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民營企業創新的沃土,所以我選擇來到廣州創業。我創辦的賽萊拉公司在幹細胞領域深耕,創新、騰飛是過去幾年裡公司發展的兩大關鍵詞。近年來公司堅持實施國家強調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企業為主體,集中高校、科研院所及醫院等資源,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幹細胞產業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新三板首家幹細胞掛牌企業。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一直享受到政府的各項利好政策,我也切實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對科技型民營企業的關心和扶持。去年7月,在省政府、省政協共同召開的「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我提出了年內建設省級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建議,會後迅速形成了實質性落地措施。8月,省發改委、科技廳、衛計委、食藥監局聯合發文批覆,由賽萊拉承擔建設廣東首個、全國最大的省級區域細胞製備中心。有了政府這樣的大力支持和高效落實,我們做企業有什麼理由不全力以赴?目前,廣東省(賽萊拉)區域細胞製備中心一期工程已初步建成,並在今年5月份啟動了二期工程——可容納1000萬份幹細胞儲存的超級細胞工廠建設。
作為一個科技型企業,我感受最深的是國家科技金融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已成為企業騰飛的助推器。比如,專利可抵押貸款,科技貸款可走綠色通道,且貸款期限可達8年,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高科技企業需要富養,有了科技金融政策的支持,公司才能在科研攻關上不斷創新突破。以2017年為例,賽萊拉的科研投入在全年營收中的佔比高達16%,目前,已連續三年幹細胞專利申請位居中國第一,幹細胞製備技術專利申請總量上位居全球第一。
在我看來,廣州科技型企業融資環境越來越好了。在登陸新三板市場4年多來,賽萊拉已完成5輪定向增發,共計融資1.5億元。這些融資渠道都是在政府的指導、協調下建立的,也真正讓資本用於科技創新,為研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廣東省政府發布「民營經濟10條」、廣州發布「民營企業20條」,這對我們民營企業而言實在是一場及時雨。我建議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比如幹細胞這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希望政府能夠給予針對性的專項扶持政策。廣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位置,也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主陣地,如何讓科技型民營企業抓住機遇發力重點產業,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需要政府更多的頂層建築指導和專項扶持,凝聚民營經濟力量打造世界級灣區。
編輯: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