意味著完成人力和資源的投放,或解決若干具體問題,更重要的是把居民組織動員起來,實現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只有做到這些,治理資源的投放才能真正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提升。」(完)

相關焦點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疫情大考下的社會治理題怎樣答?上海交大推出」新冠疫情與城市治理...
    圖說:上海交大將在6月7日前推出「7場 新冠疫情與城市治理 系列列公益講座」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報導 疫情大考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有效應對,如何實現現代化的城市治理與應急管理,如何建設起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
  • 兩頭抱怨:"基層幹部說群眾不聽話,群眾說幹部不像話"!末梢治理如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中國大地65萬個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為基層治理的穩定運行、基層民生的有序維繫傾注了全部精力。在一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公開的這組數據直觀反映了疫情防控中社區工作的分量。
  • 探索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王森近年來,鶴峯縣立足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變化新特點新規律,以「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堅持把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擺在重要位置,凸顯政治屬性,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不斷完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工作格局,加大基礎保障力度,開闢了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新路徑和新境界。
  • 寶興法院召開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調研座談會
    寶興法院召開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調研座談會 2020-05-30 0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五個維度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基層幹部處在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第一線,直接與群眾接觸,直接決定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不走樣地在基層貫徹執行,直接關係到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幹部的社會治理能力,需要通過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引導廣大基層幹部從強化制度意識、增強制度自信、抓好制度落實,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 紳董與晚清基層社會治理機制的歷史變動
    關鍵詞:紳董;晚清;基層社會;治理機制;近代轉型  標題注釋: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課題「近代中國鄉村建設資料編年整理與研究」(17ZDA198)階段性成果。紳董形成的基本規制,以及其對於地方社會建設和公共事務管理的機制如何,其基本規制和內容在近代以來的制度性變遷中發生怎樣的變動,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紳董之稱謂以及基層社會治理的「官役制」  何謂紳董?《漢語大辭典》的解釋為:「紳士和董事。泛指地方上有勢力有地位的人。」
  • 黨建引領開闢小區治理新路徑,中國車谷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樣板
    武漢經開區工委組織部負責人說,住宅小區不僅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委和政府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小區治理水平直接影響居民生活質量、關係居民幸福指數。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 把論文寫在經濟社會抗「疫」第一線---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
    從一開始,抗擊疫情就有兩條主線,一條是醫務人員奮戰在疾病救治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經濟社會如何在疫情特殊情況下正常運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也要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教育部黨組有關決策部署,根據學校黨委部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重點針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發揮專業優勢,主動擔當作為,在經濟社會健康運行抗「疫」第一線建言獻策,較早在國內呼籲有限制復工復產、呼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發揮數位技術在抗
  • 萊西市水集街道以德治教化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有效解決基層長效管理難、鄉風文明建設難等問題,萊西市水集街道不斷探索德治教化模式,使得群眾的精神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越來越濃厚,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 多角度觀察城市治理體制演化
    伴隨城市規劃、空間擴大、土地徵用、產業薈萃、人口流動與聚集、服務設施建設,傳統中國鄉村社會作用逐漸消解,城市日趨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中心,重要地位不斷凸顯。另一方面,帶來了強烈的改善、增進城市治理能力的現實需求。迅猛的城市發展,幾乎在方方面面改變了城市既有的生產、生活形態與城市的社會結構。
  • 基層智慧在閃光 50件鮮活案例集中展示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亮點
    原標題:基層智慧在閃光 50件鮮活案例集中展示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亮點   「家門口」服務網點星羅棋布、基層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各類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洋溢著滿滿的獲得感
  • 湘江理論|深度|吳春紅:傳統家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潤滑劑」
    在中國傳統家風中,始終把齊家與治國聯繫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中強調:「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家風標示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獨特精神氣質與道德風貌,良好的家風關乎著家庭成員健康成長、清新社會風氣的塑造,是達到基層社會「善治」的重要內容。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必須堅持「四個注重」,充分發揮傳統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原標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 這就是山東|黨建引領、黨員爭先,山東各地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6日訊 (記者 楊廣科 盧偉霞 胡高彤) 以黨風促行風、黨建引領助村民致富…… 山東各地加大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路徑探索,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構建精細化服務、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讓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越來越好。
  • 「越地女兒」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新年第一會掀起頭腦風暴!
    「越地女兒」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新年第一會掀起頭腦風暴!1月5日,新年開門即奔跑,市婦聯召開「越地女兒」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務虛會,為全年高質量推進婦聯工作提綱挈領、打開局面。紹興市婦聯中層以上幹部,各區、縣(市)婦聯主席、分管副主席、權益部長參加會議。
  • 桂華:賦予基層治理更大能動性
    基層治理靠群眾參與,涉及不同群眾利益關係的調平,需要不同群體的協商、合作、妥協及達成共識。「變通」「模糊」和「相對合理」是基層治理的實踐形態。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基層治理的上述實踐方式存在著嚴重的不規範色彩。因此需要設置資金管理、目標考核、任務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壓縮基層治理的「制度外」空間。基層需要與群眾打交道,群眾是差異化的,社會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很難量化。
  • 富蘊:「1314」新模式 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任督二脈」
    近年來,富蘊縣聚焦市域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探索推行以建強支部堡壘、凝聚服務隊伍、構建服務體系、做好治理服務為內容的「1314」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任督二脈」。  建強一個支部堡壘。
  • ...十戶聯組」打通基層組織「毛細血管」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今年10月,雲南騰衝市騰越街道在城市基層黨建網格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進一步細化網格,以十戶為一組,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讓社會治理更加精細,更加有效。
  • 《2020中國社會治理與發展指數(CSGDI)年度報告》發布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傑秀指出,疫情使得我們對社區治理的認識進一步升華,社區治理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中國社區治理的有效性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充分顯示了「中國之治」,特別是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