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系列人才培育計劃打造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新樣板

2021-01-09 北京海澱

10月22日,中關村創業大廈多功能廳星光熠熠,上地街道「數字賦能、築夢未來」未來青年人才培育計劃發布活動在這裡舉行。上地街道黨工委書記畢淑琴介紹:「未來,上地街道將聚焦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整合各方資源、搭建有效平臺,集聚國際化人才,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傳承創新工匠精神,培育未來青年人才,攜手共進,築夢前行!」

活動當天,中關村科學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未來青年人才培育計劃》《未來青年創業領袖(潛力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中關村科學城(上地)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共建聯盟倡議》正式發布,主辦方還舉行了上地學區第三屆科技節啟動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

引智聚才突出國際人才社區建設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為打造引智、引才、引項目的思想交流、人才匯聚、諮詢服務、公共配套和影響力品牌活動的策源地和引領地的中關村科學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將依託中關村發展大廈入口兩側配套空間,結合現有建築特點,通過規劃、設計、布置,將原有空間升級改造為高端國際人才和高端思想匯聚交流場所,形成引智、引才的思想交流氛圍,突出國際人才社區建設背景。通過舉辦沙龍、對話,形成品牌影響力;打造線上線下綜合服務平臺,以八種功能定位、全域合一服務體系,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區工商聯上地商會會長顧小鋒宣讀了《中關村科學城(上地)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共建倡議》,提出「秉承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的東風,上地地區築巢引鳳,尊才尚賢,營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開放包容的國際人才建設氛圍,以更加博大的胸懷和高瞻遠矚的謀劃,為吸引國際一流人才到上地來海澱創新創業搭建良好的承載平臺,共同推動把上地國際人才社區打造成為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新高地、新樣板。」

校企攜手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教育名片

活動中,由中關村軟體園、北京市留學生海澱創業園、聯想公司、北京銀行、貝殼等5家企業聯合發布《未來青年人才培育計劃》。隨著《未來青年人才培育計劃》的籤署,今後,作為「上地學區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實踐基地」的14家科技企業將與上地地區中小學展開緊密合作,發揮上地地區高新科技企業資源優勢,共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未來城市的青年領袖。

目前,上地學區涵蓋中學4所、小學5所、幼兒園6所,教育培養著1.6萬餘名學生。「在教育治理體系下,如何打通基礎教育與科技企業的通道,以一流的企業帶動一流的教育,以一流的教育服務一流的企業,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畢淑琴說。

在此次活動上,上地學區校企合作共建暨第三屆科技節正式啟動。畢淑琴告訴記者,第三屆科技節將實現「五個一」的目標,即企業家為學生講一堂課,企業為學生設立開放日一次,企業為學生設一名科技企業導師,企業與學校開展一次共建活動,企業與學區、學校合力研發一項園區課程。

上地學區管理中心主任林子敬介紹,活動將貫穿一個學年,以「一條主線,雙向互動」的方式,帶領學生直觀了解民族科技企業文化、發展歷程、技術產業現狀和未來人才需求,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這張「上地學區科技矽谷教育新名片」必將引領「強國一代」使自己的青春奮鬥和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服務護航孵化優質創新創業項目

活動當天,由海澱創業園主推的《未來青年創業領袖(潛力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也正式發布。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澱創業園將通過3年時間,依託完善的孵化服務體系和完整的孵化鏈條,孵化培育出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質創新創業項目。

面對上地沃土上,擁有核心技術、掌握關鍵資源、具有競爭優勢、具備高成長性的創新創業人才和企業,海澱創業園負責人說:「我們將推出『資金、人才、市場、產業、品牌、輔導』6方面舉措和近100項服務內容,整合政府、企業、產業鏈、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科技中介、主流媒體等多方資源,孵化潛力獨角獸企業,培育出青年創業領袖,積極助力中關村科學城、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未來青年創業領袖(潛力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中提到,海澱創業園未來將培育100家「金種子」企業,培育50家年收入千萬、估值億元的「新銳」企業,培育15家「潛力獨角獸」企業。

未來,上地將通過一系列人才培育計劃,形成精英人才梯隊建設、精英人才薈萃的良好態勢,彰顯精英人才新作為新擔當,再繪數字經濟集聚地、創新創業引領地發展新篇章。

相關焦點

  • 北京建國際人才社區 進一步優化「一核兩軸四區域」
    國際人才社區  加快建設朝陽望京、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石景山首鋼、通州、順義、懷柔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8個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努力營造「類海外」環境,持續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業務,獲得在華永久居留權的外籍高層次人才不斷增多。望京、中關村、未來科學城、新首鋼等國際人才社區紮實起步,配套政策更加完備。  關於國際人才社區,戴穎透露,目前北京正加快建設朝陽望京、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石景山首鋼、通州、順義、懷柔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8個國際人才社區。
  • 五大洲、四大洋,這裡的社區「國際範」
    去年,南京市委1號文件《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政策第十條提出,「營造開放包容的優良環境,打造國際化氛圍最佳的城市,建設國際學校和國際社區,全面提升我市社區建設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     在雙閘街道,出於亞青會、青奧會的先天良好基礎,青奧社區(籌)中外籍人士居住集中。
  • 湖南省新聯舉辦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研討...
    (1月8日,湖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舉辦了「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研討活動」。)  (活動圍繞「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主題進行研討交流。)圖片均由 任泉/攝 )  星辰在線1月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王重浪 通訊員 張衛山)1月8日,湖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在長沙市嶽麓區湖南金融中心楷林國際大廈舉辦了「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研討活動」。
  • 「四輪驅動」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有力凸顯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按照江蘇省委組織部建立健全「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部署、徐州市委組織部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的要求,鼓樓區委組織部聚焦鼓樓中心城市高品質主城區建設的實際,以發掘和培養本土人才隊伍為重點,以做大做強本土人才「基本盤」為目的,創新實施「鼓樓英才」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計劃。
  • 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④提升隊伍「含金量」 濟南力爭到2025年人才...
    「十四五」是濟南在新的起點上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極為關鍵的五年。面對時代大勢和發展大局,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帶您一起搶「鮮」了解濟南的規劃,見證濟南的發展蛻變。
  • 高新區(濱江)海創基地:打造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地
    通過「5050計劃」連續多年的實施,高新區(濱江)集聚了一大批海外精英,他們攜帶國際領先的、可迅速轉化的前沿技術落戶高新區。  高新區(濱江)通過對各種優勢資源的整合,不斷優化海創基地的硬體環境,同時不斷提升軟環境,注重對企業的服務,打造適合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  目前,海創基地設有辦事服務、社區服務、會議、展示、健身五大中心。其中,辦事服務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企業認定、政策諮詢、項目受理、政策兌現、人才落戶等日常服務。
  • 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人才吸引力提升月」啟動
    從街區規劃、服務提升、文化融入三個方面加快國際化建設光明區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區,以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目標,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人才爆發式增長,國際人才服務需求凸顯。啟動儀式上,光明區領導為首批獲得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驛站、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的單位授牌,並為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華強創意公園示範點揭牌。
  • 集聚高端人才 建設「智慧e谷」
    時光匆匆,盤點高新區(濱江)的「2012」,在引進培養和使用高端人才、推進人才與項目的結合、集聚各類專業人才方面成效明顯,國家和省千人計劃專家數再創新高;第三批「5050計劃」的實施使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項目落地;創業人才公寓的推出,解除了人才的後顧之憂。「人才強區」戰略的實施,正在成為高新區(濱江)推動「智慧e谷」建設的強大引擎。
  • 聚力精準賦能 打造互動共贏的協作新樣板
    杭州市作為對口幫扶黔東南州的東部城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幫扶政治責任,聚焦「精準賦能」,以「領跑者」的責任、「弄潮兒」的闖勁、「施工隊」的作為,助力黔東南州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樣板。
  • 享佳健康獲選「創新型企業家」培育計劃
    近日,南京市江寧區人才隊伍建設公布年度「創新型企業家培育計劃」名單,江蘇享佳健康董事長肖俊方先生榜上有名,能夠成功獲選該計劃是對企業在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上的肯定。同時,成為培育對象後,企業家也將得到市級層面各種政策支持和系統培養。
  • 中海物業服務質量全國領先,科技物管打造智慧社區
    科技物管,打造物聯網社區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中海物業採用「物聯網+社區」的方式傾力打造了以智慧社區建設為核心的「新型科技物管服務體系」,通過「基於物聯網平臺的技術解決方案」+「科技物管運行體系」+「人才體系-5321計劃」三位一體建設可持續生長的生態社區,即無處不在的網絡、統一整合的平臺、深度定製的系統、功能強大的終端、高效專業的運營。
  • 人才「虹吸效應」的樣本 升級超級區域的「亦莊製造」
    作為城南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亦莊獨佔京津發展軸核心位置,連接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京新機場,這個首都經濟的新引擎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 在高新科技產業及高端人才的「虹吸效應」下,亦莊作為超級區域如何尋找下一個增長引擎?
  •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 "聚才引智"助力追趕超越
    「三年計劃」按照:「高端求才、海外聚才、校際引才」的工作思路,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開放的政策引領人才,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形成重點學科鞏固人才高地、一般學科搶佔人才高地、弱勢學科突破人才匱乏瓶頸的良好局面。「三年計劃」人才新政與其配套的一系列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陸續出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同時吸引了一批高水平領軍人才、專家、教授。
  • 濰坊: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智慧引擎」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濰坊市聚焦提升人才工作的首位度、集聚度、貢獻度,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質效,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構築區域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創謀機制,讓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來濰坊市將人才制度改革創新攻堅作為提升招引質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
  • 電解質|「人才淨流入」的濱州經驗:打造人才吸引「強磁場」 引得...
    山東省濱州市提供了很好的「樣板」:招才引智、以智興城,通過「打造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用好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城市」,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人才支撐。近年來,濱州通過抓實「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簡稱「三進」工程),加速人才集聚,傾力打造人才嚮往的「智者智城」,已在人才數量、隊伍質量、氛圍營造、組織機制、平臺建設等方面形成體系,並初步顯現「人才淨流入」的良好態勢。
  • 部分代表、委員:「十二五」規劃打造首都經濟圈
    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重點推進河北沿海地區、江蘇沿海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區域發展,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
  • 魯商集團「五智」產業園區培育創新生態 魯商發展啟動城市更新計劃...
    記者注意到,其中,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項目佔了大頭,而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形成新動能,正是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營造良好生態、培育新興產業一直是山東省重點關注的議題,今年6月份,山東省專題研究重點行業產業生態和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規劃情況時也提出,要通過打造製造強省「四梁八柱」產業生態和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優化和重塑產業結構,打造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的優良產業生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據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官網上公示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與老齡化應對」重點專項的立項結果顯示,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梁佩鵬參加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多模跨域生物反饋功能刺激與健康狀態調控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0YFC2007300)成功獲批。
  •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成功協辦未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討會
    》《國家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深入發展和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學前領域的落地工作,解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與教師隊伍建設滯後的問題,發揮匯聚創新優勢,利用新理念、新思路探索未來學前教育專業服務人才的培養模式,達到促進數智化時代學前教育的發展的願景。
  • 跨界·創新·無限,「音創未來:跨界人才與產業繁榮國際論壇」在...
    論壇雲集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海內外近500位頂尖音樂人才、音樂從業者、專家學者、行業夥伴等,共同就未來藝術人才的培養方向、產業繁榮發展新途徑、中國青少年文化認同構建與文化自信提升等主題,展開了前瞻性的思考與探討。本屆論壇中,全新研究成果——《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正式發布,第三屆國際青少年音創未來人才計劃震撼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