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強化末梢治理促進社會平安

2020-12-04 瀟湘晨報

近日,邵陽市綏寧縣河口鄉老團村一位老人走失,信息傳到覆蓋全縣的「微網格末端感知系統」,線上線下聯動,僅用10多分鐘,就在長鋪子鄉哨溪口村「寶慶大叔」平安志願者楊小平等人幫助下,找到了老人。這是邵陽市強化社會治安末梢治理、造福廣大群眾的一個例子。

近年來,邵陽市堅持把創新基層末梢治理,作為推進市域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來抓,在全省率先創建集公共安全監控、消防、熱成像、空氣和水源等末端感知子系統於一體的城鄉末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體系。其中,邵東市開發的各類場景預測預警、閉環處置智能APP和末端感知大數據處理中心,已在智慧消防、智能交通等「十大社會末梢治理」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北塔區、新邵縣、綏寧縣分別構建的「微網格末端感知系統」,具有矛盾糾紛隨時報、安全隱患隨時拍、治安聯防隨時巡等強大功能,可開展707項為民服務。

邵陽市還在全國首創「一村一輔警」機制,實現社會治安防控和末梢治理無縫對接。經4年多鍛造,一支素質過硬的輔警隊伍活躍在各建制村,成為「治安防範組織員」「矛盾糾紛調解員」「便民利民服務員」。不久前,邵陽市「一村一輔警」被列入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中。

同時,邵陽市加強「寶慶大叔」平安志願者隊伍等群眾自治組織建設,著力打造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已建立北塔區「鄉賢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及隆回縣「家風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2.3萬個,發展「寶慶大叔」平安志願者3.56萬人。近5個月,「寶慶大叔」協助摸排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57起。

「我們積極發揮村(居)民自治作用,真正實現矛盾糾紛調處由『事後處置』到『事前預防』的轉變,架起了直通末梢的社會平安橋。」邵陽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李志雄介紹,今年1至10月,該市農村刑事、治安警情發生數同比分別下降35.83%、19.59%。(記者 肖麗娟 通訊員 於四海 譚歷偉)

(責編:唐李晗、羅帥)

【來源:湖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末梢治理如何...
    末梢治理機制的不盡協調,力度的難以均衡,讓人感嘆與現代基層治理「全覆蓋、無盲區、扁平化」還有距離。  如何讓末梢治理活起來,縱有大災可以不亂,再多雜務可以不慌?這不單是讓基層一線幹部再拼命些、再努力些的問題。基層治理變革的總體視野中,應該給末梢治理更多位置,更大權重,末梢應當成為一種視角,評估治理績效取決於此,衡量民心得失要義也在此。
  • 強化法治保障 推進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
    「治大國若烹小鮮」,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法治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包含,要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這為推進法治建設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法治的期許更大。
  • 強化邊界聯防 營造平安邊界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工作要求,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創建意識、爭先意識,攻克難點、塑造亮點,紮實推進信息化條件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以「邊界聯防」手段促轄區穩定,以「嚴控」促偵查破案,忠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 強化末梢感知 推進基層治理
    今年以來,清塘鋪鎮全面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按照「一網格一群,一戶一人」的原則,在全鎮開展城鄉末端感知系統建設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積極推進視頻、微信和各種局域化智能APP的城鄉末端感知系統建設。 清塘鋪鎮加快推進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老舊小區的視頻監控點位規劃和建設安裝,進一步整合平臺,幫助學校、企業和運營商的視頻資源接入全市「雪亮工程」社會資源匯聚平臺,實現數據聯網共享。
  • 以「網際網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原標題:以「網際網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網際網路深刻地改變了社會,也會深刻地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樹立「網際網路+」思維,充分運用網際網路來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通過「網際網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人員數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門表達各自的利益訴求。
  • 以德治培育市域社會治理內生動力
    自我市創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以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德治教化組在德治教化上下功夫,切實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豐富基層社會治理精神內涵,著力提高群眾道德素養,引領形成良好社會新風尚。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社科評論|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三個價值維度
    社會治理是一種協調性的社會活動,由政府、社會組織、市場、公民等多元主體在合作的基礎上達到化解社會矛盾的目的,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善治,是對良好的或理想的社會治理狀態的描述,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徵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一種新型關係。
  • 打造社會治理的新樣板
    「五老會」調解、網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務……近幾年來,睢陽區閆集鎮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在區委和區委政法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黨建+一中心四平臺」建設為主抓手,積極學習「楓橋經驗」,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打造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閆集樣板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社區作為城市空間社會的最小單元,承載著城市居民最真實、最直接的生活體驗,也承載著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民生服務功能。」11月23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為了讓城市安全從「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不斷織密補盲、縱深融合,科大訊飛推出了治安防控體系解決方案,打造智管、效能、宜居、平安的智慧社區,構建全城域封閉、全空間覆蓋、全要素感知的立體化新型治理體系。
  • 邵陽市雙清區土壤汙染防治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報告
    一、基本情況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評估考核規定(試行)》(環辦土壤[2018]41號)以及《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指南(試行)》(環辦土壤[2017]1953號)文件要求,採取文件收集、現場調研等方式
  • 安徽市域社會治理「八駿圖」
    對於我省創新推動平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經驗成效,特別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安徽實踐,安徽法制報進行了「全景式」報導。跟著長安皖韻的腳步 ,看看安徽法制報報導了哪八個市,以及這八市各有怎樣的亮點、特色吧。
  • 創新社會治理:治什麼 誰來治 怎麼治
    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2015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中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激活平安細胞 築牢平安之基 守護平安高新
    ,紮實推進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全區治安環境、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人民安居樂業。、1次政法平安建設宣傳暨考核工作會,研究審議,出臺方案,優化部署,逐一明確任務目標、責任單位、工作時限和考核標準,壓實責任,確保政法平安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落細。
  • 鄉鎮社會治理機制創新研究
    社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其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創造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1.1.1.
  • 郭聲琨在人民日報撰文: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和專項治理相結合,發揮好自治、法治、德治和科技作用,處理好維穩與維權、打擊與保護、從嚴與從寬、公正與效率、管理與服務的關係,使社會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二)完善工作格局,增強平安中國建設協同性。
  • 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皖浙毗鄰五市「抱團」成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聯盟
    中國長安網訊皖浙毗鄰的黃山、宣城、杭州、湖州、衢州5市建設平安邊界論壇暨第十四次聯席會議近日在黃山市歙縣召開,發出共建五市社會治理現代化聯盟的倡議,深化相互間的政策措施融合、平臺載體融合、資源力量融合、服務保障融合,推動風險隱患共防、突出問題共治、惠民便民共享、平安建設共創,構建「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社會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機統一。社會治理體系是社會治理的制度性要素安排,社會治理任務的實現端賴於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等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社會治理制度。社會治理能力是社會治理的非制度性要素安排,社會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體現社會治理能力。健全的社會治理體系、高超的社會治理能力,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基本條件,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 促進5G環境下的數據流動,構建城市動態治理體系
    這些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而湧現出的動態運行風險,已成為城市發展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韌性城市」的建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