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佳
大洋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立即啟動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應急攻關項目,研究結果表明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改善肺功能,這讓陳海佳備受鼓舞。
如何提升中國防疫科研管理的現代化能力和水平?這是全國政協委員、賽萊拉幹細胞董事長陳海佳一直思考的問題。他說自己要把「培養防疫科研尖端人才梯隊」「變革防疫科研管理和評價機制」這些建議帶到全國兩會,建言國家對防疫科研進行長遠謀劃。
自從2009年創立賽萊拉幹細胞,全國政協委員、賽萊拉幹細胞董事長陳海佳就帶領團隊攻克幹細胞產業化的「卡脖子」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取得了「臨床級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製品」「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幹細胞自動化培養設備」等突破性成果,承擔全國規模最大的區域細胞製備中心建設。中國幹細胞產業化是他一生的事業。
培育病毒防疫領域前沿醫學研究人才
陳海佳一直在為疫情奔走,他帶領科研團隊聯合鍾南山院士領導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單位,全力攻堅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方案;積極組織企業員工投身戰疫行動,在他的努力下,價值數十萬元的防護物資被捐贈到了省內外多家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手中。
在與醫務人員及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中,陳海佳感受很多。他說,防疫科研屬於應急科學研究。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應急應對中,防疫科研還有改進之處。「一方面我們在防疫科研攻關與臨床、防控實踐結合方面做得不足,另一方面在早期研判病毒的毒性及傳染力時不夠準確和果斷。」他表示,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中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以及生物安全法治的缺失。
他從人才培養、信息平臺搭建、變革防疫科研管理和評價機制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建議,這些建議都著眼於戰略布局和長遠規劃。
他建議,選拔培養一批國家防疫科研首席科學家,在經費、團隊、科研管理、薪酬等方面,對入選專家從事的戰略性、原創性項目給予長期穩定的科研支持;並借鑑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才培養經驗,以目標為導向、重視實踐,改革我國高等綜合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培育一批生物醫療、病毒防疫領域等基礎前沿醫學研究人才。
在科研體制方面,他建議防疫科研立項要向基礎研究傾斜,防疫科研經費要整合集中管理,按照科研線路圖所要實現的各個研發目標以及對目標的貢獻大小來分配。
「防疫科研成果的評價,要糾正唯論文、唯職稱的評價風向標,以誰在最短時間內精準識別毒株、研發疫苗、特效藥等為評價導向,引導防疫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中。」他說。
助力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
自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陳海佳幾乎每年的建議都涉及科研領域。他能對科研有成體系的思考,是因為他是一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掌舵者,承擔的是「科研管理人員」的角色。
他很關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中小微民營企業。他通過調研發現,延長休假、疫情防護用具和用品的投入等因素都對企業現金流產生了壓力。因此他建議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在援企穩崗、企業招工用工等方面出臺補貼或減免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民營企業發放現金補貼,減免需企業承擔的工會費、租金、社保公積金等。
他認為,金融機構要推出更多有利於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的產品,調低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費用,減免貸款企業3至6個月的貸款利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針對中小微民營企業現金流不足的問題,銀行應該對已有貸款的中小微民營企業,採取調整還款計劃、延期或展期貸款等措施,並減免中小微民營企業開戶、匯款等手續費用。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