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智庫:集聚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要素 | 三個地·理論周刊
創新要素集聚是長三角開展高層次科技創新的內在要求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首先要求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發展強調經濟增長依靠技術、人才、知識和信息等創新要素的投入,特別強調通過技術創新與組織方式的變革所帶來的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而實現經濟內生增長。
-
鄭柵潔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打造最佳創新生態 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和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部署要求,牢固樹立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鮮明導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著力打造目標明確、特色鮮明、活力迸發、良性循環的最佳創新生態,有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互補和共生共長,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為我省育新機開新局、形成新發展格局
-
人才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資本要素助推企業發展--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
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積累了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經驗,也具備了支撐人才型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條件,於2017年正式搭建了「人才+科技+資本」的創新平臺,率先創辦「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以下簡稱「人才板」),定位於服務高端人才領辦的中小企業
-
北京自貿試驗區突出科技創新,要用好人才與資本兩個要素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北京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如何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特點?今天(9月24日)下午,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必須用好人才與資本兩個要素,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推動場景落地,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制度高地與成果高地。首先,加大力度吸引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
-
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
我們將承接大科學裝置落地的東風,率先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並爭取逐步上升為市級產業平臺,儘快開啟南區科技產業集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一是高標準規劃布局。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規劃建設面積8平方公裡,涵蓋兩個大科學裝置、第二工業區、國家火炬中山南區電梯特色產業基地等平臺,將整合融資、風投、商業、教育、醫療、科研等高端配套資源,以及科研機構、企業生產、創業孵化基地、住宅區、商業區、休閒區等平臺載體,打造產業生態圈繁榮、創新要素齊聚、實現市場化配置的產業生態圈。目前,我們的概念性規劃已進入第五輪修改。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造就創新發展硬核
7月10日,第十二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首屆「蘇州科學家日」活動開幕式上,蘇州工業園區再次驚豔全場。康寧傑瑞董事長兼總裁徐霆博士榮獲第六屆「蘇州傑出人才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蘇州藥物創新研究院蔣華良院士團隊、蘇州漢天下電子有限公司楊清華博士團隊獲評蘇州市頂尖人才(團隊),邁博斯、信諾維、思必馳等入選姑蘇重大創新團隊。當下的蘇州工業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
袁家軍調研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並召開座談會:加快建設創新策源地...
16日下午,袁家軍考察了一批創新平臺和企業。在聽取科創大走廊規劃建設情況匯報時,袁家軍要求用好「多規合一」試點,加快「騰籠換鳥」,為未來產業、人才留出空間。統籌區域均衡發展,優化創新生態,實現由點的突破向系統集成轉變。他反覆強調,要圍繞人這個核心做好規劃,強化產城融合,提升公共服務,把更多人才吸附過來。
-
《人才創新的邏輯》解碼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人才創新的邏輯》這本新著,系統研討了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該書最近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苗成斌。、創新人才培育的革新之策等八個方面,較為系統地闡釋了人才、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論脈絡、實踐探索、規律遵循和革新之策。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強引領,政策扶持 近年來,經區確定了「科技創新引領經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路,高舉科技創新之旗,把科技創新擺在經區工作的核心位置。 「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幾經修改,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政策槓桿效應顯著增強,催生和帶動出了一批優質科技型企業和項目。」經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0年兌現扶持資金總額達到1220萬元,預計2021年超過2500萬元。
-
高新區(濱江)海創基地:打造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地
佔地面積304畝,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園區綠化率超過50%,坐擁錢塘江一線江景,遙望六和塔,出門即可駛入錢塘江大橋,交通非常便利…… 這幢曾經的亞洲最大單體建築,從2012年設立為高新區(濱江)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物理園區開始,便成了高新企業培育加速、高端人才引進集聚的又一片樂土,一年多時間近30家創新創業企業紛紛入駐。
-
覽要聞|《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實施方案》解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強調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
-
從工廠化到創新化蘇州工業園依靠人才引擎越跑越順
回首26年的開發建設之路,人才已成為園區的創新源泉。近年來,園區聚焦關鍵技術難題,引導科技人才潛心開展原始創新,傾力投身產業技術創新,打造創新創業的天堂,成為創新人才的「強磁場」。園區依靠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創新力來自哪裡?
-
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六安院成立
座談會上,劉建國簡要介紹了合肥研究院基本情況和相關科研成果,表示合肥研究院、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將立足雙方前期對接合作的系列成果,以此次安徽工研院六安院揭牌為契機,高標準、嚴要求推進相關科研成果在六安的轉移、落地,儘快轉化為經濟效益,全力促進六安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
-
21世紀比人才還重要的是什麼?是創新啊!
顯而易見的是2019年「百城大戰」,百餘城市先後出臺人才落戶政策,以城市為單位的競爭火熱程度前所未有,常住人口的擴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發展潛力,但還不是全部。電影中的經典問答歷歷在目: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現在問題來了,什麼比人才還重要?
-
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啟動
科技人才工程旨在圍繞履行自然資源「兩統一」等職責使命要求,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增強科技創新競爭力,有計劃地發現、培養、激勵一批在自然資源重大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重大工程實施等方面創新能力強、業績突出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科技人才工程穩定支持國家級科技創新人才,優選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
人才集聚引項目 同頻共振促發展
核心提示以人才聚項目、以項目促發展,中山不斷推動產才融合,實現高端人才集聚與重點產業發展同頻共振。3月17日,中山市創藝生化工程有限公司收到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州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
-
徐立毅會見海康威視和中電科22所客人
8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立毅會見了中電海康集團董事長、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和中電科22所所長吳健一行,雙方就推動務實合作進行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徐立毅對陳宗年一行來鄭考察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中心組:在打造「重要窗口」中 交出創新高分報表 |三個地·理論...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召開多個領域的座談會,科技創新都是貫穿其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發出了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的時代號召。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杭州歐美同學會高層次人才座談會在西湖大學順利召開
12月29日下午,由杭州歐美同學會組織的高層次人才座談會在西湖大學順利召開,10多名海歸高層次人才相聚西湖大學,為杭州「十四五」高層次人才工作建言獻策,助力杭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西湖大學黨委書記董清源介紹了西湖大學辦學情況,學校以「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為辦學定位,從培養博士研究生起步,適時開展本科生教育,發展有限特色學科,聚焦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致力於在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貢獻。
-
深圳論壇|國內外頂級專家「論見」科技與人才的創新之道
因此,「科技」「人才」「交流」成為本屆論壇的核心關鍵詞。他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探索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要素流動和融通的舉措,大灣區正在努力。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5G、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行業產生了世界級影響,科技的飛速發展對於人類與企業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本屆論壇上,約翰.斯彼克曼,胡祥,陳心穎在「科技創新構築核心競爭力」板塊中,聚焦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產業等科技前沿領域進行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