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資本要素助推企業發展--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

2020-12-03 山東新聞網

  魯網12月1日訊 「唯才是舉,思賢若渴」。當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在人才強國戰略的背景下,各省、各地市出臺了諸多扶持人才發展的政策,激發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創辦企業。但是企業的發展不僅僅需要人才、政策的支持,還需要摸準市場的脈搏,更要有資本的支撐。特別是在大資產管理的時代背景下,資本追逐人才的趨勢逐步取代了資本驅動,只有抓住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性機遇,大力推動人才資源同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培育規範市場主體,積極對接並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資源,才有助於提升人才型企業規模實力和競爭力,實現做大做強。

  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積累了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經驗,也具備了支撐人才型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條件,於2017年正式搭建了「人才+科技+資本」的創新平臺,率先創辦「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以下簡稱「人才板」),定位於服務高端人才領辦的中小企業,通過平臺的資源集聚優勢和綜合服務來助力更多人才型企業長遠發展。

  助力企業規範提升,藍海股權在行動

  人才領辦的企業大多數都是技術密集型企業,這類企業科技含量高、核心競爭力強,企業發展前景廣闊,這是人才型企業的最大優勢。但中心通過多次與人才企業的上門交流,發現這類企業普遍對資本市場知之甚少,並且規範程度不夠,經營思路較陳舊,可用的融資渠道比較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此,中心通過「掛牌第一課」、「藍海資本學院」等培訓活動,讓企業了解資本市場的功能、融資方式及工具、公司治理新理念等,來逐步提高企業規範意識。目前已累計培訓人才企業240餘家次,660餘人次,其中有不少企業反饋,原來一直專注於研發和技術,對市場開拓、規範治理以及資本市場真是了解不多,現在通過掛牌學習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原先不知道的融資工具,也意識到了規範的重要性,這對我們企業發展很有幫助!

  與此同時,中心通過一對一實地走訪調研企業的形式、座談問診的形式、賽前輔導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的給企業提出一些實操性建議。在首屆山東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的賽前準備階段,中心邀請大賽評審專家對一些符合參賽條件的企業進行了專門輔導,包括參賽材料的製作及答辯要點,答辯現場注意的事項等。最終有2家掛牌企業經中心規範輔導後在大賽中脫穎而出,企業負責人獲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稱號及相應的政策獎勵。

  伴企業共成長,讓融資更便利

  企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為了加大對人才型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中心整合梳理融資信息資源,不斷創新融資方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量身定製融資優化方案。

  海研電子(股權代碼:800449)是一家集研發、生產、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海洋設備的國產化,開發了海洋漂流觀測浮標、水下觀測器、絞車等多款拳頭產品,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等智慧財產權。掛牌後,中心實地走訪企業時了解到企業有資金需求,但是企業負責人溫總表示企業目前發展階段暫時先不考慮股權融資,溫總本人又是「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於是中心團隊根據企業的特點及需求,積極幫助其梳理融資方案,對接適合的銀行貸款產品,帶領銀行人員到企業盡調,並後續保持跟進,最終幫助企業實現純信用貸款20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需求。

  佳恩科技(股權代碼:800328)是一家專注於功率半導體晶片與器件的設計、製造和銷售,並提供相關的系統應用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企業掛牌後,中心團隊多次到企業走訪交流,與企業一直保持緊密的粘性。今年疫情期間,中心再次回訪企業時了解到企業有一定資金需求,並且對利率要求較高,希望儘可能降低財務成本。根據企業特點和需求,中心及時整合融資信息資源,利用政府給予「投貸」貼息的政策,為企業推薦介紹了該融資方式,企業負責人王總聽後非常認可,主動提出儘快對接投資平臺公司和銀行機構,中心立即帶領相關機構一同調研企業,為企業出具方案,整個過程較為順暢,最終幫企業實現融資200萬元。

  海智源(股權代碼:802123)是一家專業從事功能脂質及其微囊粉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院士工作站與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提出融資需求時表示「企業能押的東西均已辦理抵押」,在傳統融資渠道獲取資金的難度非常大。中心通過走訪調研發現企業人才團隊優勢明顯,科技實力雄厚,有一定發展前景。最終以「即墨區中小微民營企業創新創業扶持計劃」可轉債投資的方式向企業投資500萬元,幫助企業緩解了融資難題。中心在幫助企業獲得融資的同時,積極發揮藍海基金工場的聚合作用,注重投債、債投、投貸等新模式的綜合運用。疫情期間,經中心、藍海基金工場的撮合和「扶持計劃」前期盡調規範,在藍海基金工場註冊的股權投資機構又對該企業進行了1900萬的股權投資。此次融資後,海智源將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步伐。

  中心牢固樹立「伴企業共成長,讓融資更便利」兩大理念,積極探索豐富融資服務手段,提供路演、估值、商業計劃書撰寫、股權激勵方案設計、股份制改制、併購、可轉債、銀行融資以及股權投融資對接等服務。截至目前,已為16家「人才板」企業實現多元化融資共計1.4億元。

  構建政企橋接體系,打通政策擴散渠道

  中心一項重要功能定位就是「打造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應用平臺」,為了坐實這一平臺,中心積極暢通渠道,構建政企橋接體系。承辦過各類政府主導的大賽、論壇、培訓等活動,為政府部門提供政策宣講平臺,打通政策擴散渠道。針對「人才板」企業,中心結合企業需求,聯合組織部、人社局等部門舉辦人才政策宣講會,加大人才政策的宣傳力度,讓企業及時了解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推進政策落地見效。另一方面,中心與市政管辦合作設立「藍海掛牌企業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根據掛牌企業訴求,幫助對接行政審批部門,目前已為民營企業落實解決用地、辦證、開戶、外匯等30多項困難。中心累計梳理各類政策90多條,共計為40多家企業解決了勞務用工問題,累計為企業節省成本600多萬元,獲得各類補貼獎勵共計900萬元。

  對於「人才板」未來的規劃,中心一方面還是要逐步提高相應的門檻,聚集更多的優質企業,立足企業自身特點,培育上市企業後備軍,積極探討對接「科創板」。另一方面,還是要進一步完善融資產品種類,提升人才板企業融資成果。最後,還要充分藉助中心平臺資源聚集的優勢,為企業積極對接市場資源,不斷提升企業的業績,為實現融資和未來上市夯實基礎!

  伴企業,共成長,2020年我們繼續同行!(本網記者)

相關焦點

  • 徐立毅在科技創新人才座談會上強調 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 以...
    企業科技創新關注什麼、需要什麼?11月3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立毅主持召開科技創新人才座談會,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以數位化為引領,圍繞產業鏈完善創新鏈,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人才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著力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的科創功能,走好具有鄭州特色的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路子。
  • 北京自貿試驗區突出科技創新,要用好人才與資本兩個要素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北京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如何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特點?今天(9月24日)下午,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必須用好人才與資本兩個要素,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推動場景落地,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制度高地與成果高地。首先,加大力度吸引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
  •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內涵、要素與發展方向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由高校與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政府等創新主體構成,包括創新人才、關鍵技術、創新資本、基礎設施、專業服務與創新文化等要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模式有政府主導型、市場導向型、大學驅動型、企業引領型、綜合發展型等,具體由該地區的研發優勢與產業特點決定。
  • 創業板「十年之功」 為企業創新注入資本動能
    自設立以來,創業板便肩負著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成長創新型企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重要使命。  十年間,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登陸創業板,藉助資本市場力量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歷經十載,創業板已經成為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要集聚地。
  •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難?資本這樣為醫藥企業破題
    醫藥生物行業與資本市場在這裡唱響了成果轉化與風險投資互動「好聲音」。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眾多生物醫藥公司茁壯成長,從行業的參與者、跟隨者,走向挑戰者、引領者,乃至於行業的佼佼者,邁瑞醫療、華大基因正是其中的代表者。資本為創新插上翅膀2018年登陸中國資本市場的邁瑞醫療,依然算是創業板的「新生」,但是其後來居上的態勢早已受到資本市場各方的關注和青睞。
  • 深圳論壇|國內外頂級專家「論見」科技與人才的創新之道
    、有才天下創始人戴科彬、雲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等海內外演講嘉賓,通過「科技創新與管理」與「人才成長與發展」兩個方面的探討,聚焦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生物醫藥等科技前沿領域,共同尋求在新形勢下,科技與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之道。
  • 德州市用實招硬招破解人才、平臺、資金瓶頸,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德州市深入推進科教體制改革攻堅,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出臺政策吸引人才力促科研成果轉化,搭建平臺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質量,強化金融支撐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前不久,還印發了《德州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圍繞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方面出臺相關配套意見,為打造"活力德州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2020-08-12 0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造就創新發展硬核
    康寧傑瑞董事長兼總裁徐霆博士榮獲第六屆「蘇州傑出人才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蘇州藥物創新研究院蔣華良院士團隊、蘇州漢天下電子有限公司楊清華博士團隊獲評蘇州市頂尖人才(團隊),邁博斯、信諾維、思必馳等入選姑蘇重大創新團隊。當下的蘇州工業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 湖南召開創新型省份建設院士諮詢會 以創新驅動湖南高質量發展
    上個月,科技部正式批覆同意湖南建設創新型省份,要求我省以此為抓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力爭在2020年前率先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創新發展放在新發展理念的首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當前,湖南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
  • 長三角智庫:集聚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要素 | 三個地·理論周刊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已然成為我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重大課題。新增長理論認為,知識和人力資本等創新要素的集聚、積累與溢出是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長三角地區,要通過加快集聚創新要素來推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以更好地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發展格局構建。
  • 上海國際集團: 創新賦能 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背後的「秘訣」,在於創新。近年來,上海國際集團認真貫徹落實「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面有新探索、在服務重大國家戰略方面有新作為、在加強國企黨建方面有新成效」要求,在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管理「雙輪驅動」戰略引領下全面推進轉型升級,持續強化國有資本的引導力、控制力和競爭力,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2019甘肅創新驅動答卷:科技創新 跑出「加速度」
    2019年,全省科技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圍繞全省中心工作,發揮蘭州白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平臺帶動作用,突出推進脫貧攻堅和發展十大生態產業兩大主題,主動服務各行各地,深耕科技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移轉化,著力「集聚、整合、激活、撬動」創新資源,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增加高水平科技創新供給,構築發展新優勢,打造發展新空間,科技創新對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持續增強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陳如桂說,深圳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通過深化深港澳緊密合作,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全面提升創新的國際化水平,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創新發展的能級。   陳如桂表示,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最迫切的是要破除創新要素便捷流動的障礙。
  • 創新引領發展和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作用分析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軟基礎設施上精準發力,在創業孵化鏈條、技術轉移鏈條、科技金融鏈條、人才服務鏈條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因此要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連續三年舉辦中韓創新大賽,推進中韓創新合作縱深發展,韓國城建設初見成效;獲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3人,設立博士後站6個,引進博士後30人,完成課題200多個……回顧「十三五」以來,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 創新樞紐——新時代城市創新發展的引擎
    城市群成為全球高端要素競爭的主戰場,中國版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快速發展,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逐漸形成創新引領的區域產業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作為長三角區域的全球城市——上海,正在全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創中心,逐漸形成以張江國際科學城為核心,以張江-臨港「南北科技創新走廊」、G60科創走廊為兩翼,以蘇州、湖州、杭州、蕪湖、合肥等為重要承載區的世界級科技創新大走廊。
  • 寧夏:引領民營企業邁開創新的腳步
    新華社銀川11月20日電題:寧夏:引領民營企業邁開創新的腳步新華社記者陳曉虎、於瑤為破解創新不足、發展不足的短板,找準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點,寧夏舉全區之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鼓勵民營企業在創新大潮中唱主角。
  • 科技創新開啟國家發展新徵程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長期以來,「引進—落後—再引進」的創新模式致使我國一直處於技術附庸的窘境,亦步亦趨、受制於人的創新特徵嚴重阻礙了我國關鍵核心領域技術水平的提升。為此,我國應在緊跟世界科技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在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實施「非對稱」性趕超措施,爭取實現前沿突破,搶佔國際核心技術制高點。
  • 德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德陽轉型發展新動力的意見》《德陽市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改革工作方案》《德陽市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專項改革實施方案》《關於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技術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