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引領民營企業邁開創新的腳步

2020-12-05 百家號

新華社銀川11月20日電題:寧夏:引領民營企業邁開創新的腳步

新華社記者陳曉虎、於瑤

為破解創新不足、發展不足的短板,找準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點,寧夏舉全區之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鼓勵民營企業在創新大潮中唱主角。當地不少民營企業逐漸從過度依賴資源、高汙染、高耗能的粗放型發展路徑中走出來,一批企業創新成果轉換成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小標題)多維施策為創新

「生產氨綸所需原料來自一路之隔的中石化長城能源化工(寧夏)公司,我們兩家一個幹紡織,一個幹煤化工,卻是上下遊關係。」寧夏泰和新材公司總經理王超說。

「泰和新材」巧妙拉長了煤化工的產業鏈條,有些研發產品還填補了行業空白。近年來,這樣的企業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引進孵化了一批,而且通過創新引領,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現代紡織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愈加突出。

以新發展理念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寧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核心。去年9月,寧夏出臺「創新驅動30條」,從產業創新、科技創新、開放創新、人才創新、機制創新等5個方面部署創新驅動,打造風生水起的創新創業生態。

「去年開始,寧夏啟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專項,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領域,支持企業實施重大技術突破。」自治區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處長王紅梅說,兩年共安排資金1.2億元,支持裝備製造、新材料、大數據等18個重點項目。

記者採訪發現,與以往「撒胡椒麵」的支持方式不同,寧夏現在圍繞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對有技術優勢的企業連續支持,使企業快速進步,在重點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力爭達到領先水平。

從產業前端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到能力建設的產業創新平臺,再到營造政策環境和創新創業服務,寧夏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今年安排創新驅動戰略資金近30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科技創新資金9.8億元,同比增長100%。制定的122項重點任務全部啟動,謀創新、抓人才、求發展的氛圍日漸濃厚。

(小標題)背水一戰搞創新

在石嘴山市惠農區記者走進一片廠區,看不到廢渣、廢水,也聞不到異味。「廢水回收製取氯化銨、氯化鈉,廢渣製取工業純鹼,廢氣回收生產氨水。」寧夏日盛集團副總經理徐健說,企業已把過去排掉的全部變廢為寶。

很難想像,這家生產規模、環保工藝目前位於業界前列的ADC發泡劑生產企業,10年前卻因嚴重汙染被媒體曝光,瀕臨死亡。

「ADC發泡劑生產中的汙染處理是世界難題。面對生死抉擇,我們背水一戰搞創新。」寧夏日盛集團技術中心主任趙現營說,那些日子連夢裡都在做試驗,只想攻克「母液廢水」處理。

十年磨一劍,向死而後生。寧夏日盛集團規模效益、環保優勢愈加顯現,還與國際業界老牌公司合作,將廢棄的老廠重新改造,生產更高端的產品。

有類似經歷的企業,寧夏還有不少。比如從15年前資金斷鏈、人員流失、險些倒閉,如今成為世界控制閥專業生產廠家的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在近60年間幾經沉浮,腳踏實地通過創新闖出一片天地。

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常佔東說,在不斷創新中企業實現高中低端產品全覆蓋,特別是改變了高端控制閥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寧夏雖地處經濟欠發達內陸地區,但一些企業不甘落後,面對資源短缺、資金不足等困難,不斷研發、負重起跳,以創新求發展。

(小標題)提振信心再創新

今年以來,寧夏大力實施產業重大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型企業培育、科技金融創新、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五大科技行動」,為企業創新提供支撐和保障,引領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2004年創業以來,寧夏維爾鑄造公司從「配角」小公司成長為科技型領軍企業。公司董事長王曉寧告訴記者,企業成功的秘密是:「以每年不低於銷售收入8%的投入進行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目前新產品達200多種。」

政府全力促創新,企業專心謀發展。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寧夏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培育,新技術正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越來越多民營企業信心十足,像「維爾鑄造」一樣在創新的路上越走越紮實。據自治區科技廳介紹,2017年寧夏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從全國第29位提升至第24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從全國第27位提升至第21位。

民營企業座談會近日在北京召開後,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頭深入民營企業調研,與企業家面對面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企業創新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特別是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製造業企業來說,人才短板尤為突出,更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榮譽激勵和物質獎勵,引導年輕人到企業建功立業。」王曉寧道出西北民營企業創新中普遍遭遇的人才瓶頸問題。

創新永遠在路上。目前,寧夏正加快研究制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從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提升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完)

相關焦點

  • 寧夏部分民營企業創新之路:「創新驅動」促轉型
    民營經濟是推動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激活改革發展的動力源。近日,記者到寧夏部分製造業企業蹲點調查發現,雖然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但民營企業家不缺創新的骨氣和志氣,敢為人先、鍥而不捨,奮發努力實施創新。當地政府也多維施策打造創新生態,鼓勵企業在創新大潮中唱主角,特別是在關鍵領域不斷幫助企業攀登科技創新的高峰。
  • 急促的腳步堅定的信心 來自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報導
    黑龍江日報4月29日訊 民營企業家走進會場的腳步有多急促,走出會場的腳步就有多堅定。記者在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現場聆聽了我省民營企業直面難題尋求突破的心聲,也看到了政府相關部門助力民企發展壯大的真誠表達與切實行動。
  • 技術創新路上的民營企業力量
    民營企業成科技創新主力軍在獲獎的專利權人當中,民營企業有著越來越亮眼的獲獎率,市場轉化率成績斐然。該專利的所有權人是中國有機矽橡膠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成都矽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寶科技」),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有機矽材料和其他新型材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 「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發布,安克創新上榜
    ,專注於提供有質量的榜單與調研的胡潤研究院聯合世茂海峽發展公司發布《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榜單,知名消費電子品牌企業安克創新上榜,位列該榜單的184位。500強民營企業》榜單專注尋找中國最具價值民營企業,對中國本土民營企業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了排名,其中上市公司市值按照2020年10月15日的收盤價計算,非上市公司估值參考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估算。
  • 賽萊拉幹細胞董事長陳海佳:為創新「撐腰」 讓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力...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民營企業創新的沃土,所以我選擇來到廣州創業。我創辦的賽萊拉公司在幹細胞領域深耕,創新、騰飛是過去幾年裡公司發展的兩大關鍵詞。近年來公司堅持實施國家強調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企業為主體,集中高校、科研院所及醫院等資源,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幹細胞產業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新三板首家幹細胞掛牌企業。
  • 鑫方盛控股集團子公司榮登2018北京民營企業百強榜
    北京市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聯合有關部門在會議上發布了「1+3」百強榜單,即「2018北京民營企業百強」、「2018北京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百強」、「2018北京民營企業文化產業百強」和「北京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百強」榜單。
  • 寧夏神州輪胎正式啟動國產大飛機輪胎自主研發
    8月16日,石嘴山市舉行寧夏神州輪胎有限公司國產大飛機輪胎技術研發發布會,標誌著該企業正式啟動自主研發國產大飛機輪胎這一重大科研項目。此次寧夏神州輪胎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和上海商飛集團,組建航空輪胎研發團隊,啟動實施國產大飛機子午線航空輪胎的科技研發,對於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飛機輪胎,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提升民族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有重大戰略意義。同時,對我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要示範引領作用。
  • 武漢新「四軍」成新民營經濟主力軍,引領創業創新創富大潮
    (長江日報)一群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用3年時間打造出武漢第一家獨角獸企業;多位海外學成歸國的高層次人才,所創辦的企業正引領著武漢的創新發展;更多曾在漢求學的校友,回到武漢實現自己的夢想,尋找自己的未來……  18日,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多家武漢具備創新引領性的企業發現,在武漢,以新近畢業大學生、「海歸」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雙循環背景下 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
    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源,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有市場主體1.23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8261萬戶。民營企業解決了全國80%的就業和90%的新增就業。中國民營企業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為中國經濟發展開闢了新的市場主體。近期,國家常務會議上再將議題聚焦"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強調雙循環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市長陳如桂圍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深圳創新發展作了發言。他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中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會議要求,更好擔當起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大灣區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心無旁騖做實業 民營企業勇擔當
    3月12日,談及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市民營經濟的影響,福建大成電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旺章說道。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民營經濟主體堅守本分,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優化,成為我市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振興實體經濟的關鍵,也成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 中山翠亨新區惠企措施見成效,民營企業恢復信心加強科技創新謀發展...
    中山翠亨新區惠企措施見成效,民營企業恢復信心加強科技創新謀發展新路 2020-11-21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頭企業引領市場 本土品牌快速崛起
    其中,洋蔥集團將經營重心落在「商品的品牌化」、「品牌的資產化」,被《快公司FastCompany》評為2019中國50家最佳創新公司之一,一同入選榜單的創新公司還包括故宮博物院、奈雪的茶、奧飛數據等在各領域內推動行業創新的知名企業。
  • 民營企業成新經濟主力軍 重點行業和城市優勢明顯
    與重資產、重工業的傳統企業不同,民營企業大多起步規模較小,重視科技創新,商業模式靈活,能夠迅速填充新經濟領域的需求缺位。近日,「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了「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榜單」及分析報告。榜單顯示,新經濟企業500強以民營企業為主,上榜數量達到426家,國有企業為74家。
  • 沈國軍:打造「浙江民營經濟有機體」
    「對於做得好的頭部企業,要繼續創新進取、做強做大。」沈國軍說,頭部企業的發展目標不應再局限於企業自身,而是要給整個行業、地區乃至國家帶去力量,「大企業的創新,不能片面講求數量,而要講質量,要促進產業鏈的完善和提升,帶動中小企業更好發展。」  「對於中小企業,則需要漸進地借鑑、吸收、轉化。」
  • 迅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創新引領企業騰飛
    迅達成立於1984年,是一家集科研、生產和國內外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民營企業。該公司成立27年來,以縫隙孔旋流燃燒專利技術為核心,自主創新研發出一代又一代家廚系列、可再生新能源系列產品,共獲專利授權294項,榮獲全國專利先進單位、中國名牌企業、中國馳名商標等諸多稱號,是全國專業的沼氣灶具及配套產品製造商,是全國行業第一家、湖南省第一家通過SA8000國際社會責任認證體系的企業,其企業技術中心是湘潭首家民營企業獲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
  • 四川德陽民營經濟破千億 民營企業稱新政乾貨滿滿如沐春風
    原標題:四川德陽民營經濟破千億 民營企業稱新政乾貨滿滿如沐春風   「民營企業大都面臨市場銷售難、融資貸款難、轉型升級難等困局和瓶頸,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與政府的大力支持息息相關!」
  • 中國民營企業成長路徑與機制
    政府在民營企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促進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釋放其創新潛力,需發揮政府監督市場運行與糾正市場失靈的職能,積極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 創新「黨建引領『5i』服務」!貴陽高新區啟林創客小鎮激活企業創新...
    新增入駐企業26家、累計孵化畢業企業22家、解決就業崗位300餘個……1月4日,記者從貴陽高新區獲悉,過去這一年,高新區啟林創客小鎮不斷加強平臺建設,通過創新「黨建引領『5i』服務」,為創新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吸引大數據、人工智慧、文創、新能源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正加速集聚
  • 5本女主星際文,邁開腳步,迎接屬於你的星辰大海
    今天咱們分享5本女主星際文,星際遨遊,邁開腳步,迎接屬於你的星辰大海。今天,一起遨遊星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