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區閆集鎮張樓村兩位村民因管道排水問題多次發生磨擦,眼看一場大的流血衝突事件就要發生。入村走訪的派出所民警獲悉此事後,聯動鎮村幹部、民調組織「五老會」成員一起展開調解,經過十餘次的往返奔波,實地丈量測界,雙方認識到了各自的錯誤,握手言和。
「五老會」調解、網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務……近幾年來,睢陽區閆集鎮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在區委和區委政法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黨建+一中心四平臺」建設為主抓手,積極學習「楓橋經驗」,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打造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閆集樣板」,讓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一個老上訪戶的「華麗轉身」
11月27日,初冬的陽光帶著些許溫暖灑向大地。陽光下,微風吹拂的碧綠麥田,猶如一張翠毯伸向遠方。
正在睢陽區產業集聚區一工廠打工的閆集鎮洪莊村村民張秀玲心勁很足,正神情專注於手中的活兒。她說:「俺天天來上班,一天也捨不得耽誤,少幹一天就少掙一二百塊錢!」
殊不知,現在的張秀玲與兩年前相比判若兩人。變化從何而來?原來,張秀玲與同村鄰居發生宅基地糾紛,斷斷續續上訪十多年。雖經多次多輪調解,但張秀玲的疑慮始終沒有消除,這期間,她不顧勞動致富,東奔西走上訪佔據她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生活窘迫的她看啥啥都不順眼,思想極為偏激。
2018年以來,閆集鎮黨委、鎮政府著眼於平安創建實情,著力完善打造「黨建+一中心四平臺」,推進建設村級網格化綜治服務體系,各村除配足配強村幹部外,還配備村級事務網格長、網格員,建立健全鎮村兩級責權明晰、反饋暢通、互動呼應的網格化長效管理服務運行機制。
這樣以來,對村內矛盾糾紛負有一線排查、化解責任的村組幹部及網格員主動將張秀玲這一疑難上訪糾紛上報「黨建+一中心四平臺」,尋求多元聯動化解。村內民調組織「五老會」中老黨員、老幹部等從鄰裡和睦、德潤民心的角度勸導張秀玲,儘可能緩解其偏激思想,同時對另一方當事人進行法理宣教。
在集中梳理轄區內疑難信訪糾紛時,閆集鎮黨委書記劉偉開門約訪,又在辦公室與張秀玲進行了一次法理情理交融的深入長談,找出了這起疑難糾紛的癥結所在,並以法治為出發點,召集綜治辦、土地所、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門實地勘測、調查。
經過綜合調處,張秀玲這一疑難糾紛得一圓滿化解。心結被打開後,張秀玲臉上重現笑容,她表示堅決停訪息訪。在綜治人員的介紹下,張秀玲進入距家不遠的產業集聚區打工,每月收入6000多元。
一心撲在家庭致富上的張秀玲,滿懷欣慰和感激之情製作了一面「盡心竭力辦實事、一心一意為人民」的錦旗,送到閆集鎮政府幹部手中。
從一個老上訪戶到生產致富的典型,張秀玲的「華麗轉身」是閆集鎮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一個剪影。
法者,治之端也。近年來,閆集鎮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則,不斷凝聚基層治理工作合力,推動解決影響基層社會穩定的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加速形成了黨組織領導下的村(社區)自治、法治、德治建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該鎮高度重視人民調解隊伍建設,全鎮共選聘由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老代表和老軍人組成的「五老會」調解員137人,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調解室,每年給予充足經費保障。今年以來,成功調解村民矛盾糾紛305件,得到群眾高度認可;健全完善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建設,強化行政調解作用,對於一些疑難問題和政策性熱點難題村中調解不了的,鎮信訪辦聯合有關職能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現場辦公一站式解決。今年以來,共召開聯席會議8次,順利解決了村民在宅基地糾紛、土地確權、村中幹群矛盾等方面的問題12件;投入25萬元打造「五星級」規範化司法所,辦公面積達220平方米,設人民調解室、公共法律服務大廳、社區矯正宣告室、安置幫教室、黨建室、檔案室、視頻會議室、法律援助室等12個功能室,共有工作人員7人。今年以來,共調解案件60餘件,調解成功率達96%,辦理法律服務案件14件,無一例民轉刑案件發生。
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級聯動,真正使閆集鎮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現在我辦公室門前經常靜悄悄的,以前三五成群信訪的情形不見了。」劉偉感慨地說。
紮緊看家護院的「平安籬笆」
現如今,每當夜幕降臨,由綜治辦牽頭、派出所指導,由村組幹部、民輔警組成的鄉村義務巡邏隊,便開始穿村流動巡邏,成為守護鄉村萬家燈火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看家護院的「流動哨」。
為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閆集鎮還數網並用,投資70萬元建成了雪亮工程、藍天衛士、平安家園、視頻會議等四大現代化網絡體系,安裝監控攝像頭226個,整合村民、商戶、企業攝像頭355個,基本實現了所有自然村重點區域、重點胡同網絡全覆蓋;建立健全了網格化管理體系,全鎮劃分65個網格,確定65個網格員,163個志願者服務崗,建立平安建設和網格員工作兩個微信群,建立了定期發布通知和統一指揮機制,實現了全鎮社會治理「點、線、面」全覆蓋,構建了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
該鎮充分發揮派出所保一方平安的重要作用,統籌線上技防監控和線下治安巡邏兩方面資源,派出所警務指揮中心併網監控探頭137個,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全面監控,並配備警車2輛、治安巡邏警用摩託車27輛。民警將轄區分為四個片區,由專職巡邏隊堅持白天晚上在街面巡邏,特別是加大了夜間巡邏的時長,強化了到集鎮、村組巡邏的頻次,白天見警車,晚上見警燈,提高見警率,增加群眾安全感,有力地震懾了各類違法犯罪,消除了各類不穩定因素。巡邏隊員還通過走訪座談,排查轄區內不安定因素,防止出現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閆集派出所民警高懸打防利劍,全力推進電動車、農用物資盜竊案偵辦工作,為鄉村平安助力護航。他們以「深挖帶破、追贓降損」為主攻方向,嚴打嚴防流竄盜竊、農村電信詐騙犯罪,用堅實臂膀和嚴密防範捂緊群眾的錢袋子,努力斬斷盜竊、電詐黑手。今年以來,該所民警已抓獲盜竊電動車嫌疑人14名,帶破此類案件20多起,抓獲電詐違法及犯罪嫌疑人30多名。
在「三治融合」模式的探索引導下,派出所還紮實推進數字警務建設,聯合鎮村幹部實時採集各村組、種植養殖基地、轄區企業流動人員信息,及時開展上門走訪服務,即時拓建區域電子防控圈,並將其納入社區警務、派出所警務平臺數據信息,構織靜態防線,編織數位化「平安籬笆」。當前,該鎮各村電子靜態線布點與拓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鎮村幹部和民警用一線奔忙的身影無聲傳遞和匯聚著鄉村平安創建正能量。
打通服務民生的「最後一米」
民生為本,服務為先。閆集鎮打通服務民生的「最後一米」,堅持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更加充實。
該鎮高標準建設了便民服務大廳,設置了群眾休息區和服務區,設立綜合服務、紅色代辦、軍人事務、法律服務、民政、信訪、農業、工會等8個便民服務窗口和1個志願者服務站,對服務窗口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為群眾提供服務事項63項,真正實現「一站式」微笑服務,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趟」。
他們將「12345」馬上辦便民服務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規範工單受理交辦、承辦、辦結流程,建立協調處理機制,嚴格落實部門主體責任和村屬地責任,嚴格督導問責,確保「急件日回復、難件限時結」。特別是今年以來,該鎮以「黨建+一中心四平臺」試點建設為契機,全面推動便民服務網格化、智能化建設,推動熱線辦理質量效率再上新臺階。今年年初,在嚴峻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閆集鎮持續加強「12345」馬上辦便民服務熱線建設,真正做到「封村不封聯繫、隔離不隔服務」,實行嚴格的熱線辦理責任到人制度,確保每個工單都立即辦、馬上辦、及時辦。截至目前,共結辦工單163件,全部實現了即時辦結,群眾滿意率保持在100%。
該鎮充分發揮四大網絡體系和網格化管理機制在疫情防控、秸稈禁燒、治安巡邏、「雙違」治理、信訪矛盾化解等工作中的作用,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市場所、環攻辦、安全生產辦、「雙違」辦、土地所等執法力量,成立了聯合指揮中心,實行併網運行,統一指揮,聯合執法,實現了防控零疏漏、禁燒零火點、平安零死角、「雙違」零發生、信訪零目標,全鎮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派出所還開展惠民政策,在身份證辦理時,民警將各自轄區內80以上老人的證件親自送到老人家中,讓民警、幹部多跑路,老人、群眾少跑路。
閆集鎮地處城鄉接合部,把守商丘城市南大門,轄區總人口6.4萬人,睢陽區產業集聚區位於轄區內,是全市工業強鎮。社會治理現代化,也讓閆集鎮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齊頭並進。2019年,全鎮完成經濟總產值40.75億元,全年實現稅收收入1.02億元。由於工作成效突出,閆集派出所所長劉濤被推薦為「全省最美基層民警」候選人,4名民警受到市、區公安機關表彰,閆集司法所被授予全省「五星級」規範化司法所。
劉偉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我們閆集鎮張菜園村是淮海戰役總前委所在地,也是渡江戰役總前委的誕生地,基於這些優勢,我們決心以『黨建+一中心四平臺』建設為中軸,以『三治融合』為動力,全面叫響『魅力強鎮·紅色閆集』品牌名片,圍繞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的平安創建新模式!」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睢陽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廣瑜告訴記者:「今年11月16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通過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和服務機制,閆集鎮織牢了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的社會治理和便民服務網絡體系,全面提升了基層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能力,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平安,初步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最多跑一次』的目標任務,打造了閆集治理的新樣板,得到了上級高度認可,更是得到了群眾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