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部分民營企業創新之路:「創新驅動」促轉型

2020-12-05 新華社客戶端

民營經濟是推動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激活改革發展的動力源。近日,記者到寧夏部分製造業企業蹲點調查發現,雖然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但民營企業家不缺創新的骨氣和志氣,敢為人先、鍥而不捨,奮發努力實施創新。當地政府也多維施策打造創新生態,鼓勵企業在創新大潮中唱主角,特別是在關鍵領域不斷幫助企業攀登科技創新的高峰。

不自主創新就沒出路

走在廠區,看不到廢渣、廢水,也聞不到異味。「廢水回收製取氯化銨、氯化鈉,廢渣製取工業純鹼,廢氣回收生產氨水。」寧夏日盛集團副總經理徐健說,已經把過去排掉的全部變廢為寶。

寧夏日盛集團生產的ADC發泡劑市場份額佔全國80%、全球30%,不僅生產規模全球最大,環保工藝也走在世界前列。很難想像,十年前它因汙染被媒體曝光,瀕臨死亡。

「ADC發泡劑生產中的汙染處理是世界難題。面對生死抉擇,我們背水一戰搞研發創新。」寧夏日盛集團技術中心主任趙現營說,當時連做夢都在做試驗,幾年時間終於攻克「母液廢水」處理技術。

目前,寧夏日盛集團規模效益、環保優勢愈加顯現,還與國際老牌公司合作,將廢棄的老廠重新改造,生產更高端的產品。

有類似經歷的企業,寧夏還有不少。從15年前資金斷鏈、人員流失、險些倒閉,如今成為世界控制閥專業生產廠家……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在近60年的發展過程中幾經沉浮,正是憑著「向死而生」的勇氣,腳踏實地通過創新闖出了一片天地。

「能引進的往往不是最好的。從二十世紀80年代起,我們在學習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再創新,不斷研發高端產品。」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常佔東說,創新讓企業實現高中低端產品全覆蓋,改變了我國高端控制閥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政策驅動企業創新

「生產紡織氨綸所需原料來自一路之隔的煤化工企業,我們兩家一個幹紡織,一個幹煤化工,但卻是上下遊關係。」寧夏泰和新材公司總經理王超說。

泰和新材從山東招商引資來寧夏也就兩年時間,但其巧妙拉長了煤化工的一個產業鏈條,有些研發產品還填補了行業空白。近年來,這樣的企業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引進孵化了一批,而且通過創新引領,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現代紡織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愈加突出。

為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寧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2017年9月,出臺「創新驅動30條」,從產業創新、科技創新、開放創新、人才創新、機制創新等5個方面部署創新驅動,打造風生水起的創新生態。

「2017年開始,寧夏啟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專項,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領域,支持企業實施重大技術突破。」自治區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處長王紅梅說,兩年共安排資金1.2億元,支持裝備製造、新材料、大數據等18個重點項目。

記者調研發現,與以往「撒胡椒麵」的支持方式不同,寧夏現在圍繞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對有技術優勢的企業連續支持,使企業快速進步,在重點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力爭達到領先水平。

從產業前端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到能力建設的產業創新平臺,再到營造政策環境和創新創業服務,寧夏持續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安排創新驅動戰略資金近30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科技創新資金9.8億元,同比增長100%。制定的122項重點任務全部啟動,謀創新、抓人才、求發展的氛圍日漸濃厚。

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生產的鑄件用於特高壓工程,過去這個環節的產品依賴進口,現在自己造。」寧夏維爾鑄造公司董事長王曉寧指著一臺工具機說,我們以每年不低於銷售收入8%的投入進行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目前新產品達200多種。

2004年創業以來,寧夏維爾鑄造公司從為其他企業配套的小公司成長為科技型領軍企業,生產的部分鑄件工藝水平世界領先,實現國產化替代。特別是從2016年開始,在自身努力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研發生產高鐵鋁鎂合金枕梁,一舉打破國外壟斷。

政府全力促創新,企業專心謀發展。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寧夏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培育,新技術正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越來越多的寧夏企業像維爾鑄造一樣,創新之路越走越寬。一些受訪的民營企業家認為,只有把支持政策落實到位,民營企業家才更有信心走向更廣闊舞臺。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特別是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製造業企業來說,人才短板尤為突出,更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榮譽激勵和物質獎勵,引導年輕人到企業建功立業。」王曉寧道出西北民營企業創新中普遍遭遇的人才瓶頸問題。

創新永遠在路上。為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前不久寧夏出臺了《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優化營商環境等7個方面,出臺了20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提升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寧夏新產業新業態正在加快培育,新技術正在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據自治區科技廳介紹,2017年寧夏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從全國第29位提升至第24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從第27位提升至第21位,寧夏朝著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先行區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記者 陳曉虎 於瑤 銀川報導)

相關焦點

  • 寧夏:引領民營企業邁開創新的腳步
    新華社銀川11月20日電題:寧夏:引領民營企業邁開創新的腳步新華社記者陳曉虎、於瑤為破解創新不足、發展不足的短板,找準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點,寧夏舉全區之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鼓勵民營企業在創新大潮中唱主角。
  • 《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
    發布了《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通過分析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路上的挑戰,探討求解破解之道,從如何提升企業技術強度的角度,助力傳統線下零售及消費品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並實現持續創新與發展。
  •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驅動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儘管超強寒潮影響下上海電網故障報修量有所增加,但電力部門在工業網際網路賦能下及時完成搶修,數位化轉型的作用正在各行各業顯現。  昨天舉行的2021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促經濟數位化轉型大會,打響了2021年上海經濟數位化轉型的「發令槍」。
  • 寧夏石嘴山轉型創新動力足
    來源: 中國經濟網作為西北老工業城市,寧夏石嘴山市依煤而建,依煤而興。然而,本世紀初,石嘴山開始面臨資源枯竭的難題,一度還被列入環境整治「黑名單」。「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改革和轉型是我們的長期課題。「近年來,我們明確了鐵合金、電石、碳化矽、活性炭等13個傳統產業的指標考核體系,實施差異化管理,培養出一批科技型綠色骨幹企業。」石嘴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孫偉說。寧夏新日恆力鋼絲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小平表示,面對最近幾年經營出現的困難,他們決心「另起爐灶」。
  • 運鴻集團:創新驅動企業踐行社會責任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強調: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出路在創新、關鍵在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自我需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創新驅動戰略的大力實施有效推動了各類型企業的轉型發展,也促進了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力。
  • 技術創新路上的民營企業力量
    民營企業成科技創新主力軍在獲獎的專利權人當中,民營企業有著越來越亮眼的獲獎率,市場轉化率成績斐然。該專利的所有權人是中國有機矽橡膠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成都矽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寶科技」),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有機矽材料和其他新型材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 賽萊拉幹細胞董事長陳海佳:為創新「撐腰」 讓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力...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民營企業創新的沃土,所以我選擇來到廣州創業。我創辦的賽萊拉公司在幹細胞領域深耕,創新、騰飛是過去幾年裡公司發展的兩大關鍵詞。近年來公司堅持實施國家強調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企業為主體,集中高校、科研院所及醫院等資源,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幹細胞產業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新三板首家幹細胞掛牌企業。
  • ...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進:創新是驅動汽車業轉型升級源動力
    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表示,唯有創新才能驅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競爭力,迎接汽車「新四化」挑戰。  江淮汽車的實踐證實了創新是驅動汽車產業發展轉型的源動力。成立於1964年的江淮汽車,是一家業務涵蓋商用車、乘用車、新能源汽車、汽車出行、汽車金融等眾多服務領域的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位居2018年世界最具品牌價值50強、中國汽車品牌前五強。
  • 「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發布,安克創新上榜
    ,專注於提供有質量的榜單與調研的胡潤研究院聯合世茂海峽發展公司發布《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榜單,知名消費電子品牌企業安克創新上榜,位列該榜單的184位。500強民營企業》榜單專注尋找中國最具價值民營企業,對中國本土民營企業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了排名,其中上市公司市值按照2020年10月15日的收盤價計算,非上市公司估值參考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估算。
  • 請回答2020:中國創新藥十大「後浪養成記」之轉型創新篇
    對於中小型的仿製藥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再嚴峻不過的現實,但現在,轉型創新還來得及嗎?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醫藥生物組首席分析師杜向陽指出,轉型並不存在是否來得及,因為不轉型就無法生存。那該怎麼去轉?或許,我們可以從老牌傳統藥企的改革之路,窺探轉型策略。今年年末,成立已有22年的信立泰以8400萬元轉讓了兩款仿製藥,而目的便是更好地聚焦創新藥研發。
  • 以科技創新驅動 促產業轉型升級 做好北京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
    北京市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也乘上「減量發展」的東風,實現了華麗轉型。  以服務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抓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以下簡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圍繞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數據融通、營商環境等方面,用「減法」換來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加法」。
  • 從製造到「智造」,石嘴山高新區轉型覓新路
    「四大改造」促轉型11月底的寧夏蘇寧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增材再製造研發及智能生產工廠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這家成立18年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煤礦機械設備鑄件、風力發電設備鑄件、汽車零部件鑄件的研製、生產加工及銷售,另有由此延伸的智造及三產服務業,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36項。轉型,是石嘴山高新區和眾企業的生命線。
  • 領航數位化轉型,聯想集團榮獲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創新企業」獎
    2020年11月12日,北京——11月12日,在英國《金融時報》2020年度中國高峰論壇上,聯想集團榮獲「2020年度中國創新企業——數位化轉型領航企業」獎,這是論壇自2008年舉辦以來,首次設立「數位化轉型領航企業」獎項。
  • 寶盈創新驅動今日首發,投資創新驅動主題優質企業
    8月3日,資本邦獲悉,寶盈創新驅動今日首發,該基金主要投資於創新驅動主題相關的證券,在力爭控制投資組合風險的前提下,追求資產淨值的長期穩健增值。 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為:股票(包括國內依法發行上市的股票及港股通標的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為80%-95%,其中對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投資比例不超過股票資產的50%,投資於創新驅動主題相關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 寶盈基金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 寧夏神州輪胎正式啟動國產大飛機輪胎自主研發
    此次寧夏神州輪胎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和上海商飛集團,組建航空輪胎研發團隊,啟動實施國產大飛機子午線航空輪胎的科技研發,對於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飛機輪胎,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提升民族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有重大戰略意義。同時,對我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要示範引領作用。
  • 提質增效、創新驅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他創立的全球最大硬體孵化器HAX使華強北的硬體創新對接美國矽谷,助力上百個創業項目。   用一顆衛星,安東·蔡林格與中國同行完成通話。對人類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這位量子物理學泰鬥興奮不已:「愛因斯坦一定會對此感到驚訝。」   創新為核,惠民生、促發展、解難題,新時代中國用創新為世界提供更強驅動力。
  • 全面推動轉型創新 為中部地區建築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部地區的建築業企業要提高智能建造、新型建築工業化和EPC(工程總承包)等轉型創新工作的戰略定位,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創造產業新優勢,為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雙循環背景下 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
    展望"十四五",科技競爭將更加激烈,創新驅動作用將更加凸顯。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 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要發揮積極作用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創新力的提升帶動競爭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增強,在加快中國經濟結構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中,中央企業應當在技術創新中發揮好主力軍作用。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就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形成創新驅動的內涵成長模式。企業經營者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
  • 創新突圍,日盛「涅槃」之道
    它是國內最大的ADC發泡劑專業生產廠家,曾擁有「中國改革開放30年寧夏十大民營企業」「寧夏百強企業」等眾多頭銜。就是這樣一家明星企業,卻因汙染問題曾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並被環保部門勒令停產整頓。如今,它已成長為綠色發展的典範,並成為寧夏科技創新的主力軍。