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抱怨:"基層幹部說群眾不聽話,群眾說幹部不像話"!末梢治理如何...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中國大地65萬個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為基層治理的穩定運行、基層民生的有序維繫傾注了全部精力。在一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公開的這組數據直觀反映了疫情防控中社區工作的分量。當我們帶著敬意聆聽基層社區工作者的事跡時,也應當更耐心地思考一下,社區一線,對於基層治理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也許我們可以說,社區作為基層的基本單元,實在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末梢所在。但這末梢絕非無關緊要的邊角毫末,而是治理現代化總體方略的關鍵詞,人民群眾日用行常獲得感的中轉站。如果說末梢治理關乎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在許多人不容易想像,那麼面對疫情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末梢治理的極端重要性,可謂一再凸顯。

  眾所周知,此次抗擊疫情有兩大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一個就是社區,日夜為防控奔忙。末梢治理的難度何在,效度如何,因人命關天的特殊使命這一特殊透鏡,更多人就看得清楚了。

  只是,社區一池水,無風亦有波,何況風暴聚集的非常時刻?上面一聲令下、下面層層傳達,快速響應有時差;黨員幹部幹、普通群眾看,要打「人民戰爭」但發動組織人民有落差;重點人群、風險人員在哪裡、怎麼管?「表哥」「表姐」手工摸排跟不上,精準管控有誤差……甚至一些地方由於社區幹部組織動員能力不足,出現「基層幹部說群眾不聽話,群眾說幹部不像話」的兩頭抱怨現象。末梢治理機制的不盡協調,力度的難以均衡,讓人感嘆與現代基層治理「全覆蓋、無盲區、扁平化」還有距離。

  如何讓末梢治理活起來,縱有大災可以不亂,再多雜務可以不慌?這不單是讓基層一線幹部再拼命些、再努力些的問題。基層治理變革的總體視野中,應該給末梢治理更多位置,更大權重,末梢應當成為一種視角,評估治理績效取決於此,衡量民心得失要義也在此。我們需要讓制度的理性擘畫貫通到末梢,讓多元的探索實踐生長在末梢。具體而言,強化末梢治理,當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首先要提升智慧治理能力。從疫情防控到災害救援,大數據、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在應急響應中的廣泛運用,向人們展示了信息化時代基層治理升級的智慧路徑。當智慧城市逐步從理想走向現實,數位化治理也應當成為基層治理轉型升級的著力方向。順應信息化新潮流的趨勢,發揮大數據「善政、興業、惠民」功能,著眼於統籌數據資源、破除數據壁壘、強化數據應用,以增強社區服務供給能力,提高治理精細化水平,當是滋養治理末梢,培固民心本源的務實新策。當前一些地方探索的「網際網路+」網格管理,五色健康碼智慧防控手段,在非常時期保證了為基層工作減負不減能力,就是值得推廣的經驗。

  其次要改進新時期群眾工作機制。人民群眾是最廣泛、最活躍的社會治理主體。然而,現實中群眾是誰,群眾在哪裡,群眾在想什麼,常常成為社區幹部的「靈魂三問」。這三問是新時期群眾工作的試金石,也是社區治理返本出新的發力點。如果不能打破「上面一個榔頭,下面一塊石頭」的僵局,幹部將陷於透不過氣也靜不下心的孤軍奮戰中,難以自拔。因此,我們的基層治理需要向社會力量開門,向志願力量開門,向群眾中的活躍力量開門。只有充分調動最多數群眾的積極性,營造多元共治的有效機制和良好氛圍,才能讓幹部的所謀所為與群眾的所期所盼水乳交融,千百萬末梢才能綻放千百萬種生機。

  風起青蘋之末,強化末梢治理還需要基層一線工作人員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疫情暴發可以說是基層風險局面的一次極端展示,面對如此高難度高複雜性且無先例可循的意外情勢,基層治理怎麼辦?這既檢驗基層幹部未雨綢繆的洞察力,也考驗其臨危處置的應變力。如何見微知著研判形勢,快速穩妥而有針對性地把上級部署安排與基層實際結合,拿出更加務實管用的辦法,考驗著基層治理智慧。這就需要基層治理人才隊伍以有效經驗的傳遞,保證預判預案的合理儲備;以專業素質的提升,保證處置能力的及時到位;以更敬業更專注的投入,保證突發情況回應的儘可能周全。究其根本,基層治理的升級不僅要看技術、看制度,更要回到人本身。猛將必發於卒伍,只有重視人才,給人才更好的發展空間與更充分的容錯空間,基層治理的末梢才能保持靈敏,活力充盈。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國家治理體系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最易被忽視的環節也在基層。惟願經此抗疫一役,我們革新基層治理的思路能為「自下而上」的視角提供更多可能,讓末梢成為治理變革的聚焦點,治理創新的出發點。(楊玉華)

相關焦點

  • 基層幹部群眾反映問題:歲末寫不完的總結 開不完的會
    端正工作作風 撲下身子實幹(來信綜述)  ——基層幹部群眾來信反映身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並就如何整治提出建議  少數幹部大事小事都開會,頻次越來越多,會議越開越長,好像只要把會開了,工作任務就完成了。
  •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解析:這些幹部為何服務群眾不擔當不作為
    今年1至10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在聯繫服務群眾中消極應付、冷硬橫推、效率低下,損害群眾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2651起,處理3842人。然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陳年痼疾的根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今,仍有一些黨員幹部渾渾噩噩,在聯繫服務群眾中不擔當、不作為。問題為何難以根除?有哪些新的表現形式和特徵?又該如何對症下藥?
  • 汪衛華:重拾群眾動員的治理價值
    隨著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一方面通過單位制、街居制、人民公社制度有效地建立起國家權力對基層社會的滲透,建立了發動群眾辦大事的體制基礎,另一方面科層制管理趨勢難以避免地日漸強化,治理風格中強制命令的成分增加,但制度化程度又不高,從而形成動員式治理與科層制管理交織起伏的「運動治國」特點。
  • 治安亂、群眾怨,基層難題怎麼破?湖北沙洋基層社會治理探出路徑
    核心提示:近年來,湖北沙洋縣著力破解治安亂點、群眾怨點、基層痛點和工作難點問題,培育地方特色和亮點,形成了積分制管理、「123綜治例會」制度、「五位一體」家長志願護學崗模式等管理經驗,以及精神障礙患者「四位一體」服務管理、「監地四同五聯」等對特殊群體的管理機制,創新推進了該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
  • 邵陽市強化末梢治理促進社會平安
    這是邵陽市強化社會治安末梢治理、造福廣大群眾的一個例子。近年來,邵陽市堅持把創新基層末梢治理,作為推進市域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來抓,在全省率先創建集公共安全監控、消防、熱成像、空氣和水源等末端感知子系統於一體的城鄉末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體系。
  • 基層幹部在危機治理中要防止陷入路徑依賴丨領導科學
    目前自上而下的管控思維和唯上是從的錯誤觀念在危機治理實踐中依然存在。有些幹部面對危機的諸多不確定性和高危險性,習慣等著看上級如何處置和安排,卻忽視已經建立起來的應急制度體系,久而久之,固化為「不推就不動」的依賴性思維。在疫情防控、災害救治等工作中,有些幹部落實政策機械化,「上級咋說我們咋幹」,甚至亂幹瞎幹。
  • 無錫黨員幹部「大走訪」:群眾微笑是最好評價
    今年3月以來,全市各地各部門的黨員幹部聚焦群眾企業最關注、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在政策落實上動真格,在破解難題上見真招,真正幫助群眾、企業排憂解難,贏得了基層的一致點讚。 不是形式主義,不是刮一陣風,大走訪是真走訪。看!群眾的微笑、企業的滿意度,已澎湃起深入推進「連心富民、聯企強市」大走訪的強勁動力。
  • 「磁鐵工程」讓黨員群眾更親近
    6月23日,石棉縣巖子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勇一行人來到朝陽小區,看望困難居民劉新華,因類風溼復發臥床養病的劉新華感激地說。  近年來,石棉縣全力打造村(社區)黨建「磁鐵工程」,讓村(社區)黨支部像吸鐵石一樣把群眾緊緊凝聚在一起,從嚴治黨工作主線抓實、抓細,進一步培育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四力」,形成黨員幹部責任感、老年黨員榮譽感、普通黨員歸宿感、普通群眾嚮往感「四感」,為全縣建設「熊貓放歸地·溫泉陽光城」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幹部支撐和群眾基礎。
  • 基層幹部優勢「混凝土」
    作為基層幹部,需要面多樣複雜的環境,不放多學學「混凝土」的優秀品質。基層幹部應多多錘鍊工作本領,學學混凝土「和易性」。面對越來越高的發展任務、越來越新的工作要求,一些基層幹部或因經驗老化「不會幹」,或因專業欠缺「干著急」,或因面對新事物「跟不上」,有時會「愁眉苦臉」,幹工作「力不從心」。
  • 探索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統籌培訓資源,「三個依託」增強幹部本領。村(社區)支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領頭羊,「村子強不強,關鍵看頭羊」。面對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幹部隊伍本領不強等情況,鶴峯縣通過統籌調動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建強村級黨組織。依託駐村「尖刀班」,開展廣泛學習。
  • 找準融入群眾的「支點」 - 多彩貴州網 - 貴州評論
    近日,媒體報導了甘肅省水利廳幹部到該省舟曲縣開展扶貧工作期間,以跳「廣場舞」為切入點,通過一邊跳舞一邊和村裡的婦女話家常等方式,把每家每戶的事情瞭然於心,進而推動扶貧工作落到實處的故事,為黨員幹部如何融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提供了值得參考借鑑的思路。
  • 做基層群眾的貼心人——「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
    報告會上,5位「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用真摯的情感、樸素的語言、感人的事例講述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一線、服務居民群眾的人生經歷,分享了他們創新推進社區工作的工作體會和經驗做法。  大會堂的屏幕上,播放著他們各自紮根城鄉社區,服務居民群眾的點點滴滴。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河北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一公布,我省廣大幹部群眾第一時間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大家表示,學習全會精神,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堅決擁護、堅決落實。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力量。
  • 廣州番禺:探索基層治理「雙網融合」,暢通「管服呼應」實現「有呼...
    為落實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番禺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建立四級組織體系,抓實賦權增能減負三項措施,建設三級綜合指揮調度平臺,整合黨員、綜合執法、網格員、群眾四支隊伍,暢通「管服呼應」渠道,讓黨支部在基層工作中唱主角,黨員幹部衝在了基層治理的最前線。
  • 基層群眾身邊有哪些「蒼蠅」在亂飛?
    昨日上午,中紀委「每月通報」欄目曝光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107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時,《半月談》發表了一篇題為《「蒼蠅」亂飛,基層反腐如何回應百姓期待》的文章,直陳基層腐敗。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
  • 從五個維度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基層幹部處在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第一線,直接與群眾接觸,直接決定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不走樣地在基層貫徹執行,直接關係到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幹部的社會治理能力,需要通過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引導廣大基層幹部從強化制度意識、增強制度自信、抓好制度落實,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激活基層組織細胞
    九真社區的路燈亮起來了,車站社區的困難「黑戶」有戶口了,漢光社區的300多個「攔路虎」拆除了,曬書臺社區的「一核多元」組織體系建起來了……市直單位下沉主城區社區開展「雙報到、雙報告」工作兩月有餘,下沉工作隊活躍在組織建設、入戶走訪、志願服務、矛盾調處、興辦實事的第一線,為基層組織添活力,讓居民群眾得實惠,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成效初顯。
  • 高古馬村:黨建引領「全國文明村」基層治理新實踐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原文提出,要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村(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這些重大部署在村(社區)落實得怎麼樣,直接影響基層治理成效和治理水平。
  • 設置巡察整改「回音壁」,讓群眾說真話,讓幹部「照鏡子」
    後來,區委第二巡察組同志指導巡察整改時對我說『巡察發現的都是群眾身邊的問題,整改措施是否得力、效果好不好,讓群眾來評判』,這句話對我觸動很深!」推動巡察村(社區)發現問題的整改,要讓群眾參與整改、監督整改、評價整改,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把巡察成果落實、落細、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