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2021-01-12 澎湃新聞
「四輪驅動」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2021-01-11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當前,鼓樓區正處在老工業基地振興、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推動鼓樓區高質量發展亟需培育一批能夠引領創新發展的行業人才隊伍。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有力凸顯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按照江蘇省委組織部建立健全「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部署、徐州市委組織部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的要求,鼓樓區委組織部聚焦鼓樓中心城市高品質主城區建設的實際,以發掘和培養本土人才隊伍為重點,以做大做強本土人才「基本盤」為目的,創新實施「鼓樓英才」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計劃。

完善機制

優化頂層設計

根據市委、市政府「1+N」人才政策體系,結合鼓樓區《關於加快建設人才強區的意見》《鼓樓區創新型企業(園區)人才引進培育計劃實施辦法》等文件,制定出臺《關於加快「鼓樓英才」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徐鼓委發〔2020〕38號),從總體要求、重點工作、政策保障、組織領導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今後人才工作任務,在做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將本土人才培養納入重點培養計劃,為鼓樓區創新人才發展制定了「路線圖」。

明確職責

凝聚最大活力

鼓樓區委組織部牽頭,充分調動區委統戰部、區經發局、人社局、科技局、統計局、衛健委、教育局、民政局、區工商聯、區婦聯、團區委等多家單位積極性,結合工作實際,首次提出分行業、分領域著重培育9大人才隊伍,即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隊伍、新時代創新型企業家、名優骨幹教師隊伍建設、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社會工作者隊伍、「巾幗」人才隊伍、高技能人才隊伍、鄉土人才隊伍、黨外人才隊伍。力爭3至5年培育1000名左右專業過硬,能夠引領創新發展行業人才,進行精準培育。

政策保障

激發人才活力

加大人才資金投入,設立5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繼續實施《鼓樓區創新型企業(園區)人才引進培育計劃實施辦法》,同時鼓勵行業主管部門根據人才隊伍建設需要,會同組織部門,制定人才隊伍激勵和服務政策;突出價值引領,組織「鼓樓英才」創新創業培訓班,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強化政治吸納,優先發展政治立場堅定的各類人才入黨,提名「兩代表一委員」。健全人才評價標準,支持用人單位結合自身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自主評價科技人才,促進人才評價與培養、使用、激勵相銜接。

強化組織

構建發展格局

進一步強化「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格局,把人才工作擺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優先位置去謀劃、去推動。充分發揮示範導向作用,加大入庫優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人才發展的輿論氛圍,形成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的社會環境。推進人才信息化建設,完善人才信息網絡和資料庫。加強人才工作者隊伍建設,統一思想認識,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2020年,鼓樓區引進立足全區、創新突破的高層次人才14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引領產業轉型的優秀新時代企業家40名;培養德才兼備、勇於創新、精幹高效的名優骨幹教師25人;培養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衛生健康人才30人;培養安心紮根基層、服務一線的社會人才工作者30名;推選立足崗位、創業創新的「巾幗」人才10人;培養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逾30人;發掘和培育10名鄉土人才;吸納素質優良、代表性強、充滿活力的黨外代表人士15人。

來源:學習強國

原標題:《「四輪驅動」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龍華區人才集聚「磁場」效應凸顯
    近年來,龍華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出「龍舞華章計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努力構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良好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吸引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走進龍華、紮根龍華。  截至2020年底,龍華區人才總量已達80萬人。人才的加速集聚,為龍華創新發展、打造「創新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撐。
  • ...聚焦「高精尖缺」、面向經濟主戰場打造博士後人才集聚「強磁場」
    近年來,江蘇省以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為核心,不斷完善博士後工作體制機制,博士後人才集聚培養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省建成省級以上博士後載體1461個、累計招收2.4萬人、在站8003人,站均招收17人。2019年,江蘇新當選兩院院士中具有該省博士後經歷的,佔比33.33%,創歷史新高。
  • 打造人才集聚的「青浦磁場」 築巢引鳳
    位於上海青浦的玉蘭清苑人才公寓租客小房對東方網記者說,「能住這兒,都要感謝青浦貼心的人才政策,讓我們這些身在異鄉的『打工人』倍感溫暖。」在人才快速流動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來人」更難。早在2017年,青浦區委區政府就印發了《青浦區人才公寓供應實施辦法(試行)》,著重緩解引進人才的階段性居住困難。
  • 築巢引鳳 打造人才集聚的「青浦磁場」
    位於上海青浦的玉蘭清苑人才公寓租客小房對東方網記者說,「能住這兒,都要感謝青浦貼心的人才政策,讓我們這些身在異鄉的『打工人』倍感溫暖。」圖片說明: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在人才快速流動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來人」更難。
  • 電解質|「人才淨流入」的濱州經驗:打造人才吸引「強磁場」 引得...
    山東省濱州市提供了很好的「樣板」:招才引智、以智興城,通過「打造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用好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城市」,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人才支撐。近年來,濱州通過抓實「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簡稱「三進」工程),加速人才集聚,傾力打造人才嚮往的「智者智城」,已在人才數量、隊伍質量、氛圍營造、組織機制、平臺建設等方面形成體系,並初步顯現「人才淨流入」的良好態勢。
  • 臨報頭條|臨沂經開區:打造人才「強磁場」賦能打擂攻堅
    項目是第一載體,人才是第一資源。圍繞支柱產業引人才,為人才搭建成長舞臺,搞活激勵機制育人才,做優服務環境留人才……開發區牢固樹立人才為先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做好人才大文章,目前形成了以產業為導向、具有園區特色的人才引進培育和政企校合作體系,推動了人才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圍繞產業引人才。
  • 徐立毅在科技創新人才座談會上強調 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 以...
    徐立毅在科技創新人才座談會上強調 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 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0-11-30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象山大目灣:運動、雙創、康旅 人才集聚的強磁場 - 寧波晚報•...
    A.青年創新創業人才集聚    《大目灣河姆渡工業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區域運營總部》項目協議在上月底剛剛籤訂。這個平臺類似於工業行業的「阿里巴巴」,在象山大目灣設立區域運營總部,為本地及周邊地區的智能化製造企業、倉儲物流企業以及相關商貿企業與行業下遊客戶群體之間建設數字設施的物聯網系統。計劃在該項目運營5年內,引進運營和研發等專業人才1000人以上,實現產值100億。
  • 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麻城打造人才集聚「窪地」
    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麻城打造人才集聚「窪地」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9日 09:22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9日電 (萬永莊 陳少良 朱光波)「市委組織部領導親自到我們單位慰問,為我提供人才公寓,兌現落實人才引進的各項優惠政策。」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我市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我市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 2021-01-10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亞已形成人才聚集的「強力磁場」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兩年多來,三亞以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為主要抓手,深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堅持人才培養和引進「雙輪驅動」,加強各類載體建設,紮實做好人才服務,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為三亞打造自貿港建設新標杆提供人才保障。
  •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與強磁場科學中心
    1982年,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將第三研究室的學科方向由聚變裝置的磁體設計和研製轉向強磁場實驗室高場磁體的設計和研製。高秉鈞研究員建成了20T的穩態混合磁體,後來他應邀到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工作,與當時的實驗室主任Hans一起提出了新的Bitter磁體方案,獲得了世界上最高的45T穩態混合磁體。
  • 武漢打造吸引外商投資強磁場
    作為聯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武漢正圍繞優勢產業,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領軍企業,使更多國際化高端產業在武漢集聚。 為促進國際化大武漢建設,加強我市與各國(地區)在投資、貿易等方面的合作,5月28日至30日,我市舉辦武漢國際經貿交流合作大會。
  • 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市委、市政府以大決心、大格局、大手筆引入兩大科學裝置,深層次目標在於重塑城市創新生態、提升中山創新能力、打造中山「科技中心」。南區牢記市委、市政府的囑託,堅持謀定後動、動則必成,圍繞中山科技創新園,謀劃打造8平方公裡的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爭取對標東莞松山湖,把南區打造成中山自己的科學城。這不僅是中山重振虎威、實現高質量崛起的南區擔當,更是實現從工業之區到科技新城蛻變的南區夢想。
  • 高新區(濱江)海創基地:打造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地
    高新區(濱江)海創基地:打造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地  佔地面積304畝,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園區綠化率超過50%,坐擁錢塘江一線江景,遙望六和塔,出門即可駛入錢塘江大橋,交通非常便利……  這幢曾經的亞洲最大單體建築,從2012年設立為高新區(濱江)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物理園區開始,便成了高新企業培育加速、高端人才引進集聚的又一片樂土,一年多時間近30家創新創業企業紛紛入駐。
  • 基於神經Kalman四輪輪轂電機驅動防滑策略研究
    Kalman濾波算法剔除神經網絡中隨機數據的幹擾誤差,調整神經網絡的閾值和權值,獲得最優識別滑轉率和控制策略,改進後的神經Kalman算法能夠識別當前路面最優滑轉率,並結合四輪輪轂電機驅動轉速易於獲得,直接橫擺力矩有效控制的優點,對車輪力矩進行最優控制。仿真結果表明:神經Kalman能夠較好識別當前路面最優滑轉率,神經Kalman同時對四輪輪轂電機直接橫擺力矩最優控制,提高車輛驅動防滑能力。
  • 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
    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工作先進集體、創新平臺培育獲國務院點讚……2018年合肥不斷探索和實踐具有合肥特色的科技創新道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實力持續增強。一直以來,合肥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集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
  • 達茂旗 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
    在全市吹響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招商引資的號角後,達茂旗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新思路、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心無旁騖拼搏實幹、聚精會神謀劃發展,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攻堅克難、大幹快上,以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升服務能力為路徑,構建分工明確、協調聯動、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 產業強磁場釋放"錫"引力,無錫打造"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
    上午9時多,到達2020「錫望您來」無錫市第二屆高端人才招聘會現場,李俊看著早已人頭攢動的現場,不禁讚嘆道:「無錫高端才市真是火熱啊。」資料圖產業強磁場「錫」引,外地高端人才紛紛伸來「橄欖枝」。無錫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高端人才招聘會上,華虹、中科芯、威孚等80家重點企業拿出年薪超12萬元的中高端崗位1700多個,吸引了1559名高端人才前來求職,其中碩士以上學歷或副高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佔比達36%,最終378人與企業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值得一提的是,270多名求職者從北京、上海、西安、長沙等地趕來,外地求職者人數佔比達17%,再創新高。」
  • 濰坊: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智慧引擎」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濰坊市聚焦提升人才工作的首位度、集聚度、貢獻度,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質效,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構築區域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創謀機制,讓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來濰坊市將人才制度改革創新攻堅作為提升招引質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